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泰來
12月1日起,濟南交警將在全市範圍內針對電動車未懸掛號牌上路,逆行、闖紅燈等違法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
25日,在濟南交警開展電動自行車專項整治新聞通報會上,濟南交警支隊副支隊長趙洪銘介紹,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電動自行車已經成為廣大市民的上下班通勤的主要交通工具。目前,濟南市308萬電動自行車已完成掛牌登記工作,隨著數量的增長,電動自行車帶來的安全隱患也有所增加。今年以來,截止11月24日,濟南市涉及電動車的交通事故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財產損失,分別上升3.68%、21.18%、0.70%和15.11%。根據統計數據分析,電動自行車逆向行駛、違反信號燈規定通行、不在非機動車道行駛等違法行為是引發涉及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為貫徹落實預防道路交通事故「減量控大」工作要求,進一步規範電動自行車管理,消除交通安全隱患,濟南交警支隊將從12月1日起,至2021年1月31日,利用2個月的時間,開展電動自行車專項整治,全力維護安全、文明、暢通、和諧的道路交通氛圍。
此次整治,濟南交警將按照勸阻、警告、通報、曝光、處罰「五位一體」的原則,開展常態化電動自行車治理:一是對「未按規定佩戴安全頭盔」、「安裝妨礙駕駛安全的裝具」等行為,落實「一勸阻、二警告、三通報、四曝光」:二是對「未按規定懸掛號牌的,挪用、塗改、汙損號牌」、「亂道、逆行、闖紅燈」、「未滿16周歲騎行」、「違法載人」、「路面違法停放」等交通違法行為,依法處罰。
具體行動措施包括:
一、強化教育引導。堅持「五選一」文明承諾處罰教育模式,違法當事人可選擇抄寫法律條文、朋友圈點讚評論、觀看教育宣傳片、志願勸導、違法處罰五項中選擇一項違法教育。同時,每一位違法當事人都要籤訂《文明騎行承諾書》。
二、強化源頭共治。嚴格落實工作規範,逐步構建社區警務電動自行車源頭防範模式,聯合相關部門、行業協會,完善「濟南市關於加強快遞、外賣行業管理的「十二條規定」,實行「一人一車一證一碼」、「六統一、六不準」制度,指導督促快遞、外賣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和疊加處罰,對於多次抄告屢教不改的嚴格落實清退和禁入措施。
三、強化違法整治。按照統一指揮、區域布警、交叉執法、持續整治的原則,依託「平安2020」、「空警2020」系列行動和路面人臉識別、非現場抓拍等科技平臺優勢,加大違法行為查處管控力度,嚴查電動自行車未按規定懸掛(安裝)號牌、逆向行駛、違反信號燈規定通行、不在非機動車道行駛等違法行為,並將違法信息傳遞至所在社區(單位)。
四、強化設施提升。因地制宜對路口實施交通優化改造,施劃大型車輛右轉彎內輪差等地面警示標識,在地面停止線前、人行橫道線兩端噴塗提示標語,最大限度保障通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