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最後一個月,我們在農曆中稱為臘月。每年的臘月初八就是我們常說的臘八節。進入臘八節之後,距離春節也就不遠了。這時候人們開始年末的總結,結束了手裡的活計,準備迎接春節的到來。你知道今年臘八節是什麼時間?2018年臘八節是幾月幾日呢?臘八節的「臘」是什麼意思?今年臘八節是幾月幾號我們一起來關注。
2018年01月24日,農曆十二月初八,星期三,臘八節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並創立佛教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
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嶽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在臘八節這一天吃臘八粥的習俗,已延續了一千多年。這一習俗的由來有很多說法,有說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可祛疫迎祥;也有說在臘八這天以雜糧豆果煮粥是為了紀念嶽飛。過去人們喝臘八粥有諸多講究,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因此臘八粥又被稱為「福德粥」。現在南京的一些寺廟仍保留著在臘八節這一天施粥的做法。
臘八節的「臘」是什麼意思
《祀記》上面解釋:「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與「蠟」相似,祭祀祖先稱為「臘」,祭祀百神稱為「蠟」。「臘」與「蠟」都是一種祭祀活動,而多在農曆十二月進行,人們便把十二月稱為臘月了。
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閒的人們無事可幹,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
何故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於菩提樹下,於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為了紀念而始興「佛成道節」。中國信徒出自虔誠,遂與「臘日」融合,方成「臘八節」,並同樣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
結語:臘月是一年之中歲月的終點,進入臘月就意味著今年即將過去,我們要盤點一年的收成,祭祖供奉神靈。祈禱來年能順風順水,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