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9月間,自駕環遊西藏,從青藏公路進藏,由川藏公路返回,途中,遊覽稻城亞丁。
稻城亞丁
最近幾年來,這個旅遊景點異常火爆,無數的媒體推介和大量的旅遊體驗文章,幾乎把這裡描繪成了人間仙境。
稍微對旅遊感興趣的人,或多或少都知道這個景點。
我的感覺,首先是這個名字比較有意思,符合漢字審美;從漢字上看,稻城似乎就是一個遍地金黃色稻菽的村莊,千重稻浪隨風飄蕩,一派豐收景象;亞丁二字似乎又帶有一種異域風情的味道,容易讓人遐想。
這麼讓人充滿想像的地方,既然不必繞太遠的路,時間也充足,就去看看吧。
查閱資料才弄明白,稻城是四川甘孜州的一個縣,亞丁就是稻城縣所屬的亞丁村。
從我們目前所在的理塘縣至稻城約150公裡;從稻城至亞丁景區還有110公裡;
遊覽完稻城亞丁後,需要原路返回理塘縣,然後在繼續沿318國道向東行進,去康定、瀘定等景點。
這段260多公裡的路,需要翻越兩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並不輕鬆。
幸運的是,在川西地區旅遊,仍然適應那句話:最美的風光不在景點,而是在去景點的路上。
我們粗略遊覽了理塘縣,下午三點左右,暫離318國道,抖擻精神驅車向稻城進發。
車不多,路況很好,如果不是限速,完全可以跑120邁。
由於毗連西藏,這裡的藍天白雲依然毫不吝嗇時間與我們相伴。
天氣大好,氣溫適宜,路邊的景色不斷變幻,多色的草原、丘陵坡地、溼地沼澤、悠閒的牛羊群、多彩經幡、聖潔的寺院,匆匆閃過,路邊景色令人目不暇接。
路過較大的景點,我們就停車遊覽、拍照。
兔兒山
稻城兔兒山位於海子山自然保護區的北部,遠觀就像兔子耳朵屹立在風中,山勢十分奇特,長在寸草不生的山峰之上,亂石峰看上去頗為壯觀宏大。
兔兒山海拔4696米。
兔兒的兩隻灰褐色長耳朵很突出。
海子山冰河遺址
海子山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峰果銀日則海拔為5020米,共有1145個大小海子,故名海子山。所謂海子就是湖泊。
海子山上遍布大大小的花崗巖漂礫(礫石)及形態各異的冰蝕巖盆(湖泊),沒有樹木、河流,「蠻荒」得象是火星表面。
這些大大小小的礫石與湖泊就是青藏高原乃至世界規模最大、最典型的古冰帽遺蹟——「稻城古冰帽」。
據地質學家考證,這是第四紀冰期,被冰川所長期覆蓋所留下來的遺蹟。
第四紀冰期大約始於距今200-300萬年前,結束於1—2萬年前。
站在這裡,你能感受到自然緩慢進化的力量,數百萬年以前,腳下就是一片汪洋大海形成的冰川。
所謂滄海桑田,所謂海枯石爛,在自然進化力量的作用下,在地球上反覆演繹。
我們常用「滄海一庶」形容一個人或物體有多麼渺小;與宇宙相比,人類可能連一粒塵埃都算不上。
宇宙是永恆的,一切生命都是匆匆的過客。
宇宙是怎麼產生的?時間從何時開始?這些宇宙終極問題,有待像霍金那樣一代一代的科學家去探索和解答。
翻過兔兒山,穿越冰川遺址,就到了稻城。
稻城
這就是一座傳統的藏式小縣城,街道沒有塵土,很乾淨;也是店鋪林立,車水馬龍,充滿現代商業氣息。
穿過縣城繼續向南,雖然沒有看到想像中的千重金黃色稻浪,卻也看到綠色大草原和五色花海,這就是稻城有名的色拉草原。
還要再翻越一座高山,波瓦山,海拔4513米。
不知翻了多少道拐,到達山頂,再盤下去,這才到了亞丁。全程260公裡路,花費5個小時,已感覺有些疲憊。
傍晚十分,終於抵達稻城亞丁景區大門。
這裡,有很多餐館和旅店,雖是旅遊淡季,仍有不少遊客和旅遊大巴車,能感受到這個景點有多麼火熱。
我們就在附近住下,吃過晚餐,到售票廳了解情況,明天一早進去遊覽。
景區票務政策
令人詫異的是,豪華氣派的景區大門和售票大廳裡,竟然沒有一張景區宣傳介紹材料,估計是為了節省成本。
我們只能上網查詢或者詢問他人去了解詳細情況。了解到其票價是這樣組成的:
景區大門距離實際景區入口共37公裡;
須乘坐景區大巴車,行駛30公裡,往返票價120元;
再換乘電瓶車,行駛7公裡,往返票價80元;
景區門票150元;
合計:350元,其中,交通票200元。
景區票2日有效,交通票當日有效。
景區大門處停車場,私家車停車費30元。
在中國很多地方,地方政府把景區遠遠地隔離起來,然後收取高額的交通費,無疑,這是一種壟斷經營的前提下最高效的盈利模式,遊客別無選擇,只能被迫接受。
也可以說,經營者僅僅靠景區門票收入仍嫌不足,還要強行提供昂貴的交通車,強迫消費者買單。
但是,交通費超過門票價格的情況很少見,我在稻城亞丁是首次遇到。
不過,假如稻城亞丁的風光真的如人間仙境一般,如屏如畫,讓你流連忘返,無法忘懷,350元並不貴。
我遊覽之後的體會,僅需4個字概括:不過如此(Just So So.);也可用8個字概括: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9月13日,景區體驗
住宿在景區門口是明智的選擇,車輛可停在酒店,步行即可到景區大門購票。
早上6點鐘起來,有點陰天。
買好票,坐上早7點第一班大巴,懷著滿滿的期待,沿著山公路盤旋,窗外是濃厚的雲團,圍繞著山頭打轉。當汽車穿過雲團時,一片白茫茫的霧氣迎面撲來,能嗅到一股清新的水汽味道。
途中有個觀景點,可下車看看雲海。
大巴車途徑亞丁村,傳說這是一個很原始的村落,有古老的藏寨和質樸的村民,是一個非常原生態的人文景觀,但是,大巴車根本不停車。
一小時後,下了大巴車,換成電瓶車,進入景區。
大體上,整個景區分作兩部分,一個是短線,往返約3公裡,看一座山在湖中倒影,還有一座寺廟;另一個稱之為長線,單程5公裡山路,看三座神山和牛奶海,五色海,這是景區精華部分。
在長短線路匯合處是大片的草甸,有涓涓溪流蜿蜒而過,有木棧道架設其間,有牛羊點綴,是一派草原風光。
我們先走短線。
這座寺院名稱為衝古寺。
短線景點主要就是看仙乃日雪山和珍珠湖,湖面相當小,湖水呈淡綠色,可以看到底,很淺,目測大約1尺深左右。更準確的描述應該是一汪清水。
仙乃日雪山海拔6032米。
拍攝仙乃日雪山在湖中的倒影是主要內容。
周圍景色看上去比較原生態,湖邊散落的樹枝和落葉,盡顯秋色意境。
往返3公裡的短線,有鋪設的棧道,比較好走,大約2個小時就能返回,接著去走長線。
單程5公裡對於旅遊者來說,應該也不算什麼,遊過黃山的人都知道,5公裡路很普通。
但是,稻城亞丁的5公裡山路可是非同一般,完全出乎我的預料。
棧道是極短的一部分,然後就沒有路了,不過是在大小不一的碎石上踩出的痕跡而已,不斷有上坡和下坡,碎石下面還有泉水流淌,不小心,鞋子會被打溼,這時才知道,為什麼在入口有人售賣塑料鞋套子。
想找個能坐下休息會的地方都不容易。
更有甚者,還有騎馬的遊客也走這條路,馬糞遍地,氣味嗆人,牽馬人不斷呼喊 「讓路,讓路,馬來了!」。
有的路段,馬匹無法通過,遊客需要下來才行。
這時才體會到,在大巴車上,有遊客說,這5公裡路,一般需要4個小時,回來還需要4個小時。
上山和下山是同一條路,道路狹窄,還需要不斷互相讓路,可以想像,這條路有多麼艱難!
此刻,我不禁要問,景區大門修得那麼漂亮,收了那麼多的交通費,為什麼不修一條正式的路呢?實在想不通。
從商業角度思考,既然現有條件已經可以賺的盆滿缽滿,何必再投資修路呢。
如果政府設法追求利益最大化,消費者就要飽受其苦,因為這不是正常的市場行為,而是依靠壟斷經營行為。
路很難走,好在可以一路觀景。稻城亞丁著名的三座神山是什麼樣子?看看就知道了。
這三座山都是雪山,常有雲團環繞,難覓真容。
這就是稱之為央邁勇的雪山,海拔高度為5958米。
看看下面這樣的山路,馬匹到這裡也不願意走了。
終於來到一座山頂,可以近距離欣賞神山,另外有兩灣湖水,稱之為五色湖和牛奶湖。
下面就是五色湖,所謂五色湖就是在不同地段,呈現不同的顏色,我想可能是由於湖底巖石或土壤的不同顏色所致。
感到意外的是,名字很響亮的湖,竟然非常小,甚至談不上是湖,而僅是兩灣水而已。
也可能是由於我們剛從西藏回來,看了煙波浩渺的青海湖、納木錯、巴松錯,還有如珊瑚枝般的羊卓雍錯等高山湖泊,所以,覺得這裡的湖太普通,太平常了。
看看下面的五色湖,是不是好像一碗水而已。
來到湖邊看看,感覺稍大一點。
對面山上堆積的白色物體並不是雪,而是石頭粉末,這是長年累月巖石被風化形成的。
走到近前看看,淺淺的湖底呈現出不同顏色。
還要再爬一座山坡,才能看另外一個所謂的牛奶湖。
只能再咬咬牙,沿著陡峭的小路堅持爬上去。
牛奶湖面積稍大,站在高處眺望,也是呈現淡綠色。
何謂牛奶湖呢?就是綠色的湖水看上去略顯濃稠,感覺好似牛奶一般。
部分體力好的遊客可以下去到湖邊,近距離欣賞,也有不少遊客就在山頂眺望,畢竟體力消耗太大,下去了還要再爬上來,很吃力。
妻仍然堅持下到湖邊,我就在山頂欣賞周圍景色,隨意拍拍照。
山體看上去非常古老,風化造成的石灰已經堆積到了湖邊。
不知道這兩灣湖水的補給來源是什麼,也可能就是旁邊的雪水融化。
我猜想,很久以前,比如100年以前,湖面可能比現在大得多,湖水來源補給不足,導致湖面逐漸減小。照這個趨勢發展,未來很可能會幹涸。
看看周圍的雪山吧。
兩灣湖水和周圍的三座雪山就是這個著名景點的核心。
這是夏諾多吉雪山,海拔5958米,
在藏區,無論多麼險峻的地方,總會掛著彩色經幡,有些地方看上去,人很難到達,但是也會有經幡。
五彩經幡隨風飄揚,寄託了藏民美好的平安祝福。
下面是馬匹休息站,據說五公裡山路騎馬需要伍佰元,而且有限制條件,某些路段必須下來,體重不能超過80公斤。
想想也符合邏輯,既然景區收取這麼高門票和交通費,牧民自然也敢要高價。
下面就是遊人與馬匹同行的小路。
路上還有人提供吸氧服務,還有幫助遊客背包和攙扶服務,我親眼看到有年輕的小姑娘實在走不動了,請人幫助背挎包並吸氧;還有人被藏民攙扶著上山。
可見這段道路之艱難。
另外,特別提示各位,這段往返十公裡的山路,需要8-10小時,你必須攜帶充足的水和食物,路上沒有賣的;僅有水是不可以的,如果不補充食物的話,估計單程都無法完成,因為體力消耗非常大,補充食物是必須的。
我們攜帶了兩包薩其馬,既輕鬆,也柔軟,糖分高,能補充能量。
在山上停留一個多小時後,沿著原路下山返回。
下山的路上,不斷有上山的人,問的最多的兩個問題是:
「還有多遠?&34;前面路好走嗎?」
當得到回答「還遠著呢」,或者「還得有一個多小時」,你立馬能看到對方臉上,充滿了沮喪、無奈和苦笑的神情,只能咬咬牙,雙手提一下雙肩背包帶,聳聳肩,低著頭繼續向上爬。
為何不修路?不修索道?這是一個未解之謎。
下山的過程,稍微輕鬆點,水喝完了,食物也吃完了,可謂彈盡糧絕。
欣賞風景和拍照是必不可少的活動。可以從不同的視角觀察,以長短不同的焦距拍照,努力體驗風光的獨特性。
彈盡糧絕之際,終於重新回到山下大草甸上。
此刻,我突然覺得,稻城亞丁的景色之美在於其多彩性。
棕黃色的草甸,綠色的丘陵,銀白色的雪峰,藍綠色的湖水,褐色的巖石,透明流動的泉水,這一切都籠罩在藍天白雲之下,讓這一箭之地充滿了斑斕的色彩,彰顯出大自然神奇而多變的魅力。
我們原本計劃,花一天時間遊覽稻城亞丁之後,然後返回260公裡之外的理塘縣住宿。第二天即可去情歌之都--康定。
在上山途中,我心裡已經明白了,今晚不可能再返回理塘縣,最多能返回110公裡外的稻城。
下山到達電瓶車站後,我心裡又明白了,返回稻城也不可能了,只能在原地再住宿一晚,因為幾乎已經精疲力盡了。
乘坐電瓶車、大巴車返回售票處大門,此刻,天色已暗。拖著疲憊的步伐,通過長長的甬道樓梯,蹣跚著走出景區大門,回到酒店。
此刻,回頭望時,富麗豪華的景區售票大廳已出現點點燈光,背後的群山已淹沒在黑夜裡;唯有那橘黃色的【稻城亞丁】四個大字,在巨大的門樓正中,閃著賊亮的光。
Post Script
地方政府利用壟斷地位,對旅遊景點收取高額交通費的經營方式越來越普遍,私家車自駕遊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例如:河南的雲臺山景區門口的停車場不允許私家車進入,更有甚者,按照導航指引的一條路,有專人把守不準私家車進入,只能繞道。
這種做法能快速提升景區收入,但是,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稻城亞丁景區,網絡宣傳力度非常大。票價那麼高,但是,在景區內連一張簡單的導遊圖也不提供,上山的路那麼難走,卻不投資修路,這實際上是把盈利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消費者。
客觀評價:
雪山湖泊不如西藏;草原不如壩上;森林植被不如林芝;道路難行,大幅抵消了旅遊的愉悅指數。
從整體風光角度看,有遊客比較說,不如九寨溝更漂亮。
給一個綜合打分評價(10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