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在寧波之名鎮名村遊:慈城古鎮

2020-09-25 寧波抽屜

出寧波市區,沿西北角的江北大道行10餘公裡,穿越七裡桂花長廊,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城在花徑深處赫然出現。這裡,便是目前江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縣城——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

慈城保留著中國傳統縣城的完整形態,在江南乃至全國都少見,與江南六大古鎮相比,慈城顯得寂寂無聞。但是,若論悠久的歷史遺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慈城可能更勝一籌。

慈城的文明足跡,可以一直追溯到河姆渡文化。1987年,慈城出土一雙迄今為止中國最古老的木拖鞋。這雙木屐把中國木屐的歷史往前推進3600多年,是當今中國乃至世界第一古屐,也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鞋類實物。這一消息令不少日本人震驚,一批又一批地漂洋過海來到慈城,懷著一種朝聖尋根的心情,一定要親眼看看這千年木屐,希望能從中找到一種文化的認同。據目前的發現,最早穿上木屐的人應該就是慈城人。正如李白所吟,「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自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至1954年的1200多年間,慈城一直是慈谿縣治。據說,唐代的慈谿縣城,「城周五百六十丈」,城內採用都城長安的井字形棋盤格局,「舊日中街七丈寬,兩廊都是碧欄杆。柳邊遲日三春暖,槐下薰風五月寒」。直到如今,穿越慈城鎮內的三直七橫33條弄,仍找不出一條彎曲歪斜的街巷。

同濟大學教授、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說,慈城作為中國傳統縣城的典型代表,仍保留著「一街一河雙棋盤」的完整形態,在江南乃至全國都少見,其歷史文化保存數量和其本身遺存的歷史文化都具有很高價值。

1954年,寧波重新調整區劃後,慈谿縣城遷往滸山鎮,慈城劃給寧波市江北區管轄。1992年,慈城躋身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之列。

小小古鎮,列入文保單位的古蹟多達33處 。

走在古鎮的大街小巷,延續千餘年的歷史文脈觸目皆是,列入文保單位的古蹟多達33處,有舊時縣城特有的縣衙、考棚(考秀才的考場),有仿製山東曲阜的孔廟,似乎一伸手就能觸摸到古鎮跳動千年的脈搏。這些歷史遺存、文化古蹟、民居街巷、商業街區,及至整個城鎮布局,無一不在詮釋慈城的發展軌跡和成長曆程。

作為以居住和文化為主的生活型城鎮,慈城集中了大量的明清官宦宅第群,如金家井巷的明代甲第世家、福家門頭、布政房,從西到東連成一片;狀元第、探花第、進士第、太守第、尚書第林立在民主路、中華路、中山路。還有大耐堂、冬官坊、恩榮坊、世恩坊、劉家祠堂、桂花廳、莫駙馬第等明代建築,俞宅、馮宅、應宅、向宅等清代建築,均保存完整。

「好山四面繞青螺,十頃慈湖勝事多。」出城有慈湖,湖因三國闞澤居住和普濟寺所在,故名「闞湖」、「德潤湖」和「普濟湖」。為緬懷古代先賢,清乾隆年間在湖心堤上建造了12條石柱支撐的雙簷六角「師古亭」。而在湖的西南,小北門外的山崗上,還豎有一塊大長中國人浩然正氣的石碑,這裡是太平軍擊斃洋槍隊隊長華爾的地方。

再往西走約1公裡是著名的大寶山。公元1842年3月,64歲的老將軍朱貴和數百將士,與英國侵略軍在此激戰,400餘「紅夷」橫屍于大寶山麓。在這片熱血揮灑的土地上建起的朱貴祠,是又一處顯示中國人不畏外侮的愛國主義教育場所。

打造「儒魂商魄」文化內核,8億元保護建設新慈城

如何把歷史留下來的珍貴財富保護好、利用好,發揮它的旅遊價值,寧波市和江北區動足了腦筋,把它納入整個寧波市的城市經營戰略之中。2001年開始,寧波加快慈城保護開發步伐,打算在3到5年內基本恢復慈城古縣城風貌。江北區和慈城鎮邀請阮儀三、馮驥才等專家學者,為慈城的保護開發獻計獻策。綜合專家的意見,慈城的開發著重打造「儒魂商魄」的歷史文化內核,以此勾勒慈城千年孕育的城市靈魂。

經過幾年的醞釀和籌備,去年上半年,總投資約8億元的慈城保護建設工作正式啟動。主要建設項目包括「五點一線」:濃縮古代士紳居家生活文化精華的馮宅俞宅,濃縮慈城儒孝文化精髓的孔廟以及孔廟東部儒文化雕塑和碑林廣場,涵蓋中國古代基層政務文化要素的縣衙,映射中國古代科舉事業全景的考棚,以山水園林式書院風格反映古代教育文化生活的慈湖及集中體現古代商業生活風貌的民權路古代市井商業街道。

被稱作浙東第一學宮的慈城孔廟,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去年6月對遊客開放,國慶節期間的客流量達上萬人次。原址重建的古縣衙,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保留唐代步道遺址,今年春節期間將向遊客開放。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的馮宅俞宅,目前已完成修繕工程。原址重建的校士館(考棚),也已完成土建工程。隨著這些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的逐步激活,在古樸外觀裡面沉睡多年的儒魂商魄漸漸喚醒,一座復活的古城開始重現於寧波的北大門。

在建設中的寧波杭州灣跨海大橋區域圖上,慈城位居這條黃金通道南岸連接線的最南端。待到大橋建成時,從慈城到上海的車程僅1.5小時。不難想像,上海乃至整個華東地區的遊客,將成為慈城巨大的客源市場。

 

一、旅遊交通:

從寧波市區至慈城(14公裡路程)公交車:331路、333路、335路、337路、339路。此外,從寧波汽車北站至餘姚的中巴車均路過慈城。

列車:上海至寧波的5081次列車(普通無空調),早上7:48從上海站始發,下午1:45抵慈城站。

二、主要景點:

收費景點兩處:孔廟:門票10元;古縣衙:門票10元

推薦景點(不收費):慈湖風情;烈士陵園;三忠墓;朱貴祠;華爾擊斃處;南門尋芳園;明清古建築群。


信息來源:資源開發處

轉載來源:寧波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相關焦點

  • 遊在寧波之名鎮名村遊:寧海前童古鎮
    前童鎮東臨一市鎮、躍龍街道,南連桑洲鎮和三門縣,西與岔路鎮毗鄰,北黃壇鎮、躍龍街道接,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地理環境獨特的江南古鎮,先後被命名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浙江省旅遊城鎮」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 浙江被忽略的古鎮,曾經出過519名進士,就在寧波境內
    浙江是我國東部沿海發達省份,境內有許多名勝古蹟,其中古鎮就有多座,比如人們熟悉的烏鎮、南潯、西塘等等,不過浙江還有一座古鎮被人常常忽略,估計知道的遊客不算很多,這座古鎮就是慈城古鎮,這座古鎮歷史悠久,曾經出過519名進士,就在寧波境內,你去過嗎?
  • 慈城古鎮 我的故鄉
    慈城古鎮 我的故鄉 今天,我在《今日頭條》平臺上看到:介紹慈城鎮中城小學校園文化的文章,以及他們學校正在開展的「古城復興,在浙出發」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不禁感慨萬千,浮想聯翩。慈城古鎮,我的故鄉。慈城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歷代名人輩出,地望深厚。據世紀記載:「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城----勾餘」,這是慈城最早的古名。至唐開元26年設慈谿縣,因縣城建在這裡,故取名慈城。歷時1200餘年。 慈城,地處東海之濱,慈江北岸,依山傍水,源遠流長。環城而過的慈江,發源於鎮海的桃花山麓,猶如玉練,由東向西,經丈亭的三江口,流入姚江,奔向東海。
  • 身在寧波不容錯過這五個古鎮
    位於寧波慈谿市的鳴鶴古鎮,不僅是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也是一個歷經千年風雨滄桑的古鎮,鎮上歷史建築多且保存相對完好,以至於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參觀。石浦鎮位於寧波象山縣,不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也是全國六大中心漁港之一。
  • 慈城古鎮,寧波慈谿千年老縣城,中國年糕之鄉,秋季旅行佳地
    慈城古鎮位於寧波市江北區,距離寧波20公裡,毗鄰杭州灣大橋,往來交通非常方便。慈城古鎮始建于越王勾踐時期,也 稱為勾、勾餘、勾章,是古越國的屏障。慈城自唐開元二十六年即公元738年至1954年,千餘年間一直是慈谿縣治。
  • 慈城古鎮搖生一變,街風古韻漸濃,寧波的下一個5A景區,值得一遊
    之前每次有人提到慈城古鎮,我都會跟他說慈城是我所見過的最不像古鎮的古鎮。大多數人都是以慈城人的身份跟我談起古鎮,他們也總是一臉無奈地說,對,慈城的規劃就是差一點。慈城若從越王勾踐修建句章城算起,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 慈城古鎮華麗轉身,街道古風漸濃,它會是寧波下一個5A景區嗎?
    以前每當有人談論起慈城古鎮,我都會對他說,慈城是我見過最不像古鎮的古鎮。和我談論古鎮的大多為慈城人,他們也總是一臉無奈地說,是啊,慈城的規劃上是差了點。慈城如果從越王勾踐修築句章城算起,到現在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 寧波最值得去的3座古鎮,其中1座是前童古鎮,你去過嗎
    我國有很多古鎮,尤其是江南地區,古鎮數量之多,歷史年限之久,都是數一數二的,成為遊客最喜歡的旅遊類型之一。在浙江省寧波市就有一些古鎮,最值得去的有3座古鎮,其中1座是前童古鎮,不知道你去過嗎?寧波經濟發達,還是沿海城市,這裡人文薈萃,境內名勝古蹟遍布,是一座非常好的旅遊城市。寧波保存了不少古鎮,最有名的有慈城古鎮、鶴鳴古鎮、前童古鎮等等,這3座古鎮古色古香,又各有千秋,是當地有名的旅遊勝地。慈城古鎮,歷史上是江南第一古縣城,素有「江南水鄉、文獻之邑」的美譽。
  • 浙江慈城古鎮,母慈子孝的溫情故事,在古鎮中世代流傳
    慈城古鎮坐落在浙江省東部的寧波城外,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慈」是這座古鎮的標籤。冬日的清晨,慈城在微涼的薄霧中醒來,街巷裡的集市,滿足了古鎮人家的日常生活,孔廟前的甬道,往來穿梭著忙碌的身影,湖邊的空地上,早起的人們感受著天地之和。
  • 在浙江寧波一個古鎮,有「江南第一古縣城」美譽,它就是慈城古鎮
    我國,浙江的古鎮是非常有特色的,並且也非常多,比如,烏鎮,西塘,南潯等等,節假日來到這裡的遊客絡繹不絕,就會感覺大大的折扣,因此,現在很多人喜歡去一些人少的景點。浙江有很多景點,尤其是古鎮是最吸引人的,它所擁有的古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許多遊客稱讚和欣賞,這一次,它是浙江寧波的一個古鎮,非常低調,但那裡的風景絕對美麗。
  • 寧波景點:慈城清風園(中國清官文化園)
    由於重在弘揚清廉之風,故取名「清風園」。它是中國第一個以「反腐倡廉」為題材的主題性文化園。       慈城古縣城,自駕是個不錯的選擇,停車蠻方便的,古鎮比較大,黑瓦白牆的古建築比比皆是,還有孔廟古衙門等景點,進入孔廟,古縣衙,校士館,清道觀這幾個景點需要購票,聯票75元,分開買更貴些!不進入這些點不需要門票。
  • 浙江寧波慈城古城,第一批省級特色小鎮,千年古縣城太美了
    好比,風景秀麗的寧波,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近幾年去寧波旅遊的遊客,也是多到數不勝數。有著比上海外灘歷史還要悠久的「寧波老外灘」,中國最古老的藏書閣「天一閣」,擁有全球最高彌勒大佛的「雪竇山」,享受極致海天盛宴的「漁山島」,這些都是為人熟知的。
  • 女司機自駕餘姚,打卡慈城古鎮,疫情之下免費的古鎮也是無人問津
    第三天沒有任何行程安排,本人心心念念惦記著寧波年糕,老豆提議去慈城古鎮,是寧波年糕的發源地(發源地說法很多)。酒店距離慈城古鎮35公裡,車程一小時雖為暮春慈城古鎮現有的古蹟不多,縣衙、孔廟是開門迎客的,別的大部分或維修或關閉
  • 騎行寧波慈城古鎮,夜幕下的夢幻水鄉和古城,令人迷醉。
    寧波城外,西北方向12公裡,便是慈城古鎮,也算是寧波一景。對於騎行愛好者來說,更重要的是騎行中的一路風光和感受,太多醉美細節,是開車自駕遊無法體驗的。向左是慈城古鎮,向右是鎮海,不遠處就有頭上的鐵路和公路,靜靜地伸向遠方天際:來到古鎮
  • 寧波年味最濃的地方在哪裡?慈城! 
    搡年糕、巧手包餃子、做花糕金團、觀花燈、捏麵人、賞梅花、品咖啡、看大戲、舌尖上的美食……正月初二到初五,最好玩兒的傳統文化活動,都在慈城古鎮,千萬不要錯過!在慈城內,精彩好玩的民俗活動接連上演,喜慶熱鬧的氛圍、傳統濃厚的年味兒不僅讓寧波市民沉醉其中,還吸引了眾多外地遊客前來體驗。
  • 不做下一個烏鎮,只做唯一的慈城
    談到江南,勢必提及水鄉,聊起水鄉,周莊、烏鎮、同裡等古鎮則是註定繞不開的討論對象。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和旅遊文化的廣泛傳播,文旅產業得以飛速發展,一批批古鎮、老村、舊址、遺蹟先後走紅,成為網紅打卡地。然而,一言以蔽之,旅遊景點的打造和包裝在中國仍然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同質化。
  • 思想碰撞助力慈城發展,「古城記憶與城市更新」——慈城論壇圓滿...
    據悉,本次論壇將「古城記憶與城市更新」作為落腳點,從城市未來發展趨勢、文化傳承與城市革新的融合、城市更新中存在的問題等多維度探索新時期下慈城發展建設的新思路以及框架的完善之道,以期為慈城實現全新輝煌獻策獻力。
  • 探訪寧波慈城古宅塵封往事 挖掘千年古縣城文化瑰寶
    王瑜 黃利軍 寧波江北區慈城鎮近日與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了題為「青春視角探尋古宅故事」的校地合作,深入挖掘古縣城內豐富的文化內涵,梳理文化脈絡,再現歷史人文。大學生們走進慈城古縣城27座古宅中,通過實地調研採訪,揭開古宅前世今生的神秘面紗,觸摸千年古縣城的歷史文脈。 蒙蒙秋雨中,行走在「江南第一古縣城」———慈城古縣城裡青石板鋪就的弄堂小路上,久遠濃厚的儒風雅俗、水鄉情韻撲面而來,讓人不自覺沉浸在這場煙雨江南夢中。 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
  • 寧波慈城 保護開發與群眾利益雙贏(得意隨筆)
    出寧波市區西北角,行車10餘公裡,一座古色古香的江南小城讓人眼睛一亮。這裡便是寧波聯結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門戶」和「客廳」——享有「中國古縣城標本」美譽的江北區慈城鎮  作為寧波市的一項重點文化建設項目,耗資逾8億元的慈城古城保護開發,經過4年多的努力,開始向世人展示其獨特的魅力。
  • 鄉愁歸處是慈城|隱在東海之濱,有2500年歷史的江南第一古城
    故宅群古鎮東面城樓公元472年,越王勾踐在寧波江北築了一座城,即今天的慈城。至今已有2500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慈城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古時出過三名狀元,一名榜眼,三名探花,五百十九名進士,二千四百名舉人。現當代馮驥才、周信芳、陳布雷、馮定、馮開、應昌期、凌近仁等不勝枚舉。鯤鵬自然要振翅翱翔,鄉愁成了遊子們揮之不去的故土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