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陽蒙山大佛,高達66米,是世界級高大佛像。它建於北齊時期,一度為百姓視為佛家之最。而且,在唐朝時期更是高光異常,因為有它的存在,開化寺甚至被人們視為"國廟"。可是,這樣聲名赫赫的佛像,為何會在榮耀800年之後突然消失匿跡,又於600年後突然被發現的呢?
蒙山大佛的起源,絕對是輝煌高光時代的產物
打開《北齊書》可以看到:"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燃油萬盆,光照宮內"。這就是蒙山大佛的高光歷史,它一晚上就可以燒一萬盆油,光亮遠照當時的古城營村。而這尊蒙山大佛的開鑿時間也在史籍中有所記載:北齊天保二年,也就是公元551年。
這樣算來,應該是六世紀的時候,它比起世界第一大佛巴米揚大佛早了近一個世紀。當年北齊皇帝高洋出宮巡行時,走到白龍洞遇到了一個仙人,仙人告訴他:此地為晉陽龍脈,而得晉陽者得天下,如果能在此地修一佛像,則可保幾代皇帝。
於是,高洋回到晉陽宮馬上就對此事進行布置,讓一位高僧在蒙山并州大巖寺附近開鑿佛像。最後,他們選定了東魏時所建的大莊嚴寺,依山定規制、擬草圖、擇工匠,開鑿佛像。同時,高洋賜寺廟"開化",建成上、下兩個寺,被稱為大莊嚴石窟二寺。
整尊佛像歷經五代皇帝,用時20餘年,最終在北齊後主高瑋時成形。
後來,隋文帝上位,他於仁壽初年在大莊嚴石窟二寺的上寺庇出了大佛閣,但到李淵到了晉陽後,又將其改為開化寺。李治稱帝後,帶著武則天一起到開化寺"禮敬瞻睹,嗟嘆稀奇,大舍珍寶財物衣服"。不僅如此,李治還讓并州官長史竇軌:速莊嚴備聖容,開拓龕前地,務令寬廣。
又過了兩年,武則天與李治又特別讓人在宮內做了兩件袈裟,特別派了專門的使者送到并州,為蒙山大佛還有另外一尊佛像披到身上。一時之間,開化寺成為萬人敬仰的地方,資料中記載,披了袈裟的大佛"放五色光,流照崖巖,洞燭山川","道俗瞻睹,數千萬眾"。
事實上,從蒙山大佛修好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聲名在外了。但可惜的是到唐武宗時大力開展滅佛運動,大佛雖然沒有被損壞,可昔日的威風早已不復存在。而到了元朝,開元寺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而蒙山大佛的頭也不知怎麼掉落了。
雖然晉恭王朱棡在明洪武十八年對這個寺廟進行重修,但已經改為法華寺,而蒙山大佛也已經隕落,頭不知去向,身體也被亂石埋沒。加之後來戰亂又起,蒙山大佛腹部以下都被埋到了土中。就此,昔日輝煌的佛像消失了,這一消失便是600年。
但是沒過多久之後,李克又將其重新修建,但是卻又被戰火摧毀了,所以大佛也就埋沒了,就這樣解開了為什麼大佛不見了六百年,是因為蒙山大佛因為開化寺的毀滅,佛頭沒了而且腹部以下都埋在了土中,所以就這樣消失了六百年了。
消失600年後,大佛意外被發現,重見天日
事實上,開化寺在五代時期還是有記載的,《重修蒙山開化莊嚴閣記》碑就講,西山大佛(即蒙山大佛)在此,而寺後一裡為大肚崖,也就是佛像的肚子、胸、臂等部位。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化寺被徹底損毀,大佛像的下半身也完全不知身在何處了。
但人們萬萬沒有想到,1980年10月的一天,一名叫王劍霓的人在參加地名普查時來到了山西太原。而王劍霓的父親正是抗戰時期山西佛教會的會長,他從小到大聽了不少關於山西佛像的事情,而蒙山大佛更讓他記憶猶存。所以,當時他看到地名中有一個地方叫"大肚巖",一下就勾起了他的回憶。
於是,王劍霓再一次去了蒙山,他一邊仔細尋找,一邊向當地的百姓打聽與寺廟、佛像有關的問題。很快,他就發現這個地方很多地名都帶有"寺"字,而當他看到蒙山那巨大的山崖時,便馬上明白了:這裡應該就是當年蒙山大佛的佛胸。
這個發現驚動了相關部門,他們馬上對這一"大肚"山崖進行了勘測。這一勘測就有了人們意外地發現:蒙山大佛被整個"發掘"出來,只是不見了佛頭。當碎石瓦礫被清除,大佛的佛胸、肚子、胳膊、手、腿……一一顯示出來。這個發現震驚了全國,甚至是世界,這可是世界為數不多的大佛像。
可是,蒙山大佛的頭去了哪裡?這件事困擾著文物局的同志們,也同樣被全國人民牽掛著。但歲月悠久,沒有人知道佛頭去了哪裡,只有它高大清楚的佛身依舊坐於山崖。而他佛身背後的崖頂上,正是過去被毀損的古建築遺蹟。
雖然佛像的頭不知去向,但中國國家文物局還是做出了指示,山西、太原文物局馬上督促當地政府,對蒙山大佛進行保護,並開始開發、修繕。為了讓大佛重現昔日榮光,太原市政府特別對蒙山大佛進行佛頭再造。按照大佛北齊的佛像風格,一尊高約12米的佛頭很快便出現在蒙山大佛的身上。
隨後,佛頭被加固於佛身,並由專門的工作人員對佛像進行了全身的修復。如今的蒙山大佛如同剛被開鑿出來一樣,他是完整的一尊碩大佛像。而且,因為佛像與寺廟的重新開發,當地也迎來了旅遊、參觀等熱門行業的發展。
一尊榮耀800年之久的佛像,它經歷了什麼樣的高光時刻人人都知道,但在它消失不見的600年時間裡,它又經歷了怎麼樣的不幸與損毀,卻是資料與史冊無法記錄的。好在這尊舉世聞名的大佛,在經歷苦難之後最終再一次重見天日了。只是那莫名消失的佛頭,它又會去了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