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吉卜力作品在中國內地存在感極高的一年。
7月,
吉卜力的官方大展首次來到上海,二分之一實景還原的小梅之家、巨大的貓巴士、飛翔在摩天大樓94層的飛行器、幾百幅經典作品原稿等展品無一不讓遊客流連忘返。到了12月,《龍貓》又帶著滿滿的溫情治癒登陸各大院線,這部30年前的作品上映不到一周票房已經突破1億元。吉卜力工作室現任社長星野康二也因此頻繁來往於中日兩國,而中國粉絲熱烈的反響總是令這位資深動畫從業者驚嘆不已。
貓巴士星野康二告訴記者,在內地近距離感受到中國粉絲的熱情後,他不由得懷念起了《千與千尋》上映那年吉卜力的影響力達到巔峰時的情景,「在日本現在不太會有這樣的現象了」。
此番《龍貓》在內地公映,吉卜力工作室在把膠片版轉成數碼版的基礎上,又對畫面加以了修復重製。為了保持原本的質感,工作室還特意將畫面處理得更為老舊朦朧,忙於繪製新作的宮崎駿導演也參與了這一進程。
《龍貓》與《幽靈公主》《千與千尋》等內核更為深刻的作品相比,《龍貓》沒有深奧的劇情,沒有複雜的臺詞,也沒有宏大驚險的畫面,但《龍貓》裡優美樸實的田園生活、天真明亮的童年與親人間的深厚羈絆賦予了它跨越年齡、歷久彌新的魅力。在星野康二看來,1978年上映時票房成績並不理想的《龍貓》,能在日後口碑節節攀升、成為吉卜力最具人氣和代表性的動畫角色,也正是因為《龍貓》的純粹讓它能更容易引起不同地區和年齡的觀眾的共鳴。
在公映的第五天,《龍貓》的票房突破了1億,在今年內地上映的日影中暫居票房第三。對於一部30歲的日本老牌動畫電影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相當亮眼的成績,也為星野康二將其他吉卜力經典作品帶來內地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星野康二透露,除了宮崎駿,宮崎駿之子宮崎吾朗也正在創作新作,在2013年宮崎駿宣布隱退後便解散了的動畫部門得以再次重建,同時有兩部作品進行中的工作室又注入了活力。「雖然還不能定論什麼時候可以和觀眾見面,但我和大家一樣都很期待。」曾經宣布了宮崎駿的隱退,現在又開始為他的作品奔走的星野康二笑得很開懷。
星野康二【對話】
澎湃新聞:《龍貓》成為了第一部在中國內地正式引進的宮崎駿作品,這樣的合作如何達成?未來是否會有更多作品引進中國?
星野康二:這次《龍貓》能在內地上映,我們很開心有一個非常好的合作方一起促成了這個事情。我們和合作方的相遇最早在8年之前,而真正對於電影上映的推進可能是在一年之前。
當時我們在討論具體上什麼電影的時候,剛好想到《龍貓》就要上映30周年了,剛好工作室又被把膠片版轉成了數碼版,就這樣有很多條件碰到了一起。
對於其他作品的上映,首先我們很想知道大家這次對《龍貓》的反響。如果中國觀眾對此很熱情的話,我們也很希望把《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等經典作品都帶來中國。
澎湃新聞:此次經過數碼修復與重製的版本和老版有怎樣的不同?
星野康二:首先《龍貓》是一部30年前的作品,當時還是動畫的膠片時代,一般正常膠片手繪轉數碼的話,因為換了一種制式,所以它的顏色會變得很平面、很鮮豔。你問我兩個版本有什麼不同,其實我們工作室反而是想保持原來的質感。因此我們會特意做一些處理,讓畫面看起來有朦朧的、舊舊的感覺。這個數碼再修復的過程宮崎駿導演也有參與。
澎湃新聞:對於《龍貓》的影響力超越了宮崎駿其他元素更複雜、內核更深刻的電影,中國觀眾之中一直存在很多討論。在你看來這是為何?
星野康二:其實《龍貓》當年在日本上映時成績並不是特別好,即便在吉卜力的作品中,他的票房成績也算是中等偏下的。相反在上映之後,《龍貓》打出了口碑,加上後來出DVD、在電視上播出,才造就了今天超人氣的《龍貓》。
在我看來,《龍貓》的魅力在於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純粹的作品,讓觀眾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親人間的羈絆。不光在日本,歐美的觀眾也給出了這樣的反應,我想有這樣一個跨越時代和地區的觀眾心中的共通點,這就是這部作品的成功之處。
澎湃新聞:你如何看待宮崎駿的多次隱退又復出呢?
星野康二:2013年,我在威尼斯電影節上宣布了宮崎駿正式隱退的消息,當時一方面感覺「這次可能是真的了,畢竟他已經到了這個歲數」,另一方面又不太希望是真的。
過了幾年,
宮崎駿真的撤回了隱退宣言投入了新作製作,真是令人感到驚喜。
澎湃新聞:未來吉卜力工作室在海外市場的開拓、授權等業務上還會有怎樣的動作?
星野康二:我們對這些沒有特別複雜的思考,我們在海外做展映、展覽,其實也是希望通過比較好理解的形式,讓大家來了解我們的作品。
如果能有其他國家像中國一樣有那麼好的條件,我們也很願意跟他們合作,把吉卜力的作品帶去更多地方。
宮崎駿、秦嵐,秦嵐為《龍貓》中的媽媽配音澎湃新聞:今年吉卜力的官方大展也首次來到中國上海,你怎樣評價中國觀眾給出的回應?有沒有什麼印象深刻的行為?
星野康二:對于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在中國這麼受歡迎,有這麼多的粉絲我覺得非常驚喜。這次秦嵐小姐去到了吉卜力工作室,和宮崎駿導演會面,她非常地尊重我們,也熱情地和導演談論了作品。
之前我就發現三鷹吉卜力美術館有很大比重的觀眾都是中國人。其實我們美術館一直是外國觀眾比較多,但是怎麼會有那麼多中國人前來呢,我每一年都感到很吃驚。
今年我們在上海做了吉卜力的官方展覽,展覽上我們有一面牆,觀眾可以在便籤紙上留言想說給吉卜力、宮崎駿導演的話。中國粉絲的熱情令我驚訝,我們要經常更換寫滿整整一面牆的便籤紙,在日本現在不太會有這樣的現象了。
想起2001年《千與千尋》上映時,在日本獲得了很高的人氣,經常有粉絲寫信到工作室,感謝導演創作了那麼好的作品。中國觀眾的回應讓我想起了那個吉卜力最巔峰的時候。
澎湃新聞:對於你來說,多年來從事與吉卜力作品相關的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星野康二:進吉卜力之前我在迪士尼工作,負責聯繫迪士尼和吉卜力的職位,因此我認識了鈴木敏夫,聽他講了很多有關宮崎駿導演、高畑勳導演的有趣的事情。後來我應邀加入吉卜力,發現在這裡工作,真是比當年聽鈴木敏夫說的更加有趣啊。
澎湃新聞:之前吉卜力解散了動畫製作部門,但現在宮崎駿復歸了,那麼製作部門是重新建立起來了嗎?
星野康二:之前宮崎駿宣布隱退後,有很多工作人員去了別的工作室,像是《你的名字。》的製作團隊裡就有很多從吉卜力過去的,我們稱之為「畢業生」。
當宮崎駿表示要製作新的作品後,吉卜力向他們又發出了邀請,確實也有很多畢業生回來了。通過宮崎駿的新作又能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我覺得是很好的事。
澎湃新聞:能否透露一下宮崎駿導演的新動畫進展如何?
星野康二:雖然還不能定論什麼時候可以和觀眾見面,但我和大家一樣都很期待。現在工作室除了宮崎駿,宮崎吾朗也在製作新的作品。宮崎駿還是會以他一貫的手繪形式來完成,宮崎吾朗則是運用的新的CG技術。對於工作室來說,同時有兩個作品進行是件大事,大家都很有幹勁。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