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的十幾張中國地圖,為日軍侵華史提供了鐵證

2021-01-12 海右讀書

從古到今,從中國到外國,軍用地圖都是軍隊作戰的重要依據。如果一個國家對外國地圖感興趣,運用多種手段繪製外國地圖,其意圖往往使人生疑。日照市抗戰紀念館存有十幾幅日軍侵華前及侵華後的中國地圖,從中可以看出,日本覬覦我國富饒的資源,憑藉手中盜、搶、測的中國各地地形圖,為發動侵華戰爭作準備。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地圖,為日軍侵華史提供了鐵證。

館內所存日本繪製中國地圖,主要有《大清國現勢地圖》《帝國國防大地圖》《大東亞共榮圈地圖》《滿洲支那全土明細地圖》《最近東亞形勢圖解》《中支方面日支兩軍態勢要圖》《中支戰局詳解地圖》《支那事變明細地圖》《支那事變第一年戰鬥經過圖》《最新上海地圖》《支那現狀資源分布圖》等。

所存地圖繪製時間,最早的《支那事變明細地圖》為明治三十年(1897)繪,《大清國現勢地圖》系明治三十七年(1904)繪。其餘還有昭和七、十二、十三、十六年等。地圖出版機構,有內閣情報部、東洋協會調查部、東京日日新聞社、名古屋新聞社、大阪每日新聞、大阪朝日新聞等。

地圖的大致分類,有一般意義上的地圖,如《大清國現勢地圖》《大東亞共榮圈地圖》《最新上海地圖》;也有軍事地圖,如《最近大東亞形勢圖解》《中支方面日支兩軍態勢要圖》《中支戰局詳解地圖》《支那事變明細地圖》《支那事變第一年戰鬥經過圖》;有資源方面的,如《支那現狀資源分布圖》。

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地圖充分反映了日軍的侵略企圖。

《大東亞共榮圈地圖》,「共存共榮」似乎是日本要與周邊國家共同發展繁榮,其實是對日本獲取其重要的國防資源,對周邊其它國家資源和財富掠奪的粉飾而己。從這張地圖上可以看到,日本將整個東亞地區、向南甚至到了大洋洲都併入了其大東亞共榮圈範圍內,足見其野心之大。

《大清國現勢地圖》,充分說明日本侵華之心蓄謀已久。中國廣袤的土地,被小小島國垂涎三尺。

《帝國國防大地圖》下方分日本陸軍軍備、滿洲國軍、支那全軍兵力、極東露軍、海軍(列國海軍比較,包括日、英、美、法、意)等,將有關兵員、裝備等數據一一列出。

《最近東亞形勢圖解》上明確標註了中國的總兵力人數、飛機數量、礦產資源量等,包括中方的行軍路線、飛機航線都標註得十分清楚,便於日軍作戰。

《支那現狀資源分布圖》把中國鐵、銅、錫、金、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棉、麻、茶、樹等農業資源的分布地一一標出,為日軍加以掠奪提供方便,也反映了日本對中國進行資源掠奪的野心。這期間,日本從中國掠奪的黃金、煤炭、稀土、木材、銅礦、糧油、文物等不計其數,給中國人民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

《中支方面日支兩軍態勢要圖》《中支戰局詳解地圖》《支那事變明細地圖》《支那事變第一年戰鬥經過圖》等圖,動態分析反映了作戰態勢,說明日軍作戰準備、總結之精細周密。

《最新上海地圖》,上海市區的大街小巷盡在其中,吳淞因距離市區較遠,另配了吳淞略圖。南京地位重要,也配了略圖。該圖以上海為中心,還有我國中南部略圖,說明日軍對戰略要地更為關注,對地圖及時進行更新。

日本是以何種途徑繪製地圖的?對日本侵華前及侵華中繪製中國地圖,許多抗戰史專家都十分重視,並做了深入研究。寧夏人民政府參事、國防大學兼職教授沈克尼曾著文做過專門介紹。

日本繪製中國地圖,主要是憑藉盜、搶、測的方式,其中有戰前竊取我國測繪的大、中比例尺地圖複製的,也有戰前秘密派遣人員測繪的。

日本參謀本部對中國進行軍事偵察始於明治五年(1872年),軍官池上四郎秘密潛入中國東北,對吉林、黑龍江以及新疆伊犁將軍鎮守地進行了探察。隨後,日本又派人乘艦艇去中國臺灣,同時對中國沿海進行偵察測量,繪製《清國渤海地方圖》和《陸軍上海地圖》。不久,日本軍方又完成《清國北京城全圖》《清國湖南省圖》的繪製。當年日本潛入中國盜測地圖的一般以2至3人為一組,多數為軍官,也有少數僱員。他們攜帶羅盤和測高氣壓計,分頭行動,主要沿道路對周圍地形進行細部測量,然後繪圖。

1895—1897年,日本臨時測圖部對我遼東半島和臺灣進行測繪。尤其是對臺灣,分別派出多個測圖班測繪不同比例尺的地圖。1895年甲午戰爭後,大量日軍情報人員留在了中國。這些情報人員喬裝成專家學者或旅遊愛好者,在中國到處行動,每到一個地方,就大肆地繪製地形圖。

1900年,日本參加八國聯軍鎮壓義和團運動,日軍趁機對北京、天津、山海關等地進行軍事測繪,同時還秘密派人在安徽、浙江、福建進行「旅行測圖」。

日俄戰爭期間,日本抓住時機,公開對我國東北地區進行測繪。

日本人甚至用不同的物種標註出不同的地區,比如四川的大熊貓,西藏的犛牛,其推算的數量,當時就連中國都未必掌握。

除了在地面上的盜測,日本人還利用飛機進行航空測量。1928年,出兵中國山東的日軍第三師團司令部根據飛機航測製作膠濟鐵路沿線地形圖。此後,日軍在中國戰場廣泛利用飛機航測地圖。

日本的盜圖行動,日軍臭名昭著的兩個軍官——岡村寧次和佐佐木到一參與其間。1923年,國民黨的軍事顧問佐佐木到一曾參與制訂攻打陳炯明的作戰計劃,其間,藉機偷走我國兩廣200多幅軍用地圖。岡村寧次在日本陸軍大學當教官時,被軍閥孫傳芳請到中國當軍事顧問。孫傳芳請他作對付北伐軍的作戰計劃,他要求提供地圖。直到作戰計劃完成,被他拿走的全套華中地圖都未歸還。1926年,北伐軍打到長江邊上,孫傳芳的軍隊敗退,岡村寧次出逃回日本後,把地圖交給了日本參謀本部。

除了偷盜中國地圖,日軍還從佔領地搶奪地圖。「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佔領位於瀋陽市的東三省陸地測量局,將庫存的我國東三省及遼寧測繪部門測繪的地形圖508幅、地圖底版2萬多張全部擄走,送交日軍參謀本部。1931年11月,日軍陸地測量部派出兩名大尉,到中國東北實地對照,經修正後編繪出軍用地圖。

沈克尼在日本發現過一本《外邦兵要地圖整備》,其中記錄了日本人在侵華戰爭中搞到的中國軍用地圖,最多的一次是1937年攻佔南京時搶走南京國民政府參謀本部陸地測量局所藏地圖。

鐵證如山,日本侵華歷史不容篡改。

作者:管錫雲

相關焦點

  • 從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看日軍侵華史
    □管錫雲  從古到今,從中國到外國,軍用地圖都是軍隊作戰的重要依據。如果一個國家對外國地圖感興趣,運用多種手段繪製外國地圖,其意圖往往使人生疑。日照市抗戰紀念館存有十幾幅日軍侵華前及侵華後的中國地圖,從中可以看出,日本覬覦我國富饒的資源,憑藉手中盜、搶、測的中國各地地形圖,為發動侵華戰爭做準備。
  • 山西太原首次公開一批日軍侵華鐵證 (8/26)
    山西太原首次公開一批日軍侵華鐵證26) "← →"翻頁 8月15日,山西太原首次公開一批民國年間侵華日軍鐵證
  • 洛陽發現侵華日軍繪製的洛陽城及周邊區域地形圖
    ,偶然發現了一批當年日軍繪製的洛陽城及周邊區域地形圖,這些地圖為耿諄次子耿碩宇在日留學期間所複印,包括孟津、偃師、大口、口孜等9處區域,圖中詳細標註了等高線、道路走向、河流橋梁位置、村鎮位置等情況。  相關專家表示,這些地圖是近年來我市發現的日軍繪製軍用地圖數量較多的一次,成為日本侵略中國的又一鐵證。  目前,耿碩宇已將這些地圖捐贈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該館將於近期向公眾展出。
  • 泰興現整套《支那事變畫報》 為日軍侵華鐵證
    整套《支那事變畫報》現身泰興        一團團火光中被摧毀的家園,一把把帶血的刺刀,意在突出侵華日軍在中國戰場的「英勇神武」……《支那事變畫報》真實地記錄了1937年「七七事變」至1940年日軍侵華的所有戰況
  • 天津首次發現抗戰時期「良民證」 日軍侵華添鐵證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市檔案館徵集民間文物  「良民證」首現身日軍侵華添鐵證(圖)  鄭東紅 通訊員 顧永林 文字編輯 王月焜 攝影 鄭東紅 通訊員 顧永林它是抗戰期間,日偽政權對中國老百姓的身份管理制度中推行的身份證明,也是日本侵略中國最有力的罪證。真實的「良民證」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在天津市檔案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民間文物徵集中,本市首次發現了那個時代的身份證明。  趙維均老人捐贈的這張證明,是近年來天津首次發現的「良民證」。1945年後,有幸保存下來的「良民證」極為稀少。
  • 西安發現16張日軍地圖 再現侵華事實
    再現侵華事實 2002年7月14日17:06  新華網   新華網西安7月14日電 陝西省檔案館工作人員近日展示了他們新近整理發現的16張日軍地圖,其中有一張昭和13年製版的西安彩色地圖,製作時間從
  • 山西發現最大的侵華日軍軍用地圖
    新華網太原4月25日電(記者池茂花譚旭)山西省一位離休教師日前將自己收藏的一張日軍侵華時期的軍用地圖公諸於世。這是目前在山西發現的侵華日軍使用的最大的軍用地圖。  地圖由陽泉市教委退休教師王瑞民收藏,高1.85米,寬1.45米,由15幅小圖拼接而成。
  • 上海市民42年收集上百張日軍明信片 欲建展覽館
    這段灰暗的歷史一直沉積在陳家人心裡,也萌生了陳金山多年後對日軍侵華史料的尋找。如今,他的手中握有多個日軍侵華的鐵證,其中不少還是日軍當年所留。包括大批日軍從中國發往日本各地的明信片,一本名為《滿洲事變大畫譜》的圖冊,則系統地記錄了日軍在中國發動的一系列主要侵略戰爭,其中就包括在上海發動的江灣戰役和廟行戰役。
  • 日本侵華鐵證:大銅章和國庫券
    它從戰爭中走來,引領我們回到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它警示我們要以史為鑑,勿忘國恥,奮發圖強,振興中華。值此「盧溝橋事變」與「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81周年之際,筆者經多方查閱材料,查證事實之後,寫下此文,以供諸方家探討。
  • 陝西保存千張日軍侵華地圖 上寫"爆擊目標"等字樣
    在日軍的一張「長安縣」的地圖上,方方正正的西安城清晰可見。街坊、村落一目了然 華商報記者 張喆 攝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八年抗日戰爭至此結束。日本投降距今已69年了,昨日,華商報記者從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了解到,其檔案館保存有千餘張日軍侵華地圖,地圖上有「軍事秘密」的字眼,有的還寫著「爆擊目標」,為日軍侵華再添鐵證。這些地圖精確到每個村落、每條道路、每條河流,精確程度令人不寒而慄。  何時製作?
  • 揚州現日軍侵華鐵證 一枚紀念章成七七事變自供狀
    儀徵小炮艇、「罪證瓷」、「偽滿」郵票、「罪證錢幣」、鐵路紀念乘車券……近日,揚州晚報持續徵集「您身邊的日軍侵華罪證」,得到不少揚州市民響應,多數市民紛紛參與提供。昨天上午,市區收藏達人宗玉祥再次給揚州晚報提供一份證據——前不久,他從收藏市場得到一枚侵華日軍「支那事變(七七事變)紀念」版大銅章牌,這是日軍侵華歷史的又一絕版佐證。
  • 日本老兵侵華自行車被繳,40年後欲索回被拒,館長:這是侵華鐵證
    這輛掛著「滿」牌商標的老式自行車,由偽滿洲國的滿鐵株式會社生產,跟隨日軍的侵華步伐來到華中地區,在一次戰鬥中被新四軍繳獲。作為戰利品,自行車被分配給新四軍女戰士李春華使用,從此,李春華用這輛自行車運送給養、傳遞情報,甚至運送傷病員。這個戰利品伴隨著李春華度過了戰火紛飛的抗戰歲月,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又伴隨著她奔赴抗美援朝的戰場。
  • 騰衝滇西抗戰紀念館:日本士兵入伍侵華,親朋送他漢字祝賀條幅!
    雲南保山,騰衝國殤墓園東側的滇西抗戰紀念館內,佔地面積22.02畝,總投資1.5億元。5000多平方米的展廳分為抗戰後方、禦敵前線、怒江對峙、絕地反攻、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願和平7個部分,展出文物1.2萬件(館藏文物10萬多件)。圖為境內展出的侵華日軍使用的戰刀等實物。
  • 揚州現七七事變紀念版銅章 成日軍侵華鐵證
    儀徵小炮艇、「罪證瓷」、「偽滿」郵票、「罪證錢幣」、鐵路紀念乘車券……近日,揚州晚報持續徵集「您身邊的日軍侵華罪證」,得到不少揚州市民響應,多數市民紛紛參與提供。昨天上午,市區收藏達人宗玉祥再次給揚州晚報提供一份證據——前不久,他從收藏市場得到一枚侵華日軍「支那事變(七七事變)紀念」版大銅章牌,這是日軍侵華歷史的又一絕版佐證。
  • 冀州市之「侵華日軍自拍鐵證」,冀縣方面殘敵殲滅戰!
    侵華鐵證:《歷史寫真(南進日本的雄姿)》(1939年4月),冀縣方面殘敵殲滅戰,出版社:歷史寫真會出版時間:1939-04裝訂:平裝開本:16開侵華日軍在冀縣(今冀州市)拍攝的照片。侵華日軍在冀縣(今冀州市)拍攝的照片。侵華提軍在冀州的暴行1939 年 6 月 17 日,冀縣東興莊邢紀昌 4 歲的小女孩,看見日軍殺人,嚇得哭著找媽媽,被一個正在放火的日軍抓住,投進熊熊的大火,活活燒死。
  • 兩精日南京紫金山留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怒了!
    80多年前,正是在這裡,灑滿了中國守軍的鮮血,記載過可歌可泣的抗戰故事……昨天中午,環環推送一篇名為「精日又出現了!還敢上南京紫金山!」的文章, 驚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21日晚19:33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微博發文嚴厲譴責兩青年著侵華日軍軍裝在南京紫金山抗戰遺址留影行徑!
  • 中國戰區日軍籤字投降紀念日 「平頂山慘案展」在南京開展
    中國江蘇網訊 9日,平頂山慘案圖片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三個必勝」展廳舉行開幕式。此次圖片展分為「東北淪陷 遼東抗戰」「驚世暴行 慘絕人寰」「抗戰勝利 審判戰犯」「勿忘國恥 珍愛和平」四個部分,展出畫面34張。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竟變「休閒娛樂好去處」?
    1月2日,美團門票被爆出在其APP內檢索「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時,相關條目標籤被標註為「放鬆身心、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引發熱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微博對此評論道,「我館是國家公祭儀式所在地,承擔著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責任。放鬆身心、休閒娛樂可它處去!」
  • 湖南芷江受降紀念館入藏31件二戰文物 日軍侵華再添新證
    二戰文物《日方芷江作戰地圖》。 龔衛國 攝中新網懷化12月12日電 (龔衛國 楊王惠)位於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12日公布了31件新增藏品和文物,日軍侵華再添新證。此批文物和藏品來源於戰場遺址以及戰勝繳獲物品,如七七事變紀念章及日軍作戰用品和部分生活用品等。「有幾件藏品從日本徵集而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介紹,此批文物有日方芷江作戰地圖,還有日本原中國派遣軍森金千秋撰寫芷江作戰回憶史料《死之反轉》《華中戰線最後的敗走》。
  • 馮玉萍代表:建好瀋陽北大營抗戰紀念館
    馮玉萍代表:建好瀋陽北大營抗戰紀念館 瀋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