視頻丨中國式松露採摘:過早採挖有損營養價值影響種系繁衍

2020-12-17 澎湃新聞

昨日輝煌的鋼鐵史是這座城市一場沸騰的夢。攀枝花市是中國四川省直轄市,位於中國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與雅礱江交匯於此。這是個正在轉型的城市,生活著跟隨城市轉型的山民,上天恩賜給這片土地世界上最奇異的山珍——松露,這種在歐洲比黃金還要昂貴的食材能否給這座城市重新帶來生機?當地人告訴我,這種林間的生靈需要保護,失去這種生靈不僅僅是失去一道美食。

剛剛挖出來的松露。新聞澎湃記者 許海峰 圖

轉型的城市,被低估的山珍

這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移民城市,50多年前,這裡形成了以攀鋼為支柱的鋼鐵產業。據當地人告訴我們,這座城市仿佛就是為了攀鋼建造的,三區兩縣的仁和區似乎就是攀鋼的後勤保障生活區。鼎盛時期,攀鋼的員工佔到攀枝花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全國各地的人響應國家的號召來到這裡。但是,伴隨著產能過剩,鋼鐵價格一路下滑,如今,國家開始轟轟烈烈的去產能運動。作為一個以鋼鐵為支柱產業的城市,去產能意味著一些在職職工的下崗,工人效益的下降也影響到整個城市的消費,攀鋼作為這座城市的經濟命脈,他的逐漸衰弱影響著城市的各個角落。對於一座城市來說一個支柱產業倒下,可能是致命的。玉門油田便是先例,市政府和基地相繼搬離,居民棄城外遷,最後幾成空城。為了不成為後例,攀枝花正嘗試轉型成以康養旅遊為經濟支柱的旅遊城市。

與一些資源枯竭型城市不同,除了礦產資源,上天似乎還給了攀枝花更多恩賜。這裡,有著最好的陽光,照的人心花怒放。一年四季,在這裡似乎可以合併為兩個季節,旱季和雨季。雨季是6月到9月,除此之外,旱季很少下雨。冬天,穿個外套就能出門,對於常年生活在冬日極冷地區的人們來說,來這裡過冬著實有吸引力。由於光照充足,這裡,一年四季有著新鮮的水果,以及富有特色的農特產品。

松露清水白菜。 澎湃新聞記者 許海峰 圖

不僅如此,上天還恩賜給攀枝花一種世上及其稀有的食材——松露,這種食材在西方被稱為三大珍餚之一,與魚子醬、鵝肝齊名。2008年,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攀枝花市「中國塊菌之鄉」稱號,塊菌,在商業貿易中常被稱為松露,有著很高的藥用價值,與瓊珍靈芝林中靈並稱為免疫之王,是提升人體免疫最好的食物。塊菌,有多種療效,富含17種胺基酸、8種維生素、適量的蛋白質、以及雄性酮、甾醇、鞘脂、脂肪酸、胺基酸及微量元素等50餘種生理活性成分。並且含有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8種胺基酸、鋅、錳、鐵、鈣、磷、硒等必需營養素,具有增強免疫力、抗衰老、益胃、清神、止血、療痔等藥用價值,具有抗癌活性,對癌細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激發腦細胞活力。雄性酮有助陽、調理內分泌的顯著功效;鞘脂類化合物在防止老年痴呆、動脈粥樣硬化以及抗腫瘤細胞毒性方面有明顯活性;多糖、多肽、三萜具有增強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勞作用等等。研究顯示,松露中穀氨酸、賴氨酸的含量比較多,松露體內甚至還發現了蟲草酸和腺苷。蟲草酸能夠抑制各種病菌的生長,預防並治療腦血栓、腦出血、心肌梗塞。不過需要長期食用效果方能顯現。

松露在歐洲的歷史非常悠久。在西方,松露的歷史,仿佛就是一部世界史,有關松露的記載最早可至約公元前20世紀,出現在烏爾王朝對其敵人亞摩利人飲食習慣的記載中。最古老的松露食譜來自歐洲最早的食譜,寫於公元400年左右的《Apicius》,這本書被認為是古羅馬最著名的美食家、《烹飪十書》的作者阿皮修斯所著,其中記錄了六種烹飪松露的方法。

事實上,科學家直到90年代初期才真正確認「黑松露」在中國的存在。這種黑松露學名叫「印度塊菌」,與法國的黑孢松露並不屬於同一個「種」,但基因圖譜分析顯示,二者的相似度達到96%以上。在系統發育樹上,它們是相鄰的一個結果,屬於姊妹關係。

據攀枝花市林業局總工程師張林介紹,攀枝花是中國塊菌的天然分布中心區域,塊菌年產量在150噸左右,約佔全國產量的二分之一,以攀枝花為中心的塊菌分布圈產量約佔全國塊菌產量的一半以上。塊菌已經成為攀枝花林業產業和農民增收新的增長點,全市塊菌年產值達8000萬元,佔林業產值的16%。

攀枝花當地人有句話說:「東蟲草、西松露」,也就是說,在歐洲,人們不識蟲草,而在國內,松露這種亞洲地區及其罕見的珍貴食材還未體現它真正的價值。其實這兩種名貴菌類在各自地域所扮演的角色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都是極度昂貴奢華食材的代表,都具有極好的功能表現,都承載著各自民族悠久的食療文化。

被GPS代替的松露獵人

冬季,是松露成熟的季節。每年12月,山裡人簡體平會帶領著工人,開始尋找這個山林裡的「黑色黃金」——松露。在法國,以前人們搜尋松露主要靠母豬。松露含有雄甾烯酮,這種常見於公豬口水中的物質,是能誘發母豬發情的豬荷爾蒙,因此嗅覺靈敏的母豬經常受訓來進行這項工作。但由於母豬對於松露的狂熱,在人前去挖取前,松露可能就早被母豬吞食了。由於成年母豬的蠻勁兒不是人能掌控的,所以人們又想到了改用出生第一年的小母豬來尋找松露。


幼年松露犬。澎湃新聞記者 許海峰 圖

如今,在國外,松露獵手這一職位主要由獵犬擔任,其體積小,嗅覺靈敏,易訓練。一條獵犬成為一頭合格的「松露獵手」至少需要幾個月的訓練時間,但卻可以工作十幾年,這得益於他們靈敏的嗅覺,可以幫助人們找到深藏在地下的松露。搜尋一般在夜晚進行,這樣可以讓搜尋犬少受打擾,也可以保護尋露者避開人們好奇的目光。

曾去國外考察松露產業的簡體平,經朋友介紹買來只德國牧羊犬,他將這名松露獵人取名為「兔兔」。松露,生長在林地之中斜坡之上,對於城市裡走慣平地的人來說,能夠走上泥濘陡坡已經非常不容易,要在茫茫的林海中找到這種深埋地下的山珍,幾乎是不可能。而對於山裡人來說,在斜坡上行走幾乎如履平地,他們總能找到路,上下攀爬。工作時間,「兔兔」會用自己特有的嗅覺天賦為主人指明方向。

簡體平說,自己小的時候漫山遍野的塊菌,有經驗的村民只要憑經驗就能夠大概知道塊菌生長的地方。同村的孫應壽就是村裡有名的挖塊菌高手,塊菌在哪裡,孫應壽最清楚。孫應壽告訴我們,塊菌生長的地方,周邊的草木與別處不同。實際上,塊菌是一種多生長在松樹、櫟樹、橡樹下的天然真菌類植物,與周圍植物是相生相伴,同時也形成競爭關係,導致周圍草本植物的枯死,情境如同火燒過一般。

孫應壽說,近年,經過村名的大量的採挖,現在,松露越來越少,只能藉助外力才能找到松露。我們跟著孫應壽一起上山,只見「兔兔」到處搜尋,在一塊樹根邊一聞一扒,孫應壽再上前用手深挖幾下,大塊的松露呈現在眼前。看到長得特別大的松露,孫應壽高興地給展示道,「好大,兩個。」他說。如果「兔兔」的表現不錯,孫應壽還會將小的松露餵給它吃以示獎勵。

尋找松露時使用的GPS。 澎湃新聞記者 許海峰 圖

簡體平告訴我們,豬和狗對於塊菌的氣味非常敏感,有它們去找的話準確度非常高,但為了控制成本,現在是用GPS和狗配合工作。首先,利用狗的嗅覺,把山上的菌塘都給找出來,由於每年的菌塘都是固定的,第一年松露在那邊長,年年都會在那邊長。這樣就可以用GPS將找到的菌塘進行定位。每一年到了採挖的季節,工人牽著狗去已經定位的地方尋找塊菌。

在我國,松露的終端價格還提不起來。拿黑松露來說,在日本、歐美的市場價格處於每公斤500-1000美元之間,國內黑松露的市場價格僅處於每公斤500-1000元之間。因此,在簡體平看來,飼養德國牧羊犬的成本就特別昂貴。「養他12個月他只工作1個月。由於狗的嗅覺會疲勞,他每天只能工作1-2個小時,成本非常高。現在將科學的手段加入來降低成本。」簡體平說。

「由於松露埋在地下,如果只靠人工大面積的深挖對菌塘會有破壞。另外,只是人工採挖的話,挖出來的塊菌容易參差不齊,有大有小,有成熟的有不成熟的。塊菌的生長速度不同,成熟度高的塊菌氣味濃烈,狗對此特別敏感,工人可以在狗的提示下進行採挖。這樣的方式更加科學,對塊菌的質量也更有保證。」簡體平說。

「兔兔」現在基本由工人張線金餵養,他告訴我們,「兔兔」剛來的時候基本吃狗糧,但是一個月幾千塊狗糧開銷太大,現在將狗糧換成普通的食物給「兔兔」吃,但是,這也會導致「兔兔」嗅覺能力的降低,所以還要和GPS配合才能採挖塊菌。

錯誤的採摘方式無異於殺雞取卵

簡體平從小就生長在攀枝花二半山區的山腳下,他告訴我們,小的時候,村裡的人都稱松露這種菌子為「豬拱菌」、「無娘果」,現在人們叫他「松露」、「塊菌」。老人傳說,諸葛亮南徵的時候行軍至此,專挖松露來給士兵補充體力。簡體平小時候但凡有身體不好的時候,老人會去山上挖松露給自己補身體,吃完以後一年四季都不會感冒發燒。拿孫應壽的話來說,這東西冬天吃多了連被子都蓋不住,那時候就感覺到這是好東西,有藥用價值。

塊菌科研基地。 澎湃新聞記者 許海峰 圖

「小時候,沒人拿塊菌來交易,只是自己吃。直到20多年前,有人來村裡收購塊菌,那時候外來的人並沒有告訴村裡的人這種菌子,在國際上可以賣到一萬多元人民幣一斤;來收購的商販只是告訴村民,他們是拿『塊菌』去提煉成藥,那時候松露的收購價格只是幾塊錢一公斤。從那時候開始,村民開始大量採挖松露。開始的時候松露漫山遍野,一個人一天就能夠採挖到幾十斤,一天賣幾十塊錢對於當地的農民來說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了。那時候我就想,哪天有條件了,自己也把松露收集起來加工。」簡體平說。

現在的松露越來越少,有人甚至預言,中國的松露就要瀕危,不出5年,恐怕就要滅絕。在簡體平看來,這和當地農民採摘的時間不當有關,當地農民對於採摘時間有誤解。很多人從七八月份開始就開始採摘松露,但是,這時候的松露只是剛剛開始成型,拿起來的水分很大,架子剛剛搭起來,內容物卻沒有形成。大部分的菌子都是在雨季成熟,於是很多人認為,同是菌類的松露也可以在這個時候開始採摘,其實,這時候的松露僅僅處於嬰幼兒期,切開不僅看不到大理石紋路,也聞不到獨特的香味,在營養價值上也大打折扣。

「成熟的塊菌,切開看破面是非常清晰的,就拿黑塊菌來說,成熟的塊菌有大理石花紋,香味非常濃烈。而不成熟的塊菌,紋路幾乎看不到是白色的,只有淡淡的香味。」簡體平說,這也是國際上對中國松露品質不認可的重要原因。有些歐洲人說,中國的塊菌像在吃橡膠一樣,沒有味道。事實上,通過盲評,成熟後的中國的松露完全不亞於歐洲的松露。過早的採摘不僅影響了中國松露在國際上的口碑,還類似於殺雞取卵。大大影響了種系的繁衍,造成了遺傳物質的中斷和破壞。

簡體平原本也是從事鋼鐵產業,他說,經過多年的打拼,自己總算賺了一點錢。2009年的時候,終於萌發了這個念頭。要把塊菌的價值體現出來,讓它形成產業。到了10年,簡體平承包下了6000多畝林地,有了林地的管轄權,成立了攀枝花市萬寶營塊菌基地。

「經過多年錯誤的採摘方式,二半山區的產量逐年銳減,品質也層次不齊。通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們圍起了林地,對松露進行保護。三防已經做了兩防。人防、物防,下一步技防就會跟上,裝上紅外攝像頭,讓攀枝花松露的品質真正和國際接軌。防止人和動物來偷偷採挖。通過三年的防護措施,農民們開始逐漸產生意識,松露只有等到成熟的時候再採摘,質量才能和國際相近,價格才能和國際接軌。根本原因就是採早了,基本八九月份的時候,滿山就有老百姓在採塊菌了。」簡體平說。

呼籲規範松露的採挖期

攀枝花地區有三種塊菌品種:夏塊菌、黑塊菌、白塊菌,夏塊菌的成熟期最早,在12月份左右,黑塊菌的成熟期在一二月份,白塊菌的成熟期在3月份。對於農民朋友來說,塊菌是野生的菌子,想什麼時候採就什麼時候採。而對於簡體平來說,為了不影響塊菌的品質,和來年的生長,一定要等到松露真正的成熟才能採挖。他在自己承包的林地裡起了13.8公裡,2米高的圍欄,把林地圍起來,到了塊菌採收的季節還要派人來巡邏。

松露也分公母。 澎湃新聞記者 許海峰 圖

孫應壽就是這樣一個守林人,他說自己平時在巡邏的時候也經常能夠看到村民來偷偷採挖,抓到了就教育他們。「就像水果沒有熟透一定不好吃一樣,大多數的村民還是會聽,都是一個山頭長起來的熟人,慢慢他們就懂了。」他說。

孫應壽和簡體平是髮小,從小就在山腳下的村裡一起長大。年輕的時候孫應壽在很多地方都打過工,現在發小要在自己從小放羊放牛、一起玩耍的地方開發新的事業,自己一定要來幫忙,即使是家裡人不太同意他天天住在山上護林,遠離家人。

但即使是簡體平,他的守護也只能維持到12月。「為了不讓農民提前採摘,我們要派人巡山,人力成本還是很高的。我也只能守到12月份,最早的夏塊菌成熟的時候開始採摘,等到黑塊菌和白塊菌成熟我就沒有這個能力了,成本太高。」簡體平說。

有人說,簡體平做的是朝陽行業,他發現了生意的藍海,他認為,松露的價格一定會上漲,漲到每500g,2000-3000人民幣都很正常,但是期間的道路必定艱辛。也有人說,簡體平是個傻子,因為前期投入大,一直沒賺錢。簡體平說,自己對中國松露有信心。

有專家曾經指出,如果松露瀕危或者滅絕,我們失去的不只是一種美好的食物,生態環境也會受到嚴重影響。現在地球變暖、水土流失、地震頻發、到處無端塌陷,其實都與地下真菌有關,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松露的地下菌絲和共生植物的根系共同形成的菌根能提高樹木在乾旱、低溫等不良環境下的生存能力,保護森林植被。它還能分解土壤中的廢銅廢鐵等垃圾,易門的一個銅礦附近,銅的含量是其他土壤含量的100多倍,居然也長出了松露。

「就像漁民有捕魚期一樣,希望政府也能夠規定一個松露的採挖期,等到松露真正成熟的時候才讓農民採挖松露。」簡體平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十年磨一「菌」 攀枝花成功培育出人工松露
    其中,以四川攀枝花為中心,方圓200公裡範圍內是中國松露的核心產區,因此攀枝花被稱為中國松露之鄉。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唐平介紹,攀枝花塊菌資源有近20餘種,約佔全國塊菌資源的40%。松露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極其苛刻,攀枝花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複雜多樣的地形,海拔1100米—2600米的山地地形、大片的雲南松混交林,是天然塊菌的理想產區之一。其中,印度塊菌和攀枝花白塊菌產量較高。
  • 村民採挖3.6公斤未成熟松露被罰2000元
    (原標題:採挖3.6公斤未成熟松露 涼山一村民被罰2000元)會東村民去年在山上採挖松露的情景(資料圖)每年七八月份,在雲南及四川的松露產地,松露還未成熟,就有菌農提前採挖,部分商人也開始收購。不但松露品質及經濟價值受影響,生長環境也被威脅。
  • 村民採挖未成熟松露被罰款2000元 專家:暴殄天物
    每年七八月份,在全國各地的松露產地,雖然松露還未成熟,但是有的菌農就開始提前採挖,一些商人也開始收購。這樣不但松露品質及經濟價值受影響,而且生長環境也受到威脅。松露專家怒了:暴殄天物!涼山州會東縣是我國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一個的松露產地。
  • 十年磨一「菌」 攀枝花成功培育出人工松露
    其中,以四川攀枝花為中心,方圓200公裡範圍內是中國松露的核心產區,因此攀枝花被稱為中國松露之鄉。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唐平介紹,攀枝花塊菌資源有近20餘種,約佔全國塊菌資源的40%。松露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極其苛刻,攀枝花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複雜多樣的地形,海拔1100米—2600米的山地地形、大片的雲南松混交林,是天然塊菌的理想產區之一。其中,印度塊菌和攀枝花白塊菌產量較高。
  • 「掠奪式」採挖售賣3.6公斤未成熟松露,涼山一村民被罰款
    涼山州會東縣是中國松露最早發現地,也是中國松露產區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產區縣,全縣常年產量達80噸。松露分布的地域較狹窄,世界上天然商業松露集中分布中心僅有歐洲及中國的西南部-攀西地區和鄰近的雲南省部分地區。但是,松露還未成熟的七八月,部分商人過早收購,個別菌農們就開始「掠奪式」採挖,使松露的口感、營養價值、品質受到嚴重影響,導致市場價格低廉,嚴重影響經濟收入和資源持續利用。「以前,一斤鮮松露的價格只要十幾二十塊錢,後來漲到了幾百塊甚至上千元一斤。」
  • 杞不凡說:12月有什麼人間美食?非同仁堂凍幹黑松露莫屬
    若說此時有什麼時令風物,當屬黑松露莫屬。作為世界三大美食之一,黑松露被世界各地的美食家們爭相追捧。這種來自地下的野生塊菌,外貌並不出眾,卻因為其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成為人們餐桌上珍貴的「黑色鑽石」。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這裡資源豐富,而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的黑松露,也在這裡出現。攀枝花被稱為「塊菌之鄉」,佔據著中國黑松露總產量的80%。在攀枝花,黑松露的採摘季節一般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幾個月的短暫松露季稍縱即逝。11月份,正是當地的松露獵人們上山採摘松露的黃金時期。
  • 杞不凡說:12月有什麼人間美食?非同仁堂凍幹黑松露莫屬
    若說此時有什麼時令風物,當屬黑松露莫屬。作為世界三大美食之一,黑松露被世界各地的美食家們爭相追捧。這種來自地下的野生塊菌,外貌並不出眾,卻因為其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成為人們餐桌上珍貴的「黑色鑽石」。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這裡資源豐富,而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的黑松露,也在這裡出現。攀枝花被稱為「塊菌之鄉」,佔據著中國黑松露總產量的80%。在攀枝花,黑松露的採摘季節一般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幾個月的短暫松露季稍縱即逝。11月份,正是當地的松露獵人們上山採摘松露的黃金時期。
  • 中國人工培育松露成功 全國分布41種野生松露
    目前在歐洲市場上,一級「松露」的售價高達每千克3千歐元。而昆明市場上的統貨(不分級)「松露」的價格是每千克400—600元之間。儘管世界各地都有不同品種的松露出產,但法國黑松露與義大利白松露是其中最美味和著名的品種。中國的雲南等地也有多種松露。劉培貴的研究確認,在我國分布的塊菌屬種類41個種,其中印度塊菌(雲南黑松露)與法國黑松露具有很高的相似度。
  • 「松露獵人」的「松露」保住了
    2001年,偶然接觸到松露採摘,至此成為「松露獵人」。楊林富——永勝縣永北鎮鳳鳴社區居民,老段的鐵哥們,性格豪爽,頭腦靈活。2000年前與老段一樣,守著一畝三分地,靠天吃飯,也曾同樣是靠著採摘松露逐漸擺脫了貧困。現在主業是種植蘭花,但對松露總有一种放不下的情懷。
  • 想要了解松露產業現狀與發展?12月12日松露產業發展論壇,中科院...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從雲南省食用菌協會獲悉,12月12日,第七屆中國國際松露節暨松露產業發展論壇上,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於富強博士將做松露產業現狀及發展主題報告,向與會嘉賓分享近年來我國松露產業的發展狀況。
  • 北方稱它為「白艾蒿」,2月份採摘正適合,營養價值比肉更高
    北方稱它為「白艾蒿」,2月份採摘正適合,營養價值比肉更高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對於那些常見的野菜應該都不會陌生,像折耳根、茼蒿、香椿芽現在都成為了城市裡常見的美食,營養價值高口感好。它們在農村的時候就是很受歡迎的野菜,特別是初春的季節,不少人都會去山坡採摘一些野菜的嫩葉,這個時候的野菜口感鮮嫩,不管是清炒還是煮湯,都是上好的美食。這次我們要分享的野菜,它在農村也是比較受歡迎的野菜,初春的時候整個山坡上都是它的身影,在北方被稱為「白艾蒿」,它的莖葉上有細微的白色絨毛,在2月份採摘最好,營養價值比肉高。
  • 1.5公斤黑松露創紀錄 黑松露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松露簡介  松露(學名:Truffle),是一種菌類,經常是一年生的真菌,生長在松樹、櫟樹、橡樹下。松露是一種蕈類的總稱,大約有10種不同的品種。松露食用氣味特殊,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等營養物質,且無法人工培育,產量稀少,因此歐洲人將松露與魚子醬、鵝肝並列「世界三大珍餚」。
  • 2019年中國松露十大事記
    2019年9月以後,唯利是圖的提前採挖開始了,中國松露由於天氣乾旱和極度地濫採爛挖,減產終成定局,價格不斷上揚,幾乎是歷史新高;中國松露科研機構捷報頻;1150克大松露剛剛減熱
  • 白松露拍出196萬元 白松露有何營養價值
    第16屆義大利阿爾巴白松露國際拍賣會8日舉行,11塊珍貴食材白松露拍品總共拍出28.75萬歐元(約合196萬元人民幣),其中最大的兩塊白松露分別被來自中國香港和北京的買家收入囊中。  此次國際拍賣通過衛星信號將3個拍賣會場連接起來,它們分別位於義大利皮耶蒙特大區的世界遺產格林扎內·卡武爾城堡、中國香港的八又二分之一波姆巴納餐廳和航行於紐約灣的皇家加勒比郵輪餐廳。
  • 中國這5種野生植物,營養價值極高,個個美味,遇到不要錯過
    中國這5種野生植物,營養價值極高,個個美味,遇到不要錯過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國家是地大物博的,因為氣候和環境的差異不同的地區也有著不同的美食,不管是南方北方,還是高原草地,都是有屬於當地特殊的食材和美味,幾乎每一個地方都不缺特色的美食,這些美食有的生長在樹林裡,有的生長在海洋裡,只要是有營養又美味的食物幾乎都會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
  • 農村有種「石橄欖」,價值珍貴曾被人們大量採摘,今已成稀有物種
    農村有種「石橄欖」,價值珍貴曾被人們大量採摘,今已成稀有物種 在農村生活的人們,都經常能看到野生植物,因為到處都是花花草草。因為農村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特別適合植物生長。所以在廣大農村,有著種類繁多的野草。
  • 雲南香格裡拉拉姆家野生食材:松茸 營養價值及藥用價值
    ​雲南拉姆家-從事野生菌行業已經有三十多個年頭了,祖祖輩輩都是雲南大山的子民,靠山吃山,對雲南野生食材,菌類的產地、採摘、運輸、收購等都有著豐富的經驗,拉姆家的松茸,羊肚菌,松露,竹蓀,紅菇全是採自香格裡拉的原始森林之中。借著長輩們的多年的優勢,現承接野生食材,菌類零售、批發、團購以及出口訂單,烹飪技術指導。
  • 會東松露:「藏」在山野中的天饋美物
    通過現代的理化分析證實,松露之所以能成為頂級珍饈並不是偶然——它是一種名副其實的,集保健、營養、療效於一體的獨具的功能性食品,具有增強免疫力、抗衰老、益胃、清神、止血、療痔等藥用價值,具備抗癌活性,對癌細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味美,營養,稀少,構建起了松露成為頂級食材的高塔。
  • 雲南松露界籤署保護公約:每年立冬至次年3月方可採挖
    胡遠航 攝中新網昆明12月13日電 (記者 胡遠航)12日在昆明召開的2020第七屆中國國際松露節暨松露產業發展論壇上,雲南松露界籤署《保護中國松露公約》,明確每年11月立冬至次年3月方可採挖松露。松露是著名的菌根型野生食用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等營養物質。
  • 被嫌棄的中國松露的一生
    ©The New York Times Archives文章中這樣寫道:「另一種便宜的黑松露,來自中國的假喜馬拉雅塊菌在大量湧入,市場魚龍混雜。一些不道德的法國商人或者美國經銷商通常將二者混為一談,然後銷售給餐廳或者餐飲商。儘管兩種松露在外觀上看起來相差無幾,但產自中國的松露切成薄片後會氧化變黑,並且紋理不甚清晰,幾乎沒有什麼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