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蛇口的漁人碼頭拆遷
勾起了不少人的回憶
四十年間,這裡發生了很多變化
但深植在蛇口人記憶中的傳統美食
依然在小街小巷中,發光發熱
默默延續著他們的歷史
也許,是時候回到這裡,重走當年的街道、再一次品嘗那些一脈傳承的老味道、重新感受曾站在歷史浪潮中的蛇口。
在深圳,看慣了高樓大廈,來到蛇口才想起要享受生活。而蛇口人的一天,從最著名的海鮮市場開始。
從東角頭地鐵站A口出發,直走就能到達海鮮市場。因為靠海,所以這裡的海鮮都是最新鮮、品質最好的,經常有人專門開車過來採購。
▲以上來自市場內的陳記
而圍繞著海鮮市場,周圍隨便一家小飯館,都藏有經典的美味。
最顯眼的要數路口的德記燒臘。到了周末街邊都會坐滿,想吃需要等位很久。但其實在隔壁的巷子裡有另一家德記,這家才是最早入駐蛇口的老字號燒臘店。
從店門口到店內,都能看到白髮蒼蒼的老前輩。比起年輕人追求新式的網紅餐廳,老人家們更愛幾十年不變的味道和品質。坐在熟悉的位置,點一份最愛的燒鵝,和二三老友聊聊近況,就是獨屬於他們的休閒時光。
燒鵝是店裡的主打,皮酥肉嫩,用筷子夾可以擠出油來。搶到鵝腿後,沾一下酸梅醬塞進嘴裡,肉香立馬瀰漫整個口腔。
有了清新的酸梅醬加持,此時燒鵝的皮下脂肪變成最美味的寶藏,一咬出汁,讓人慾罷不能。
除了燒臘和滷味,這裡的炒菜也很經典。其中乾鍋海皇粉絲煲會讓人中毒。裡面的蟹肉和魷魚味道鮮甜,加上粉絲一起爆炒,上菜時香味能傳遍整個大廳,引起連鎖反應,最後每桌都忍不住翻它的牌。
▲拍照前忍不住偷喝了一口
要想真正不虛此行,還要試一下這裡的飲品。強烈推薦凍奶茶!不甜不膩,茶味很重,是很正宗的港式風格。
在海鮮市場南側的路口,能看到蛇口人的食堂——嘉華小吃。這裡最出名的是兩款粽子,老闆和店員每天在店門口現包,各種真材實料都能看見。
進店後,點海鮮粽或者肉粽,店員會直接剝好用盤子呈上來。兩款粽字剖開後,都能看到特大號的餡料,讓人感動到想哭。
乾貝和蝦仁紋理清晰,被粽子緊密包裹後,不太容易被完整挖出。海產的味道早已滲透進糯米中,咬一口,會勾起吹海風的欲望。
看到肉粽裡的鹹肉會先被震懾到,帶著罪惡感嘗過之後會發現:經過板慄、蛋黃、香菇的調和,鹹肉已經失去了膩味,只剩滑嫩的口感。所以吃肉粽要大口吃,一起入口就會忘記裡面有肥肉。
▲超誘人的鹹蛋黃
除了粽子,這家店還有煲仔飯和各式湯飯,中午還會提供快餐。各類選擇讓這裡變成蛇口人的食堂,如果想不到吃什麼,來嘉華小吃就對了。
從嘉華小吃出來,往右拐,就是那家火遍全深圳美食號的牛家莊。今年經過裝修,現在店面更加乾淨整潔。吃牛肉麵的同時,可以看到街景。
店裡有面、河粉、米粉可供選擇。在此基礎上再添加牛丸、牛雜、牛腩或牛肉。貪心的人(對,是我)會直接來一碗全家福,什麼都可以吃到。
手打的牛肉丸很大一顆,彈牙彈到家了,筷子要用巧勁才可以把這麼大顆牛丸夾起而不會滑飛出去。牛肚和牛腩燉的軟爛,吸飽了湯汁後,不用沾沙茶醬就已經夠足味。
除了牛肉麵系列,這家的芋頭粿也是每次來的必點項目。芋頭粿外皮炸的酥脆,咬一口喀茲一下,流出裡面軟糯的芋頭膏,讓人幸福感爆棚。
從海鮮市場的另一側往前走,到了路口可以看到蛇口影劇院。這家影劇院承載了無數蛇口人兒時的記憶。直到現在,除了平時播放熱門電影外,還會有附近的學校和單位在這舉辦晚會。不過,這個地方最吸引人的,還是對面的一排美食。
開了二十多年的涼茶鋪子,每天都是爆滿。這家涼茶鋪不僅在蛇口出名,在整個深圳都小有名氣。
聽說涼茶的配方是100年前從爺爺輩傳下來的,所以附近的街坊有個頭疼腦熱的,都喜歡來這買一碗喝。百草王是鎮店之寶,雖然綠油油黃燦燦泛著詭異光芒,味道也難以言喻,但為了身體健康,我還是一口乾了。
當然,這裡的糖水也很出名。到了夏季更是讓人隨時想要傳送過來喝一碗解渴。
被紅豆淹沒的雙皮奶、酸甜可口的楊枝甘露、冰涼滑爽的鮮奶燉桃膠等等上百種糖水讓人每種都嘗試一遍。
▲原店
和百草堂隔了幾個鋪子,就是遠近聞名的康樂魚仔檔。人氣火爆到,每天晚上都能看到店門口坐滿等位的人的壯觀景象。
▲新店
雖然現在來這裡吃飯的人依然很多,但我們了解到真正的康樂原班人馬(老闆、廚師、服務員)已經搬遷到蛇口汽車站附近。這裡變成原房東自己在經營。
走進新的康樂魚仔檔,發現雖然店面很大,但吃飯的人還是坐滿了。牆上依然貼著手寫的菜單,老主顧們還是喜歡邊吃飯邊喝酒邊用潮汕話「話撲」。
店裡的菜品不多,每一個都無法割捨。不過我還是首推椒鹽九肚魚。咬開金黃酥脆的外皮,會發現裡面是晶瑩剔透的魚肉。油炸過的焦香和魚肉細嫩的口感奇蹟般的合二為一,入嘴輕輕一抿,就化了。
除此以外,清蒸系列的也都不錯。因為新鮮,所以才敢用最簡單的辦法烹飪。魚皮膠原蛋白含量最多,沾上勾了芡的湯汁,泛出誘人的光澤。放涼後會變得更加緊實,不容易扯斷。
出了康樂魚仔檔,沿著這條路一直往東走,可以找到我私藏的一家牛雜鋪子——至尊牛雜。
這裡店面很小,適合一個人來吃獨食。點一份蘿蔔牛雜,坐在吧檯邊看劇邊吃,就算是對自己辛苦工作後的一點獎勵。
牛雜份量給的很足,味道較為清淡,打包的話建議向店家要一份醬料。
離開東角頭,往水灣區進發。在水灣地鐵站C口,有一家紅透了半個深圳的網紅店——冬陰功。開店七年,每天都能看到門口有人等位。好消息是,店長說六月份會在學府路桃苑公寓開分店,估計到時候又要刷屏一波朋友圈。
▲只有下午兩點來才可以這樣做作的擺拍
這裡經營泰國菜,排行榜第一就是這碗冬陰功海鮮湯。湯濃、料足,開店七年了一直沒變過。
奶白色的湯麵上飄著一層辣油,怕辣的同學要慢點喝。唯一的不足是蝦線沒有剔,想吃蝦就得自己動手啦。喝了這碗酸辣口味的湯,才算是開胃,接下來的都是重點。
第二受歡迎的是菠蘿飯,基本上每桌都要點一個。菠蘿是當天一大早運過來的,保證新鮮。裡面加了蝦、蟹柳、豌豆、葡萄乾、胡蘿蔔等等超豐富的料。咖喱的香氣和菠蘿的清甜融為一體,沾滿了每一顆米粒,吃一口之後就再也停不下來。
如果人多,還可以點一份小食拼盤。基本都是炸品,份量也夠實在!旁邊還配有泰式酸甜醬和辣醬, 蘸著吃就不會覺得膩了,分分鐘解決掉一大盤。
最後的飯後甜點,一定要嘗嘗椰汁西米糕。在香葉的包裹下,椰漿凍成了果凍狀,冰冰涼涼,入口綿軟。吃到最後還能感受到西米的Q彈。
因為足夠清新甜美,所以能完美的帶走之前幾種食物給予的厚重感,讓這一餐得到升華。
在距離冬陰功200米遠的地方,有一家廣州小吃店,藏在角落裡,需要熟人帶路才能找到。除了招牌的雲吞、粉面以外,很多人最愛的還是這裡的煲仔飯和蘿蔔牛腩。
(拍胸脯)這家的煲仔飯,是目前我吃過的料最多的煲仔飯了。香腸和臘肉切的薄薄一片,鋪了滿滿一層,米飯顆顆飽滿,不粘不幹。因為份量實在太多,所以經常米飯被吃完了香腸還會剩幾片。吃這一碗等於過年。
不過,想吃到鍋巴要靠運氣。點餐後記得一定!提醒!老闆!煲久一些。
蘿蔔牛腩作為壓軸小吃,不管再飽都是要點一份的,吃不了也會打包帶走。這家的牛腩已經燉到一咬就爛的程度,湯汁從肉塊中四溢,回味無窮。
店裡的菜品很多,都貼在兩側的牆面上,每次來都要左右觀望糾結三分鐘以上。
吃飽喝足後,我們一路往南,來到瞭望海路。從這可以看到船隻在碼頭間往來穿梭。望的再遠一些,就是香港。
太陽逐漸西沉,帶走了白天的燥熱,此時最適合帶著最愛的人,來這裡吹著海風、聊天散步。
一天的時間接近尾聲,但蛇口夜生活的序幕才剛剛開啟。回到大街小巷,各式的燒烤攤、海鮮檔支起桌子,亮起了燈。食物的香氣逐漸侵襲整條街道,男女老少也終於在這一刻放鬆神經,享受夏日的夜晚。
當然,蛇口的美食其實遠遠不止於此
除了我們親自去品嘗、踏足的店鋪
出名的還有:
師傅和徒弟開的老兵牛蹄和胖子牛蹄;
愛榕路上的手工竹升面;
華陽酒樓的早茶;
以及隨便一家的潮汕海鮮粥
······
在海上世界周圍,還有更多新式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美味佳餚。這些東西方、新與舊的美食,共同構成了蛇口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讓人流連忘返,樂在其中。也許,蛇口最美味的一筆還需要大家一起去發掘。
你心裡珍藏的那家店鋪又在哪裡呢?
內容 | 原創,轉載需註明
小編 | 小糖
攝影 | 可樂
後臺回復以下關鍵詞,獲取更多資訊
深圳租房 / 城中村 / 房價 / 青年驛站 / 微信身份證
圖書館 / 深圳通 / 地鐵 / 特色小鎮 / 口岸
深圳社保 / 跨境電商 / 香港 / 澳門 / 密室逃脫
春運 / 搖號 / 火車票 / 茶餐廳 / 甜品
地鐵掃碼購取票 / 異地報銷 / 公園 / 居住證籤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