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山西看埃及 感受不朽文明

2020-12-19 山西日報數字報

  提起埃及,你會想起什麼?是烈日當頭漫漫黃沙中雄偉的獅身人面像,還是蜿蜒流淌的尼羅河,或是電影裡那聰慧的埃及豔后?4月14日,「金字塔·不朽之宮」古埃及文明特展將在山西博物院開幕,144件套總計235件帶著歷史印記的古埃及文物,乘著飛機、坐著輪渡、跨越千山萬水來到同樣古老的三晉大地,開啟一場文明碰撞的神秘之旅。
  本次展覽的埃及珍寶,是義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內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時間從公元前22世紀到公元4世紀,跨度約2600年。不僅有「木乃伊家族」,包括人木乃伊,和貓、魚等動物的木乃伊,代表著古埃及人日常生活的用具,比如拜佔庭時期的木梳、中王國時期的雪花石膏香料瓶等,還有象徵往生世界的各種墓葬文物。
  在布展之際,本報記者提前探展,告訴你有哪些展品不能錯過。

  木乃伊

  人木乃伊,不是普通人可以享受的

  埃及總會給人非常神秘的感覺,這種印象很大程度緣於古埃及人對於死後世界的重視和想像。此次展覽,就有兩具木乃伊,距今都有上千年的歷史,被包裹得嚴嚴實實平躺在展櫃中,安放木乃伊的人形棺材也被放在一旁,可以較全面地展現古埃及古老的喪葬習俗。
  「古埃及人相信,只有把身體做成木乃伊,他的靈魂才能繼續存在。」省博工作人員介紹,木乃伊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他們發明了一套非常複雜的製作木乃伊的技術,要掏空人體的內臟,用特製的樹脂或者香料填充,對屍體進行脫水處理70天,抹上特殊的精油,再裹上亞麻繃帶,繃帶內側塗有古埃及人常用的樹膠。最後,親屬將屍體放入定製的人形木棺,靠牆立放在墓室中,就像人依然站立一樣。」聽工作人員這麼一介紹,製作木乃伊程序繁雜,勢必是個勞民傷財的事,老百姓要想享受這種喪葬習俗,是不可能的。
  此次展示的一具木乃伊,是公元前1069年的「產物」,距今3000多年。同時期,我國正處於西周時代,當周人為自己打造奢華的墓室之際,古埃及人則想著靈魂的永生。之前提到的人形棺材,就是為了保全木乃伊的屍體不腐爛、變形。「木乃伊的身上都會有一層釉陶管做成的網,就像漁網一樣,起到了保護作用。而這個人形棺材,是按照墓主人來定製的,棺蓋上的人臉,也是根據墓主人的相貌特徵來雕刻的,所以都是獨一無二的棺材。如果木乃伊沒有得以保存的話,人形棺材也是一個替身,象徵著墓主人永生。」省博工作人員介紹。
  還有一件文物建議大家一定要看,那就是「木乃伊面具」。這個石膏打造的面具雖僅存有半個,但是面具上刻畫的人物面相栩栩如生,眼睛裡鑲嵌有玻璃,炯炯有神,鬍鬚根根分明。不過你肯定想不到,這個面具是利用「倒模」技術,用石膏在去世的人臉上塑形,最後脫模出來製作成的。

  動物木乃伊,有貓有魚造型挺卡通

  你能想到嗎,除了人木乃伊,動物也能做成木乃伊。在此次展覽中,你能看到貓、魚、朱鷺和鷹的木乃伊。這些動物木乃伊和人木乃伊如出一轍,都是被厚厚的亞麻繃帶纏繞著,但是從造型上看,更卡通一點。
  你瞧,這隻貓木乃伊,被厚厚的亞麻繃帶纏繞著,耳朵突出,雖然在外形上看不出來貓的形狀,但在亞麻布的表面則描繪了這隻貓的面部特徵。「古埃及人為什麼要把貓做成木乃伊?」面對記者的提問,省博工作人員說,「古埃及人對於貓是非常崇拜的,他們認為貓不僅能夠捕殺危害人類的動物,還能保護人們種植的農作物。古埃及的很多神廟裡都養著貓,所以貓死後會被做成木乃伊,放入特製的棺材。有些地方還專門賣貓的木乃伊,用於隨葬,因為貓是可以向神靈許願和還願的物品。」
  此外,一些魚類也被認為跟神靈有關,古埃及人將這類魚的身體(全部或部分)製成木乃伊裝在魚形棺中。展品中,就有一件色彩鮮豔的魚形棺,裡面裝著一具巴掌長的魚木乃伊。

  其他文物

  沙比提俑,與兵馬俑類似的陪葬品

  秦始皇兵馬俑,是秦文化的象徵之一,始皇帝相信,這些陶俑士兵在他死後依然會護衛著他。古埃及人也一樣,他們認為死亡不僅僅是死亡,而是生命的另一段旅程,所以會在陪葬中放置沙比提俑。
  「古埃及人認為,人死後是要在地下的世界裡受苦的,這樣才能得以重生,所以他們創造這些沙比提俑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它們代替逝者勞作。」順著工作人員的指引,記者來到了一組展櫃前,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排列成三排、較為袖珍的人形陶俑,仔細一數,雖未過百,卻也壯觀。「按照慣例,古埃及人會為逝者準備401個沙比提,由365名傭人和36名工頭組成,這相當於在一年中每天都有一位沙比提勞作,還有工頭來監工。」如今保存在埃及博物館中的這種沙比提俑只有169件,此處的展品是從中挑選出來的。
  無獨有偶,在展廳另一側,則有一件用木頭做成的廚師小模型。一個戴著優雅的短髮套、罩著圍裙的廚師,蜷曲著身體,右手拿著一把為爐灶扇風用的扇子,似乎在忙碌著什麼。在模型的底座上,擺放著一些器皿,代表了烹飪用的灶臺。這類小模型充分展示了埃及手工藝人的工作方式和環境,但實際上它是古埃及貴族的陪葬品。「古埃及人特別喜歡在隨葬品中擺放一些跟食物有關的物品,寓意著來世他們能不愁吃喝。」亦如省博工作人員所說,古埃及墓葬中很多的出土物都和食物有關係,壁畫和雕刻中也會顯現一些與吃相關的事情,「我們還展示了一個供桌,上面用雕刻的方式擺滿了食物以及酒具,說明古埃及人非常重視食物,這或許也和古埃及缺少農作物有關係。」

  阿布考石碑,記錄親友的送葬過程

  中國人的墓碑上大多會用文字記載墓主人的生平,而在古埃及,墓碑上會圖文並茂地記錄墓主人去世後,親友的送葬過程以及陪葬的物品,讓人大開眼界。
  在名為阿布考的石碑上,上方刻著11行象形文字,下方則刻畫了葬禮的情景:石碑的主人阿布考和他的妻子一起坐在供桌前,對面是他們的6個子女,每人手裡拿著一隻鵝;下方一塊凸起的長方形被分成多個小正方形,上面刻著供品的名字和數量,長方形的一側有一列手握紙莎草的人物;最後是一列送葬的人,有男有女共12人,每個人的姿勢都不同,大部分人都持有供品籃。儘管阿布考的碑文上並沒有標明他的官職頭銜,但這個石碑很可能是由皇室的藝術家們所制。

  《亡靈書》,寫在紙莎草上的咒語集

  寫在紙莎草上的《亡靈書》可以稱得上是展覽中的「壓軸大戲」,擁有獨立的展櫃,分布在最後一個展示單元的中間。之所以如此珍貴,是因為它有兩大特點:第一,它是記錄在紙莎草上的,古埃及人稱紙莎草為「法老的財產」,一般人根本沒有使用這種紙張的機會,連貴族之間書信交流都是用陶片;第二,《亡靈書》是咒語的合集,置放於木乃伊頭部下方,可以幫助逝者在陰間跨越所有阻礙,體現了古埃及人的喪葬習俗。
  紙莎草其實是一種水生植物,古埃及早在3000年前就把它做成了一種能書寫的紙張,這種紙張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在乾燥的環境下千年不腐爛。至於這部《亡靈書》,裡面以智者、神祇和其他形象組成圖案裝飾,然後配備有咒語,展品長3米,保存較為完整,而且對於古埃及人崇尚的神靈的故事,進行了繪製,較為全面和形象。

  布展精心

  恆溫恆溼,「請」女神像還用了起重機

  此次「古埃及文明特展」除了好看、長知識外,其幕後的故事同樣值得講述。因為從布展到展陳,以及展廳內環境的設計和要求,都算是省博歷屆臨展中最為嚴苛的一次。
  走進這個展廳,你會有一種去了海濱城市的潮溼感,而恆定的溫度也會讓你在略微炎熱的午後頓感清涼。負責此次展廳設計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批文物對於展陳環境的要求特別嚴苛,溫度要在20℃—22℃之間,溼度要在50%左右,而且我們還要每周監測溫度和溼度,把數據報給義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便於他們監管和指導工作。」
  還有一個小故事。通常,有展覽進駐省博時,展品要先入庫進行整理和登記,但是鑑於此次展覽陳列物品的特殊性,當這些珍寶第一時間運抵山西時,都是直接進入展廳的,而為了迎接這些展品,展廳從十天前就被打造成恆溫恆溼的環境了。
  你還記得不,山西壁畫進駐上海展出時,拆了上海博物館的門。而在此次「古埃及文明特展」中,有兩件花崗巖做成的塞克荷邁特女神像,重約1.5噸,一座象徵了人性之善,一座象徵了人性之惡,「請」這兩件龐然大物,省博直接動用了起重機。如果你要去參觀,也別忘了去欣賞一下她們的龐大和美麗。
  中國和埃及在歷史上同為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兩大文明在歷史的發展中,在山西碰撞和交融,這不失為一種緣分。當你漫步在省博,在同一空間下既領略了異域的歷史,也目睹了華夏文化的燦爛璀璨時,那會是一種多麼奇妙的享受,兩大文明古國之間的文化對話也會由此開始。
  本次展覽自4月14日至6月24日,觀眾可領取門票免費參觀。

採寫本報 記者 孫軼瓊
攝影 本報記者 寇寧

相關焦點

  • 金字塔·不朽之宮—古埃及文明特展都靈埃及博物館山西博物院
    前言由山西博物院、義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主辦,蒙都蒙斯特公司協辦的「金字塔不朽之宮——古埃及文明特展」在山西博物院主館一層開展,這也是山西舉辦的首個古埃及文明主題的展覽。太陽曆訴說著超凡智慧,象形文字留下了千古傳奇從荒蕪到繁盛,從愚昧到文明,從簡單的線條到繁複的圖案,從素樸的土塚到巍峨的宮殿,古埃及人創造了無數奇蹟,一個偉大的文明由此誕生。我們從都靈埃及博物館甄選了近150件組珍貴文物,向中國觀眾展示一個透過「埃及博物館」這雙「眼睛」看到的神秘國度,並希望藉此在古老的尼羅河文明與擁有幾千年歷史的中國文明之間,構建一座跨越時空的橋梁。
  • 埃及為何能孕育出如此耀眼的文明?
    埃及國土面積100.1萬平方公裡,面積與內蒙古自治區相當,整體上地形平緩,沒有高原險山,95%的國土為沙漠和半沙漠地帶。從地理上來看,沙漠和海洋是天然的屏障,使得古埃及相對封閉、與世隔絕,不容易受到外族的入侵,可以在自己的領域內相對自由、穩定地發展經濟、延續種族,為孕育出璀璨的古埃及文明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 順著金字塔的不朽之旅,找尋古埃及的符號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埃及的金字塔,木乃伊,獅身人面像,神秘又不朽。關注旅途小拾光,帶你去看世界的轉角處,明天不見不散。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埃及的金字塔,木乃伊,獅身人面像,神秘又不朽。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埃及的金字塔,木乃伊,獅身人面像,神秘又不朽。
  • 義大利藏古埃及文物小金字塔、木乃伊、女神像等來到了山西
    義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是世界第二大埃及文物博物館。4月13日晚,由山西博物院與義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金字塔·不朽之宮——古埃及文明特展」在山西博物院開幕,來自都靈的埃及文物來到了三晉大地,古埃及文明與華夏文明跨越千年在此「相遇」。
  • 在埃及旅行的三天,感受了來自古代埃及的文明,也領略了絕美風景
    本來沒有想過能去埃及。本來對埃及不是很了解,再加上這些年埃及的政局動蕩不安,有些不穩定,所以也曾經想要過不去,但是最後還是堅定了自己的想法,還是想去一次埃及,去見一見在書上見到過的有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埃及。接下來我就想介紹一下,我這一路上所經歷的事情和在埃及旅遊應該注意的地方。
  •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借「遊山西·讀歷史」品牌助推文旅產業發展
    大同市100名少年兒童齊聲誦讀山西歷史文化三字經《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劉小紅 攝大同市100名少年兒童齊聲誦讀山西歷史文化三字經《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劉小紅 攝活動現場,伴隨著LED屏幕上《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宣傳片的播放,大同市100名少年兒童組成的誦讀團,齊聲誦讀山西歷史文化三字經《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書聲琅琅。誦讀完畢,啟動儀式正式開始。樓陽生在講話中代表省委和省政府,對活動成功舉辦表示誠摯祝賀,向參加活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熱烈歡迎。
  • 了解埃及文明的三把鑰匙
    每個來到埃及的人在它面前除了仰望和讚嘆,恐怕都會遙想,能夠在4500年前建造如此宏偉建築的埃及文明,究竟是怎樣一種文明!埃及歷史漫長而輝煌,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巨大。對古埃及的研究也一直是國際學界的前沿。也許了解古埃及文明,可先從了解胡夫、圖坦卡蒙和商博良這三個人物開始。
  • 國際策展人 | 埃及博物館策展人Guidotti,探尋遙遠的古埃及文明
    導語2018年「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觀」在中國成功巡展,讓中國觀眾近距離領略到古埃及燦爛文明。而一場成功的展覽具備哪些特質?作為策展人對社會承擔哪些責任?本次寬創國際專訪埃及博物館館長兼國際著名策展人Maria Cristina Guidotti,來聽聽她對展覽與文化的新看法。
  • 探訪埃及,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度,感受歷史文明的衝擊!
    一下飛機就直奔埃及國家博物館,最直觀的感受是:玲琅滿目+眼花繚亂+慎得慌,東西實在是太多,2小時也就匆匆一瞥。當然最值得一看的,肯定是圖坦卡門的黃金面罩和黃金棺材,可惜不能拍照。還好博物館裡人不少,要讓我自己一個人看我是不敢的啦,全是從墳墓裡挖出來的東西,不慎得慌嘛。埃及國家博物館前就是赫赫有名的解放廣場。
  • 感受法老文化———訪埃及國家博物館
    這裡有巨大的神像、歷代國王的石像、木乃伊和棺槨,有幾千年前的陶器、石器和繪畫、雕塑,還有記載古埃及科學、文學、歷史、法律和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紙莎草文獻等,內容包羅萬象,說它是古人類文明的大展示,一點也不為過。  國家博物館的大門呈拱形,拱門兩側的壁龕中各有一尊法老浮雕,其中一個手持紙莎草,那是古埃及書寫的材料,另一個輕拈埃及的「國花」———蓮花。
  • 一起去埃及開羅,感受文明之源的變遷
    導語:一起去埃及開羅,感受文明之源的變遷流浪在開羅,如同經歷一場夢遊。開羅是埃及的首都,一座靠近神的城市,埃及文明出現得很早,可追溯至9000~10000年前,保留至今的歷史遺蹟中蘊含著許多不可解釋的超自然秘密,被現代文明視為奇蹟。開羅的外形酷似蓮花。這朵蓮花受到眾神的庇佑,永恆綻放在尼羅河上。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總是浸泡在神話與傳奇中,關於尼羅河畔的金字塔群,人們即使未曾親自造訪,也在不同的文學和藝術作品中看到過太多關於它們的讚嘆、揣測和敬畏。
  • 除了故宮的貓,快來看看這埃及的貓有何不同!
    不朽之宮—古埃及文明特展」埃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它的神秘而古老讓人著迷。從4月14日開始,山西博物院進入新一輪火爆狀態:「金字塔•不朽之宮——古埃及文明特展」開幕,近150件組見證古埃及文明的文物珍品
  • 埃及之旅:在帝王谷感受古埃及文明的神秘,在紅海觀日出
    領隊馬寧非常nice,比我之前跟的旅行社的任何一位領隊都專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安排的十分合理,行程一點都不累,雖然埃及餐難吃,我還是長了5斤肉。(因為領隊好)極力推薦這個團,在埃及目前社會形勢不穩定的時期出行,會有一定擔憂。但是我們的領隊謝潔姐非常的細心悉心,告知相關注意事項,生活方面我那天不舒服,她也一天問詢很多次。自己帶了溼紙巾,應對不方便的時候,她向家裡人一樣的關愛,讓我非常感動,也特別特別的喜歡她(她是個身材好、面容好的大美人哦哈哈)。
  • 埃及文明與中國文明
    一直擴張到埃及。並說埃及文明是夏朝。這點就讓人有點匪夷所思了。三皇五帝都在,怎麼夏啟就變成了埃及的法老啦?信奉這些言論的人無非是列舉三條 1象形文字 2金字塔陵墓造型 3三星堆雕塑。這三點都是比較相近的,他們認為甲骨文一出世就是成熟的文字。成熟的文字肯定有他們的淵源。這個淵源就是埃及的象形文字。
  • 天之水網走進埃及 感受文明古國的神奇魅力!
    天之水網1月22日埃及訊 : (特派記者胡津報導)古文明、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木乃伊……埃及的古老神秘,聞名世界。它的歷史、地理及神話故事早就那樣亙古不變地盤在你的腦海裡,已經生根、發酵,讓你很想去一覽無餘的親眼見證它的美麗與神秘。
  • 埃及遊記:夢回埃及,去感受千年古蹟地下書庫的歷史
    龐培(公元前106一前48年)是羅馬共和國後期一位最富傳奇色彩的偉大將軍,他最後敗在了凱撤手下,被迫赴埃及避難。但埃及國王和他的朝臣卻不敢冒觸怒勝利者凱撒的風險,當龐培舉足踏上陸地之時,就遭到了背信棄義的突然襲擊,遇害身亡。埃及人割下他的頭顱,焚化了他的屍體。我們所要看的是作為亞力山大城的廢培神柱,傳說它是因龐培的頭顱曾裝在一個圓球裡置於柱頂示眾而得名。
  • 埃及特展攜百件展品亮相山東!還能近距離看木乃伊(視頻)
    此次展覽由山東博物館主辦,義大利佛羅倫斯國立考古博物館協辦,100件(套)富有埃及風情的展品亮相山東。女性木乃伊、木乃伊頭顱、木乃伊手掌、亞麻繃帶、防腐工具和手術器械等展品配上有聲講解,為觀眾帶來一場古埃及文明盛宴。展覽將持續到6月21日。
  • 展覽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漢代文明的故事
    玉面罩  在此立意之下,本次展覽將漢帝國的文明與古埃及的文明進行對比展示,在物質、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從東西方不同的角度進行理解與闡釋。在彼此追求不朽、永生的過程中,漢帝國與古埃及是如何理解人的永生觀念?人們又是通過哪些步驟、採用哪些物質材料,通過哪些儀式與手段進行永生的流程?
  • 在埃及品味獨特風光,看金字塔的傳奇,感受這些古蹟的歷史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更多的是去國外旅遊,埃及位於北非東部,領土還包括蘇伊士運河以東、亞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島。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王國現在很多人很是喜歡去埃及旅遊,因為這裡面有著許許多多讓人很是驚訝的東西,可是很多的人就是因為這裡的這種好奇,才會激起許多的冒險家的心了。在這個地方,仿佛有著許多的魔力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
  • 驚呆:埃及文明是偽造出來的???
    在《福緬科:歷史發明家》系列紀錄片的第4集,是有關古埃及文明造假的內容,其實永遠嶄新毫無風化的古埃及壁畫、3000年不變的象形文字、歷經幾千年都不朽爛的紙莎草、以及跟當時埃及生產力極不匹配的「巨型石制建築」,再加上時不時傳出的木乃伊造假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