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牆護城河觀光帶建設初具規模

2020-12-19 山西省人民政府

  5月的大同天藍雲淡,古城牆護城河再現水草叢生、波光粼粼的美景。公園碼頭、休閒場所等項目已陸續完工,隨著護城河注水、補種水生植物等工作相繼展開,綜合提升護城河觀光帶、改造水景水系的藍圖正逐步變為現實,今年的大同古城牆護城河景觀更讓人期待。

  據了解,從去年5月開始,沿護城河打造的2000多平方米荷花和300平方米水生植物帶,成活率達到了90%以上。在此基礎上,今年又陸續補種了包括睡蓮、蘆葦、美人蕉等十幾個品種、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水生植物,並且在護城河裡投放了多種可以越冬的冷水魚類。另據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包括去年種植和今年補種的水生植物長勢都十分良好,因此不少河段荷花的開放花期極有可能會提前到今年5月底。

  位於護城河四角和東城牆中段的水上碼頭工程已完工,形成了沿東、南、北三面城牆呈U型狀長約4.5公裡和西北面城牆長約1.7公裡的兩段水上河道,可以為遊客提供水上畫舫、烏蓬、遊船、水上自行車等多種水上休閒娛樂項目。據了解,目前碼頭位置分別有護城河東南角、西南角、東北角、西北角和東城牆中段5處。

  城牆帶狀公園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說,未來城牆景區將被打造為集文物保護、旅遊景區、都市休閒、生態水系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特色人文景區,成為一張彰顯大同古都魅力的靚麗名片。(張志忠)

相關焦點

  • 夜遊大同古城牆/薛振堂
    9月3日晚,吃過晚飯後,我們遊覽了大同古城牆,欣賞了美麗的大同夜景。大同的晚上,燈火璀璨,明亮如晝。晚上9時許,我們乘著夜色,從東城門登上了古城牆。在古城牆的東城門樓前,我們聽取了導遊對古城牆的介紹。我們看到的大同城牆為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將軍徐達奉命依遼、金、元舊城基礎增築新城,略呈方形,東西長1.8公裡,南北長1.82公裡,周長7.24公裡,面積3.28平方公裡。
  • 大同:營造全新景觀,提升遊園品質,護城河荷花引進新特品種
    大同市為進一步打造城牆護城河觀光帶,連日來,城牆帶狀公園工作人員加緊栽培、種植最新引進的荷花和水生植物品種,並在城牆東南角景觀湖碼頭搭建起近70米長的觀荷棧道,為營造更加親民、獨具特色的賞荷景觀提前籌備。
  • 大同古城牆,適合全家人騎行、觀光的「網紅」4A級景區,還免票
    大同古城牆在歷史進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享有「巍然重鎮」,「 北方鎖鑰」之譽。經過修護後的大同古城牆,已經成為大同4A級旅遊景區,除了能看到古城牆的雄偉壯觀和古城的繁榮昌盛外,還可以享受到古城牆上很多的娛樂項目,比如牛車遊、騎行、遊戲廳、4D電影院等。讓你欣賞大同古城牆的同時,也可以在城牆上徒步或騎行,享受古城牆上帶給你獨有的樂趣和歷史感。
  • 山西大同古城牆之行
    2018年9月,想出去賺點錢,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就風塵僕僕的坐上飛機去了山西大同,到了直接開始上班,上了幾天,感覺挺累的,就忙裡偷閒地安排了兩天時間休息,休息不能呆在被窩裡,就決定出去遊玩遊玩,經朋友介紹說,大同古城牆還不錯,於是決定去看看,就打了個滴滴車就到了古城牆。
  • 大同古城牆,遠去的金戈鐵馬!
    就如這安靜矗立著的古城牆,千百年來它始終孤獨地守護者這座城,一如最初修建時的堅韌模樣。無論是硝煙瀰漫或是盛世太平,它始終巍然不動。千百年的風霜雨露在它身上留下斑駁痕跡,也留下最動人心魄的美麗故事。遙想千年之前,正是如今依舊宏偉壯觀的城牆抵擋了外敵的侵擾,固若金湯,堅不可破。是它讓數萬百姓免於流離失所;也是它,讓原本就風雨飄搖的北魏政權獲得喘息的機會。
  • 大同:曾經悄然消失的護城河
    曾幾何,這條河卻消失得無影無蹤,而在其上面是大同曾經的標誌性建築——展覽館。這個七十年代建築仿俄和東歐等地建築風格的龐然大物卻見證一個狂熱的歷史,護城河卻蕩然無存,蹤跡皆無。大同老民俗專家曾經介紹說,安定的時期,這裡曾經是大同居民消暑納涼休閒娛樂的好地方,河兩岸垂柳青青,林木繁茂,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一派江南水鄉之旖旎的美景。
  • 夜遊大同古城牆,途經華嚴寺,都是4A景區
    2018年「十一」黃金周,我們一家三口自駕遊覽大同雲岡石窟之後,當晚住在大同市區。吃晚飯時,我問飯館老闆附近有沒有景點可以轉轉,他說大同古城牆夜景值得一看,我們飯後就直接步行前往,大約20多分鐘就走到了。
  • 明朝大將軍徐達修建的大同古城牆,比西安城牆還高2米
    山西大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不僅戰略地位重要,歷史上是拱衛京師的屏障,還曾經做過近百年的都城,留有許多重要的歷史古蹟。到大同旅遊,大同古城牆是必去的旅遊景點之一。公元398年,南北朝時期的北朝第一個王朝,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天的大同市),大同進入了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在接下來近百年時間裡,這裡都是北魏的首都,直到公元493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作為一處戰略要地,城牆是必不可少的。今天看到的大同古城牆,是明初大將軍徐達修建的。
  • 明朝大將軍徐達修建的大同古城牆,比西安城牆還高2米
    到大同旅遊,大同古城牆是必去的旅遊景點之一。今天看到的大同古城牆,是明初大將軍徐達修建的。公元1372年,徐達在元故城牆舊土城上修建了今天的大同古城牆,這一處城牆的牆體用三合土夯築而成,城牆表面包磚。在600多年的歷史中,城牆也屢遭破壞,現在的城牆經過近些年的修復,恢復了明朝古城牆的風採。
  • 【2018全國網絡媒體看山西】夜遊大同古城牆
    &nbsp&nbsp&nbsp&nbsp12月11日,「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2018全國網絡媒體看山西活動長城線路的記者編輯抵達大同,登上大同古城牆,在這裡觀賞流連忘返的夜景。
  • 遊山西·讀歷史 | 組圖:漫步大同古城牆 這裡的傍晚也很醉
    9月24日,已近黃昏,在夕陽的映襯下,大同古城牆顯得雄偉高大、氣勢壯美。雖然雁北傍晚的氣溫只有10度,依舊有許多遊客爭相登上古城牆,或飄逸舞動留影定格,或一行幾人騎著腳蹬遊覽車,愜意地遊走在城牆上,沉醉其中,用腳步丈量著古城牆的歷史。
  • 2018全國網媒看山西:冷酷的大同古城牆​
    華聲在線12月11日訊 今天下午六時許,2018全國網媒看山西第二路記者來到了歷史著名的"九鎮"之一大同,夜覽古城牆。 大同城牆位於山西大同市古城區,是明代大將軍徐達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奉命在魏、唐、遼、金、元舊城基礎上增築而成。城牆呈正方形,高達14米,上寬12米,下寬18米,周長7.24公裡。城牆四周修築了54座望樓,96座窩鋪。四面城牆建有580對垛子,代表當時大同所轄村莊數。城牆四角建有角樓,四角墩外各建控軍臺一座。城設四門,東和陽門、南永泰門、西清遠門、北武定門。
  • 佃璽童話《大同城護城河及周邊建築》
    北魏時平城的護城河分為外護城河和內護城河,內護城河又叫皇城護城河。明代大同護城河,是1372年(明洪武五年),明朝軍隊攻佔大同後,為易於防守,將元代大同府北城牆南移建城後,引入御河、十裡河作為護城河。此後,在修築城牆時,又挖開了修城牆的土溝,疏通了護城河,並將護城河的水都匯集到東南水泉灣,後流入御河和桑乾河。
  • 山西保存完好的古城牆,比西安城牆高大雄偉,免費參觀不收門票費
    古城牆大家見多了,像西安、南京的古城牆在全國來說是比較有名,去參觀的人比較多。其實山西有個城市的古城牆比這兩個城市的城牆還高還寬,只是知名度沒有這麼高,但它的雄偉壯觀比西安南京城牆有過之而無不及,來看過的人都是這樣認可的,難能可貴的是這麼雄偉的城牆它可以免費參觀,不收費。
  • 大同:請不要往護城河裡扔垃圾,它很「受傷」
    藍天掩映、綠樹環繞,大同古城護城河邊正成為市民遊客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來觀光遊覽的人多了護城河裡的垃圾也增多了記者沿護城河走訪發現河裡漂浮垃圾主要是市民隨意亂扔造成的11日上午記者在城牆帶狀公園東段附近的護城河看到,負責河面保潔的工作人員正使用工具費力地打撈河裡漂浮的垃圾。
  • 遊覽山西大同:城牆上走一圈是什麼體驗,看完就知道了
    隨著大同城市環境不斷改善,旅遊服務業逐漸完善,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均是紛至沓來,作為大同市最顯眼的地標——大同古城牆景區自然成為遊客的首選之地。城牆雖是後來修復,但建造風格也非憑空捏造,都是根據資料記載以及古城牆殘存為基礎修建的,它與眾多平地而起的仿古建築還是有本質區別。
  • 大同打造百座博物館已初具規模
    作為中國第九大古都,曾是北魏一代京華,遼金陪都,從北魏平城開啟了隋唐盛世,從遼金陪都開啟了民族融合,大同的文物價值高、價值大。近年來,大同市委市政府著力打造百座博物館,筆者經過收集整理21座博物館,發現已初具規模,大同不久就會成為中國博物館之城。
  • 耿彥波離開大同近6年,他任上啟動修復的大同城牆怎麼樣了?
    修復後的大同明城牆 東方IC 圖這裡的南城牆,即2008年開始修復的大同明城牆的一段。大同古城牆位於大同市中心區域,輪廓呈正方形。它是明代大將軍徐達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在漢、魏、唐、遼、金、元舊城基礎上增築起來的。
  • 大同城牆 :城牆之內是歷史,城牆之外是未來
    大同城牆,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大將軍徐達奉命,在遼、金、元舊城基礎上增築而成。其高大雄偉,堅固險峻,布防嚴密,各種防禦設施齊備,自成一體,是我國古代軍事建築史上頗具特色的存在。增筑後的城牆略呈方形,以規整有制的石條、石板、石方為基礎,在原城牆基礎上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磚。
  • 韓國人對現存中國古城牆的排名,大同排第6,西安排第3
    榆林古城牆周長6761.5米,城門共有5座,已有600多年歷史,保存較完整。 第7名: (壽縣城牆,長度:7.147公裡) 壽縣古城牆位於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壽春鎮,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宋代古城牆,始建於北宋,明清時多次修葺,已有900多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