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農場的各家各戶注意啦,有機肥很快就運到茶地,請大家儘快上山,籤收後現場進行使用培訓……」當具有年代感的廣播在世界最大的連片生態茶園——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大渡崗農場響起,雲南西雙版納大渡崗茶葉實業總公司茶海分公司六隊隊長謝正文帶領著農戶們開啟了一年最忙的春茶季。
「隨著臺地茶種植面積廣,古樹茶受市場熱捧。2011年前,大渡崗的臺地茶價格比較低,每公斤才1元,讓大家對茶產業失去了信心。2011年農場改制,通過家庭承包責任制發揮農戶生產積極性打造生態茶園,種植中不使用農藥,合理運用有機化肥,生態茶品質有了質的飛躍。」謝正文介紹。
生態茶園建設,讓農戶們切實感受到,只有更好地保護農場生態,才能讓茶園提質增效,重塑大渡崗農場形象,叫響大渡崗茶葉品牌。2015年,農場先後實施了低產茶園改造、生態茶園建設,撂荒茶園改造等項目。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生態規律,採用立體複合栽培,高中低搭配,茶果共生或茶木共生,修復和改善茶園生態環境,保持其原始的生長狀態。隨著茶園生態環境的優美,生物多樣性的豐富,茶葉品質更好了,茶園經濟、生態、社會效益顯著提升。
「雖然茶葉產量減少了,但價格卻不斷地攀升。如今一般的茶葉市場價每公斤3.5元算高了,但是大渡崗的生態茶已經超過每公斤7元,比別的地方翻了一倍,灌木林喬木茶每公斤超過15元。」在茶地裡指導農戶種植的謝正文說,高質量發展茶產業是他們的目標,兩年後,大渡崗的茶葉收入一定會翻兩番。
「目前,農場茶園內套種澳洲堅果共計8.8萬株,櫻桃1.29萬株、珍貴樹種1.75萬株,茶園道路兩旁種植山櫻花、鳳凰木等景觀樹6280株。生產隊大面積套種堅果已經完成4000多畝,通過產業更新,將原有老化的橡膠樹進行替換後,今年堅果套種將達到1萬畝。」雲南西雙版納大渡崗茶葉實業總公司生產技術部副主任的羅忠欣說,改制後通過生物多樣性的生態茶園建設,農戶們都嘗到了甜頭,去年茶海生產隊1300多戶,戶均增收3000多元,大部分農戶增收達1萬元以上。
今年春天,大渡崗茶園套種的堅果進入掛果期,茶海生產隊第三居民組的胡發成和羅正明正在茶園收著果實,他們笑著估計,今年單堅果一項收入就能夠達1.2萬元。和他們一樣,第六居民組的葉世明、鍾發明、張杰家等9戶人家增收也在1萬元以上,再過兩年豐產期,每家的堅果收入將達到3萬元以上。
「2月23日,全國馬拉松熱帶雨林挑戰賽在大渡崗萬畝茶園舉行,來自全國的選手感受到了世界最大連片茶園的優美生態環境,這也成為大渡崗公司向旅遊產業邁步的起跑點。」大渡崗農場管委會黨委副書記曾松表示,2018年12月,雲南西雙版納大渡崗茶葉實業總公司掛牌,農場恢復企業職能,公司以農為崗,在總公司下又派生了幾個分公司,每個分公司結合自身特點,以推進深化農場改革為主線,以「穩膠興茶育果」為發展思路,以改善民生為根本,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制定企業長遠規劃和發展目標,努力打造集特色產業、健康養生、度假觀光、產品體驗為一體的三產融合田園綜合體,建設成茶園成片、橡膠成林、花果飄香的國有農場。
目前,大渡崗萬畝生態茶園集觀茶、遊林、度假、品茶、購茶為一體的旅遊觀光區項目已納入景洪市旅遊產業發展規劃,並已獲批創建3A級景區,將以農場現有萬畝集中連片生態茶園為依託,打造茶葉莊園經濟和農家樂,最終拉動農場甚至大渡崗鄉及周邊農村經濟的發展。
「4月,我們生態茶園二春茶將進入採摘期,環保旅遊車也將駛入萬畝茶園旅遊觀光環山線路,在公司的帶領下,不僅我們種植的茶葉質量更好了,還讓我們每家每戶入股參與到萬畝茶園旅遊項目中。到年底,我們村民又有新的收入啦。」每天幹完農活,村民們都會在操場上邊納涼邊討論著,大家期盼著更多的遊客來到這裡,吃上農家茶宴席,喝上生態普洱茶,住上風情民宿,享受農場青山綠水的風景。
萬畝茶園、萬株堅果、萬朵山花、萬頃湖水……通過不斷改制適應市場發展,大渡崗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職工收入不斷增加,企業效益也得以提升。2019年,大渡崗將通過更優質的生態建設摘掉貧困帽子,迎來農場發展的春天。
雲南網記者 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