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春節傳統年俗百趣圖 | 弘壹賀年

2020-12-25 弘壹文化

年俗

年是時間轉換的標誌,「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大年夜的隆重,就在於它處在新舊的時間界點上,人們以喜悅、期盼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年是人際關係再造的良機,賀年、團年、拜年等年節儀式活動匯聚著人們的親情、友情、戀情。年是商家的節日,年是遊子的盛會。年是中華文化的濃縮,年是中國人抹不去的心結,中國年俗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風情。

饋春盤:立春鹹作春盤嘗,蘆菔芹芽伴韭黃。互贈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須待膏粱。 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盤的風俗。如《荊楚歲時記》載:『元日,……進屠蘇酒,下五辛盤。』周處《風土記》:『元日造五辛盤。』注云:『五辛所以發五藏之氣,即大蒜、小蒜、韭菜、雲苔、胡荽是也。』五辛盤又稱春盤。

春社 千尋古櫟笑聲中,此日春風屬社公。割肉卜瓦餘風在,更喜暢飲治耳聾。 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是春社日。古時以村為單位祭祀社神,祈求豐收。祭社神先立社,在土壇上用石砌屋,無頂,上貼『社稷之神』紅紙,祭祀後,撒肉四周以餉烏鴉。

掃塵又稱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春節傳統習俗之一。起源於古代漢族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這種儀式後來演變成了年底的大掃除,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民間有跳灶王的習俗。乞兒三五人為一隊,扮灶公、灶婆,各執竹枝噪於門庭以乞錢。

一年辛苦到臘月,家家戶戶舂米,因為臘月的米堅實,舂時少損耗 。

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神。

祭灶時,給小兒買飴糖(即膠糖、麥芽糖)以求上天降好事 。

家家戶戶買春聯貼春聯,祝福新的一年。

貼門神,新的一年,將軍保吉祥。

燃爆竹 霹靂聲中舊歲除,為驚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藥發明後,難止新年放鞭俗。

大年初一

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乾淨,年初一不 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 (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大年初二

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大年初三

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大年初四

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大年初五

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裡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 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 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大年初六

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傳說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因為12是6的二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大年初七

這一天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佔書》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 七就是人日。這天,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 子。

大年初八

這一天是穀日,傳說是穀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傳說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鬥出得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大年初九

民間習俗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臺灣新竹不少信眾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擁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天公壇,向天公祝壽,並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

大年初十

這一天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說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著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正月十一

這一天是「子婿日」,是嶽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過了正月十一,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從正月十二開始選購燈籠,搭蓋燈棚。童謠是這麼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 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了,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這一天少不了還要吃元宵、湯圓。 正月十六夜則是小孩的節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對著別人的重重一撞,然後笑哈哈的看著別人的燈籠著火,這個叫做「碰燈」。講究的是今年的燈籠不能留 到明年,必須以「碰燈」的方式銷毀。

相關焦點

  •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將以傳統年俗和嶄新體驗邀遊客共慶牛年新春
    上海迪士尼供圖中新網上海1月15日電(湯彥俊)1月15日,記者從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獲悉,1月19日至2月26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將以融合本土文化和迪士尼特色的佳節體驗,與遊客共同慶祝牛年新春。新春慶典將包括主題賀年活動、特色年貨商品、節日美食飲品以及新春娛樂演出,讓遊客重拾豐富多彩的傳統年俗,沉浸在濃濃的年味裡。
  • 中國郵政發布2021年賀年專用郵票及有獎明信片
    中新網11月5日電 在2021辛丑年即將到來之際,11月5日,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在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舉辦2021年賀年有獎明信片、賀年專用郵票發布會,向社會發布以「生肖牛」為主題的普通明信片、極限明信片、祝福卡及2021年賀年專用郵票。
  • 兔年春節話香港年俗
    新華網香港2月2日電(記者張雅詩)為了迎接兔年來臨,不少香港市民進入臘月之後就開始為過年作準備:買鮮花、做糕點、封紅包……務求讓一家老幼高高興興地過春節。「年廿八,洗邋遢」,這一句俗語說明了香港各家各戶習慣在春節前,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意味著除舊迎新。接著是布置家居,以各式鮮花和春聯作點綴,讓家裡每個角落都充滿洋洋喜氣。
  • 春節年俗趣談:正月初一是「雞日」?為何要吃五辛盤?
    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 「春節」。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人過春節的歷史相當悠久,而且,舊日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開始,或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才算結束,日子過得不緊不慢。  「由於出現的時間很早,春節相關慶祝活動自有文字記錄以來就有。」
  • 狗年春節哪裡玩耍?濟南120項賀年活動爭先亮相
    一起等來姍姍而至的大雪,一起看過152年一遇的超級藍月亮,伴隨著春節的臨近,生活在日漸隆重的儀式感中冒出濃鬱的年味。
  • 濰坊推出系列春節文化活動,邀您歡喜過大年
    根據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冬遊齊魯·好客山東惠民季」、「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月」的整體部署和要求,我市從今年11月初到2020年2月底,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冬遊齊魯,花畫賀年,話濰坊」活動和「賞年畫·濰坊過大年」活動,在全市範圍內開發推出系列冬遊產品、節事活動,出臺集成一批惠民政策、優惠措施,進一步激活冬季文化旅遊消費潛力。
  • 這個春節怎麼玩?濟南官方春節賀年攻略在此!
    雞年春節來臨之際,濟南市旅遊發展委員會組織各區縣旅遊部門和企業推出春節賀年旅遊攻略,從農曆小年到元宵節,80餘項賀年旅遊活動異彩紛呈,祈福、民俗、親子、滑雪、溫泉、購物、文藝、美食……為市民、遊客展現年味兒十足的濟南。
  • 年俗知多少,象山的這些傳統年俗你知道嗎?
    在象山,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四,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是老百姓最歡樂的節日,也是最為忙碌的節日。古老的習俗仍以其頑強的生命力,代有承襲,廣為流傳。象山傳統年俗一起來看看吧象山人過年是很講究吃的。
  • 2021年賀年專用郵票及有獎明信片發布
    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5日電(記者 王碩)在2021辛丑年即將到來之際,11月5日,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向社會發布以「生肖牛」為主題的普通明信片、極限明信片、祝福卡及2021年賀年專用郵票。賀年有獎產品是傳承書信文化的重要載體。
  • 牛年快樂,辛丑吉祥,2021年有獎明信片及賀年郵票發布
    以「生肖牛」為主題的普通明信片、極限明信片、祝福卡及2021年賀年專用郵票今天發布。賀年有獎產品是傳承書信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本次發布會上,中國郵政發布了兩套《牛年快樂》普通明信片、兩套《辛丑吉祥》極限明信片、兩套祝福卡以及賀年郵票小全張、自創型明信片、卡函專送郵資封等產品。
  • 中國郵政發布2021年賀年專用郵票及有獎明信片
    在2021辛丑年即將到來之際,今天(11月5日),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在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舉辦2021年賀年有獎明信片、賀年專用郵票發布會,向社會發布以「生肖牛」為主題的普通明信片、極限明信片、祝福卡及2021年賀年專用郵票。
  • high翻雞(jǐ)年(nán)濟南旅發委推出春節賀年攻略,濟南春節就這麼玩!
    雞年春節來臨之際,2017「好客山東 福滿泉城」濟南賀年會進行得如火如荼。繼發布元旦賀年攻略後,濟南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又組織各區縣旅遊部門和企業推出春節賀年旅遊攻略,從農曆小年到元宵節,80餘項賀年旅遊活動異彩紛呈,祈福、民俗、親子、滑雪、溫泉、購物、文藝、美食……為市民、遊客展現年味兒十足的濟南。
  • 【網絡中國節·春節】請收下這份賀年歌曲「發展史」,滿滿的春節記憶
    不過真的要問我歌曲的名字未必就能說出來……而如果在街頭採訪問別人你記得什麼春節歌曲嗎對方想必也一頭霧水果然熟悉到空氣一樣的存在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呀……今天我們就帶著大家和街坊鄰居一起回顧這些年聽過唱過的賀年歌曲吧
  • 2021年賀年專用郵票發布,極限明信片首次亮相
    ,今天(11月5日),中國郵政發布以「生肖牛」為主題的普通明信片、極限明信片、祝福卡及2021年賀年專用郵票。   今天(11月5日),中國郵政發布以「生肖牛」為主題的普通明信片、極限明信片、祝福卡及2021年賀年專用郵票。
  • 別具一格的香港年俗:花車巡遊 煙花匯演 賽馬
    別具一格的香港年俗:花車巡遊 煙花匯演 賽馬   蛇年春節之際,香港又開始展現其特有節日風貌。在這個中西文化合璧的亞洲國際都會,春節既沿襲著世代相傳的中國傳統習俗,同時也融入很多國際化因素,營造出別具一格的「香港年味」。  潔屋掃舍和張貼「揮春」(春聯)是年前一項重要工作。港人說「年廿八,洗邋遢」,就是在臘月二十八把家裡打掃得乾淨整潔,寓意除舊迎新。然後便用花市購置的各式鮮花和春聯作點綴,讓家裡充滿過節的喜氣。
  • 香港春節年俗有哪些? 港式混搭花樣多
    羊年新春走近,氣候宜人的香港,發揮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質優勢,推出不少新鮮活動,吸引海內外遊客去體驗濃濃年味。   據香港旅遊發展局介紹,香港作為中國大家庭的一員,過春節除了細膩地保存了眾多傳統節慶風俗,更注入了新鮮的國際文化元素,散發出別具特色的地道港味。
  • 2021辛丑年賀年專用郵票及有獎明信片在京發布
    本網訊 11月5日,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郵政)「心裡『郵』你,為愛發光」2021年賀年有獎明信片、賀年專用郵票發布會在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舉行,會上發布了以「生肖牛」為主題的普通明信片、極限明信片、祝福卡及2021年賀年專用郵票。
  • 【方志四川•傳統文化】蔣德均 ‖ 春節:中華民族最盛大的節日(下)
    在這些傳統節日中,最具影響力的主要有春節(含元宵節)、清明節(含寒食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五大節日。這些傳統節日,不但是燦爛的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因其浪漫的傳說和豐厚的習俗,在民族血脈裡一直延展了幾千年,至今不衰。
  • 百節年為首,農曆正月初一是年節,是一年為首的傳統節日
    歡天喜地過大年 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史的農業國。中華民族,是由農耕而進人文化。在民族傳統節日中,絕大部分源於農事,並依據與農耕有著直接關係的天地運行、氣候變化的規律而排定的。古代農事以一年四季季節性變化為周期,故有春種、夏長、秋收、冬藏。
  • 春節即將來臨,來看看春節的十六大年俗
    1、餃子 中國各地春節期間都有一些特定的食品。 從漢朝起,北方人就形成了包餃子過年的傳統。 年糕最早只用於年夜祭神、朝歲供祖,後來,因其型狀像金塊、銀條,名稱也諧音「年高」、寓意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年年高升」,有吉利的寓意,逐漸成為家家必備的春節美食。 3、春卷 春卷是一種盛行全中國的春節美食,它用烘烤後薄如蟬翼的麵餅卷上餡料,油炸成香脆誘人的扁圓筒狀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