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女婿拍中國小區防疫視頻走紅網絡,蘇黎世當地報紙大篇幅報導...

2020-12-14 上遊新聞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小平 受訪者供圖

「我現在在我們的小區,他們在消毒我們的小區,是這樣做的……」一個外國面孔的小夥子戴著口罩,面對鏡頭簡短介紹,其身後是身穿防護服的人員正在對小區路面進行消毒殺菌。

這是祖睿甫2月19日發出的短視頻,直觀展現了居民小區是如何進行疫情防控的。疫情期間,這位瑞士女婿因拍中國小區防疫視頻走紅網絡,更是引來他的家鄉瑞士蘇黎世媒體的關注。

▲瑞士女婿拍中國小區防疫視頻受到家鄉媒體報導

▲他和妻子原本打算正月十六舉行中式婚禮

瑞士女婿拍中國小區防疫視頻

30歲的祖睿甫是瑞士小夥,學的法律專業,即將開始在律所工作。妻子袁夏夢是西南大學老師。假期,他隨著妻子回到了河南平頂山的嶽父家。

「實際上,他不僅發了這個視頻,之前他還在國外社交媒體上發了很多他所在小區的防疫細節和場景。」妻子袁夏夢告訴記者,先生用自己的社交媒體發布這些信息,也從一個側面告訴了國外的朋友:中國為什麼能夠很快控制住疫情?社區是如何防疫抗疫的?……這些「聲音」,也引起了瑞士蘇黎世媒體的關注。

「我們接受了蘇黎世地方報紙的採訪,希望讓更多的人知道事實狀況。」2月20日,他們在抖音再次發出視頻。記者了解到,2月20日,瑞士蘇黎世當地的報紙用大半個版篇幅、大幅照片重點報導了對他們的採訪。照片中,他們緊緊靠在一起,戴著口罩,笑得很開心。

「報紙刊發後,很快在蘇黎世引起了反響,我們收到了很多朋友的信息。他們說,看到我們的報導就放心了,中國真的做得很棒!」見報後,兩人特別興奮。

▲兩人中式禮服婚紗照

原打算正月十六舉行中式婚禮

「我們本打算正月十六回到平頂山舉行中式婚禮儀式。」袁夏夢告訴記者,她和祖睿甫相識於2018年,兩人相知相愛,走到了一起。

袁夏夢在西南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留校工作。2018年,她被借調到教育部國家留學基金委歐亞非部工作,與在北京大學留學的祖睿甫相識。

這份漂洋過海的緣分很快就開花結果,兩人走到了一起。滿心歡喜的兩人,本來是準備回平頂山舉辦中式婚禮的,婚宴、婚慶公司都早早訂好了,父母也把女兒結婚的請帖送了出去……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疫情防控期,宅家的日子如何度過呢?她和先生祖睿甫沉迷於抖音視頻,「河南媳婦瑞士郎「這個抖音帳號也就是在這段時間火了起來。

「這個帳號名字是我們共同起,把我們都包括進去了。」袁夏夢笑著說。記者看到,他們在帳號自我介紹中這樣描述:哈嘍!我們是一對可愛的夫婦,她來自河南平頂山,他來自瑞士蘇黎士。在北京見面之後我們就互相愛上了,現在我們一起在重慶住,我們也經常來河南和瑞士的老家孝順爸媽。

此前從不玩抖音的祖睿甫此次視頻更新也頻繁起來,也收穫了大量粉絲,此前僅有幾百人的關注,如今已有4000多粉絲。其中,拍攝小區防疫的視頻點讚量更是達到8.8萬多,評論超千條。

▲在重慶三峽博物館前合影

解除隔離後連吃三天火鍋

隔離嶽父家,對祖睿甫來說,並沒有被「困」的感覺。

每天早上起床、吃飯、學中文、運動、探出腦袋陽光浴……宅家的日子,祖睿甫過得挺充實。每天,他會學習中文,如今跟嶽父用中文進行簡單交流沒什麼障礙。「唯一有點點抓狂的是髮型。」疫情期間,理髮店關門,宅家的日子,祖睿甫說自己的頭髮長得太快,「每天像只老虎」。

每天,夫妻倆的生活節奏很規律。疫情期間不能外出跑步,他宅家進行陽光浴的方式也很獨特,喜歡沉浸式沐浴陽光,由於不能下樓,他只好將整個腦袋伸出窗外,有時候360度旋轉,讓腦袋「雨露均沾」(編者註:危險動作,請勿模仿。)。「離隔離解除期還差兩天的時候,他這樣曬太陽,眼鏡掉樓下去了,我們不好意思麻煩社區工作人員,後來兩天後下樓找,眼鏡居然找到了,一直在那裡。」袁夏夢說,先生很喜歡北碚,因為那裡樹木多,空氣好。「他也超愛重慶火鍋,解除隔離後,我們連吃了三天,差不多每天都點火鍋外賣,比我還能吃辣。」

▲兩人在重慶拍攝的婚紗照

縉雲山獅子峰浪漫求婚

他們早在去年9月就辦理了結婚證。求婚那刻,仿佛還在昨天,袁夏夢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我們都喜歡旅遊,也喜歡運動,早在北京時就經常會趁著周末到處去爬山徒步。去年9月,下班後他約我去爬縉雲山,我剛開始覺得也沒什麼特別的,直到後來爬上獅子峰後,他讓我閉上眼睛,等睜開眼的時候,周圍點滿了蠟燭,還有香檳……他說,我們很幸運遇到彼此……」當晚,瑞士小夥求婚成功。一個禮拜後,兩人到江北辦理了結婚證。

「我們的三觀很像,看世界、交朋友都是開闊的心態,很相似,所以能走到一起。」袁夏夢告訴記者,兩人期待著疫情徹底結束後補辦婚禮。「除了在中國補上中式婚禮儀式,還將回到瑞士,在先生的家鄉——瑞士蘇黎世,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舉辦西式婚禮。」袁夏夢告訴記者,他們第二個計劃就是每月、每周去完成旅行計劃,到還未走過看過的地方去旅行。

▲兩人三觀相同,漂洋過海走到了一起,收穫愛情。

相關焦點

  • 瑞士女婿拍中國小區防疫視頻走紅網絡,蘇黎世當地報紙大篇幅報導
    「我現在在我們的小區,他們在消毒我們的小區,是這樣做的……」一個外國面孔的小夥子戴著口罩,面對鏡頭簡短介紹,其身後是身穿防護服的人員正在對小區路面進行消毒殺菌。這是祖睿甫2月19日發出的短視頻,直觀展現了居民小區是如何進行疫情防控的。疫情期間,這位瑞士女婿因拍中國小區防疫視頻走紅網絡,更是引來他的家鄉瑞士蘇黎世媒體的關注。
  • 瑞士小夥兒又火了!蘇黎世電視臺報導他在中國的經歷
    海宇物業新城囯際小區2-1-7-3隔離業主(瑞士籍),日前接到瑞士電視臺採訪,要了解中國疫情管控情況和措施,他們說中國做得很好,海宇物業新城國際小區做得很棒,特別提到海宇物業隊員的防護服,給他們送菜等等……倡議瑞士向中國學習
  • 在瑞士蘇黎世轉機的同學請注意
    中新網12月19日電 據中國駐蘇黎世總領館微信公眾號消息,經中國駐瑞士使領館協調推動,瑞士國際航空公司將在蘇黎世機場國際中轉區提供核酸及血清IgM抗體「雙檢測」服務,但僅對乘坐瑞航及漢莎航空聯程航班經蘇黎世中轉赴華、中轉時間在8小時以上的旅客開放
  • 調查顯示近7成瑞士人更青睞紙質報紙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莉蘭】在全世界人都著迷「看手機」時,瑞士人一如既往地喜歡看報紙。瑞士資訊4月11日報導稱,瑞士媒體研究機構Wemf最新調查結果顯示,2/3的瑞士人更喜歡看紙質報紙,而不是上網看新聞。
  • ...瑞士最大的報紙《新蘇黎世報》發表文章指出,已經從中瑞《自由...
    文 / 爾東琛2020-12-31 04:35:57來源:FX168 【瑞士媒體看好中歐投資協定:瑞士企業也將從中受益】12月30日,中國與歐盟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 中國駐蘇黎世總領事館在瑞士主流媒體撰文 闡釋中國外交政策
    《新蘇黎世報》網站截圖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易歆):近期,瑞士《新蘇黎世報》在多篇文章中批評中國的外交政策,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針對這些文章中的偏頗觀點,中國駐蘇黎世總領事館6日在該報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珍愛和平》的駁文,向瑞士讀者闡釋中國的外交政策。《新蘇黎世報》有文章稱,中國與拉美貿易不對等造成後者巨大逆差,中拉缺乏相互了解,拉美未完全意識到中國意圖且缺乏對華戰略。
  • 萬人中國旅遊團到訪瑞士 當地旅遊局:天賜之物
    萬人中國旅遊團到訪瑞士,當地人欣喜和爭議都有[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青木]「這對我們國家有利嗎?」瑞士最有影響力的報紙《新蘇黎世報》12日報導稱,全球最大直銷公司婕斯(Jeunesse Global)最近組織1.2萬名中國員工進行為期6天的瑞士之旅。這是「有史以來到訪瑞士的最大旅遊團」,也成為對這個歐洲小國的巨大考驗。
  • 瑞士疫情反彈破百 中國駐蘇黎世總領事館提醒領區僑胞做好防範
    北京時間7月2日,中國駐蘇黎世總領事館發布消息,綜合瑞士聯邦衛生總局及媒體消息,瑞6月19日解除「緊急狀態」後,邊境恢復開放,防疫管控放鬆,連日來新增感染人數快速上升,且多發聚集性感染事件。鑑於瑞士、列支敦斯登疫情走勢仍不夠明朗,且夏季燒烤野餐、休假出遊頻率上升,駐蘇黎世總領館再次鄭重提醒領區僑胞、留學生、中資機構人員保持高度警惕,關注疫情發展,嚴格遵守官方防疫要求,馳而不息、一絲不苟地做好個人防護:1.
  • 日本鹿島市政府報紙大篇幅介紹漢語角獲好評
    日本鹿島市政府報紙大篇幅介紹漢語角獲好評   中新網3月5日電 據《日本僑報》報導,3月4日,東京漢語角舉行第229次交流會,NPO法人日中交流支援機構事務局長巖楯嘉之為大家介紹了日本茨城縣鹿島市政府報紙《廣報鹿島》關於鹿島漢語角的圖文報導,受到大家的好評。
  • 關於填報防疫健康碼及經蘇黎世轉機注意事項的提醒
    瑞士國際航空公司已於2020年7月19日復飛蘇黎世-上海航線,當天有個別旅瑞留學生及來瑞轉機回國的中國公民因健康碼不合格未能順利登機,造成滯留。
  • 中國遊客拍下的真實的瑞士,跟想像的不一樣,物價貴的可怕!
    歐洲遊完,可能一些國家你永遠也不想再去一次,但是來過了瑞士,或許這裡將是歐洲行最好的回憶。當地的人民很熱情,當你問路的時候,他總會微笑的給你指路。圖為,瑞士的地鐵。一點都不擁擠,永遠都會有座位,而且座位上還放有當天的報紙提供閱讀。圖為,蘇黎世街頭的中文牌子。
  • ...愛的迫降|瑞士_旅遊|蘇黎世大教堂|伊瑟爾特瓦爾德|蘇黎世|少女峰
    雖然瑞士目前還未對國人封境,但出境旅行還需要暫緩,現在就讓我們先飽一下眼福吧。林登霍夫公園後的蘇黎世大教堂片頭定格鏡頭是在蘇黎世老城的中心地區,林登霍夫公園(Lindenhof)裡拍攝的。這裡是羅馬時代的稅關遺址。從這裡可以眺望到蘇黎世的全景,環境非常安逸靜謐,深受當地市民喜愛。
  • 臺灣主要報紙大篇幅報導首屆兩岸和平論壇成果
    13日,《聯合報》、《中國時報》、《旺報》、《工商時報》等臺灣主要報紙大篇幅報導,介紹首次由「紅」、「藍」、「綠」智庫參與協辦的政治對話平臺取得的成果,其中聚焦論壇建議促成兩岸領導人會晤。  《聯合報》刊發題為《和平論壇:盼實現兩岸領導人會晤》的報導,開篇拋出其兩個關注點:兩岸雙方積極創造條件,促成兩岸領導人會晤;兩岸宜考慮開展軍事領域接觸交流。
  • 瑞士聯邦的第一大城市——蘇黎世|遊記
    在蘇黎世還了車,這趟穿越德國、奧地利和瑞士鹽湖區和阿爾卑斯山區的自駕散漫遊就到了最後一站。在蘇黎世,主要是搭乘當地公共運輸工具,再腿兒著走街串巷逛新老市區。逛累了,坐下來喝杯咖啡,歇歇腳,是種不錯的享受。
  • 蘇黎世湖邊(瑞士蘇黎世)
    蘇黎世湖因蘇黎世而得名,但沿湖並非只有蘇黎世一座城市。利馬特河由蘇黎世湖流出,一路向北,最終匯入萊茵河。蘇黎世也是在利馬特河畔而形成於兩千多年前。
  • 日本紀錄片導演拍下南京街頭防疫日常 呼籲日本向中國學「抗疫」
    竹內亮導演被多家日本電視臺報導「我沒有預料到紀錄片能引起那麼大的關注,本身我拍攝的初衷是為了引起日本朋友的警覺,沒想到竟然在中國國內也有反響」。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竹內亮說到了作品誕生的「前因後果」,更談到了其創作目的,「我認為,我想要的效果已經達到了。」
  • 英國洋女婿回上海拒絕隔離!社區用「柔和」方式處理引爭議!
    上海《新民晚報》近日發布了一篇名為「孩子才兩個月,輾轉多國回滬的英國籍女婿不願集中隔離怎麼辦?」的報導。一位從歐洲回到上海的英國籍女婿到達小區後,拒絕隔離。於是社區想出一個好辦法,讓難題迎刃而解。這家社區用柔和的方式處理問題受到了官方媒體的表揚。而社區想出的這個所謂的「柔和的好辦法」,卻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質疑。
  • 瑞士蘇黎世:去體驗一下高生活水準
    蘇黎世老城區最適合徒步或者騎行,隨便閒逛在老城區古老的街道上,隨便拍幾張照片都是大片,也不用花錢,在蘇黎世這樣高消費的地方,這樣的旅行絕對是非常棒。在蘇黎世就有三個著名的教堂,蘇黎世大教堂是其中之一,其餘兩個重要的教堂,是蘇黎世聖母大教堂和聖彼得教堂。蘇黎世大教堂裝修的非常華麗,可見人口並不多的蘇黎世是多麼的富有。蘇黎世大教堂是一個標誌性的雙塔造型,是蘇黎世的地標建築。
  • ...瑞士_旅遊|阿爾卑斯山脈|伊瑟爾特瓦爾德|少女峰|蘇黎世|愛的迫降
    在迎來大結局的這天,劇中宛如仙境的瑞士美景,瞬間引起了討論,不少人紛紛決定,要打卡歐巴同款,疫情過後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瑞士之旅」。瑞士的確很美,不少去過的朋友眼尖地看出劇中不少小眾又唯美的地點是蘇黎世,界面旅行早前對蘇黎世有過深入報導,但這一次,我們來拆解一下打卡劇中同款,需要前往哪些必去的景點。
  • 蘇黎世大教堂:瑞士別具一格的雙塔樓,蘇黎世的象徵
    蘇黎世大教堂坐落在利馬特河畔,與聖母教堂遙相輝映。它別具一格的雙塔樓已成為蘇黎世的象徵,建築風格融匯了羅馬式、後哥德式以及新哥德式等。蘇黎世大教堂在16世紀瑞士宗教改革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其雙塔被視為蘇黎世公認的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