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來「天堂」水 「壽鹿」盡歡歌——景泰縣永泰川灌溉引水工程建設...

2021-01-07 騰訊網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命脈。

走進景泰,記者發現這裡的村名大都與「水」有關,扁水、白茨水、井子川等,不僅如此,村民們給小孩取名也離不開「水」,「水」字之多,充分反映了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對「水」的渴望和期盼。

千百年來,無情的乾旱,殘酷地威脅著景泰縣各族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和生命安全。為了改變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歷史,勤勞、樸實、勇敢的景泰人民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在這方貧瘠的土地上同大自然進行著不屈的抗爭。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人們用鋪壓砂田、雨水集流的辦法從老天嘴裡要糧食。但是,苦苦的抗爭還是免不了「糠菜之年」的悽苦歲月,無法擺脫「靠天吃飯」的苦難日子。

翻閱景泰縣水利發展的厚重歷史,通篇看到的就是一部全縣廣大人民群眾與大自然奮力抗爭的奮鬥史、苦難史。半個多世紀以來,景泰縣各族人民戰天鬥地、改造山河、興水改土、以水抗旱求生存的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故事令人折服。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金秋時節,省委、省政府派人勘察景泰川電灌工程。這條消息不脛而走,頓時,景泰川沸騰了,激動的人民群眾歡呼雀躍、奔走相告,要引水了、要引水了……

如果說景電一期工程是救命工程、二期是溫飽工程,那麼景泰縣2019年開始實施的永泰川灌溉引水工程就是致富工程、振興工程。追根溯源,引大入秦工程從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的天堂寺引大通河水源,而景泰縣永泰川引水工程從引大入秦工程東二幹末端引水至景泰縣壽鹿山腳下的永泰川片區。該工程總投資5.722億元,工程從引大入秦工程東二乾渠末端引水,跨境永登縣上川鎮、皋蘭縣黑石鎮,全長72.3公裡。

其中,新建乾渠15.5公裡,幹管38.6公裡,122萬方調蓄水庫一座,改擴建英武水庫輸水渠道利用段18.2公裡,向景泰縣寺灘片區供水。工程建成後,年供水能力可達8800萬方,發展節水灌溉30萬畝。

工程建設者們經過近2年、700多個日日夜夜的奮力拼搏,讓群眾的願望變成了現實,創造了景泰水利事業的新輝煌。該項目後段38.6公裡管道工程及122萬方調蓄水庫工程主體已完成,2020年5月10日正式進行管道試壓通水工作,現在正在大力開展前段乾渠工程建設,預計今年7月底全面完成前段工程建設任務。

寒來暑往的兩個春秋,縣上領導和工程建設者們每天早出晚歸、廢寢忘食、風雨無阻,真可謂「頭頂星星出、腳踏月光歸、三餐飲涼風」。夏日,他們黑黝黝的鐵脊梁上汗珠子滾太陽,冬天,他們冷冰冰的鋼鉗手中裂口子結冰霜……

當前項目雖未建成,但是已發揮出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滾滾清泉凝聚著縣上領導們的智慧和膽識,凝聚著建設者的心血與汗水,凝聚著一群群揮灑生命熱情的建設者們為民造福的壯志豪情。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為了徹底改變山區群眾的貧困落後面貌,大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縣上做出了重大決策,建設永泰川灌溉引水工程。縣委領導多次實地考察、調研論證,積極開展項目立項工作,到省政府、省發改委、省水利廳等單位進行了匯報銜接,贏得了相關單位的支持,但沒有資金一切仍等於空談,一邊是縣上財政困難,拿不出錢建設該項目,一邊是群眾盼水的眼神令人難忘。

在困難面前,領導們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變壓力為動力,以「抓水利就是抓民生、就是抓生態、就是抓發展」的理念,以堅如磐石的信念和決心,最終以PPP模式籌措資金,推動項目順利實施。PPP模式通過政府專項資金投入、社會資本注入和銀行貸款融資3種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這是項目融資的一種新舉措、新創新、新經驗。其實,早在前幾年景泰縣的供熱項目就是採取PPP模式進行的,具有成功的經驗和基礎。PPP模式是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基於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達成特許權協議,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夥伴合作關係,優勢在於減輕政府財政壓力、平滑財政支出,提高公共產品和服務能力。

景泰縣永泰川灌溉引水工程黨心所思、民心所向。這項宏偉的藍圖要變為現實,伴隨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實現這樣的創舉,必須殫精竭慮地謀劃和管理;實現工程的早日完工,更需要嘔心瀝血地奮鬥。由於工程建設任務重、時間緊,決定了工作人員沒有節假日。夏天,他們頂著30多度的酷熱在施工工地進行著管道的焊接;冬天,他們冒著零下10多度的嚴寒檢查工程質量;雙休日,大家都在家裡與親人團聚的時刻,他們只能堅守在施工一線。餓了啃著幹餅子,渴了喝口礦泉水,困了躺在管道裡,稍作休息繼續埋頭苦幹。在長期的施工過程中,他們保持了團結拼搏、艱苦奮鬥、敢打硬仗的旺盛鬥志,充分展現了建設者們吃苦耐勞的精神風貌。

特別是2020年新春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為工程的順利實施帶來了不便。為了儘早完成後段工程,提前服務園區發展,惠及人民群眾,在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工程建設者們團結一心,早安排、早準備、早行動,通過微信、釘釘多次召開會議進行工作部署,嚴加防範,遠程協調、科學防控,確保工程順利進行。想方設法通過疫情防控檢查,做好必要疫情防護,多次到蘭州、酒泉等地,積極協調督促鋼管、閥門生產廠家復工生產、按期供貨。同時,要求相關企業制定疫情防控方案並籤訂疫情防控承諾書,縝密篩選復工人員,密切關注人員出處和途經過程,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期間共組織江蘇鎮江、河南濮陽、山東日照等地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施工隊伍130多人返景進景開展工作,並針對項目參建人員來源面廣、流動性大、行程距離遠等特點,採取了遠離城區、村莊住宿,點對點施工、相對隔離作業的防控措施,既有效化解了外來人員攜帶擴散疫情的風險,又大力推進了工程建設進度。永泰川灌溉引水工程成為疫情期間貫徹中央、省市縣復工復產政策精神的典型水利工程之一,2020年3月17日國家水利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蔣旭光一行親臨工程現場調研復工復產情況。在上級領導的共同關心和支持下,永泰川灌溉引水工程後段工程採取多段突擊、超常規施工的辦法,於5月10日正式試壓通水,實現了縣上既定的階段性工作目標。

這是一群揮灑生命熱情的人。工程施工方江蘇鎮江建設集團的工程人員從美麗富饒的江南水鄉來到自然條件艱苦落後西北,他們艱苦奮鬥的精神令人折服。該工程渠線、管道距離長,跨境蘭州、白銀、永登、皋蘭、景泰「兩市三縣」;前期工作協調難度大、範圍廣,跨越省、市、縣、鄉、村5個行政級別,經過了徵地、遷墳、移線、爆破以及矛盾化解等一系列複雜的準備過程。項目施工現場,領導們靠前指揮,親自抓,大家三班輪流、定崗定責,加班加點沒有休息過一天,壓茬推進,加快了工程進度。有些工作人員極度疲勞,他們在餐桌前酣然入睡。為了不影響他們的休息,一起用餐的人員悄悄地端起碗蹲在外面吃,一些同志脫下自己的外套悄悄地披在已經入睡的同志身上。

栽下梧桐樹,引得金鳳來。工程通水後,10萬畝食葵花海宏偉壯觀,惹得遊人如織。準備搞養殖業、礦產業、農業等項目的投資者看好這片清泉澆灌的土地。傳統農業籽瓜、葵花、甘草這些農業產業也在這裡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帶動了旅遊業。該項目的實施,恰逢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為鞏固脫貧成果和鄉村振興注入了生機和活力。項目對於縣委、縣政府提出的高效節水、興水強縣,再造一個景泰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項目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日漸凸顯。

「盼了多年的水終於到了家門口,有了水我們這裡的莊稼就長得更好了,沒有縣上領導和這些在工地上拼命幹活的人就不可能讓這塊土地今年就能產生效益……」壽鹿山下放羊的老人滿含熱淚告訴記者。該項目的建設,充分體現了這個時代呼喚有擔當、敢作為,勇於創新的領導幹部。

項目已經為景泰人民帶來了看得見的實惠。往日「風吹石頭跑」的荒灘變成了綠油油的良田,去年,10萬畝的食葵就像描繪在這片貧瘠土地上金色的美麗畫卷,蔚為壯觀、美不勝收。水,讓這裡成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美麗富饒的熱土。

看著滾滾河水穿山越嶺、一路歡歌、奔湧而來,使這塊昔日「遍地是荒漠、黃風不斷頭、十種九不收」的貧瘠土地,變成綠樹濃蔭、糧豐林茂、欣欣向榮的「塞上江南」,景泰人民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站在壽鹿山,放眼永泰川,我們堅信,在上級領導的關心下,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一群群水利建設者們的艱苦勞作下,永泰川一定會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來源:白銀日報

景泰縣融媒體中心精彩視頻展播

—關於我們的作品—

喜歡請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涉及原創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景泰縣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引來「天堂」水 「壽鹿」盡歡歌——景泰縣永泰川灌溉引水工程建設...
    如果說景電一期工程是救命工程、二期是溫飽工程,那麼景泰縣2019年開始實施的永泰川灌溉引水工程就是致富工程、振興工程。追根溯源,引大入秦工程從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的天堂寺引大通河水源,而景泰縣永泰川引水工程從引大入秦工程東二幹末端引水至景泰縣壽鹿山腳下的永泰川片區。該工程總投資5.722億元,工程從引大入秦工程東二乾渠末端引水,跨境永登縣上川鎮、皋蘭縣黑石鎮,全長72.3公裡。
  • 景泰縣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紀實
    景泰縣永泰龜城航拍圖。(資料圖)  夏日的景泰,綠樹濃陰,滿目蒼翠。石林景觀與黃河曲流山水相依,靜中有動;龍灣綠洲與壩灘戈壁,綿延沙丘與河心洲遙遙相望,兩種生態相伴相生。按照「全面整合資源、做亮做活做特」的思路,著力打好六張特色文化牌,重點打造黃河石林、永泰古城-壽鹿山、大敦煌影視城、五佛沿寺、白墩子溼地公園等五大精品景區,強力提振旅遊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縣裡啟動《景泰縣旅遊業發展規劃》《景泰縣永泰龜城修建性詳細規劃》和《景泰縣壽鹿山重要節點建設性規劃》編制工作,加快建立從總規到控規、詳規及項目設計的多層次旅遊規劃管理體系。
  • 一座300多年不收門票的古城,甘肅景泰縣永泰古城
    永泰古城,在甘肅省景泰縣寺灘鄉境內,位於景泰縣西南25公裡處,坐落在氣勢磅礴、松濤陣陣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壽鹿山老虎山北麓,海拔近2200米,距省會蘭州135公裡。 從景泰縣城出發西行,三級柏油公路,直通永泰古城,遠遠望去,永泰古城猶如一隻巨大的神龜,靜臥在壽鹿山腳下。
  • 魅力景泰綻異彩——景泰縣加快推進旅遊產業發展紀實
    韓貴勤  景泰縣東有滔滔黃河,北依戈壁大漠,境內高山、大河、戈壁、綠洲交相輝映,古堡、石窟、長城、烽燧神秘悠遠,文化影視旅遊資源非常豐富。  景泰境內有國家地質公園4A級旅遊景區黃河石林、國家森林公園3A級旅遊景區壽鹿山、省級影視拍攝基地大敦煌影視城、「中華之最」景泰川黃河電力提灌工程,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泰古城、建於北魏時期的五佛沿寺石窟、絲綢之路北線重要渡口索橋古渡,有西路軍戰役遺址、紅軍烈士墓、景電工程紀念園等23個自然旅遊資源點、59個人文旅遊資源點。
  • 融合發展天地寬——景泰縣加強旅遊核心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綜述
    原標題:融合發展天地寬——景泰縣加強旅遊核心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綜述特約通訊員 閆立君近年來,景泰縣不斷加強旅遊核心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持續豐富旅遊要素供給體系,目前文化突出旅遊核心吸引物打造建設以「攝影風情區、四季採摘體驗區、龍灣民俗度假區、地質遺蹟觀光區和壩灘休閒生態區」為核心的黃河石林大景區;建設以「永泰古城、壽鹿山」為主體的一城一山景區;建設以「縣城為中心集旅遊集散、休閒度假、綜合服務」為一體的一條山景區;建設以「五佛沿寺及景電水利風景區」為主體的五佛沿寺景區
  • 都江堰 一水潤澤萬頃田(人民眼·灌溉工程遺產)
    秦國蜀郡郡守李冰花費數年,在前人治水基礎上鑿開玉壘山,設寶瓶口引水,灌溉廣袤的成都平原。王國平說,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名副其實的民生工程,既能洩洪,又能灌溉,成都平原自此「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進入都江堰景區,環顧四周,既不見大壩,也不見寬闊的水面。
  • 新疆兵團奎屯河引水工程項目建設書獲批 估算總投資42億
    新疆兵團奎屯河引水工程項目建設書獲批 估算總投資42億 2015-11-04 18:29:05:新疆兵團重大水利工程奎屯河引水工程項目建設書已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工程估算總投資42.6472億元人民幣。
  • 福建天寶陂灌溉工程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來源:臺海網北京時間12月8日22時07分,原定於摩洛哥舉辦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執行理事會改為視頻會議的形式舉辦,會上公布了2020年(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福建天寶陂灌溉工程與浙江金華婺城區白沙溪三十六堰、陝西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和佛山桑園圍4個工程全部申報成功。自此,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已達23項。
  • 「世界遺產」白沙溪三十六堰:歡歌千年傳承水利智慧
    卓德強 攝中新網金華12月9日電(記者 奚金燕)位於金華市婺城區的白沙溪三十六堰至今已有1900餘年歷史,是浙江省現存最古老的堰壩引水灌溉工程。9日記者獲悉,白沙溪三十六堰已成功通過2020年(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評選,躋身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成為浙江省第六個、金華市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 引水工程將再現邯鄲「紫氣西來滏水東漸」的勝景
    引水工程將再現邯鄲「紫氣西來滏水東漸」的勝景 > 但是 水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水環境的汙染和破壞 已成為當今世界主要的環境問題之一 節約用水 保護水環境
  • 大孝堡鄉引文峪河灌溉工程開工建設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大孝堡鄉黨委、政府以「為民服務解難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作為助推農業產業發展、助力土地增產、穩定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繼南船頭村文峪河九支灌溉區修復改造工程完工投用後,近日,該鄉又一引水灌溉工程開工建設。
  • 世界各地跨流域調水工程|西水東|東水西|灌區|引水工程_網易訂閱
    ,導致千島湖下遊河流徑流量減少,對水循環的徑流環節產生直接影響;引水工程的建設對降水、蒸發及水汽輸送環節影響不大,故選A。  D.完善西奈半島灌溉系統,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42.西奈北部調水工程在到達阿里什河谷之前採用壓力管道輸水,其影響因素是()  A.地形  B.氣候  C.土壤  D.水源  43.西奈北部調水工程在灌區建設排水系統主要是為了預防()  A.尼羅河斷流  B.灌區土地鹽鹼化
  • 江巷水庫近期引水工程開工建設
    原標題:江巷水庫近期引水工程開工建設   日前從省水利廳獲悉,近日,
  • 讓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景泰縣全力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十三五」期間,景泰縣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縣農村生活飲水全部達標,實現了從「有水喝」到「喝好水」的巨大轉變。在景泰縣上沙沃鎮大橋村,說起村裡最高興的事情莫過於自來水的引入。自來水管道壓到了自家的院子裡,只要打開水龍頭,乾淨衛生的自來水就譁譁地流出來,洗衣做飯都方便了許多。「我們以前吃的是提灌上來的黃河水,需要提前灌到水窖裡沉澱。
  • 新疆兵團奎屯河引水工程項目建設書獲批 估算總投資42億
    新疆兵團奎屯河引水工程項目建設書獲批 估算總投資42億 2015-11-04 18:29:05:新疆兵團重大水利工程奎屯河引水工程項目建設書已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工程估算總投資42.6472億元人民幣。
  • 「世界遺產」白沙溪三十六堰:歡歌千年傳承水利智慧
    卓德強 攝中新網金華12月9日電(記者 奚金燕)位於金華市婺城區的白沙溪三十六堰至今已有1900餘年歷史,是浙江省現存最古老的堰壩引水灌溉工程。9日記者獲悉,白沙溪三十六堰已成功通過2020年(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評選,躋身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成為浙江省第六個、金華市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 我國新增4項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時至今日,天寶陂周邊城市建築林立,但依然保存古有的工程布局,灌溉著下遊1.9萬畝耕地。千年天寶陂見證了福清的滄桑巨變,也完美詮釋了古人「擇水而居」的理念。 白沙溪三十六堰位於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是浙江省現存最古老的堰壩引水灌溉工程。
  • 黃河之水上高山——景泰川電力提灌工程記
    新華社蘭州9月12日電 題:黃河之水上高山——景泰川電力提灌工程記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張玉潔、高敬當萬裡黃河流到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境內時,一部分黃河水不再滾滾東流,而是躍上700多米的高山,流向綿延數百裡的山間平川——景泰川。
  • 其實早在西周時期,我國就已有引水灌溉的記載了
    灌溉與堤防工程技術西周時我國已有引水灌溉的記載。《詩經·小雅·白樺》唱道:「滮池北流,浸彼稻田。」濾池是渭水支流滮水的上源,所灌稻田在今西安西南,周都豐鎬附近。春秋戰國時期,出於發展經濟、富民強國的需要,各國都重視修建灌溉工程。
  • 浙江金華「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浙江金華12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今天,浙江省金華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該市婺城區「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申報成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給金華市再添一張世界級「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