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有果園還有菜園...

2020-12-19 澎湃新聞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田園夢,回歸那有詩意,有夢想,有溫情的鄉村。

每一個人也都抗拒著悲情、苦澀、犧牲式的日復一日的重複勞作,永遠也找不到生活亮色的鄉村生活……

今天的農業是否有你想像的那樣苦情?10月14日,當我們深入靜寧大地,被那裡美麗的農人,富有生機、希望與情感的鄉村圖景而打動。

深秋的黎明,空氣中已帶著凜冽的寒意,早晨不到七點,靜寧縣城川鎮紅旗村的村民王江寧就匆匆撂下碗筷出門了。

當她趕到呂河沿線的產業扶貧蔬菜大棚示範基地時,菜地邊已經到了很多像她一樣在這裡或包棚種菜或務工的農民。

現代化鋼架構塑料大棚並排而立,棚內種植的番茄、西蘭花等各種蔬菜,綠色的枝葉向四周肆意伸展,你擁我擠,好不熱鬧。農民在綠意騰騰的蔬菜中穿梭忙碌,修剪側枝、固定攀爬的藤條,讓蔬菜達到最佳的生長狀態。

2019年,藉助東西部扶貧協作發展項目,城川鎮利用天津市武清區350萬元的幫扶資金,在紅旗村呂河沿線建成產業扶貧蔬菜大棚示範基地200畝,修建蔬菜大棚150座,全力打造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

據了解,該園區採取「鎮產業公司+村黨支部+基地+合作社+農戶(貧困戶)」「五位一體」的產業發展模式,以村級專業合作社為紐帶,以每棚年租費1500元(貧困戶優惠500元)的運營方式,優先吸納貧困戶種植經營。目前已經營種植60座,其中貧困戶10戶20座。

「春天瓜,秋天菜,樣樣都能把錢賣。賣了瓜,去旅遊,山南海北不犯愁。」這是這裡的菜農最愛說的一段順口溜。

王江寧進了她包的一個大棚,認真檢查著蔬菜長勢。她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剛摘帽。靜寧許多村莊都在發展蘋果產業,但紅旗村因為離縣城進,蔬菜好賣,所以每家每戶都保留著種植蔬菜的傳統。

王江寧自然也是一把種菜好手,但因為以前她家種的是露天蔬菜,只能「靠天吃飯」,蔬菜產量好不好全看氣候好不好。「那時候又苦又累,還賺不到錢。當時我們種菜是租的地,一共4畝地,每年光租金就得4000元,而且露天蔬菜只能種一茬,產量少,家裡一直徘徊在貧困線上,收入最多的一年也只有1萬元。」王江寧說。

「我去年冬天租了5座棚,種了一茬水蘿蔔、一茬菜花,今年到現在已經收入了6萬元。」王江寧高興地說。

在產業扶貧蔬菜大棚示範基地種菜,王江寧不僅省下了修建大棚的成本,而且交通便利,種植規模大,商販上門收菜,省時又省力。今年,王江寧又租了5座棚。

「從沒感覺生活像現在這麼輕鬆,這麼有盼頭,如果哪有問題,隨時有合作社請來的專業技術員指導,你說,大家都在幫著我們,我們不富怎麼行?」王江寧說。王江寧一座棚年收入可達1.2萬元以上。

「當前,大棚內所種植的菠菜、油麥菜等時令蔬菜,市場價每公斤可達3-4元,每茬每棚純收入可達5000元以上,每棚按每年三茬計,多數棚年收入可達1.5萬元以上。150座大棚全面建成後,可帶動當地群眾200人就近就業,最少吸納50戶貧困戶種植經營,鞏固脫貧質效,同時可帶動村集體年收益7.5萬元。」城川鎮鎮長賈軍平仔細給我們算了一筆帳。

因菜而富,因菜而興。

土地的芬芳,蔬菜的清香,夜晚的星空,是我們每個人童年的夢寐。

「您想擁有一塊菜園嗎?想帶著家人一起體驗農耕的樂趣嗎?那就來界石鋪鎮高堡驛站開心農場,認領一塊屬於您自己的私家菜園吧!在這裡,您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丟掉生活中的煩惱,深度體驗農家樂趣……」這是界石鋪高堡驛站開心農場向居民發出的邀約。

每個周末,界石鋪鎮高堡驛站開心農場就喧鬧開了,人們開車來驛站到田裡勞作,採摘蔬菜,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居民在收穫蔬菜的同時,也收穫了各種樂趣。

在一片蔬菜園裡,靜寧縣的一個20多歲的姑娘穿著長裙在園子裡起舞,衣袂飄動,翩然如飛。「她在拍抖音呢,我們這裡不用花廣告費,許多人都會來免費做宣傳,美好的田園的確很吸引城裡人。」界石鋪鎮黨建辦主任王能說。

依託好山好水好風光,界石鋪鎮發動群眾開展特色種植,推動「農業+旅遊」,讓群眾的生產生活發生了可喜變化。當地村民姚過過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丈夫有病,還有一個女兒上小學需要照顧,她不能外出務工,從驛站建設之初到現在她一直在菜園務工,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靈活的勞動時間,便捷的通行,讓她如魚得水,擅長種菜的技藝得到了發揮,每月能拿到2400元工資。

開心農場菜園認領區、早酥梨蘋果採摘體驗區、花海種植區、戶外燒烤營地、紅色教育研學拓展基地、梨花島200畝花海、奶油草莓及西瓜採摘基地……一個個有「賣點」有「看點」的項目匯聚著鎮村黨員幹部及廣大群眾的聰明才智。

界石鋪鎮實行「農場+公司+基地+農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帶動貧困戶參與到就業、種植、分紅當中,還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我們還開辦了特色農產品超市,開通了『鄉村集市』直播間,堅持每年舉辦梨花節、西瓜節、燒烤節等各種文化活動,吸引廣大市民參與,帶動周邊121戶農戶(其中56戶貧困戶)發展『五小產業』售賣早酥梨、大接杏、土豆、山毛桃坐墊等農特產品及涼皮、洋芋玉米、油餅子等地方小吃,多渠道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王能介紹道。

今天的鄉村,各自充滿精彩。一個個的致富故事給了人們留在鄉村的理由。可以預見,回歸土地、回歸鄉村、回歸農業,將成為今天和未來的潮流。

來源:平涼日報 柳娜/文 楊昕/圖

製作:中共平涼市委網信辦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有果園還有菜園,今天的靜寧鄉村各自精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涇川:蘋果產量穩中...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涇川:蘋果產量穩中有增 政府搭橋果農抱團銷售 2020-10-13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靈臺:培育文化團隊...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靈臺:培育文化團隊 助力文化惠民 2020-12-16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崆峒:繼續在致富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崆峒:繼續在致富路上奔跑 2020-12-19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紅色...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紅色土地綻新姿走在南梁、走過華池,你總能看到鮮明的紅色印跡;走在南梁、走過華池,你總能感受到流淌在血脈中的南梁精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快馬揚鞭奔小康——武都區脫貧攻堅工作綜述蘭渝鐵路聯通武都山鄉。如今,面對決勝全面小康的目標任務,階州大地的步伐愈發鏗鏘。易地搬遷綻放「幸福花」2018年5月,村民李吉地卓瑪一家搬進了坪埡藏族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在幫扶單位的幫助下開起了小賣部。忙碌間隙,她不時眺望著巍巍大山。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靈臺:西屯店子村...
    盛夏,伴隨著沿途一路的綠意,記者來到靈臺縣西屯鎮店子村,看到的是通向各家各戶的水泥路縱橫交錯,路北漂亮的小康屋引人注目,村道西居民點青瓦白牆鱗次櫛比,田地裡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一排排精細化管理的果園長勢喜人,現代化農用機械在果樹地裡轟轟作響,群眾個個幹勁十足,臉上洋溢著勞動的喜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黃花灘盛開...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黃花灘盛開幸福花富民新村社區。沿橫貫古浪東西的308公路向移民新村行進,一個個新農村和一棟棟新莊院構成的美麗鄉村新圖景,從我們眼前閃過。如果不是路邊不時出現的長滿綠色植物的沙丘提醒,我們真有一種行進在某個新城市街區的錯覺。富康新村、感恩新村、陽光新村、圓夢新村、惠民新村……古浪縣南部山區8個鄉鎮困難群眾搬遷至黃花灘生態移民區新建的12個新農村和1個綠洲鎮,是當地脫貧攻堅的「大手筆」。
  • ...飲水思源】涇川:向日葵花海人氣旺 「網紅」助力鄉村旅遊產業興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涇川:向日葵花海人氣旺 「網紅」助力鄉村旅遊產業興 2020-07-23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喜看果洛草原滄桑巨變
    時下已是隆冬,再次行走在廣袤的果洛草原,在滿目新顏中,你能夠品味出成功脫貧後的幸福,以及奔向小康生活的美好。2015年底的5465元提高到2019年底的9143元,年均增長13.73%,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大的變化。
  • 脫貧攻堅走基層:從小康菜園走向鄉村振興
    記者:「我現在所在的是盤州市普田鄉的啊榔村,隨意走進一家庭院,就有一種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田園之感。再走到房前,有一片整齊的菜園,裡面種滿了小蔥、生薑、金豆等當季時蔬。小菜園安排得緊湊合理,既讓庭院看起來美了,也讓農戶自家的菜籃子滿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農家小院裡的風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農家小院裡的風景 2020-08-05 18:0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星火朝鮮族鄉:昔日集體農莊 今日風情小鎮
    6月1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導活動第一小分隊來到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一同感受他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描繪小康生活的新畫卷。鄉黨委書記南楠深情地介紹了「星火」光榮的創業史和滄桑巨變後說,努力把「星火」打造成黑龍江省東部地區朝鮮族民俗文化中心和鄉村旅遊特色小鎮,是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民俗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現實選擇。記者走進即將完工的「星火莊園一號民俗村寨」項目現場,高12米、長36米磚木結合的寨門十分搶眼。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瑞金華屋村「華嬤嬤」:小康生活「泡」出來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千百年來,我們從未停止對小康生活的憧憬。如今,全面小康終於觸手可及。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東方女報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透過平凡生活的溫度與感動,一個又一個的小康故事,生動體現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匯聚起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
  •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主題公益廣告之⑧...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主題公益廣告之⑧】品味花海玫香 自在秀美永登永登,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自西漢至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它富含香茅醇、橙花醇等100多種有效成分,有理氣解鬱、緩和情緒、活血散瘀、平衡內分泌等功效,是滋補調理、美容養顏的天然佳品。2016年,《甘肅永登苦水玫瑰農作系統》被列入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目前,永登苦水玫瑰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鮮花年產量2580萬公斤,年產值6億元。
  •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大莊鎮:蘋果產業強崛起 小康路上有奔頭
    再過半月,大莊鎮小灣村村民田新平家的蘋果將取袋著色,雖然家裡的四畝果園初掛果,但已經佔了家裡收入的大半部分。 現在,兒子在外打工,自己和老伴住在寬敞明亮的大房子裡,與以前的生活相比真的是天壤之別。 田新平告訴記者:「三個牛都有牛犢,大概到11月份或12月份,三個牛犢大概能收入1萬塊錢,果園大概能收入2萬塊錢。」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白水洞外有新村
    他高興地介紹著自己的樓房,「三室一廳總共100平方米,水、電、網都通上了,一樓門面將來有分紅,政府還給每戶租了一分(0.1畝)菜地。」曾凡治算了一筆帳,「村裡建起了月亮湖生態農林科技園,2019年我有504元的分紅,到月亮湖幹活80元/天,農忙的時候一個月能賺兩千來塊錢。」更讓曾凡治期待的是,白水洞景區的遊客越來越多,白水洞村也正在打造研學基地,這意味著樓下門面分紅和工作機會的增加,他覺得「日子會越來越好」。
  •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主題公益廣告」和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主題公益廣告】和政綠韻濃 果汁冰泉甜和政,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會帶,地勢由南向北遞降,海拔高低懸殊,氣候差異較大,造就了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之一|共享農家廚房,「烹出」美味生活!
    開欄話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曾經,我們無數次憧憬小康,如今,全面小康終於觸手可及。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普通群眾生活的變化成為一個個閃光點。這些平凡人的小康故事,不僅可以帶動周邊群眾的思想轉變,也可以為身邊創業者提供可複製的「致富模板」。今天起,本公眾號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圍繞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一講身邊的小康故事,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的生動實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青龍出頭石村「出頭」的奧秘:小康路上動力...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青龍出頭石村「出頭」的奧秘:小康路上動力足,不盡「電」能滾滾來 2020-08-25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扶貧小菜園」撐起百姓大民生
    8月22日清晨,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石集鄉新汴村村民馮克兵起床後就匆匆來到鄉變電所西側的「咱家小菜園」。在其中一個小菜園裡,馮克兵採摘了辣椒、茄子,然後再給地裡的蔬菜澆澆水、拔拔雜草,忙得不亦樂乎。看著眼前0.15畝大的小菜園,馮克兵滿心歡喜地告訴記者,2017年,他家作為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免費分到了這樣一個小菜園,有了這個小菜園後,蔬菜基本不用再外出購買了。豆角掛滿架、茄子壓彎枝、莧菜紅綠相間……放眼望去,眼前這片80畝的「咱家小菜園」綠意盎然、生機勃勃。記者了解到,跟馮克兵一樣,石集鄉新汴村及附近村共120戶建檔立卡低收入戶都擁有這樣一個小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