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財政主管部門7日公布8月臺灣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8月出口311.7億美元,刷新曆年單月新高紀錄,並首度突破300億美元大關,年增8.3%,幅度為2018年7月以來最高(排除農曆春節)。臺灣出口到中國大陸(含香港)的貨品佔總出口的46.4%為10年新高,年增率22.86%。顯示兩岸關係惡化,但臺灣對大陸的出口貿易仍在攀升中。
根據該財政部門公布的2020年8月最新出口統計數字,對陸港的出口佔總出口的46.4%,美國為14.9%,日本為5.8%,歐洲7.9%,東協14.8%。
以8月的出口統計,臺灣對陸港的出口,以電子零組件佔56.3%為最大宗,年增率高達25.786%。
臺當局財政部門「統計處處長」蔡美娜指出,8月出口寫下史上最強紀錄,主要有4項動能:首先,各地經濟陸續解封,帶動全球終端需求、生產活動及原物料行情同步回溫;其次,5G等新興商機及宅經濟、遠端經濟等無接觸商機持續發酵。
再者,國際品牌手機新機備貨陸續啟動,使旺季效應逐漸顯現;同時,最關鍵因素為華為趕在美國9月15日禁令生效前,擴大備貨,帶動相關供應鏈積極趕工出貨,估8月出口總額中,有15至20億美元的成長動能可能是受此帶動。
蔡美娜表示,反映在出口貨品表現上,電子科技產品持續引領風騷,其中又以電子零組件表現最威風,單月出口值124.8億美元,刷新曆年單月新高,年增19.1%,連續9個月雙位數正成長(排除農曆春節),對整體出口增幅貢獻達7個百分點。
蔡美娜說,資通與視聽產品8月出口值46億美元,也創歷年新高,年增21%;此外,光器材出口也終於露出轉機,8月出口10.8億美元,年增6.4%,在宅經濟帶動下,表現反彈回升,規模創2018年1月以來最佳水準。蔡美娜指出,8月傳統類貨品雖仍然衰退,但除礦產品因需求不振、廠商以歲修減產因應,導致年減56%外,包括塑橡膠、機械、基本金屬等出口貨品跌幅均已收斂,介於負成長3%至6%間。
展望未來,財政部門認為,隨著大陸與歐美消費旺季來臨,宅經濟、5G通訊、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興應用推展,臺灣島內半導體領導廠商的高階製程優勢,以及臺商回流擴增國島內產能的效應延續,國臺灣出口可望逐季趨穩。但新冠肺炎國際疫情反覆不定,加上中美貿易大戰與科技爭端未解,牽動全球經濟復甦步調,預計下半年出口將呈現小幅衰退。
海峽導報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