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梟
不久前,社科院發布了《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利用指標體系和客觀數據,詳細評價了291個城市的競爭力狀況,從整體上衡量了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及可持續競爭力指數。
從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上來看,5強城市分別為深圳、香港、上海、北京和廣州。廣州作為中國的「南大門」,可以說是我國南方地區最重要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因此在貿易方面十分發達,匯集了來自全球各地的500強等大型跨國企業。
北京作為首都,一直都是國內經濟發展的重心,同時也是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大量優質人才,優質企業來到北京尋求發展,帶動了北京經濟的高速增長。據恆大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獨角獸報告2020》顯示,我國共有166家獨角獸企業,其中北京獨佔69家,連續兩年蟬聯「獨角獸之都」,而排名第二的上海僅為35家。
北首都,南魔都,足以見得上海強大的競爭力。長期以來,上海經濟發展的十分亮眼,可以說是我國最先進入現代化的城市。當其他城市的發展進程還處於起步階段時,上海的城市發展就已處於較高的水平,更是成為了很多城市學習的榜樣。同時,上海身為沿海城市,同時還是長江的入海口,有益於貿易運輸,同樣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最後,上海的產業結構非常發達,除了金融行業,在半導體晶片製造領域也遙遙領先,科技金融一把抓,也成功收穫了第三名的好成績。
香港作為曾經的全球三大金融中心城市,可以說是此前亞洲經濟的核心。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承接了歐美國家的產業轉移,製造業得到了蓬勃發展,同時促進了香港轉口貿易的繁榮。之後,隨著大陸改革開放的到來,港商來到內地大量投資建廠,是改革開放初期外資的主要來源。隨著製造業的轉移,香港的產業結構也在不斷進行升級,金融、貿易、房地產等行業飛速發展,放眼國際也是名列前茅。時至今日,香港仍然是全球金融中心,是全球最重要的航運貿易中心,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
深圳能夠位列全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第一名,也是有其獨到之處。在全國291個城市中,深圳可以說是最特殊的存在,是集全國之力打造的經濟特區,匯集了國內最好的資源。從科技方面來看,華為、騰訊等網際網路科技巨頭均落座於深圳,保證了這座城市的活力與未來。作為全球知名的創新之都,深圳專利授權量高達16.66萬件。
同時,深圳還是國內金融業的核心,深交所的落座,讓無數知名證券、基金公司紮根於此,包括平安集團、招商銀行這些行業巨頭,同樣也是如此。網際網路、金融兩大吸金行業共同匯聚深圳,自然也帶動了深圳經濟的高速增長,同時誕生了大量富豪。據胡潤百富榜顯示,短短1年時間,深圳就增加了84位頂級富豪,共計275位企業家上榜,總財富高達3674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據另一份由社科院和聯合國人居署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在全部1006個城市中,深圳在經濟競爭力方面位列第9,成為唯一入圍榜單前十的中國城市。
總體來看,我國城市綜合競爭力呈現「東高西低、南高北低、東升西穩、南升北降」的局面,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本文由大話企業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