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最「冷」的一首唐詩,寫的是秋天景色,但抒發的是寂寞心境

2020-12-12 老張侃詩詞

作為唐代詩人韋應物,我們應該非常熟悉了。他那句著名的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可謂膾炙人口,早就已經成為了唐詩當中的經典名句。同時他的一首寫離別後重逢的詩句,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更有清麗之美和無窮的意境韻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唐詩的豐味之美。

作為中唐時期很有名氣、也很有代表性的詩人,韋應物的仕途發展一般。由此他也把目光更多投向詩詞當中,他的詩詞當中可以看到個人的品格追求,對於景色描繪特別偏愛,對於歸隱生活也是充滿嚮往。

也正是因為有如此的內心追求和情感經歷,韋應物寫出了一首最冷的唐詩。全詩淡然的風格,但背後蘊藏著的是寂寞的情誼,和並不那麼灑脫的情懷。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 寄全椒山中道士》,顯然是送給老朋友的一首古詩。詩人在城市生活當中,而朋友則是隱居在山中。兩個人在不同的生活空間才會帶來彼此的思念。

韋應物就是在這樣一個秋天的瞬間,偶然間想起了老朋友,感慨彼此的生活,留下了這樣一首充滿著冷意的精彩唐詩。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詩人當時擔任滁州刺史,在衙門當中感覺到秋意寒冷。因為同理心的緣故,他在自己的身體感覺寒冷的時候,也想起了遠方的好朋友,也就是那個隱居在山中的人。

兩人已經多年未見,而且生活在不同的空間當中。詩人身上的寒冷尚且容易解決,在山間隱居的朋友條件更惡劣,氣溫或許更低,不知他該如何應對。所以後面兩句古詩就是詩人表達對於對方的關懷。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面對這樣充滿涼意的季節,你一定要去打柴,回來的時候煮些飯菜,燒柴也能夠帶給你些許的溫暖。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後面的詩句則更是表達思念之情。多年未見的老朋友,韋應物始終掛念在心裡,想帶著酒去看望對方,想讓對方在這風雨飄零的悽苦季節裡得到一些安慰。因為在詩人看來,一個人隱居的生活是極其無聊的,是極其孤單的。所以他也渴望自己能夠幫助對方,讓他們得到一些安慰。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但是詩人也知道,這樣的關懷可能很難送達。因為現在秋葉落滿空山的時候,到哪裡去尋找好朋友的蹤跡呢?找不到好朋友,如何能送上他的祝福,如何能送達這一杯美酒?

韋應物的這首唐詩。對於景色的描繪不多,但是卻表達出了對隱居之人內心的關懷。整首古詩呈現出一種冷色調,體現出的蕭瑟疏淡的風格,但是在背後卻是炙熱的情懷和落寞的心境。他對好朋友的情懷是炙熱的,但是找不到對方內心卻又是落寞的。

而正是在這種炙熱和落寞當中,兩人的情誼得以凸顯。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拾缺補漏:這些描寫秋天的詩詞,冷門但卻很高級!尤其最後一首
    秋天在詩人的筆下是蕭瑟、冷清、孤單、寂寞冷。所以有詩詞說「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有的詩詞說:「萬裡悲秋常作客,半年多病獨登臺」,還有的詩詞說:「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不難發現,不同的心境看秋天,景色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性格經歷寒暑,他的感受也不一樣。但有些古詩詞從字裡行間都會透出一種「高級感」。
  • 韋應物最唯美的一首詩,通篇看似信手拈來,卻是充滿了詩情畫意!
    這也正是唐詩最偉大的一個地方。那麼說起唐詩裡最美的詩作,其實是很難評選出來,很多的作品那都是充滿了詩情畫意,譬如韋應物的這首《滁州西澗》,也是一首經典的名篇,並且整首詩也是描寫得極為抒情,也很是唯美,真正是達到了詩中有畫,並且畫中還有詩的境界。雖然這兩句詩是蘇軾用來評價王維的作品,但是很顯然用在韋應物的這首詩中也是比較貼切。
  • 韋應物最經典的一首詩,僅僅二十八個字,卻美得讓人心醉!
    韋應物,唐代文學家,在詩、文創作上均有較高成就。其中又以詩著稱,是中唐時期山水田園派的代表詩人。後人將其與王維、孟浩然、柳宗元並稱為「王孟韋柳」。韋應物的詩,語言清麗,風格恬淡高遠。其經典作品有《觀田家》、《寄全椒山中道士》、《滁州西澗》等。
  • 韋應物最著名的一首描寫春天的詩,憂傷中卻透露著對生活的熱愛
    韋應物的詩風恬淡高遠,善於寫景和描寫自己的隱逸生活。同時,在他的山水田園詩裡也處處充滿著和平之時的憤懣,反映民間疾苦,也頗具同情心。今天小編想為大家介紹韋應物的其中一首很著名的七絕詩,這是作者擔任滁州刺史的時候,遊覽到滁州西澗時寫下的一首描寫春天景色的小詩。這首詩就是《滁州西澗》。此詩用簡單的手筆描寫了平常的景物,但是經過詩人的點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畫。
  • 夕陽下倦鳥歸巢,詩人長途跋涉抒發思鄉之情,一首唐詩回味無窮
    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唐詩就是如此。寫夕陽之下暮色蒼茫,詩人長途跋涉之餘,用一首唐詩也開啟了思鄉之情。語句簡單,但是意蘊深厚。且看這首唐詩得全文。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雲樹晚蒼蒼。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 韋應物去郊外漫遊,寫下一首山水詩,短短4句便美得令人心醉
    山水承載著古人與今人的情思,寫山水以寄情,賞山水詩以品情。優秀的山水詩大都具有「詩中有畫」的特徵。如陶淵明《飲酒》中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王維《鹿柴》中的「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等。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韋應物筆下的一首山水詩《滁州西澗》,來一起感受一下我國古典詩歌中山水詩的藝術魅力。
  • 最寂寞的兩首古詩,全文不帶「寂寞」兩個字,卻把心境寫到了極致
    寂寞不同於孤獨。很多人在工作或生活的忙碌之餘,總喜歡找個安靜的地方獨處一下,這種獨處是一種很好的放鬆。而寂寞源自內心的孤獨,大概沒人喜歡它。最容易被寂寞擊中的,是多愁善感的人。尤其是古往今來的詩人們,大都與寂寞形影不離。但是,寂寞和失意一樣,都能激發詩人的靈感。
  • 【經典賞析】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但內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上闋寫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見的景色。「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漏斷」即指深夜。在漏壺水盡,更深人靜的時候,蘇軾步出庭院,抬頭望月,又是一個多麼孤寂的夜晚呀!
  • 詩人和王維只有一字之差,一首唐詩和詩佛更是不相上下,山水如畫
    他對於山水景色的描繪可謂達到了極致,而且對詩歌當中浸透的人生哲理、禪意韻味也是他人鞭長莫及的。更有意思的是他在詩歌當中浸透了對于田園隱居的嚮往。有點類似於陶淵明開創的世外桃源。而這樣的詩歌在唐詩其他作者的筆下,也曾經出現過。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隱藏在唐詩中的幾顆小小露珠,晶瑩剔透了1000多年
    有道是:「白露秋風夜,一夜冷一夜。」白露節氣,白天秋高氣爽,夜晚露水寒涼,此時品讀古詩詞自然更是別有一番情趣。而在不經意間,隱藏在唐詩中的幾顆小小露珠,晶瑩剔透了1000多年。《衰荷》是寫景狀物的一首七絕。其大意是:白露節氣來臨,百花凋零,唯有水池裡的荷花沒有完全開敗。秋風吹過,帶來些許寒意,荷葉已經慢慢開始乾枯了。然而誰喜歡看到蕭條的景色呢,都微著池子轉來轉去,尋找合適的地點,好慢慢欣賞這依然花開不敗的荷花。
  • 唐詩|​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唐詩三百首」第二十五首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詩的關鍵在於那個「冷」字。全詩所透露的也正是在這個「冷」字上。首句既是寫出郡齋氣候的冷,更是寫出詩人心頭的冷。然後,詩人由於這兩種冷而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這寒冷氣候中到澗底去打柴,打柴回來卻是「煮白石」。葛洪《神仙傳》說有個白石先生,「嘗煮白石為糧,因就白石山居。」還有道家修煉,要服食「石英」。那麼「山中客」是誰就很清楚了。
  • 夜晚無心睡眠,蘇軾在院中寫了一首詞,最後5個字,盡顯孤獨寂寞
    每逢此時,他都會提筆寫詩,抒發滿懷寂寞。雖無人能懂,但日久天長的落寞也磨鍊得他無比豁達睿智。今天我們來拜讀他剛剛被貶黃州時所作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以高超的文學素養將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孤傲、高潔,雖難免寂寞,也無悔自己堅守內心的抉擇。
  • 晚唐最失意的一首唐詩,讀來都是傷悲,最後7個字卻驚豔千年
    伴隨著唐王朝的逐漸衰落,唐詩也逐漸告別歷史舞臺。尤其是在晚唐時期,很多詩人都在用心血抒發唐王朝日薄西山的無奈,其中也產生了很多經典的詩句。今天談到的這首古詩就是如此。全文很短,只有28個字,但可以說是晚唐最失意的一首唐詩。
  • 韋應物一首描寫雨的詩,僅僅二十八個字,卻是意境全出!
    唐詩裡有很多描寫雨的詩句,而且很多那都是描寫的非常唯美,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李商隱的《春雨》;杜牧的《清時》等等,那都是描寫雨的名篇。並且這些詩句,那都是有一個共同點,表面看似在描寫雨,其實還是其深在意境,還是在描寫自身的一個遭遇,以及自己對於人生的看法,很是值得一讀。
  • 一首無名氏寫的小詩,僅僅四句,卻寫出了深深的悽涼
    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十四年康熙皇帝主導下,搜羅唐詩的合集,將近五萬首唐詩。全唐詩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統籤和清代季振宜唐詩的基礎上,旁採殘碑、斷碣、稗史、雜書,拾遺補缺,巨細靡遺。儘管全唐詩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仍然不失為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來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很多人能夠在歷史留下名字,就是因為全唐詩將他們的一首詩收錄了進去。今天說的這個詩人是個女子,但是沒有名字,全唐詩中稱她為湘驛女子。紅葉醉秋色,碧溪彈夜弦。
  • 韋應物思念朋友睡不著覺,便外出散步,寫了一首詩,卻成為經典!
    對於很多喜歡古詩詞的朋友們來說,之所以會如此喜歡,是因為在古詩詞那簡短的語句中,卻蘊含著極為豐富也極為深厚的感情,這些文字似乎帶有著莫大的力量,可以輕易地碰觸人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種情感洶湧的詩文的表面,詩人的描繪方式卻是非常的平淡,就如同平日裡的閒話一樣,但平實的語言往往充滿著只可意會的魅力。唐代詩人中有一位非常特殊的詩人,用「浪子回頭」形容一點都不為過,他是誰呢?就是韋應物。在唐朝,遇到姓「韋」的,可要張幾個心眼了,因為在唐朝「韋」氏一般都是名門望族,尤其是長安一代的韋氏。韋應物就是一位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公子哥。
  • 孟浩然一首唐詩寫秋日登高望遠,頗有王維「詩中有畫」的風採
    作為盛唐最著名的山水田園派的詩人之一,孟浩然在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名氣。雖然他的一輩子仕途科舉非常不得意,但是在一幫詩人當中收穫的名氣卻很大。當年李白曾經寫出「吾愛孟夫子」這樣的唐詩名句,由此可以看得出他在那些詩人們當中的地位了。
  • 韋應物寫了一首詩,蘇軾「拙劣」模仿,卻遭批評一點也不像!
    韋應物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我們對這位老先生熟知,大多是因為那首著名的課本詩《滁州西澗》,這是一首七言絕句,雖然韋應物這首詩最出名,卻並非他最好的詩,韋應物的拿手絕活是五言詩,連蘇軾都是他的小迷弟,蘇軾曾作詩誇道:「樂天長短三千首,卻愛韋郎五字詩」,說白居易長篇短篇都能寫,各種不同體裁也是信手拈來,但我卻獨愛韋應物的五言詩。
  • 喜愛旅行的韋應物寫下一首唯美的詩,只有28個字,美得猶如一幅畫
    唐詩的美是很難用語言去形容,一些作品儘管只是描寫了普通的風景,由於寫得生動有趣,從而化腐朽為神奇美得令人心醉。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看到了秀麗的風景看了,也就看了,不可能會有另外的想法,也不懂得真正去欣賞其中的美。
  • 韋應物的一首秋夜懷人詩,短短20字,意蘊無窮!
    唐詩的偉大之處,不只是在于格律之嚴謹、押韻之美,更表現於在極小的篇幅中賦予極大的藝術容量。五言絕句是唐詩的主要體裁之一,五絕雖然只有20字,在功底深厚的詩人筆下卻能將其藝術性發揮至頂峰,令人玩味無窮。唐朝著名詩人韋應物擅長寫五絕和七絕,為時人所稱道。其著名七絕詩如《滁州西澗》,其優秀的五絕詩亦不少,如《秋夜寄邱員外》。韋應物的《秋夜寄邱員外》是唐詩中懷人詩的名篇,歷來廣受好評。該詩短小精湛,格律優美,意境深邃,令人產生無限的嚮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