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留言問:剛剛查出多囊卵巢症候群,但是幾個月前剛體檢並沒有這個病,會不會和情緒、熬夜有關?會不會誤診?
正常人也有偶爾激素不好的時候。比如工作壓力大,熬夜,引起月經淋漓不盡,或者排卵推遲,但她可能下個周期就又會恢復正常了。
所以,偶爾的幾次不準點,調整好生活狀態就會恢復。
今天雲南中西醫結合醫院帶您一起了解多囊卵巢症候群基本知識,多囊的定義和需要查哪些指標。
多囊的診斷標準
1、鹿特丹標準(三項裡面選二項):
稀發排卵、無排卵、排卵障礙;
高雄激素表現或高雄激素血症;
超聲示卵巢多囊樣改變。
2、2018年《中國多囊卵巢症候群診療指南》:把月經稀發或閉經或不規則出血作為診斷的必需條件,其餘兩項選一項,同時還需要排除其他排卵障礙的疾病(如高催乳素血症,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卵巢儲備功能低下導致的月經紊亂,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及其它高雄激素疾病(如Cushing庫欣症候群,卵泡膜細胞增生症,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分泌雄激素的腫瘤等),才能診斷為多囊卵巢症候群。
也就是說,多囊卵巢症候群的診斷是排除性診斷。
以上這些診斷標準並沒有把LH升高作為診斷的條件,是因為多囊卵巢症候群的患者有1/3的人LH並不高,這是因為如果患者肥胖,產生瘦素抵抗或嚴重的胰島素抵抗時,可以影響LH的釋放幅度,使其降低,從而這部分患者LH並不高。
在國外的一些多囊卵巢症候群診斷標準中會把LH升高作為診斷標準。
所以在卵泡早期查性激素如果發現LH高,此時雖然不能以此來診斷為PCOS,但需要仔細查體及完善相關檢查,排除PCOS。
多囊的發病原因?
目前多囊卵巢症候群的病因並不明確,遺傳、營養、環境、精神因素都有可能有影響。如患有月經稀發即經周期後延超過35天以上,母親是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或父母患有糖尿病,那麼患有多囊卵巢症候群的風險則相對增加。
有研究指出,調節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候選基因和導致胰島素抵抗(IR)的候選基因可能參與此病的發生。
患上了多囊怎麼辦?
臨床上,很多人都是因為久備不孕才檢查發現自己患上了PCOS,所以她們的集中治療需求就是懷孕。
在進行促生育治療時,改善生活方式,特別是體重控制是不孕PCOS患者促排卵的優先步驟,包括加強鍛鍊、飲食控制、心理調節、戒菸戒酒、減輕體重、減脂增肌。
控制體重不僅會影響卵細胞的質量,還可以改善卵巢反應和排卵,同時也是為了避免孕期各類併發症的發生。
要注意的是,PCOS患者中,有些人整體看不去並不胖,但腹部卻有脂肪堆積,這種腹型肥胖往往是因為高雄造成的,因此需要針對性地減少腹部脂肪。
堅持健康管理,臨床痊癒能做到
在PCOS的診斷標準中,沒有肥胖這個指標,但判斷PCOS嚴重程度的三個標準卻是依據是否有肥胖、胰島素抵抗以及代謝症候群的存在,肥胖與後兩者都相關。
這些問題都是長期的,藥物治療與生活方式幹預也是長期的,治療與幹預的目的和原則都是在糾偏——減輕體重、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降雄、緩解高雄症狀。
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樂觀的心態,糾偏的效果就會更好。
多囊卵巢症候群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了解這個疾病的特殊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倘若合併有輸卵管功能障礙、宮腔粘連等影響懷孕的其他因素,還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切忌盲目吃藥,盲目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