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又稱應春花、映山紅,杜克華以及紅藻門。形態為常綠、半常綠或落葉灌木。株高可達3米,葉背也有毛,芽具數覆瓦狀鱗片。花有花序梗,通常2-6朵花聚集在頂部,有時單生,偶爾側生花蕾,萼片小,圓柱形5裂,花冠漏鬥狀,有時圓柱形,花柱纖細。花有紅色、粉色、白色等顏色,果實是蒴果,但是種子非常小。起源於中國、馬來西亞和南亞的高山地區。中國的雲貴山區、長江和珠江流域,約佔世界物種的一半。杜鵑花是一種陰性植物。喜歡生活在涼爽潮溼的環境中,也喜歡生長在高山或高緯度地區。酸性或疏鬆的土壤是它的最愛。多數用於扦插繁殖,也有用播種、嫁接、壓條繁殖的。繁殖方法如下;
1.扦插繁殖:多用帶葉片的嫩枝扦插,扦插季節可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進行,也可秋季9月上、中旬扦插。用土最好用黑山泥。插穗要選粗壯枝,取長約10釐米左右的帶踵枝條,將基部葉片去除,基部稍加修剪,使帶踵平滑,按5-6釐米的距離插入土壤中,插後立即澆水,最初1周需遮雙層帘子,多噴水。1周後減低遮陰程度,使其稍透光,亦可減少噴水。2周後可使其在晨夕多見陽光,如插穗飽滿。葉片不脫落,表示插穗完好,就可以多見見陽光。一般30天左右可生根,生長快的20天左右也有生根的。
2.播種繁殖:杜鵑易於雜交,雜交第一代可以分離出很多新種,為了獲得新品種,多用此法繁殖。杜鵑種子很細小,播種一般在溫室進行,室溫應維持在10度以上,用黑山泥進行盆播,盆土需過篩,種子也需拌土後播下,播後不必覆土或薄覆土,用浸水法浸水,盆土全面溼潤後蓋上玻璃,播種出苗後小苗生長慢,一般當年不移植,需1-2年後移植,3-5年後始開花。3.壓條及嫁接繁殖:這兩種方法用得較少。壓條多用高空壓條,一般於6月份在2年生以上的老枝上進行環剝,用黑山泥薄膜包紮,生根後剪下盆栽,注意遮蔭、溼潤,與新移植的植株一樣養護即可。嫁接法多用於容易繁殖及生長健壯的種類,用得較多的是毛葉青蓮,取3年的植株作為砧木,於5、6月份用側接法,在砧木的基部切一斜,加以綁紮,用塑料薄膜套好,完全癒合後將砧木的地上部剪去即可。
杜鵑花一般多用盆栽,其管理方法較為細緻。1.栽植,上盆和翻盆:多數取用黑山泥或黃山泥等酸性土種植,多行盆栽,也有在公園布置花壇。露地栽培的多用一些適應性強的品種,如毛葉杜鵑等。以春季3、4月份栽植為好,一般都種在樹蔭下,避免強光照射,將黑山泥分層放置於淺花盆中,下面的是比較厚的土,植株種下後填以細土,壓實壓緊,使根與土壤密接,1年翻盆1次,翻盆時將老根稍加修剪,栽植後即澆水。盆栽也可秋季進行。
2.澆水:杜鵑花更耐潮溼,通常需要更多的水。然而,冬季休眠期的需水量較少,根據盆地土壤的乾濕狀況,每2-3天澆水一次。杜鵑花在三月後開始生長,需要每隔一天澆水一次。此時夜鶯的生長發育緩慢,澆水量可以少於春季夜鶯。杜鵑花從4月到6月開花期間,枝葉也開始發芽,這需要大量的水分。一般來說,每天應該澆兩次水,當天氣颳風時應該澆更多的水。此外,應該將水噴灑在地面上,以保持空氣中一定的溼度。在7月和8月的高溫季節,應該在早上和晚上噴灑一次水,但是水量不應該太多。應注意在地面和樹葉上噴水,以保持空氣溼潤。九月至十一月氣溫轉涼,這也適合杜鵑花的生長。水可以一口倒一次。水需要適當控制和分配,以防止秋芽發芽並影響來年的開花和生長。
3.施肥:杜鵑花特別喜肥,最好用腐熟的豆餅水、骨粉水、糞便水等。為了使盆土肥力均勻,應採用薄肥多施的方法。老葉子在春天開始生長時會變綠,可以施用兩到三次。為了促進開花後枝葉的生長,可以施肥5-6次。秋季停止生長前,再次塗抹1-2次,為冬季做準備。對於春天和二月不翻盆的植物,應該多施肥。4.遮蔭:杜鵑花喜歡半遮蔭,它在漫射光下生長,避免陽光直射。因此,盆栽植物的地方應該稍加遮蔭,特別是在花期或炎熱的夏天。5.修剪與修剪:杜鵑花具有很強的發芽力,所以枝條濃密叢生,生長相對緩慢。通常,杜鵑花可以自然生長。花被取走後,只需稍加修剪,剩餘的花就可以去掉。在秋天和冬天,密集的樹枝被修剪,使它們通風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