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因公出差還是長途旅行,大家現在在進行遠距離出行的時候使用的最普遍的一種交通工具就是高鐵,對於高鐵站大家也都比較熟悉,很多城市裡高鐵站的人流量普遍都比較大,既然客流在提升,高鐵站的規模就不能太小,否則就會出現擁堵的情況。我們國家在建設高鐵站的時候,通常都會把車站建造的大一些,比如說廣州的北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高鐵站,即使是等級只是二級車站,但是它的容量也是很大的,總共有18個站臺和37條線路,可以同時容納很多輛高鐵一起進站,讓旅客們都可以及時順利的登上列車。
一個二等車就有這麼大的規模,更不要說那些特等站和特大型的高鐵站了,面積比二等站還要大上很多,能夠容納的人流量也要成倍增長。有人認為廣州和上海是同一個級別的城市,對於高鐵站這樣的交通樞紐要求也要比其他城市更為嚴格,有的人就想在廣州南站和上海虹橋站之間做一番對比,因為這兩個車站都是城市當中有名的大站,那麼它們之間到底哪一個更為忙碌一些呢?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廣州的南站,作為廣州一個新興的高鐵站,在2010年才開始正式投入使用,整個高鐵站的建築規模達到了61.5萬平方米,比廣州其他的車站要大很多,而它的重要性也是其他站點無法比擬的。現在這座高鐵站擁有15個站臺,28個站臺面和28股道,這樣的規模達到了特等站的級別,當初這座車站在建設的時候花費了130億元,使用了大量建築材料才形成了現在大家看到的規模。這就使得廣州南站不但成為了一個有名的高鐵站,同時也是這座城市裡一個著名的地標。
上海的虹橋站自從建成投入使用之後,就成為了華東地區最為重要的交通樞紐,現在這裡的建築面積達到了44萬平方米,雖然比廣州南站要差一點,站臺的數量也要稍微少一些,但是和廣州南站一樣它也是在2010年投入使用的,而且上海虹橋站的投資規模達到了150元。如果要分析哪個高鐵更為忙碌,就要從客流量來看了,廣州南站在2018年暑假的時候每天的客流量平均達到了53.2萬人次,最高的時段達到了60.97萬人次,春運期間更是達到了1713.7萬人次。
而虹橋站以2017年的暑假為例,客流量達到了20.22萬人次,和廣州南站相比客流量要小了很多,所以壓力也沒有那麼大,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差別。平時大家都覺得廣州南站的客流量不是很大,其實主要是因為這個站點的規模實在是太過龐大,即使是在春運期間來到這座高鐵站,候車的人流和龐大的建築相比也會顯得非常寬鬆。大家有時間的時候可以去廣州南站看一看,小夥伴們,廣州南站和上海的虹橋站,你去過其中的哪一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