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扶貧路上的故事|駐平山武家莊村工作組:扶貧不落一戶

2020-12-24 石家莊日報客戶端

追夢人:劉杉

接過前兩任駐村第一書記的接力棒後,西柏坡紀念館駐平山武家莊村第一書記劉杉把村裡的扶貧工作做得更加暖心。每一次精準的幫扶,劉杉絕不會落下一戶,漏掉一人。她知道,用心去做的暖心幫扶,會讓村裡的這個冬天不再寒冷。

通往村裡的筆直乾淨的道路。

五年改變 幸福滿滿

12月8日上午10點,平山縣崗南鎮武家莊村。

筆直乾淨的道路穿村而過,根本不像是村裡常見的狹窄小路,讓人走起來心裡敞亮。

誰能想像,這條道路曾經滿地泥濘,無處下腳。

路旁2000平方米的「圓夢」文化廣場上,孩童在健身器材旁開心地玩耍,身旁的家人滿臉笑容。

誰能想像,這片廣場曾經被茅坑、豬圈和垃圾場所佔據,臭氣燻天。

一輛貨車緩緩駛來,車上,拉著嶄新的「東方紅號」拖拉機和配套的旋耕犁等設備。看著這個大傢伙,村民們歡呼雀躍,「明年春耕效率肯定更高!」

誰能想像,這個村子之前根本沒有這樣的現代化農耕設備,種地只能靠人工。

放眼望去,每戶村民家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院子,籬笆圍欄下透著斑駁的影子,讓人進入其中連呼吸都感到輕鬆自在。

誰能想像,這個曾經被周邊鄰村稱為「南溝」「北溝」的小山村,曾是那樣的破落不堪,滿目蒼涼。

誰又能想像,僅僅不到5年時間,一群來自西柏坡紀念館的扶貧隊員,憑著他們的不懈努力,讓武家莊村的村民們著實獲得了幸福感。

村民楊文娟家在工作組幫助下重新修繕後漂亮了很多。

精準施策 不少一人

村民楊文娟,丈夫去世多年,含辛茹苦拉扯著4個孩子。如今,除了大兒子已經在外上班,另外三個孩子都還在上學。家中幾畝薄地,養活起一家人來非常艱難。楊文娟和孩子們的居住條件異常簡陋。破屋、破床、破家具,在今年夏天之前,楊文娟家裡的居住環境破舊得不堪入目。

「這樣的房子住人絕對不行,必須想辦法幫助改善!」西柏坡紀念館陳列保管部副主任、駐村第一書記劉杉看在眼中,急在心裡,在與村兩委詳細研究後,決定從社會上籌集資金幫助楊文娟一家五口。經過工作組多方聯繫,河北省湖南商會、崗南鎮政府和眾多愛心人士很快籌到2.1萬元愛心款。今年7月8日至8月16日,僅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楊文娟家搭建廚房、鋪地磚、刮牆、吊頂、整線、更換門窗及整理院落等全面改造。

如今,走進楊文娟的家,窗明几淨,齊全的新家具,讓人看到了新農村該有的樣子。在小院裡洗衣服的楊文娟笑著說,「俺真心感謝工作組,現在可算住上了舒服的房子,過上舒心日子啦!」

村民劉華增的兒子在外打工,平均月工資只能掙到2000元左右。2019年5月,兒媳丟下三個孩子離家出走,讓心急的劉華增患上了腦血栓。這時,劉杉帶著工作組伸出了援助之手,不但給孩子們送衣送物,還幫劉華增出謀劃策,建起了幾間牛棚和豬舍。通過3頭牛、6隻母豬和幾隻兔子的自繁自養,劉華增一家人的窘迫生活得以改善。

親自到縣城為貧困戶武錄成跑辦低保手續,為其孩子爭取助學資金;通過西柏坡紀念館黨委倡議,募集愛心款捐給受傷的低保戶武建平……劉杉直言,工作組的扶貧必須精準施策,不落一戶,不少一人。

工作組協調愛心企業給村民買來的農耕設備。

接力攻堅 脫貧增收

「就扶貧工作來說,我們工作組一直在『接力』。」今年43歲的劉杉,是西柏坡紀念館駐武家莊村的第三任第一書記。從第一批工作組進駐村裡後,面對一窮二白的武家莊,隊員們從亮化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環境著手,暗暗下定決心,要用不怕苦、不怕難、不怕累的「牛」精神幫助鄉親們脫貧。

多年來,武家莊村民有種植紅薯、花生、芝麻和散養雞的傳統和優勢,但是,村裡一直缺乏統一組織,優質的產品賣不出去或賣不上好價錢。2016年,經工作組多方跑辦,村裡成立了農業專業合作社,統一為村民提供農特產品種養、加工、包裝、銷售等一條龍服務,每年為貧困群眾增收上千元。從2016年3月至2020年11月,合作社銷售花生油、粉條、芝麻香醋、雞蛋、香油和芝麻醬、土豬等,總交易額達67.3萬元。

「給村裡留下『造血細胞』,是工作組今年要做好的重頭事兒。」劉杉說,今年元旦過後,工作組了解到村西的路邊有一大片閒置地,又得知平山縣的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將要啟動申報,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申報了相關方案。如今,佔地12畝的武家莊車輛停靠服務站項目得以審批通過並基本完工。這座車輛停靠服務站的建成,既可以給村裡帶來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又能夠為村民們就近提供就業崗位。

劉杉稱,5年來,工作組利用西柏坡紀念館的自然資源和天然優勢,先後爭取到軍隊、醫院、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等88家愛心單位和組織,以不同方式幫扶武家莊。這其中,2020年的社會幫扶項目已有18項,捐款捐物共計512300元。

五年來,武家莊村的村民居住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

暖心幫扶 任重道遠

簡單吃過午飯,劉杉帶著工作組的隊員們又忙了起來,他們要趕到距離村子約10公裡之外的崗南鎮,幫村民武書雲的女兒武晚楠收拾房子。

「小姑娘今年上初三,由於身體原因無法在學校住宿,每天都得回家按時吃藥,但這路程實在是太遠了。」劉杉說,當她看到武書雲每天大半夜騎著三輪車從鎮上的中學頂著寒風把女兒接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又要送到學校時,心裡特別難受。因此,劉杉帶著工作組近日四處找房子,最終在鎮衛生院的敬老部給武晚楠協調了一間屋子,可以讓小姑娘今後不再受罪,安心迎接明年的中考。

對於工作組的幫助,武書雲非常感動,「之前他們送給我家一臺電腦讓孩子學習,現在又這麼費心幫我女兒找學校附近的房子,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武書雲說,他一定會好好照顧女兒,讓孩子順利考上理想的高中。

「幫扶,就應該讓村民們感到暖心。看到每一位村民都能平安幸福地生活,是我最大的心願。」劉杉說,她接下來要幫村民做的事兒,還有很多。

西柏坡紀念館駐平山武家莊村第一書記劉杉。

來源:石家莊日報客戶端

記者:李兵

相關焦點

  • ...華麗轉身——河北省供電公司駐營裡鄉東七裡河村工作組的扶貧故事
    【駐村扶貧故事】探索特色產業讓小山村華麗轉身——河北省供電公司駐營裡鄉東七裡河村工作組的扶貧故事 2020-11-23 2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西河津:扶貧路上一戶不差一戶不落
    為了全面客觀反映山西省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的階段性成就,總結經驗,勠力前行,黃河新聞網特別策劃了《小康路上》系列專題報導,圍繞山西省脫貧攻堅舉措成效、先進人物、典型事跡、優勢產業項目、基層扶貧幹部等內容進行採訪,真實書寫「脫真貧、真脫貧、不返貧」的山西答卷。
  • 大冶:「不走的工作組」紮根基層扶貧一線
    港東段小遊園正在緊張建設中(通訊員供圖)屋段村通村公路刷黑(通訊員供圖)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訊(通訊員黃衛軍)11月24日,筆者獲悉,在大冶市茗山鄉屋段村,有一支「不走的工作組」,他們紮根在扶貧一線,無論是家長裡短、衣食住行,還是幫扶就業、村莊管理,哪裡都有他們的身影。
  • 青春路上的扶貧故事 | 大荔縣趙渡鎮仁興村第一書記王盼寶與他的駐...
    青春路上的扶貧故事 | 大荔縣趙渡鎮仁興村第一書記王盼寶與他的駐村工作隊 2020-04-09 14: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不落一戶,不漏一人丨平塘縣大塘鎮公峨村第一書記...
    大家再想想,脫貧攻堅「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可不是一句空話,我們村可不能出現漏評啊!  新寨組確實還有冉孟洋戶,但不是建檔立卡戶,年輕的出去打工了,就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在家,馬上準備到他家去看看,但村主任又說那裡不通車路,要走路,現在已經很黑了,我們明早再去吧。
  • 廣西隆林縣委書記張啟勝:鼓足幹勁 小康路上不落一戶、不落一人
    鼓足幹勁 小康路上不落一戶、不落一人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政協副主席、隆林各族自治縣黨委書記張啟勝「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後一年今年隆林要實現整縣摘帽,我們將在堅持「兩不愁三保障」標準、減少貧困存量的基礎上,一手抓脫貧,一手抓鞏固,全面鞏固全縣87個脫貧村、78245名脫貧人口的脫貧成果,實施精準防貧「一線工作法」,即脫貧政策在一線鞏固、扶貧產業在一線落地、內生動力在一線激發、幹部隊伍在一線培養、預警監管在一線落實、預防成效在一線體現,不遺餘力堅決確保高質量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道路上不落一戶、不落一人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決不丟下一名貧困群眾|石阡縣五德鎮...
    我叫汪曉東,是石阡供電局五德供電所副所長,2018年到團結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團結村距縣城35公裡,13個村民組分散在各個山頭。全村357戶1421人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2戶,貧困群眾481人。  「在扶貧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到團結村後,通過不斷走訪了解,我們制定了「一戶一策」幫扶計劃,並落實包組、包戶責任。我包保長坳、前進兩個組以及9戶貧困戶。67歲的吳銀菊是我結對幫扶戶之一。她先天性聾啞,智力低下,沒有子女。
  • 【扶貧故事】陝西吳起縣王文智: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年過五旬的扶貧幹部王文智一大早就來到村上,為群眾協調、解決種植肥料、大棚改建等事宜。周灣鎮牧興莊村位於吳起縣西北部,人口眾多、位置偏遠,是吳起縣最大的貧困村。2017年4月,吳起採油廠下派幹部王文智到周灣鎮牧興莊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當時村上環境差,路難行、水難飲、產業基礎薄弱等一系列突出問題嚴重製約著村子的發展。
  • 電影《扶貧路上》首映觀摩會在駱駝灣舉行
    侯燚在致辭中說,電影《扶貧路上》歷經一年多的艱辛努力如期完成了拍攝製作任務,真實而生動地反應了我市脫貧攻堅中扶貧幹部和老區人民同心協力,攻堅克難的精神面貌,展示了脫貧攻堅成果,並且已經獲得國家電影局頒發的《電影公映許可證》,並將在全國公映,對於激發全市人民圓滿收官十三五,開啟十四五新的偉大徵程具有較強現實意義。
  • 不落一戶一人 德州寧津縣長官鎮政府召開扶貧工作部署會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肖雅斌 通訊員 周夢琪 德州報導近日,為結合當地實際,助力幫包入戶扶貧工作再上新臺階,德州市寧津縣長官鎮黨委政府召開了扶貧工作整改再提升部署會,並在全鎮範圍開展貧困戶幫包再提升行動,精準掌握扶貧對象情況
  • 廣州駐英德扶貧幹部黃卓勇倒在扶貧路上
    記者今天從英德市政府獲悉,年僅38歲的廣州駐英德扶貧幹部黃卓勇倒在扶貧路上,日前中共廣州市委追授黃卓勇同志「廣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黃卓勇,男,1982年8月出生,漢族,廣東廣州人,2002年7月參加工作,2016年12月入黨,生前任職廣州輕工工貿集團下屬廣州市穗聯企業發展公司雕刻製作部副經理,2019年5月擔任廣州輕工工貿集團駐清遠英德市黎溪鎮黎洞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
  • 扶貧路上的「真情」換「真心」
    作為工作隊的一員,阿卜杜熱扎克·麥提納斯爾將自己的情感和青春揮灑在這片熱土上,書寫精彩的扶貧故事。扎克是西北油田雅克拉採氣廠的一名青工。2017年畢業的他背著行囊來到了戈壁灘,準備將青春奉獻在廣闊的西北油田。得知西北石油局訪惠聚柯坪工作隊需要懂維語、肯吃苦的隊員,他主動報名前往。
  • 駐村「新兵」是這樣在扶貧路上煉成「精兵強將」的!
    駐村「新兵」是這樣在扶貧路上煉成「精兵強將」的!傾情幫扶 「駐村」更「助村」宣傳黨的政策,參與精準脫貧,建強基層組織,推動鄉村善治,這些都是駐村工作隊的主要任務,短短幾句要求,落到具體事務上卻是千頭萬緒。「村上的工作又細又雜,隊員們要做的遠不止扶貧。像今年的疫情防控、人口普查,駐村工作隊也要參與。只要有工作,他們都要配合,幾乎是一天24小時待命。」
  • 「我的扶貧故事」不負韶華 脫貧攻堅路上的追夢人丨石硐鎮中壩村駐...
    我自2018年3月擔任息烽縣石硐鎮中壩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以來,一直嚴格要求自己,牢記脫貧攻堅職責使命,圍繞「一宣六幫」駐村工作要求,認真開展扶貧工作,積極落實脫貧政策,我時刻把自己當做中壩村的一位村民,站在村民的角度看待、解決問題,傾聽群眾心聲。幫扶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得到了群眾和領導的廣泛認可。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目標就一個 帶領群眾奔小康丨三穗縣桐林鎮捧...
    我叫龍小軍,是黔東南州三穗縣桐林鎮捧相村第一書記,2018年經過組織選派到捧相村,開始我的駐村工作。時光荏苒,回顧這三年的駐村工作,算是有苦有甜。  為了儘快適應我的工作,在為駐村前,我就先對我的6戶結對幫扶貧困戶做好了前期的調查工作,每家每戶的基本情況、困難情況,我均逐一了解清楚,有針對性的實施幫扶政策。在這期間,有4戶發展種養殖產業實現脫貧,同時助力他們銷售農特產品。另外兩戶,一戶外出務工;一戶為特困供養人員,2018年6戶結對幫扶貧困戶全部脫貧。
  • 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致敬280萬扶貧幹部
    脫貧攻堅,離不開一大批奮鬥在一線的駐村幹部。作為「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參演劇目,大型原創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日前在上海大劇院上演,這部劇講述了駐村幹部之一,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故事,她在扶貧一線殉職時年僅30歲。《扶貧路上》的主人公是廣西壯族姑娘黃文秀。從北師大研究生畢業後,她毅然選擇回到百色深入基層,成為百坭村第一書記。
  • 窮在深山有近親 親人就是扶貧工作隊
    ■駐縣組在沙水村產業扶貧項目茶葉基地了解幫扶產業發展狀況。■作者:王毅成 中山市駐封開(德慶)縣扶貧工作組2020年6月5日 星期五 陣雨今天,我向馮欣榮組長申請去一趟沙水村,看看我們固守一方的扶貧戰友。
  • 扶貧路上的「男神」!樂昌這名「老稅務」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歲月不居,時光如流,從2010年的扶貧開發「雙到」再到2020年的決勝脫貧攻堅,十年光陰,轉眼而過。扶貧路上歲月不留情,曾經的翩翩少年,如今已變成中年。今天的脫貧成果是由無數個扶貧幹部埋頭苦幹,默默付出的結果。樂昌市稅務局派駐雲巖鎮駐鎮工作組成員丘偉明就是其中的代表。今年51歲的他是一名「老稅務」,幹了多年的稅務專管員。
  • 「我的扶貧故事」用行動書寫為民情懷|黃果樹旅遊區白水鎮坑邊村駐...
    作為一名出生於農村的基層幹部,到基層開展扶貧工作是我長期以來的一個夢想。「我是農民的兒子,我希望用自己的行動,多為農村、農村做貢獻。」當組織選派第一書記到白水鎮坑邊村駐村時,我第一時間報了名。我在心裡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啃下貧困這塊「硬骨頭」,不脫貧決不收兵。
  • 扶貧路上踐初心——貴定縣昌明鎮慄山村31名駐村幹部的故事
    2018年5月28日,在經過縣鎮兩級的培訓後,我和掛幫部門縣林業局及鎮裡面抽調的31名駐村幹部,正式進駐慄山村,開始了駐村之路。慄山村地處黔中苗嶺山脈鬥篷山腹地,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終年雲霧嫋繞,山高、坡陡、路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