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互利共建共享
社區黨建「契約化」共建新模式碩果喜人記紹興市越城區府山街道越都社區黨委
「粽子PK賽」、「世合在越都」……這兩天,紹興市越城區府山街道越都社區與共建單位的活動一個接一個,今天上午,社區幹部們正忙著為七一前夕共建單位來慰問社區老黨員的事忙著張羅。
越都社區開展社區黨建「契約化」共建工作是在兩年前。當時,社區共建工作似乎總是停留在一些拉贊助爭取資金項目上,為此,社區幹部走進共建單位時也顯得十分尷尬,而共建單位也不了解社區的真實需求。
2008年5月,為創新黨建共建機制,探索社區黨建「契約化」共建模式,通過「談約、籤約、亮約、履約、評約」五道程序,以「約」明責,據「單」服務。即社區開出一份服務「菜單」,供駐社區單位「點餐」,駐社區單位則列出自己能提供的服務項目,而後雙方籤訂共建協議,開始長期合作。
通過以服務為宗旨,平等自願為基礎、雙相互利為原則、契約為規範,各成員單位各盡其職,各享所需,使轄區共建呈現生機勃勃的新景象。
近60歲的老人,找到新工作
越都社區是個老社區,有2500戶居民。同許多老社區一樣,老齡化程度高、下崗職工多、文化素質偏低一直困擾著社區幹部,不過,社區有一個有利條件,轄區內共建單位有22家,其中以商廈為主。
上世紀90年代末,家住越都社區倉橋直街223號的陳達昌和老伴雙雙下崗,靠打點零工維持生活,2008年下半年,社區把與共建單位的「菜單」貼在宣傳欄裡,陳達昌老伴就跑到社區:「能不能給老頭子找份工作?」
當天下午,社區主任高維英給共建單位的城市廣場管理有限公司打電話,希望對方幫忙老陳一把,「老陳再就業確實有難度,可是,我們不幫他,誰幫他。」
由於籤訂了契約,對方當場就讓陳達昌過去面談,高維英又跑了幾趟,3天後,57歲的陳達昌成為城市廣場年紀最大的保安,每月收入1400多元。如今這個曾經的紹興越城區越都社區困難戶,現在工作有了,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這一切,得益於社區黨建「契約化」共建模式。
在接下來的1年半裡,越都社區20餘位年近60歲的下崗工人,也沾了社區黨建「契約化」的光,解決了再就業問題,佔了全社區下崗工人的20%。
有了「老娘舅」,共建單位不再憂
轄區內的魯迅小學,與社區井巷1號、2號的居民僅一牆之隔,校內沿牆有一棵大樹,枝繁葉茂,風一吹就把居民屋頂的瓦片掃破,樹根還伸到了社區居民家天井的老井下,把井裡的磚塊拱倒了,井水也少了。
井巷2號住著15戶居民,一吵起來讓魯迅小學有點受不了。特別是有位80歲的老人,因為平時是要用古井裡的水,因此隔三岔五就跑到學校去理論。魯迅小學的徐志娥老師說:「這事我們處理起來很是棘手,便請社區幹部出面商量解決辦法」。
後來,通過社區調解綠色通道,經過走訪協調,學校主動砍掉了掃瓦的樹技,社區幹部還找個權威專家來進行實地踏看,專家看了後說不是樹根拱倒了老井,是老井年久失修,磚塌了。
通過專家的解釋,這件事情對居民有了一個交代,學校和居民間現在的關係不再那麼緊張了。一場一觸即發的糾紛終於在社區幹部們的努力協調下,化解於無形。
小小「收音機」 重新唱起來
開展黨建「契約化」共建工作,實現了雙向性互動,不僅拓寬了社區服務的覆蓋面,使社區服務延伸到了駐區各單位,也促使駐區單位從自身實際出發,主動服務居民,主動為社區提供人、財、物等支持,形成了雙向互動、優勢互補、多元化的服務格局。
社區是一個老區,老年居民特別多,這些老人們有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平時都捨不得丟棄一些舊的小家電。由於一時找不到修理的地方,所以,就一直藏在了家中。
在一次共建單位志願者服務的大型為民服務活動中,供銷大廈的小家電修理人員,為這些小傢伙找到了「出路」。
家住富民坊的章蘭珍阿姨把壞了多年的小收音機拿了出來,在專業修理人員的擺弄下,三下兩下就讓這臺小小「收音機」重新唱了起來。
章蘭珍阿姨說:「想不到我的這個小收音機,還能唱起來,真的要感謝這些志願者們,以後,我們可方便了!」
資源共享最大化,各盡所能取所需
共建單位供銷大廈過去開展黨員教育苦於沒有大的場所,人員無法集中,他們把這個困難向社區提出後,社區主任高維英想到自己社區有遠程教育的平臺資源,雙方一拍即合。越都社區不光為供銷大廈黨員開展廉政教育活動提供了場地,還精心選取了有關教育題材的片子,滿足了共建單位的需求。
越都社區的社區小報《越都春暉》每兩月發行一次,每期有2500份,在社區居民中有較大影響。為讓居民對共建單位有更直觀的了解,《越都春暉》自第23期起陸續刊登有關各成員單位的情況介紹,以及有關商品信息、文化交流內容。第34期對共建單位陳橋驛史料館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許多居民看到社區小報的報導後,都趕過來觀看,吸引了大量人氣。
浙江天寶坊黃金珠寶有限公司自從與社區籤下「契約化」共建協議後,董事長李建鋼高興地說:「社區黨建送教上門,我們單位的年輕黨員通過參加活動後,精神面貌有了明顯的改觀,做事比原來認真了,特別是團隊協作上,比原來有明顯改觀,企業凝聚力增加。」
「我們需要共建,需要擔當一份責任,甚至要依靠他們。我們把共建融入了生活,比如為貧困孤苦老人送點油米,做點小事,既了解了社區的情況,也激發了職工的社會責任感。再比如社區裡有沒有書法師,有沒有健身房,有沒有舞蹈隊、腰鼓隊?我們需要社區提供這些對口的服務。」李建鋼說這是他這個民營企業家的切身感受。
目前,紹興市越城區府山街道越都社區已與22家社區單位黨組織籤訂了共建協議,累計開展各類共建活動上百次,成功調解處理各類矛盾糾紛20餘起。此外,還解決了20名困難居民的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