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打卡個性化文旅路線,深入城市人文肌理
◆夜幕下的豐盛裡。 葉辰亮攝
上海青浦區朱家角古鎮。 趙立榮攝
愛上一座城的方式很多,愜意步行、迎風騎行的同時,「閱讀」上海的特色建築和馬路,已成為當下不少市民和遊客的日常休閒選項。越來越多人發現,讀懂一座城,不再是走馬觀花的「一日遊」,而是多了個性化導賞,便於人們領略城市多面魅力。
光是非遺領域,前不久上海就推出「漫步城廂——都市裡的非遺」「親子研學——課本外的非遺」「上海味道——舌尖上的非遺」「古鎮巷陌——水鄉間的非遺」「江南風情——記憶中的非遺」五大主題十餘條線路;策劃精選了含菜品、小吃、糕點、水果等40種美食的上海非遺美食地圖……眼下,聚焦不同類別、滿足細分需求的口袋書、手繪地圖、導覽手冊等持續湧現,猶如專特精「貼心管家」,串起滬上16個區的豐富文旅資源,個性化線路紛紛出爐,吸引市民前去打卡體驗。
為一棟樓、一朵花、一份美食而赴一場約會,小而美的細分導賞越來越火
「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蘊含了大量細分『選題』及關鍵詞,我們力求以市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去開發提供更精準的公共文化服務。」上海城市動漫出版傳媒有限公司總編輯劉亞軍告訴記者,依託海派連環畫及動漫創作人才和資源,團隊推出了《蔡元培在上海行蹤地圖》《五裡橋工業足跡手繪地圖》等,前者生動繪出蔡元培在上海的15個生活與工作舊址,將足跡以點連線,蔡元培自1901年來滬後與上海結下的不解之緣清晰可覓。「精細化、個性化導賞載體的出爐,意味著小而美細分導賞悄然興起,一方面可以讓市民追尋偉人足跡,實地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也是對文旅資源的IP運營,便於後續的文創開發利用等。」他說。
不難發現,如今上海多家機構策劃推出的文旅路線,跳出了傳統「大雜燴」,深耕細分領域,捕捉並滿足人們日益豐富多元的精神享受與休憩需求。日前上海市體育局發布的《鐵馬生活城市騎行白皮書》推薦了12條路線,高度匹配不同人群騎行旅遊需求——想飽覽各色海派建築,可選擇總路程約13公裡的「甜愛路-多倫路文化名人街-1933老場坊-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隆仁裡-楊浦大橋-上海國際時尚中心」沿線;偏愛蘇州河岸一帶風情的,不妨嘗試「夢清園-昌化路橋-M50創意園……乍浦路橋-外白渡橋-上海市人民英雄紀念塔-四平倉庫」超長版路線,感受從白天到黑夜的雙面蘇州河風光。
想和大自然來一場親密接觸,花花草草愛好者們不妨帶著《上海野花觀察入門指南-春夏版》去郊外,這份指南堪稱148種上海及華東地區常見野花的檔案,配備多張精美圖片,全株形態、莖、葉、花、果等結構特寫和特徵一目了然。指南還搜集了與植物相關的延伸知識點,如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有趣的科學研究、與植物相關的文化故事等,「植物小白」也能變身「花草專家」。
資深書蟲要找家門口新開了哪些網紅書店,全市16個區133家特色實體書店的手繪地圖可讓你按圖索驥;此外,一批工業遺存、非遺地標、名人故居、紀念場館都有了對應的導賞手冊。光是工業旅遊資源這一塊,就大有可為。上海擁有工業遺產290處,涉及30個製造業大類,更有中國商飛、上海汽車、江南造船、寶山鋼鐵、三一重機、超算中心等體現國內先進位造業最高水平的資源。於是,以「走進上海製造」為主題的五條經典線路應運而生,分為「工業遺存體驗之旅」「極速汽車動感之旅」「重工製造輝煌之旅」「智能生活探秘之旅」等,讓市民「各取所需」。
線上線下聯動,每一處風景皆可閱讀、可漫步、可分享
如今,隨著線上線下深度聯動,上海多個區推出文旅融合線路,建築群也將實現「手繪地圖、二維編碼、標識上牆、VR上線、故事可聽」等一系列功能,引導遊客閱讀城市,了解歷史文脈。
原來,「人文行走」也可在線上同步。比如,上海有份紅色足跡電子地圖,特別選取了陳獨秀、俞秀松、陳望道三位早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以他們在上海參與建黨活動的21個歷史紀念點和歷史性事件串聯,形成陳獨秀「跟我走思想之路」、俞秀松「跟我走青春之路」、陳望道「跟我走教育之路」三條建黨紅色軌跡。網友可在線跟隨這份運用新媒體技術手段的建黨人文地圖,隨意點擊其中一位人物開始徒步之旅,隨時參與線上互動體驗。每點擊一個景點,就會跳出具體紀念點或事件的詳細介紹。「我們的選擇標準,除了地點、事件本身的重要性外,還會考慮該地址目前是否保存完好,是否對市民開放,以便於市民能更好讀懂這些紅色建築。」相關負責人說。
百年申城匯聚古今中外多個建築流派的經典之作,如今市民漫步滬上人文地標時,會有驚喜發現——不少老建築「貼了」二維碼,拿起手機掃一掃,能看歷史建築的前世今生,也能聽上一段主題故事。
比如,去年起上海市文旅局和徐匯區、黃浦區、靜安區等合作推進「閱讀建築」項目,在584棟建築上設置二維碼。以「思南露天博物館」為例,徜徉思南路,展品並不在玻璃罩裡,而是觸手可及——不光是老洋房,街燈、古樹、紅磚道,甚至還有鵝卵石牆面,都有專屬二維碼。沒有圍牆圍欄、不收門票、也不設一米線,市民掃一掃外牆上盾形二維碼,就能聆聽由各行各業代表人物錄製的展品語音介紹,每月還有素人導覽的思南漫步之旅。每多一支隊伍穿行在梧桐樹蔭下,人們對這條馬路的感情又親近了一分。
業內呼籲,滬上出版公司、旅遊機構能夠策劃推出更多超越普通意義旅行手冊的「獨家指南」,讓更多獨特的旅行視角,引導更深入的探尋,儘可能挖掘申城人文旅遊資源的豐盛與美好。
相關連結
這幾條騎行路線,不容錯過
■紅色地標海派建築都不缺(總路程約11公裡)
路線:中國鐵路工人紀念館-建業裡-法租界會審公廨舊址-原呂班公寓-中共一大會址-《新青年》編輯部舊址-蘭心大劇院及花園飯店(法國總會舊址)-嚴裕棠舊居和顧祝同故居-鄭洞國舊居和周作民舊居-武康大樓-衡山賓館
打卡理由:十餘個特色景點形成「騎行圈」,囊括多個紅色文化景點和海派地標建築,可以說是「性價比」相當高了。
■美食美景的雙重享受
(總路程約24公裡)
路線:古北路-虹橋路-滬青平公路-華翔路-星華公路-金園四路-華翔路-滬宜公路-古猗園
打卡理由:欣賞了南翔一帶最美的荷花美景,再來幾屜熱騰騰香噴噴的小籠包,那叫一個愜意舒坦!
■資深騎友的放飛之旅
(總路程約25公裡)
路線:歡樂谷南門-林湖路-林蔭新路-辰花路-辰山植物園-辰塔路-佘天昆公路-天馬山-鼎松路-廣富林路-廣富林遺址-松江人民北路-歡樂谷
打卡理由:松江區一站式玩樂,一騎到底風景不重樣。
■上海老街的古早時光
(總路程約12公裡)
路線:大鏡閣-四明公所-豫園老街-豫園-四牌樓-三牌樓-文廟
打卡理由:沿著市中心的老街、老城牆、牌坊一路騎行,逛逛文廟舊書市場,看看豫園的非遺手藝,上海老味道如此迷人。
(整理自《鐵馬生活城市騎行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