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7000名老員工集體辭職,任正非:支持,華為沒終身成就這一說

2020-12-10 遼寧臺故事會

現如今,華為已經走出國門了,雖然經歷了諸多的波折和危機,但華為依然成為了全球科技巨頭企業,這著實讓人欽佩。實際上,華為能夠達到令世界震驚的高度,離不開其高效的管理組織體系。

7000餘老員工「集體辭職」

華為這麼大的企業,每年辭職和入職的人不在少數,這是一個企業的發展新鮮血液流動的表現。但前些年,華為卻有7000名員工「主動辭職」,而任正非甚至還鼓勵他們辭職,這到底是咋回事呢?

其實這是一場「有預謀」的集體大辭職。在2007年那年,華為首先要求內部包括任正非在內的所有工作年滿8年的老員工,都要辦理「主動辭職」手續,然後重新競爭上崗,跟公司籤訂1-3年的勞動合同,而當時符合條件的老員工差不多有7000人。

其次,廢除公司現有的工號,所有工號重新排序;最後,將股票分紅降低,提高工資和獎金的收入,這些「主動辭職」的員工,也可以獲得公司相應的補償。

當時這場「7000人員工的集體辭職」運動還引發外界不少的猜測,對此議論紛紛。但任正非究竟是怎麼想的呢?

華為沒有終身成就的老員工

其實,任正非是一個「危機主義者」,同時也是一個樂觀主義者

他認為,「永恆充滿危機感的意識」才是華為發展的基石,同時他也強調:華為只有永恆的危機意識,沒有終身成就的老員工。

華為是一個以科技創新、技術領先為主要競爭優勢的企業,一旦企業和員工都沒有了奮進的激情,固守老本,那無疑是要走向衰落的。所以任正非才會以這樣的方式,想要重新激發起組織的戰鬥力。

提高員工的工資收入和獎金收入,降低了股票分紅,使得分配機制的激勵作用回歸正常。同時重新排工號,能夠消除「按資排輩」的不良風氣,提升新員工的積極性。

而華為的老員工大辭職,其背後的內涵,也正是任正非一直強調的以奮鬥者為本的企業文化。

華為也正是因為一直保持著未雨綢繆的危機意識,才能在美方的步步緊逼之下,一步步化險為夷。正如《華為管理法》中所說:「企業要避免整個組織陷入一種安逸的環境,而要通過一系列有規劃的『折騰』,確保組織的生命力。

在《華為管理法》中你將走進華為龐大而有序的內部世界,洞悉其核心管理思想,領略華為成功的核心因素!

華為從沒有技術、沒有資金、沒有人才的「三無」小公司一路成長為現如今的科技巨頭企業,任正非功不可沒,他的經營思維理念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任正非:什麼時候出發都不算晚》深入剖析任正非的經典講話、核心精神,為創業途中感到迷惘、工作途中感到困惑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套可以借鑑的工作思路。

相關焦點

  • 華為7000名員工集體辭職?任正非:應該,華為沒有終身成就的說法
    也正是這三個優勢,才能讓華為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和發展。華為的「狼性」不僅是對外,還有內部員工之間的競爭。任正非強調:華為發展得好了,員工就開始懈怠,享受安逸了。所以華為想要長久地發展下去,就必須有危機意識。華為只有永恆的危機意識,沒有終身成就的老員工。「永恆充滿危機感的意識」是華為發展的基石。
  • 華為「開山闢路」的女皇:幫助華為年賺千億,卻帶7000員工辭職
    可以說她一直端著「鐵飯碗」。當然,志向高遠的孫亞芳並不滿足現在的狀態,選擇了加入當時處於危機中的華為。當時的華為因為貸款回收慢,資金流出現了斷層,因為沒錢發工資,員工紛紛離職。在這個時候,即便華為拿到了一筆貸款,但任正非並不知道怎麼用,是用來發工資還是發展技術,他根本不知道怎麼合理利用。正在任正非焦頭爛額的時候,孫亞芳的到來給了他一絲曙光。
  • 華為員工投訴食堂夥食差,任正非的發文回應,獲華為上下員工點讚
    在這之前,「心聲社區」內還出現過這樣一個事情:有部分搞研發的華為員工投訴食堂夥食差、定價高、服務不到位,甚至有高層也加入了投訴的隊伍中。按照慣例,只要是合理的訴求和建議,一般都會得到公司的支持,但這次高層們的態度好像有些不同。
  • 華為一骨幹辭職,任正非遲遲不批,直到12月31日,知道真相落淚了
    華為一骨幹辭職,任正非遲遲不批,直到12月31日,知道真相落淚了 有這樣一句話:管理從思想上來說是哲學的,從理論上來說是科學的,從操作上來說是藝術的。 任正非的管理方法是「常人」難以想到的。
  • 《大頭侃人:任正非》:華為的偉大,歸根結底是創始人格局的偉大
    任正非曾這樣介紹那段時間:「無論我如何努力,一切立功、受獎的機會均與我無緣。在我領導的集體中,戰士們立三等功、二等功、集體二等功,幾乎每年都一大批,而唯我這個領導者從未受過嘉獎。 但是我已經習慣了我不應該得獎的平靜生活,這也培養了我今天不爭榮譽的心理素質。」
  • 任正非給員工煮了一碗麵,華為從此破釜沉舟,走上研發之路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1987年,當時的華為雖以技術公司的名稱創立,但卻主要業務卻是做代理,可以說是一家小型貿易公司。後來,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同時通信設備行業四處興起,任正非便決定要將華為轉型,不能永遠做產品代理,搞產品研發才是永久之道。
  • 為什麼任正非說華為是一個人力資源公司
    華為大學培訓中,有一個環節是針對公司價值觀進行大辯論,允許有反對的觀點,只要是動了腦筋的、有水平的觀點,都是可以過關的;甚至有員工在大會上當面批評任正非,任正非說:我沒生氣啊,我生氣的是那種唯唯諾諾,根本就不動腦筋的人。公司老闆的高度,決定了公司能夠達到的高度;任正非先生虛懷若谷的心態,是鑄就華為公司成功的基礎。
  • 鐵漢也有柔情,華為任正非:「你要辭職可以,拿了年終獎再走!」
    一次在電梯裡,華為幾個中層主管抱怨:「公司財務系統太差了,流程長,效率低,這些人不知道幹什麼吃的!」電梯上到7樓,一個穿工作服的「老工人」走了出去,大家一看傻眼了:「是任總!」任正非當即批示:「這是個金點子,馬上去評估和落實!」僅僅兩個月後,華為就推出了201校園卡。201卡後來在校園裡被廣泛應用,在公用電話亭排隊、用201卡打電話的一幕也成為無數人印象深刻的校園記憶。而對待下屬和員工,任正非在嚴厲之外,也有柔情。
  • 任正非:華為危亡關頭,員工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參戰」
    任正非在郵件中直言,現在公司處在危亡關頭,第一是號召大家立功,第二是儘快把優秀人員選拔上來,增加組織的「活血」。權要聽得見炮聲,錢要體現公司意志,絕大多數員工應心靜如水,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參戰」。任正非在電郵中表示,華為運營商BG改革在組織建設、人才選拔、市場、研發等方面做出改革建議,他強調,變革「不是以我的講話為準,最終要打勝仗才是最重要的。」
  • 華為員工批評食堂飯菜差,得知任正非的回覆,華為員工:情商真高
    「心聲社區」,其實就是一個提意見的地方,華為的所有員工都可以在這裡進行實名或者匿名的留言,說出別人或者部門的缺點和不足之處,就連任正非都被人在上面發文批評過。其實華為員工在「心聲社區」中的投訴和建議一般都會得到高層重視的,比如之前曾出現過的「二手滑鼠鍵盤事件」,任正非就籤了「支持文件」用來支持員工的投訴,而這次「心聲社區」中又出現了一次關於夥食的投訴。有一次華為員工投訴食堂得飯菜差,定價高,服務也不到位,希望高層對此進行改進,華為的輪值CEO徐軍對此進行了回復。
  • 華為與美國和解路線圖是什麼?任正非這樣說
    您一開始是不是也計劃從加拿大轉機?任正非:沒有,一開始就準備從杜拜轉機。Nathan VanderKlippe:孟晚舟被捕後並沒有直接給您打電話,而是通知了華為的法務部。您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她為什麼給法務部打電話,而不是直接給您打電話?任正非:她當然應該首先通知法務部來處理,這是一個法律問題。
  • 華為算法:任正非的灰度人格|觀止研究院
    這就是企業家群體中常流傳的,好制度可以讓壞人辦好事,壞制度讓好人辦壞事,蓬生麻中,不扶也直,人在墨中,不洗也黑。領導人對企業有建構土壤的任務!阿里巴巴叫這是造土壤,黎萬強在《參與感》的後記中說,人是環境的孩子,這是一個社會學常識。企業的興衰邏輯也是如此。體現管理本質的管理模式讓企業走得更長遠,讓企業享受基業長青。
  • 川普始料未及,華為居然一招化解制裁,任正非的判斷果然是對的
    這段時間美國打壓華為的情況,鬧得全世界都知道,國人們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也有很多。其中,有很多人認為支持華為就是一種愛國的表現,反之就是不愛國?其實,華為企業能夠得到這麼多人支持,還將其看作中國企業的代表並不是一件壞事,說明華為在國內確實有不俗的影響力。
  • 華為僅次於任正非的第二人,多次被任正非稱讚一人頂萬人
    了解華為的人都知道,任正非軍人 出身,所以不管是對己還是治下,都高標準嚴要求。網上關於任正非和華為的事跡不少,大多都是任正非對員工的嚴格要求,由此可見任總的嚴格!任正非的原則是,越是認為值得重用的下屬,就批評的越狠。現在,華為的標杆人物餘承東就是被任正非這樣要求著成長起來的。
  • 華為今天的成功,還真的離不開任正非!
    1992年,是華為創立的第5年。那時,常常發工資都困難。一天,48歲的任正非站在5樓會議室的窗戶邊,對公司全體骨幹說:「這次研發如果失敗了,我們就散了吧,你們可以另謀出路!」那些年,創業很艱苦,日子也很難。
  • 讀《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探究任正非的企業管理哲學與華為...
    任正非是華為個人第一大股東,佔1.42% ,其餘的98.58% 為員工持有。截至2011 年年底,在華為14.6 萬多員工中,有65,596 名員工持有公司股份。這恐怕是全球未上市企業中股權最為分散、員工持股人數最多的一家公司。以奮鬥者為本,這是華為核心價值觀的一部分。
  • 華為的叢林法則,是白領血汗工廠還是階層躍升捷徑?
    一、雙向選擇下的奮鬥者華為歷史上出現兩次集體大辭職。一次是1996年,彼時,華為主力產品由低價的小型交換機轉向高價的中高端交換機,一單合同總價從幾十萬,增長至幾百上千萬。對應,採購決定權也從縣級電信採購主管,上升到地市、省級主管部門,採購方式由個別領導說了算,轉向集體決策、招標採購決定。這意味著華為原有單打獨鬥的銷售模式行不通。這次競聘考核,最終有6名區域辦事處主任被置換下來。一次是2007年,新勞動法即將實施。
  • 任正非:華為今天的困難,十多年前就有預計
    不過,他認為的5G的作用被誇大了,華為的成就也被更多人誇大了。「因為我們跑得太快了,我們的年青人按捺不住自己的興奮,一直講啊講,就把事情誇大了。」任正非接受採訪時如此表示。對於5G技術的發展,任正非認為5G的發展一定是緩慢的。他說:「5G有非常非常多的內涵,這些內涵的發生還需要更多需求的到來,還需要漫長的時期。
  • 華為一年利潤600多億,任正非到底有多少個人財富?
    對普通人來說,這當然是個天文數字,但是對於任正非這種級別的人來說,真的不多,2018年,小米的雷軍個人財富是就達到了821.1億元,但是小米是沒法和華為比的,小米的全部業務也不如華為的「副業」終端業務強大。 同樣靠新興科技、網際網路起家的阿里系馬雲個人財富是2750億,還在逐年增加。騰訊馬化騰2600億。任正非個人財富不及他們的十分之一。
  • 華為工資引發爭議,任正非:原則上不招美國人!
    華為工資引發爭議,任正非:原則上不招美國人!眾所周知,華為在5G技術達到了全球領先的地位, 用任正非自己的話來說別人兩三年是追不上的,這一點不是說說而已,華為在5G上擁有3147+項的核心專利,目前排名世界第一,可以說擁有自主的專利權,當時華為一推出5G技術的時候,世界都震驚了,美國更是沒想到這塊蛋糕被中國的科技公司給吃上了,也因此美國開始了對華為的一些列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