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清萊,位於清邁與邊境小鎮清孔之間的一座小城,因比清邁更清新,靜怡的氣質,近年越來越受到遊客青睞。
在清萊,每個人都向你推薦三廟,甚至有遊客說:「不看三廟,枉來清萊!」
所謂三廟,也就是白廟,藍廟和黑廟。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白廟,位於清萊南部,離城大約一二十公裡。城區汽車站有發往白廟的公交車,但一般遊客很少知道,人多了可以包一輛雙條車,人少的話,可以租一輛摩託車,捎帶把藍廟黑廟都逛了。
白廟顧名思義,渾身通白。中國的廟宇,除了布達拉宮,牆體大多是黃色和紅色,泰國的廟宇從清孔開始,幾乎都是金光閃閃的顏色,刷成純白顏色的,真頭一次見。
除了顏色,白廟更具視覺衝擊力的原因還在於,它貼了很多玻璃進行裝飾,太陽一出來,銀光閃閃,相當震撼。
白廟給所有遊客留下很深刻印象,但畢竟它是一種形式,是外在的。廟宇,建得再輝煌漂亮,內在氣質一定要跟上,廟宇說白了是供奉佛的地方,供奉佛的目的是宣揚佛法,佛法教育人們少作惡多行善;在國內,形式嚴重背離初心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動輒方圓幾公裡幾十公裡的廟宇群被圈成各項創收工具:門票,高香,擺渡車,質次價高的紀念品,各種令遊客防不勝防的欺詐陷阱……
白廟建得這麼輝煌漂亮,當地也是這樣創收的嗎?泰國收門票的廟宇很少,白廟算一個,不過,門票價格極低,合人民幣十元,如果這十元也不想掏,遊客完全可以圍著白廟近距離拍照片,既沒有圍牆遮擋也沒有人呵斥阻攔,不像中國有些地方,為了把一座廟或一個湖圈起來收費,把整個省道都截斷!
同樣建的輝煌漂亮,泰國的廟宇怎樣體現它的內涵和氣質,而不是一臉的惡相和銅臭氣呢?
從白色大殿側門逛出來,有一條綠樹如蔭的水泥路,很多人沒有留意,正對著銀色大殿,有一座小涼亭,離路大概有十幾米遠,門口有個架子,進去時需要脫鞋。涼亭裡坐著一個老和尚,泰國善男信女們一撥一撥地匍匐在他的前面,聽他講經論道。
我觀察了好一會兒,至少有兩點,這位泰國老和尚是和國內不同的:一,不收錢,前前後後有兩三撥善男信女,沒有一個給錢的,他四周也沒有投錢的功德箱什麼的。
二,他與善男信女的真情互動。他講的泰語,我聽不懂,但就聽他一直在嗯嗯啊啊地講,不一會,有善男信女開始痛哭流涕,又過了一會,老和尚也鼻子一把淚一把地哭起來,他絮叨了好久,前面一撥善男信女走了,又來了一撥,他還在那抹眼淚。有誰在國內見到過這麼敬業和投入的和尚?
老和尚和善男信女在一起的時候非常專心,不像國內和尚,眼睛賊溜溜四處亂瞟,我胸前掛著相機站在他前方,他始終沒有看我一眼,我拍照,他也絲毫不介意。國內和尚發現你帶著相機,戒備心極強,先是冷眼觀察,接著搖指示意,直至惡語相向,甚至遊客被打。
一個偏安一隅的老和尚,篤實圓滿地繼承和實踐了佛法的傳統,顯現了白廟的精神內涵,顯現了泰廟的精神內涵,顯現了泰國人的精神內涵。
泰國被稱為佛國,以前一直以為她寺廟多,其實,腳步匆匆吵吵鬧鬧的中國人只是看到了光鮮熱鬧的表面。
佛教是一種信仰,信仰是發自內心的東西,只有堅持住內心才能堅持住根本,中國的和尚們都在幹什麼呢?比誰騙的錢多?比誰勾搭的信女更漂亮?比誰的政治頭銜更唬人?比誰的汽車更豪華?比誰的馬屁更迎合當權者?
不要再侮辱身上的袈裟了,換身便裝來泰國,匍匐在老和尚面前,不用聽懂他都講了什麼,也能讓你蒙塵的心靈接受一次電擊似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