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女神媽祖金身首次坐飛機出訪,她還是霞浦人的外甥女

2020-12-21 愛霞浦

今天老愛收到了一條消息,講的是海上女神媽祖第一次巡安東南亞,主辦方還為其制定了廈門航空的頭等艙。

大夥都知道坐飛機自然要打登機牌,打登機牌也就需要出示身份證。那出生於一千多年前的海上女神媽祖的身份證長得什麼樣呢?

我們一起去看看——

據湄洲發布消息:7月1日,媽祖、千裡眼、順風耳等神仙乘坐廈門航空MF823航班,將對馬來西亞馬六甲進行神事訪問。當天上午,莆田湄洲媽祖在廈門登機,飛往馬來西亞吉隆坡開展「媽祖文化 絲路精神 人文交流」主題交流活動。這是媽祖文化衍播千餘年來,湄洲媽祖首次巡安東南亞。

千裡眼、順風耳等神仙陪伴媽祖進行神事訪問。

順風耳的登機牌。

千裡眼的登機牌。

根據湄洲島編號規則,媽祖登機使用的是虛擬身份證號。而媽祖的身份證號是:350321096003237001

媽祖金身在機場。

大家都知道海上女神媽祖出生在莆田梅州島,但很少有人知道媽祖的母親出嫁前卻是一位地道的霞浦姑娘。所以說媽祖是霞浦人的外甥女,他童的年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在外婆家霞浦度過的。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接著看霞浦媽祖的報導。

霞浦松山是媽祖的娘家--王氏故裡,位於福建省霞浦縣松港街道松山村。這裡的天后行宮,系福建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涉臺文物單位、福建省非遺「媽祖信俗」傳承基地、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常務理事單位、,始建於北宋天聖年間(1023年--1032年),歷史上別稱「媽祖行宮」、「天妃宮」、「阿婆宮」,是繼湄洲媽祖祖廟之後的第一個天后行宮,為全球宋建天后古廟十座之一,素有「媽祖行宮之尊」的美譽。

在《霞浦縣誌》、《福寧州志》、《福寧府志》、《福建通志》乃至全國性的《古今圖書集成》中都有松山妃(後)宮「建於宋朝,在洄瀾岸口」或「當巨瀾之要衝,面向七星,座朝五虎」的確切記載。

松山天后行宮原建築內分大廳、中殿、神龕,大廳前有戲臺,兩旁有環樓,臺上藻井為5層鬥拱,四周雕刻著人物花卉圖案。宮大門鑲嵌4層門拱,飛簷翹角,錯彩鏤金,明清多屬官方倡修。「文革」期間,戲臺、廳宮均遭到嚴重破壞只剩下天后正殿,僥倖得以保留。留存的建築面積,只有600多平方米,是懸山頂穿鬥式木結構。現存宮殿面闊5進,深3開間,神龕上正中間是坐姿木雕軟身「鎮殿媽祖」,正殿左側旁邊還有一尊是用於出巡的,稱「巡天媽祖」。正殿媽祖神像旁邊安奉著臺灣嘉義聖母會、臺灣大甲鎮瀾宮、臺灣北港朝天宮、臺灣新港奉天宮、臺灣鹿港天后宮等臺灣知名宮廟送來分靈的媽祖金身。

藻井依稀可見繪有媽祖圖,正殿懸梁上,至今留有明清時期地方官員賑資修建的歷史記載,有明萬曆年間「福寧知州胡爾造」、「明福寧衛指揮張□□」,清康熙年間「總鎮福寧左都督吳萬福前重建」等多處題額,還有宋代蓮花石礎,宋代媽祖護將金、柳將軍雕像,明代金絲楠木媽祖木雕像,清乾隆五十八年的「靖海宮祀記」古碑,清代媽祖木雕像、清代媽祖符板等珍貴文物。

1978年,中國大地春風化雨,萬物復甦。陳梅月等人率領眾鄉親義務投工進行天后行宮的修復工作。各地信眾也紛紛參與,踴躍加入修復天后行宮的行列。

為了適應與日俱增的媽祖信眾朝聖要求,於1993年再次對天后行宮進行大規模的修復擴建,重修後的天后行宮總建築面積達3305.7平方米,耗資五百多萬元人民幣,興建並完善了山門牌樓、媽祖文物展覽館、林願紀念館、媽祖文化大樓、會議廳、臺胞接待室、廂房、膳廳、停車場等配套建築設施。

松山天后行宮裡曾有8幅64幀的《媽祖生平圖》,該圖描述了媽祖從降生到升化的經過。其中包括媽祖朱衣海上飛、平徑走湄州、脫險救危船、化身到松山等神奇的傳說故事。可惜在「文革」期間遺失,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霞浦縣知名畫家,根據村裡老年人的回憶與描述,重新繪製了8幅64幀的《媽祖生平圖》。

在霞浦松山,許多的民間活動幾乎都與媽祖信仰有關。新船首航、春節社戲、漁民討海、商人赴外經商,人們都要先到廟裡向媽祖神靈祈願、膜拜,借得信物。如新船首航,通常為廟中的紅旗,掛在自家屋頂或船上以示媽祖永伴左右。而每年端午節的龍舟賽,更是媽祖文化的又一次充分展示。賽前,村裡四境的紅、黃、藍、黑、白五條龍舟,必須按規定的儀式前往廟裡朝拜阿婆,祈求恩準。形成了「龍王朝聖母」的另一盛大民俗景觀。2017年,「霞浦媽祖信俗」成功申報為省級非遺代表性名錄。

霞浦與臺灣一水相隔,三沙港又是最早開放對臺貿易口岸之一,近年有百餘批臺灣漁民、臺屬慕名前來宮裡朝拜,並募緣獻神祇。尤其是媽祖文化研究學者也多次到這裡進行調查研究,松山天后行宮也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活動。

目前,在臺、港、澳地區,信仰媽祖的人非常普遍,尤其在臺灣省,約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都信仰媽祖。現在,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廟。如今世界上有媽祖廟4000多座,分布在美國、日本、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緬甸等20多個國家。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外地信眾到本宮謁祖進香的香客達50餘萬人次,其中港、澳、臺的香客30多萬人次,每逢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農曆「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從四面八方趕來松山天后行宮尋根謁祖、割火過爐、祈禱平安的媽祖信眾更是應接不暇。

相關焦點

  • 福建霞浦「媽祖第一行宮」金身巡遊臺灣13縣市
    福建霞浦「媽祖第一行宮」金身巡遊臺灣13縣市 2018-12-17剛剛從臺灣返回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的松山天后行宮媽祖金身巡臺護駕團團長陳杰17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  繼2013年霞浦松山天后行宮媽祖金身首次巡遊臺灣之後,該行宮金身3年來連續受臺灣宮廟邀請赴臺,今年12月4日再次組織大型護駕團赴臺巡遊,歷時11天繞島一周,總行程3500多公裡,走過臺灣13個縣市,巡安23座媽祖宮廟。
  • 霞浦文化 | 媽祖文化信俗
    媽祖文化是中國沿海地區最重要的宗教信仰,是福建地區的勞動人民根據自己的理想和主觀願望所塑造的海上女神,是勞動人民的心靈和精神寄託。宋初,媽祖的父親都巡檢林願,因平定海寇曾駐防霞浦松山。後來他與當地的王夫人成親,生下媽祖。因此,霞浦的百姓認為,松山是媽祖的「娘家」。媽祖生前為巫女,曾救助鄉人於海難和疾病中,她「立德、行善、大愛」,受鄉人的崇拜,羽化後人們建廟奉祀,因此,就產生了媽祖信仰。霞浦媽祖信仰始於北宋。
  • 媽祖誕辰,今天霞浦松山媽祖娘家不是一般的熱鬧
    2017年4月19日,農曆三月廿三,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誕辰1057周年紀念日,霞浦松山天后行宮等多個媽祖行宮舉辦慶典活動,為媽祖慶生。以下文字素材來自中國新聞網,圖片由愛霞浦網友福寧學士提供今天,數百名兩岸信眾齊聚素有「媽祖第一行宮」美譽的福建霞浦縣松山天后行宮共慶媽祖誕辰,並放飛和平鴿,祈兩岸和平。
  • 全球4000尊媽祖會北港 「第一行宮」金身將赴臺
    原標題:全球4000尊媽祖會北港 「第一行宮」金身將赴臺  中新社寧德8月5日電(葉茂)福建霞浦縣松山天后聖母行宮董事會秘書長陳杰5日向中新社記者透露,應臺灣有關方面邀請,松山天后行宮媽祖金身今年9月中旬將赴臺灣雲林縣參加為期12天的「2013世界媽祖會北港」活動。屆時,世界各地4000餘尊媽祖將匯聚一堂,共襄盛會。
  • 福建霞浦「媽祖第一行宮」赴臺交流:媽祖文化密切兩岸民間往來
    中新社福建寧德12月28日電 (記者 葉茂)「媽祖文化是兩岸交流重要的橋梁,密切了兩岸民間往來與聯絡。」率團赴臺交流剛剛歸來的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松山天后行宮董事會秘書長陳杰28日向中新社記者說。資料圖:福建莆田湄洲島的媽祖金身。
  • 「媽祖實名購票坐飛機」上熱搜!其實這次是來泰國金身巡安
    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擴及東亞沿海一帶的海神信仰。媽祖原名林默,排行家中老么,聰慧過人、沉默不多言,終身未婚,後常於海湧風浪顯靈、颱風轉彎、保祐平安航行,世人認為是「護國庇民」的海洋國家守護神。媽祖影響力由福建莆田湄洲島傳播,歷經千年,對東亞海洋文化及南中國海產生重大影響,稱為媽祖文化。
  • 臺灣新港奉天宮赴霞浦松山天后行宮交流
    參訪團一行步入正殿將媽祖金身安座於神臺之上,隨後,禮炮響起,身披金色綬帶的信眾,手執香火,向媽祖金身神像行三拜九叩禮,並依序舉行迎神上香、祭帛、誦讀祝文、行三獻之禮等,祈求兩岸和平發展,祈佑兩岸民眾平安吉祥。
  • 霞浦松山天后行宮赴臺「瘋媽祖」
    █ 松山天后行宮董事會供稿 因為媽祖緣,有「媽祖第一行宮」之稱的福建霞浦縣松山天后聖母行宮進一步密切對臺交流。該宮董事會秘書長陳杰近日告訴記者,今年4月將到臺灣參加三月「瘋媽祖」,同時走訪臺灣知名宮廟,再次展開兩岸媽祖文化交流。  臺灣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信仰媽祖,更有2000多座媽祖廟遍布全島。特別是,全臺矚目的臺中大甲媽祖繞境,每年都會吸引百萬人次參與共同「瘋媽祖」。
  • 霞浦溪南外澳舉行媽祖金身巡海民俗活動
    4月27日,福建省霞浦縣溪南鎮外澳村,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媽祖誕辰慶典暨媽祖金身巡海活動。當天上午一大早,外澳村的媽祖信眾抬著媽祖金身,安放在早已準備的漁船上,便開始巡海,而參與巡海活動的兩艘船隻,在鼓樂和鞭炮聲中乘風破浪,在海面上繞著海上田園——漁排巡遊,船隻所到之處,養殖戶們便放起煙花迎接,並紛紛前來上香,祈求風調雨順,好不熱鬧!巡海結束後,媽祖金身還繞境巡遊一次。
  • 澳門天后宮媽祖金身首次迴鑾福建湄洲島媽祖祖廟
    第三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其中一項較為矚目的澳門天后宮媽祖金身迴鑾福建湄洲媽祖祖廟活動拉開序幕。、腰鼓隊 、民樂隊一行二百多人,在澳門媽祖文化村天后宮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施維偉帶領下,護送著澳門天后宮媽祖金身,分乘七輛大客車,從珠海浩浩蕩蕩出發前往福建湄洲島。
  • 恭賀媽祖1060周年聖誕:中國海上女神「媽祖」的來歷
    長大後,她決心終生以行善濟人為事,矢志不嫁,父母順從她的意願。她專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業,平素精研醫理,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災,人們都感頌她。她性情和順,熱心助人。只要能為鄉親排難解紛,她都樂意去做,還經常引導人們避兇趨吉。人們遇到困難,也都願意跟她商量,請她幫助。
  • 馬祖境媽祖金身200年來首次回到連江祖鑾
    2月28日,福州連江縣壺江島鑼鼓喧天,二百多名馬祖鄉親組團攜媽祖金身前來參加連江縣第二屆媽祖文化節。這是二百多年來馬祖境馬港天后宮媽祖金身首次回到祖鑾。  參加本屆媽祖文化節的馬祖鄉親由南、北竿兩個團隊組成,南竿團隊由馬祖境馬港天后宮主任委員曾林官擔任領隊,團員一百五十人;北竿由坂裡境天后宮主任委員王詩如擔任領隊,團員由白沙境平水尊王廟、坂裡境天后宮、芹壁境天后宮等三座天后宮五十位媽祖信眾組成。這也是近年來馬祖鄉親回連江參加團體活動最大的一個團組。
  • 「海上女神」媽祖是怎樣煉成的?
    管大海的,有伏波神、南海觀世音、媽祖、南海神。此外,還有一些「落寞海神」,可能一般人不太熟悉。《山海經》裡記載了南海神不廷胡餘、西海神蓐收,今天很少人知道這些神明。《元史》曾親切地稱呼觀音菩薩為「南海大士」,稱呼媽祖為「南海女神」,聽上去非常「洋氣」。其中,觀世音菩薩算是海陸兩棲的神明。但是,在海上世界,真正影響力排第一的還要數媽祖。
  • 媽祖金身巡遊臺灣 郭臺銘和任賢齊前來湄洲接駕
    千百年來「海上和平女神」媽祖信仰,隨著華僑華人的腳步廣泛傳播到世界各地截至目前,全球已有五大洲40個國家和地區進入了「媽祖版圖」。媽祖信俗也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988年,在深圳開辦只有百來人的工廠,之後發展成為富士康龍華基地,至2012年,富士康在中國大陸的基地已超過31個。昨日上午,由320多人組成的兩岸護駕團護駕湄洲媽祖金身,搭乘「海峽號」從平潭直航臺北,開展為期17天的兩岸宗教文化交流活動。一大早,平潭澳前高速客貨滾裝碼頭鑼鼓喧天。
  • 福建「媽祖第一行宮」赴澳門參加媽祖文化旅遊節
    原標題:福建「媽祖第一行宮」赴澳門參加媽祖文化旅遊節   受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邀請,素有「媽祖第一行宮」美譽的福建霞浦縣松山天后行宮慶賀團一行30人,10月19日攜媽祖金身啟程赴澳門參加媽祖文化旅遊節。   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是澳門一年一度的旅遊文化盛事,已成功舉辦十二屆。
  • 湄洲媽祖金身起駕下南洋 巡安菲律賓
    中新網福建湄洲島10月20日電 (林春茵 林群華 黃詠綢) 10月20日7時,一聲宣威,鼓樂齊鳴,媽祖金身自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天后宮起駕,「媽祖下南洋·重走海絲路」——2018湄洲媽祖巡安菲律賓活動就此啟航。圖為媽祖金身自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天后宮起駕。 呂明 攝圖為媽祖金身自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天后宮起駕。
  • 媽祖誕辰日 港澳臺這樣為「女神」過節
    5月8日是農曆3月23日,正是「海上女神」媽祖的農曆生日。媽祖文化在我國東南沿海頗為盛行,港澳臺地區也不例外。那麼,當地與媽祖有何淵源,民眾又是怎麼慶賀的呢?默娘便自願承擔起海上救援任務,哪裡有呼救,那裡就出現默娘的身影,年復一年救起無數漁民。傳說有次深夜狂風大作,黑浪滔天,海上的船隻無法進港,得訊後的默娘情急中將自己家的房屋點燃了,讓熊熊大火為船隻引航。默娘28歲時,家中父親和兄長駕船駛至閩江口海域,突遇巨風大浪,船毀人溺,默娘得知後隻身入海拯救父兄,不幸罹難。
  • 海上女神媽祖為何受到全球2億人的朝拜?真人真事還是神話傳說?
    媽祖信仰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民間信仰之一,她同樣隨著中國人的足跡傳遍世界各地。媽祖本來是海上保護神,後來當她的職能逐漸擴大時,無論是商人、手工業者,也無論是難產或其他疾病。人們都認為媽祖都能幫助他們排難解困,所以海外的華人同樣建廟祭祀。
  • 媽祖羽化升天1033周年紀念日,60多名惠安女陪同媽祖金身巡安
    昨天是農曆九月初九海峽和平女神湄洲媽祖羽化升天1033周年紀念日上千人集結於湄洲島這熱鬧的場面當然不能錯過咱厝美麗惠安女的身影今天(10月25日)農曆九月初九,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羽化升天1033周年的紀念日。上午,農曆九月九媽祖金身繞境巡安布福湄洲島活動已盛大啟動!活動現場精彩紛呈快來一起感受下現場氣氛吧!上午9時,媽祖金身從湄洲祖廟寢殿起駕,開始繞境巡安。數千名媽祖敬仰者,組成龐大的護駕團在前面開道。浩浩蕩蕩前往位於宮下自然村的上興宮。
  • 媽祖實名制乘飛機,她身份證號後四位原來是這個含義……
    媽祖登機牌稀奇真稀奇,神仙坐飛機,當真是活久見的事情真真切切地發生了。近日,媽祖金身起駕搭機巡訪「佛教國度」泰國,網友們關注的焦點不是媽祖「出訪」的目的,而是她實名制乘坐飛機,以及曝光出的身份證號碼。媽祖乘坐飛機機艙不知道媽祖她老人家知道這件事是不是也會發笑哭的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