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的付出!」小時新聞送福第三波去了「一條路一家人」的新風路

2020-12-18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朱燕 盛銳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和江幹區聯合發起了「一條路一家人」冬日送暖活動。

讓我們感動的是,倡議發出以來,已經得到了近百家沿街商鋪的響應(專題報導戳這裡)。

他們敞開了店鋪的門,準備好了熱水,招呼著路過的環衛工人、外賣小哥,甚至保安、來火車東站坐車的旅客,進來歇歇腳,喝杯熱水。

有旅客給小時新聞客戶端留言說:可能會一直記得來杭州出差喝到的這一杯水。冬日裡的這杯水,是一份體貼,也給杭州加分,讓人記住了杭州是一個溫暖的城市。

溫暖是會傳染的。

無論是在採訪過程中,還是在小時新聞客戶端的後臺,陸續有讀者提出希望錢江晚報能夠代表他們,向這些參與的商家說句謝謝,感謝他們的付出。

於是今天(12月15日),趁著靈隱寺的「金牛聚福」年曆到來,小時新聞送福活動第三波就決定送福到新風路去。

傍晚時分,沒了太陽,室外的溫度和白天相比降低了不少。

我們把年曆送到「圓真真」茶店的店長手上,向他表達謝意。

店長非常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沒什麼啦,加熱水都是舉手之勞的小事。沒想到你們還親自送福來。」

說起新年願望,店長很實在,就是希望每天能賣出上百杯奶茶。

那麼,我們祝他願望成真。

「好心情」大藥房的店員張金玲,收到年曆也很開心。

「我知道,這個是靈隱寺的新年曆。很搶手的。謝謝你們了。」張金玲的新年願望是希望疫情快點過去,然後「大家都身體健康。」

新風路上16家商鋪參與送暖行動,真的很值得點讚。希望我們送上的這一份祝福,也能他們新的一年帶來好運。

其餘參加活動的商家也不用急,我們的年曆已經統一送到了江幹區,所在轄區的街道會陸續送上門的。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一條路一家人|今天天寒地凍,杭州新風路上這杯熱水暖了很多人
    隨後,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連續跟進關注,同時聯合江幹區發出倡議,希望更多的商家加入到「一條路一家人」的活動中來,讓更多人在這個冬天感受到溫暖。【點擊查看專題報導詳情】截至昨天(12月13日)晚上6點,已經有85戶商家加入送暖活動。
  • 一條路一家人|新一波寒潮來臨前,杭州新風路一排16家商鋪的溫暖...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朱燕 盛銳 通訊員 吳佳燁 姜伊曼一條路一家人。杭州天城路沿街商家給環衛工人等提供歇腳場所提供熱水一事上了央視,也得到了很多網友的點讚。隨後,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連續跟進關注,並聯合江幹區發出倡議,希望更多的商家加入到「一條路一家人」的活動中來,讓更多人在這個冬天感受到溫暖。【點擊查看專題報導詳情】截至目前,已經有85家商家加入送暖活動。
  • 後續|小時新聞聯合江幹區向沿街商鋪發起倡議:一條路一家人,讓溫暖...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朱燕 盛銳幾天來,杭州氣溫持續走低,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但是,江幹區天城路附近的商家們,做的一件超暖的事——歡迎環衛工人來歇腳!隨後,這事被央視點讚了。今天早上,小時新聞前往這條「暖心街」,進行了探訪(點擊查看)。事實上,在江幹區除了閘弄口街道藍天社區,還有不少這樣的「暖心之地」。
  • 一條路一家人|寫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謝信給所有參與的商家,可好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盛銳 朱燕寒潮來襲溫暖不斷,錢江晚報聯合江幹區發出「一條路一家人」冬日暖心倡議以來,不斷的有商家加入進來,截止12月13日晚18點,數量已經接近百家。【詳情請戳】無論是在採訪過程中,還是在小時新聞客戶端的後臺中,我們都能發現不少「愛心市民」希望錢江晚報能夠代表他們,向這些參與的商家說句謝謝,感謝他們的付出。那麼應該用什麼樣的形式或者禮物來回饋愛心商家?不少讀者也提出了他們寶貴的意見。
  • 衣家村的路 一家人的路
    新華社濟南9月12日電題:衣家村的路 一家人的路新華社記者邵琨、吉玲山東棲霞多丘陵,連綿蜿蜒2500多座山峰的一處褶皺裡,有一個僅有50多戶人家的小村莊——衣家村。300多年前,衣家人的先祖為了躲避戰亂,來到這個「土匪都找不到的地方」。
  • 長福路社區開展了「愛心午餐」訂送服務
    長福路社區開展了「愛心午餐」訂送服務 2020-06-06 03: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敦化路新聞
    作者:李豐 新聞
  • 萬州2路公交車駕駛員朱厚太,謝謝你!
    萬州2路公交車駕駛員朱厚太,謝謝你!在下一站停車後,朱師傅立即將周女士遺失的包拍成照片發到公司2路公交群裡,請大家幫忙尋找失主。一個多小時後,多方尋找鑰匙的周女士打聽到2路公交線駕駛員朱師傅撿到了一個包,她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
  • 透過背包客的鏡頭,體驗岡仁波齊轉山路
    《岡仁波齊》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在通往岡仁波齊的路上,基本沒有最後的轉山。那麼轉山之路是什麼樣的呢?本篇,通過我——一位背包客的鏡頭,帶你走岡仁波齊轉山路。先來講講,為什麼有「轉山」一說。哥們,我敬佩你!千裡迢迢去轉山,不是為了看風景,也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強大。這是一趟精神之旅,轉山,你只需用你的心來走完全程。對我來說,漫漫轉山路,不為修行不為超度,只為人生一次難得的體驗。全程徒步轉山,有人用一天,有人用二天,也有人用三天。
  • 去杭州東站的路特別繞?這才是東站正確的打開方式
    文章一出,引來了很多市民的共鳴——「每次開車去火車東站,心裡都很慌,因為太容易迷路了,看著東站就在眼前,但你就是找不到入口。」有網友更直接,「一點都不誇張,東站已經成了夫妻吵架的主要場所,每去必吵,搞得接送的朋友都不敢來往……」7月16日下午,記者也來到火車東站,實地走訪被大家譽為「迷宮」的火車東站。
  • 福奇很抱歉:這是世界的第三波,美國的第一波
    第二波?還是第三波?美國疫情持續爆發引發了「新一輪擔憂」,但日前美國傳染病學專家福奇表示美國的疫情情況其實還在第一波中上下波動。目前全球新冠迎來了一波爆發期,美國單日新增僅10萬的數據也不斷打破「記錄」,截止美大選當天,全美累計確診新冠人數達到970萬,距離8位數僅一步之遙。
  • 岡仁波齊,一生的信仰,一條朝聖路
    岡仁波齊峰形似金字塔,四壁非常對稱,由南面望去可見到它著名的標誌,由峰頂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與一橫向巖層構成的佛教萬字格,這也是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標誌,意為佛法永存,代表著吉祥與護佑。到岡仁波齊轉山的信徒常年不斷,現在,轉山的人除了教徒信眾之外,還有你我他等芸芸眾生。藏傳佛教信徒一生最大的心願,莫過於去岡仁波齊轉山,為此他們一路匍匐跪拜不遠萬裡奔赴神山面前。轉山是指對著靈性的大山反覆繞走的儀式,是朝拜神山最虔誠的方式。
  • 福奇:美國這哪是第三波疫情,分明還是第一波
    【文/觀察者網 齊倩】「美國從未真正度過第一波疫情,現在只是在同一波疫情中上下波動。」 隨著確診病例邁入第三次高峰,多家美媒近日相繼發出警告:美國已經進入疫情暴發以來「最嚴重的危險邊緣」,而且在進入冬季後,第三波疫情將比前兩波疫情的影響更為廣泛。但對於「第三波」疫情的說法,美國頂級傳染病學專家福奇並不認同。
  • 鄭州福元路商鼎路下穿中州大道隧道今天正式通車
    昨天召開的鄭州市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系統現場新聞通氣會上透露,下月起,未來路金水路口通行有變,金水路機動車道會變窄,前半個月走中間,後半個月走兩邊。未來路改走單側隧道,半個月走這邊,半個月走那邊。隧道通車,宣告福元路和商鼎路兩條斷頭路已打通。下穿隧道項目總工程師郭昊介紹,隧道通車能有效緩解南北兩側的金水路、鄭汴路的交通壓力。郭昊測算過,在交通高峰期從福元路到路對面,走隧道要比繞行節省15分鐘。據介紹,隧道西起福元路濱河路口,東至商鼎路通泰路口,全長1100米。隧道主體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按地震烈度7度設防。
  • 第4波愛心包子送到宏大路 這次送出660個(圖)
       半島都市報1月2日訊(記者 徐傑) 1月2日中午,第四波愛心包子開送,大德生公益食堂的送餐車來到宏大路,給165名環衛工人送來660個愛心包子,截至目前,送出的愛心包子接近3000個。現場50多名環衛工人領到愛心包子後,都熱情地回應一聲「謝謝」。  大德生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史女士告訴記者,他們的公益舉動獲得了市民的支持,還有單位特意向公益食堂購買愛心包子,市北區實驗小學就是其中之一。「學校的老師們雖然不能一起去給一線的環衛工人送去愛心包子,但可以購買包子支持公益食堂,讓這種善舉能夠持續下去。」
  • 家福伴你走上致富路(組圖)
    且看,重慶家福是如何讓那些不懂火鍋的人們走上致富路的創業故事。  十年滄桑育「家福」  10年前,現任重慶家福火鍋董事長朱鍾因業務出現問題,虧損了近200萬元。在那個年頭,這筆債務足以將他壓垮。「這一輩子我還得清嗎?」他心裡很悲戚。  未來的路該怎樣走?朱鍾帶著失敗的滄桑來到嘉陵江畔的古城———北碚,漫無目的地徘徊在人群中。一切都從頭開始。
  • 珠海路新聞
    全力以「復」,跑出加速度 珠海路街道送政策
  • 城市眼睛|妻子的神秘禮物、包餃子送春聯……「小時直播員」直播...
    (《春運首日 直播 | 首批"小時直播員"上線,公交人帶你看最接地氣的回家故事》)今天(1月17日)是小年夜,年的味道愈發濃了。很多人放下一切牽絆,趕回思念已久的家鄉;電話那頭的家人,也正盼著在異鄉打拼的你回家。但有些人依舊堅守在這座城市裡,堅守在崗位上,比如公交司機們。
  • 湘女散盡百萬家財身陷遼寧大悲寺續:家人呼籲法師放一條生路
    由於擔心「劉女士」走火入魔,「劉女士家人」今天發出公開信,請求大悲寺法師「放全家一條生路」。劉女士的家人曾多次去遼寧大悲寺試圖將其接回,但每次都被拒絕。劉女士的妹妹告訴記者,姐姐以前做家務事都喊辛苦,被「洗腦」後一天只吃一餐飯還要乾重活,而且被規定每天只能睡四小時。「我們去大悲寺看望時,發現她一次比一次要瘦小,一次比一次要顯老。她四十歲出頭的人已是滿頭白髮,猶如年過花甲的老人。」
  • 一條路一家人倡議|35家沿街商戶報名加入,早餐店:我們開門早,進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朱燕 通訊員 壽亦萍 張豔 張春霞 王藝瑤每天清晨6點,當別人還在睡夢中時,鮑秀英和她的同事已經開始工作了,他們是負責丁蘭街道衛生院周邊衛生的環衛工人。天越來越冷了,有時候幹完活一雙手早已凍僵了,很想哪裡坐一會兒喝口熱茶暖暖身子,有個暖和的地方休息,他們就覺得很滿足。 加入「一條路一家人」行動的方回春堂工作人員說:「城市美容師很辛苦,我們也想讓他們感受一份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