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9日上午11時02分,美軍在日本長崎市投下第二枚原子彈。原子彈在長崎上空500米的高度爆炸。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二次將原子彈用於實戰,也是到目前為止的最後一次。圖為美軍轟炸機拍下的原子彈爆炸後升起的蘑菇雲。
圖為原子彈爆炸前,長崎市浦上谷地的航拍圖。
圖為在原子彈爆炸後,長崎市浦上谷地航拍圖。由於當時長崎上空有雲層,因此原子彈爆炸的位置要比預想目標偏了大概3公裡。長崎市坐落在一個谷地內,被一條山脊一分為二,原子彈落到長崎浦上谷地,將位於這裡的三菱重工工業區炸個粉碎,而另一個谷地內的老城區與商業區則損失不大。
圖為投擲原子彈的「伯克之車」號B-29轟炸機。
圖為投擲在長崎的原子彈「大胖子」,這枚原子彈不僅威力要比投擲在廣島的「小男孩」更大,威力更是放大了近一倍(小男孩相當於1.3萬噸的TNT炸藥,大胖子相當於2.1萬噸TNT炸藥),而且更為成熟(小男孩是一枚鈾彈,採用槍爆法,而胖子是一枚鈽彈,採用內爆法)。
圖為在距離長崎9.6公裡處,拍到的原子彈爆炸一瞬間,這張照片是地面上,距離爆炸點最近的照片。地面上還有人在觀看,想必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武器威力這麼大。
圖為原子彈爆炸後,長崎被夷為平地。圖片右上方的廠房已經完全損毀。
圖為原子彈爆炸後,長崎市區航拍。
圖為原子彈爆炸後,長崎的港口變為一片廢墟。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也在核爆炸中被炸個粉碎,在太平洋戰爭期間,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為舊日本海軍建造了大批戰艦,例如「武藏」號戰列艦等。
原子彈在浦上谷地中央爆炸,造成該區域完全毀滅。幸而因為長崎市有山脈遮蔽,所以除了不受遮蔽的海岸地區以外,其他地區受損較輕微。加上投彈位置偏離市中心三公裡遠,所以受害程度得以減輕。如果長崎市四面都是平原,那麼它所受到的破壞將會比廣島更為嚴重。
圖為被夷為平地的浦上谷地天主教堂區域。
圖為被炸個粉碎的浦上谷地內的浦上天主教堂。這一地點距離零點(原子彈爆炸的正下方)只有500米。當時在這裡聚集有參加聖母升天節慶祝彌撒的神父與信徒們,爆炸產生的高溫與衝擊波產生的瓦礫,造成這裡所有人當場死亡。
圖為被炸毀的浦上天主教堂。由於長崎與西方交流的歷史使得早期有許多傳教士隨著商船來到長崎,造成長崎擁有較多的天主教信徒,天主教會在長崎單獨設有天主教長崎總教區。
圖為一名男子站在浦上天主教堂廢墟前,核爆炸產生奇怪的衝擊波,將教堂其餘部分炸飛,但是正面一堵牆還大體殘存。
圖為長崎市內的神社,建築完全坍塌。
圖為長崎市內在核爆中被摧毀的寺廟和佛像。
圖為牆壁上的人與梯子的留影,紀錄了長崎空襲觀察員生命的最後時刻。觀察員踩著梯子從崗位上爬下來,掛起自己的腰帶後(牆壁最右側),原子彈爆炸了。原子彈發出的熱量將他瞬間氣化。這樣的場景在廣島長崎很常見。
圖為核爆炸一年後,1946年6月26日,被摧毀的工業區,遠處廢墟為原來的三菱重工廠房。
原子彈爆炸後,長崎一片廢墟,近處的廠房已經變為一堆扭曲的廢鐵。
原子彈爆炸的中心區,箭頭所指的地方就是零點。可以看到,這片地區已經如同荒漠。箭頭標有昭和二十年八月九日,地上五百米爆裂,意思就是1945年8月9日,空中500米處爆炸。在戰後,美、日核爆調查員幾乎使用的同樣的詞語來描述他們看到的場景「長崎就像一塊墓地,但墓地裡沒有剩下一塊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