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父親給孩子的忠告:你懂事前我們是父子,懂事後我們是朋友

2020-12-18 可馨育兒說

文/可馨育兒

父母和孩子到底應該像朋友一樣的相處,還是彼此之間要有界限,現在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大家都各有各的說法,有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說太嚴厲了孩子容易叛逆。

懷孕的時候,以為趕緊生出來就好了,好不容易生出來了,又說孩子從小就要好好教育,要不長大了不好管,好不容易又盼著孩子長大了,又到了叛逆期,覺得簡直崩潰。

以前自己還沒有生孩子的時候,還自認為,小孩子什麼事都不懂,又那麼小又可愛,為什麼有的家長還經常打孩子罵孩子,有什麼事是不能好好說的呢,你好好給孩子講道理,他能聽懂的,但是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後,才真正地體會到了熊孩子的威力有多大。

現在隨著孩子的成長,越發的意識到,做父母真的太難了,在教育上面有太多學習不完的事情了,一方面我們想拋棄舊思想,和孩子做朋友;另一方面卻又離不開老一輩兒的育兒方法。

有的時候,孩子在我們面前沒大沒小的,晚上你讓他刷牙,他在你面前撒嬌耍賴;你讓他上興趣班,多學點手藝,他找各種理由逃課;你不讓他看電視,那他就去玩手機。

你真的能管好自己的孩子嗎?我們都覺得現在的教育方式,應該和以前的不一樣,老式教育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一點用都沒有,現在的孩子不吃這一套,你管得嚴了,他給你罷工,說你沒有給他自尊,沒有尊重他的人權。

但是你和他做朋友,那麼他在犯錯的時候,誰來教育他呢,你再想管他,已經在他心裡沒有威嚴了,他覺得你和他是平等的,對你沒有敬畏,不服你的說教。

熊孩子的殺傷力,應該有很多人都已經見識過了,有這麼多熊孩子的出現,還得歸功於家裡嬌慣的家長。

做朋友不是這麼好做的

前兩天去我朋友家學習育兒方法,他兒子已經上初中了,成績還很好,和父母的關係也很好,每次去他家都覺得他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分寸把握得很好,亦師亦友的感覺,我們身邊很多人都很羨慕。

我朋友講了一個他老公和孩子之間的故事,以前她老公覺得對孩子不能太嚴格,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的相處就很好,這樣的方式大家都很舒服還不累,可是後來他孩子做了一件讓他老公很生氣的事情,從那個時候,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全都改變了。

有一段時間,他家孩子沉迷於網吧,經常逃課和同學一起出去打遊戲,還以學校要交各種費用的藉口,在家裡騙了好多錢,錢都用來買遊戲裝備了,這種狀態持續了好久,直到他在網吧和別人打架,後來又住院,事情才被家裡人知道。

在醫院的時候,孩子爸爸有好幾次想要教育一下孩子,可是孩子往被窩裡一鑽,根本就不聽孩子爸爸的話,後來孩子爸爸氣急了,打了孩子,誰知道孩子什麼都不管,就收拾東西說出院回家,爸爸在攔他的時候,他還想跟爸爸動手。

後來我朋友趕緊先讓爸爸回家了,說一切等孩子出院之後再解決,現在不是解決問題的時候,後來孩子住院期間,爸爸再也沒有去看過孩子,一次都沒有。

孩子出院回家之後,爸爸想再教育一下孩子,可是孩子將房門反鎖,爸爸一點招都沒有。

晚上夫妻兩個就在屋裡討論,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以前覺得孩子和自己相處得像朋友,那孩子就會什麼事情都和我們商量,瞞著家長做了這麼多的壞事,還不讓家長教育。

後來爸爸還是覺得,不能再和他做朋友了,朋友式的教育,讓自己在孩子面前一點威嚴都沒有,這種方式可能還是比較適合媽媽。

第二天,爸爸想和孩子好好談談,但是孩子還是一臉不耐煩的樣子,爸爸實在氣不過就揍了孩子一頓,揍完才老實地坐在沙發上,孩子說:「我們不是朋友嗎?我們是平等的,你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為什麼我就要聽你們的話,你們這是在剝奪我的自由選擇權。」

亦師亦友可能才是最好的

聽到孩子說這樣的話,覺得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對的,不能再繼續做朋友了,這樣下去孩子就完了,等以後孩子真的要犯錯的時候,自己才是真的想管也管不住,所以趁著現在還有挽救的機會,得把策略改一下。

爸爸跟孩子說:「你要是還想和爸爸做朋友,想讓爸爸尊重你,那麼你從現在開始就要記住,在你懂事的時候,那爸爸和你就可以做好朋友,但是你懂事之前,那麼抱歉,爸爸只能和你做父子,因為爸爸需要父親的身份把自己的兒子教育好,子不教父之過,你做的錯事,不是你一個人承擔,是爸爸和你一起承擔,因為我永遠是爸爸,你永遠是我的兒子。」

可能是因為有點叛逆吧,就算爸爸說了這麼多話,還是沒什麼用,孩子該犯錯還是犯錯,只不過後來孩子犯錯的餓時候,爸爸會懲罰孩子,但是他也會和孩子一起接受懲罰,所以他孩子現在很聽話,並且對爸爸心存敬畏。

其實和孩子做朋友這樣的想法本就沒什麼錯,但是在做朋友之前,要先讓孩子對父母有敬畏之心,要不然大家都去裝好人做朋友了,孩子長大之後犯錯,你還管得起嗎?誰還會聽你的話?

那孩子到底能不能打,能不能罵,其實我覺得是可以的,孩子不打不成器,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的,因為孩子要是一點都不怕你,那以後真的犯了更嚴重的錯,你再打就打不了了,所以家裡還是要有一個人是不好惹的才行。

一個父親給孩子最好的忠告就是:在你懂事前,我們是父子,我要用父親的方式去教育你,在你懂事之後,我們才是最好的朋友。其實這樣的方式可能才是最好的。

你覺得孩子到底能不能打?

圖片來源網絡,圖文無關,侵刪。

相關焦點

  • 有些孩子的懂事,從來都不是自願的
    我們沒有出生在一個十分富足的家庭,我們羨慕那些有錢的孩子,可我們也知道父母已經盡力了。那麼,那時候的我們已經長成了現在的大人模樣,如今的你又是怎樣的呢?1.你自卑過嗎?很久前聽過一個別人給我講的故事,說的就是一個從小就很自卑的小姑娘。
  • 高鐵上,孩子買3份飯被父母指責:不懂事的父母扼殺了孩子的懂事
    父母都希望孩子聽話、懂事,若是孩子不懂事,就會被冠上「壞孩子」的標籤。但是,有時孩子明明很懂事,卻受到父母的指責,不懂事的父母扼殺了孩子的懂事,這恰恰是父母「不懂事」的表現。 託爾斯泰的觀點認為,「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 心理學:為人父母,養育出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並不是什麼好事
    養育出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會成為做父母的一項榮耀,這樣的孩子還會成為人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父母、孩子都會成為別人稱讚的對象。現實中他們是好孩子,是懂事的孩子,善良的大人,可是他們卻經常自我攻擊,因此他們並不開心,並不快樂,而開心、快樂這很重要。1、自體虛弱的父母自體虛弱的父母,往往會養育出一個軟弱、自卑的孩子。
  • 小時候越「乖巧」、越「懂事」的孩子,他隱藏了內心的什麼
    十四中門口接送孩子的車流慢慢散去,順著曙光街向東前行,偶爾會有車輛的燈光由遠而近。氣溫下降後的這幾天,我還沒從溫暖中的天氣適應到寒冷來,走在寂靜的馬路上,只覺得耳朵有些涼涼的。那個開著大燈的SUV 怕是不會給那父子倆讓步的,那孩子的父親也許只是擰了下手把帶著氣憤走了。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
  • 請不要誇「孩子真懂事」,沒有自我的孩子,活得很累
    文|福林媽咪現在很多父母都以自己孩子的懂事和順從感到自豪,甚至成了炫耀的資本。可是你知道嗎?他們並不是真正的「懂事」,並且正在逐漸喪失表達真實情感的能力。後半天,其他孩子又玩了起來。瑩瑩卻只是一個人安靜的坐在沙發上擺弄著手指。瑩瑩只是一個小孩子。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本無憂無慮的年紀,卻老早的壓制自己的內心,帶上了成年人的面具。
  • 別再讓一個女人「懂事」一點
    懂事最初只是讓我們學會理解別人,體諒別人的良苦用心,不為他人增添麻煩。但是發展到現在,懂事卻成為了一些人的束縛,尤其是女人和孩子。正是由於打著懂事的幌子,很多孩子失去了人性和撒野的機會;女人也失去了自己的個性,變得麻木而單調。
  • 小時候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以下性格缺陷越明顯,家長別盲目高興
    而一個懂事的孩子,會讓家長省心又驕傲。但真的有天生就懂事的孩子嗎?其實都是在後天生活環境和家長的期待中,被迫成長的懂事。②很多孩子懂事,只是因為從小缺愛如果有一個人能為我們託底,能讓我們全身心信賴,那麼我們就會肆無忌憚地在他面前撒嬌胡鬧,在他面前,平時再獨立再自信的自己,也會變得不自信,因為他給了我們滿滿的愛。有愛託底,撒嬌是很容易的事情。
  • 孩子有這2個「懂事」的行為,暗示長大跟成功無緣?家長不要大意
    謙讓固然是個好品格,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人,我們只有在尊重孩子這個人的基礎上才能跟孩子形成良好的認知,養成一些好的習慣。如果是自己心愛的玩具,或者是很喜歡的一件衣服,孩子不想分享,那麼家長完全可以尊重孩子的意見,而不是應該處處都讓孩子學會謙讓。
  • 《雞毛飛上天》:邱巖,過於懂事的孩子
    最後是和王旭有點像,兩個人都是早熟的孩子,父親的去世,讓他們瞬間成長,變得更加堅強。邱巖邱巖是個十分懂事的人,從小學習好,不會讓父親邱英傑操心,雖然母親不在身邊,也沒有過多埋怨,不會去打擾父親的工作。邱巖父親去世後,邱巖就跟著陳江河兩口子生活。沒過多久,邱巖的母親就回來了,打算接邱巖去美國生活。
  • 太懂事是好事嗎?這樣的孩子活得並不快樂,過早「成人化」罷了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懂事、聽話、乖巧」如果有人這樣評價你的孩子,我想你的內心定是欣喜的。做父母的都希望有一個懂事的孩子,毋庸置疑,懂事是褒義詞,可是孩子太懂事真的是好事嗎?記得有一次我們去逛商場,她盯著一個玩具看了很久,我想她一定非常喜歡那個玩具,可是即便如此,她也沒有像別的小孩一樣非要讓我買給她,而是偷偷地看了看價格標籤,我想她應該是覺得有點貴吧,看完後她告訴我說不喜歡這家店的東西,然後就拉著我走開了。
  • 太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
    導語:孩子懂事聽話,在別的家長眼中這是優點,但是孩子懂事真的就那麼好嗎?一個表妹的鄰居,是一個重組家庭,媽媽和爸爸離婚後帶著孩子改嫁到此家,孩子也不大,但是表現出來的確實高於年齡段的成熟。比如有人去他家,孩子對於大人們待人的客套孩子也會,特別懂事,幫著端茶倒水,但是你若仔細瞅他,你會發現他的眼神不適地瞄一眼後爸。
  • 「我不用他太懂事,明事理就行」,懂事和明事理,你分得清嗎?
    有次我帶了一個小狗的玩偶送給她,結果她鄰居家的孩子在她家玩,大概7歲的樣子,哭著鬧著要玩偶,本來朦朦也不願意給他的,但是我同事說了句「要懂事」,朦朦就忍著淚把玩偶送給了那個孩子。看著朦朦委屈的臉我有些難受,懂事的孩子難道就要無限制的忍讓嗎?這樣對懂事的孩子太不公平了。
  • 一段感情裡,太懂事,你就輸了
    懂事的讓人心疼,偏偏有人不知珍惜,以為她真的不需要陪伴。其實,她在跟他談戀愛前,也是個嬌滴滴的需要人呵護的女孩子啊,為了愛他,她給自己披上了盔甲,用了2年的時間,陪他走出了上一段情傷。後來我問她,你甘心就這麼拱手讓人嗎?你用了這麼長時間才讓他愛上你,怎麼能因為前任的回來就拋棄你?
  • 做一個懂事人,可能就是從來都不會說「我想要」這三個字
    當然,我們不能做一個利己主義者,但是,過度的為了別人懂事,會讓自己走進一個死胡同裡,甚至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兒時的我們,在別人眼中還是不懂事的孩子,於是,面對一起來家裡玩耍的小朋友,還沒有學會懂事的表現形式,那就是「讓」這個字。
  • 愛情裡,為什麼「太懂事」的女孩沒「糖」吃?難道非得作一作嗎?
    知乎上有個問題:太體貼懂事的姑娘是不是大多沒有好下場?有些高贊的回答是:你太好了,讓男人沒了探索欲。《龍貓》裡說,懂事的孩子往往讓人心疼。01前段時間,我的一個男性朋友問:「我是不是很渣,我竟然要跟一個跟我好了4年的好女孩說分手?」「我羨慕別人的女友會『作』,我真的不想要一個保姆女友了。」保姆兩個字在聊天中出現了不下十次。
  • 出生在以下時辰的孩子,個個「文曲星」,孝順懂事,長大有出息!
    父母通常更關心孩子的出生時間,許多人認為,在某個時間出生的孩子比在其他時間出生的孩子有更多的祝福。有人認為孩子出生的時間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以後的生活。出生在以下時辰的孩子,個個「文曲星」,孝順懂事,長大有出息!
  • 父母被孩子屏蔽了朋友圈,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家長犯了「禁忌」
    我們將孩子當作了人生的全部,所以,孩子的一舉一動,一頻一笑,都時刻牽動了父母的心。我們愛他、關心他,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對他的整個生命負責,這種大愛有時候都感動了自己。可現實通常都是:孩子越長大一天,心卻離我們越來越遠,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
  • 「懂事寶寶」火了,安靜的坐在桌底陪媽媽上班,乖巧得讓人心疼
    有的孩子也是很乖巧懂事的。前一陣的一個「懂事寶寶」很火,陪媽媽一起上班,來到辦公室之後,不吵也不鬧。媽媽也為了不吵到其他的同事,把孩子安置在自己辦公桌下。給孩子放置了一個小沙發,小桌子,讓孩子看動畫片。
  • 在這個世界上,懂事的人活得最累,最沒有自己
    每個人小的時候,小編相信大家都想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從而得到父母和長輩們的誇讚。小編小時候會因為父母的誇讚開心好幾天,從而更加努力地做好自己。今天幫媽媽擇菜,明天幫爸爸捶背,親戚朋友們也都會誇讚上一句「真懂事」。但是現在長大後的小編,真心地覺得有時候「懂事」卻讓我活得很累。
  • 為什麼那些越是懂事的人,就越容易受傷?
    01朋友阿玉和男朋友戀愛三年多了,按理說來,三年的時間,兩個人早該度過了磨合期,正是感情的平穩期。過於小心翼翼的相處,只會讓對方覺得你始終都不夠愛對方,因為你一直把他放在了一個安全的距離之外。聽到過這樣的一個說法:很多男生都喜歡女孩子撒嬌,其實所謂的撒嬌,不就是「不懂事」的一種方式嗎?通過撒嬌來表達自己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來想辦法達成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