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平和的大海比你想像中更危險!
如果遇到強烈的漲潮
整個人會被困在沙坑裡無法脫身
更有可能隨著退潮的趨勢
整個人逐漸陷入沙坑裡
不要說「埋人」,
就連大重量的汽車也能被「吸」進去!
請看下面這個視頻
▼
警告!如果去海邊,
遇到這種斷層的海潮,
有可能是大海的隱形殺手—離岸流
請立即上岸!
▼
2012年8月4日,
韓國釜山,海雲臺海水浴場發生離岸流,
前來避暑的143名遊客被水流捲走。
據悉,在我國一些沿海城市的海邊,特別是在一些非遊泳區域或野海灘,存在離岸流。廣大遊客千萬不要到安全警示區外遊泳玩水。
☞你本來安穩地站在水裡,水也就到胸口,但忽然感覺像被鏟了一下似的,雙腳離地向後仰去,然後水漫過了後腦勺。
☞遊泳的時候,向離岸方向會感覺遊的出奇的快的時候,你就被卷進去了,但是橫著遊會特別慢。
☞小的時候,大概七八歲,離岸很近的慢慢走著但是後腳水還在大腿,前腳就踩到比較深的地方而且不幸倒了,拼命掙扎也站不起來,感覺要死了,後來沒力氣了身體放輕,反而飄起來的感覺,慢慢划水不知為什麼又站起來了,趕緊上岸……以前都不知道為神馬!現在想來可能是離岸流……
☞俗話說海水有鉤就是這個道理。
斷層海潮的專業術語叫離岸流(Rip Current),又叫裂流,是一股射束似的狹窄而強勁的水流,是海灘最危險的殺手,是極易產生浪渦危險之地!
離岸流會在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出現。而且在任何天氣條件下都可能發生,它會出現在多種類型的海灘上。與因猛烈撞擊而發出巨大聲響的波浪不同, 離岸流不會引起人的注意,直到人身陷其中才會發覺。
如此漂亮美麗的水母,竟然是無形的殺手,人們在海裡浮潛的時候就有可能看見。但是水母尤其是箱型水母是擁有劇毒的,它的觸手及口周組織表面分布有刺細胞,刺細胞中的刺絲囊負責儲存毒液。水母毒素具有致死活性、溶血活性、心臟血管毒性、肝臟毒性、神經毒性、酶活性等,人類被蜇傷後出現皮疹、紅腫、瘙癢,疼痛、血壓降低、甚至呼吸困難、昏厥、休克及死亡。一隻箱形水母體內的毒液足夠殺死超過250名成年人。
如果你在海邊見到這個東西
它有點像一個塑膠袋
要!立!刻!跑!
▼
它是全球十大最毒的毒物之一的「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s)在水面上漂浮的淡藍色透明囊狀浮囊體,前端尖、後端鈍圓,頂端聳起呈背峰狀,形狀頗似出家修行僧侶的帽子,故取名僧帽水母。棲息於熱帶海洋中,營浮遊生活,常被風吹到海邊或隨海流運動,以微小的生物及有機物為食。僧帽水母的細小觸手能夠達到9米之長,所以很多遊泳者在看到僧帽水母的時候再躲避已經遲了。
在2000年被這種僧帽水母蜇傷的遊泳者中,68%的人死亡。32%的生還者有相當一部分因此而致殘。極少數幸運兒能夠從這種「水母」的魔爪下全身而退,僧帽水母的毒性非常暴烈,任何被蜇傷者的身上都會出現恐怖的類似於鞭笞的傷痕,經久不退。任何被蜇傷者的身上,都會出現恐怖的傷痕,經久不退!傷者除了遭受劇痛之外,還會出現血壓驟降,呼吸困難,神志逐漸喪失,全身休克,最後因肺循環衰竭而死亡!
海蛇的毒性相當於眼鏡蛇的兩倍,而且咬人無疼痛感,毒性發作有30分鐘到3小時的潛伏期。(這麼恐怖的生物為什麼會存在?)但是海蛇毒很容易被人體吸收,中毒後人首先是肌肉無力、酸痛,眼瞼下垂,頜部強直,有點像破傷風的症狀,同時心臟和腎臟也會受到嚴重損傷。被咬傷的人,可能在幾小時至幾天內才會死亡。(請給我一個痛快)據說大多數海蛇不受刺激是不傷人的。所以看到了不趕緊跑你還想什麼?
海葵是一種非常低級的動物,但是並不妨礙它的毒性強得可怕!海葵主要分布於水深2米的海域。(浮潛是極有可能見到的)其體內含有的其毒素能使動物血壓快速下降,心率減慢,呼吸抑制,從而引起動物死亡。(感覺以前每次潛水都是在鬼門關走過一遭)
雞心螺:很多人喜歡在海邊撿點海螺啊,貝殼啊……這是好事兒,但是看到雞心螺的時候,請你記住它的美貌和毒性成正比!雞心螺的尖端藏著毒牙,可以從這裡射出毒液。
其實雞心螺的毒素通常都是針對小魚的,但是人類和魚有著相似的神經系統……(攤手)
而這種毒素會讓生物在死亡時因為神經系統無法傳遞信息而沒有任何感覺……一隻雞心螺的毒素可以殺死十個成年人……(再攤手)
小編曾經看到有人拿這種生物當寵物養,結果一口致命……這種生物被稱為世界十大毒王其中排行第三!!
其實,平常藍環章魚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通常都是遭受威脅時才會將身體轉為藍色,警告威脅者勿接近,如果繼續接近就會噴出有劇毒的墨汁,
一般成人接觸到短短幾分鐘就有可能喪命,更別說是小孩,而且它的鋒利嘴能夠將身上的潛水衣物輕易刺穿,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水族動物裡毒性排行榜首,它的劇毒毒液能使人3分鐘之內斃命。
箱形水母主要是一種相當古老的生物,身上布滿刺絲胞還有觸手,而這些都含有相當多的毒素,皮膚一旦碰到不僅會有灼熱刺痛,毒液還會慢慢擴散,對生物細胞造成嚴重的破壞。
刺鰩長得和魟魚非常像,但它身上的鋸齒刺尾可不就那麼和善,在遇到危險時會讓刺尾變得堅硬,就像刀子一樣可以切該物品,將毒液釋放出去,造成致命傷,連鯊魚也不敢接近這個危險的生物。
因為鋒利的刺尾,可以輕易地將肉體切開,靠近它只會成了它的食物而已,所以在海中遇見它千萬不可靠近,不小心被刺尾割到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火珊瑚並不是真的珊瑚,是長得很像珊瑚的水母,一般人不容易認出來,以為它又是珊瑚兒接近它,但如果觸碰到它,身上瞬間會有像火在燒的灼熱感,並長滿疹子,導致淋巴腺腫大。
雖然被火珊瑚的毒液觸碰到是有方法可以急救的,但拖過時間還是會造成很嚴重的危害,所以就算看到珊瑚,也不要亂伸手去觸碰,以免讓自己造成傷害。
最後說說你們愛吃的海蟹……
海蟹好吃人人皆知,但是有很多海蟹的毒性……呵呵,會讓你嗨到天上去……比如下面這個長得和帝王蟹差不多的……尤其是蒸熟了之後……
雷諾氏鱗斑蟹分布於東南亞各國,南太平洋群島。產於菲律賓的3種鱗斑蟹都證實是有毒種。
在菲律賓曾引起食物中毒而造成死亡的雷諾氏鱗斑蟹,體內有類似菟葵毒的成分。而臺灣基隆產的這種蟹類,毒量平均是4 MU/g(以河豚毒計算),成分是河豚毒(88%)及麻痺性貝毒(12%)。
還有一種蕾近愛潔蟹。
平均每克蟹肉含有可使28隻20克的小白鼠致死的毒量(28MU/g,以麻痺性貝毒計算),如果食用110g以上的蟹肉就會使人死亡。
日本、美國等規定含毒量在4MU/g以上就應當禁止採收販賣,而它是規定的7倍……
澳洲一名女子慘被珊瑚礁魚所傷,手上留下了一道恐怖傷口。該女子不得不對此做植皮手術。
這位女子被澳洲海邊一恐怖生物所傷,先看原圖↓
據《每日郵報》報導,去年底,39歲的Julie Pochet來自北昆州Port Douglas區,當時她正在當地海灘潛水,突然感覺到有魚碰到了自己的肋骨。
當魚向她遊來時,她伸手去觸碰它,
不料自己的手卻被咬下一大塊肉!
這種魚可能是炮彈魚或者河豚魚。
這2種魚都會咬人,在熱帶淺水區很常見。炮彈魚在捍衛自己的巢穴時具有侵略性,其強壯的下頜和鋒利的牙齒能夠擊碎炮彈。
大家見到這類魚,請一定要躲開!
不要單獨一個人去玩水。
從事水上活動應穿救生衣,以維護自身的安全。
不明水域不可貿然下水或跳水,以免造成溺水或意外傷害。
過餓、過飽都不宜下水。
絕不搭乘超載的船隻。
生病、精神或情緒欠佳時不可下水。
勿過於激烈運動或遠離岸邊遊泳,以免抽筋造成意外。
下水前先做伸展運動暖身,並淋浴做好個人衛生後才能下水。
在水裡不宜停留太久,以免過度疲勞,通常半個小時即上岸休息,可恢復體溫。
不要在溫差太大(水溫過冷或過熱)的環境下遊泳。
轉發出去
讓更多的人知道!
我們去海邊是去享受陽光、沙灘、大海,
所以請一定高高興興去,
平平安安回。
來源:網絡等
熱愛生活的男人 善良美麗的女人
美食+旅遊+身邊大事
懇 請 關 注 並 轉 發
專業免費探店、踩線、快樂活動
請撥打電話:18919882448
西北旅遊美食千人QQ群:71273710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音樂來自微信QQ音樂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您的轉發、點讚↓和留言將使我們倍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