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親歷中國海軍收復南海諸島

2021-01-09 人民網

  ▲南海屏藩碑正反面。照片來自網絡

  1945年8月,日本戰敗並投降,根據1943年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的決定,臺灣應回歸我國,西沙和南沙群島也應歸我版圖……

  胡洪波

  1994年我在海軍政治部新聞處任新聞幹事。這年6月,我登上了西沙永興島。

  從北京來到這個數千公裡之外的海島,島上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新鮮的,所以,總是沒日沒夜地在這個島上轉悠。有一天,我轉上了島上的一個制高點,發現了一座碑。

  這是一座水泥澆鑄的灰色的碑,高約70釐米、寬約50釐米,碑的正面朝著大海,上書四個紅漆大字:

  南海屏藩

  碑的反面寫著:

  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

  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張君然立

  一座碑保存下來的時候,一種精神也就流向遠方,那麼,立此碑的張君然何許人也?

  我開始了尋覓。

  1995年6月底,上海,我終於站到了張君然的面前。我採訪了張君然,完整記錄了抗戰勝利後中國海軍收復南海諸島的史實。8年後,享年86歲的張君然去世了。

  2016年,中華兒女無比牽掛這片「祖宗海」的時刻,親歷此次收復史實的人應該都作古了,翻閱筆者完成於1995年7月的採訪記錄,「考古」中國收復南海諸島的歷史,有了一種特別的意義。

  部署收復進駐

  78歲的張君然留著軍人常留的「寸頭」,邊說邊挽袖子,1.82米的身軀仍不減英氣。

  明了我訪他的目的,老人興奮地打開了話匣子——

  1945年8月,日本戰敗並投降,根據1943年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的決定,臺灣應回歸我國,西沙和南沙群島也應歸我版圖。

  我國政府即決定,將南海諸島仍舊劃歸廣東省管轄,並加強管理。

  收復南海諸島的工作開始進行,海軍總司令部海事處上尉參謀張君然等4人負責此項工作。

  「要命的是我們這4個人全都沒有到過西沙群島、南沙群島,象我吧,之前更是沒有出過一次海。怎麼辦?」張君然兩手一攤。

  是呀,怎麼辦呢?只有「補課」。張君然和3名同行成天跑圖書館、外交部、氣象臺、海關等單位和部門,廣泛收集南海諸島的海洋地理、航海指南、水陸志、海事通知、潮汐、氣象等資料,做著計劃。

  正當中國政府在做此類文書工作的時候,外國人卻開始行動了:殖民越南的法國海軍陸戰隊於1946年5月在西沙登陸,逗留15天;菲律賓外交部長季裡諾表示,要將南沙群島併入菲「國防範圍之內」……

  要趕在外國人行動前完成收復南海諸島的任務。1946年9月,中華民國外交部、內政部、國防部與海軍總司令部會商對策,決定由海軍組織艦隊,協助廣東省政府接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並由海軍派兵駐守這兩島——這是我國軍隊第一次正式駐守南海諸島。

  張君然參加了這次會議。張君然告訴我,這次會議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根據各群島所處的位置,重新確定了各群島的名稱:將1930年代命名的南沙群島易名為中沙群島;將團沙群島(日本人強佔時期稱之為新南沙群島)改稱為南沙群島。後又根據漁民的俗稱和外文譯名,對各島礁、沙洲的名稱作了正式命名,共159個。這些,都由內政部編為《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於1947年11月正式公布執行。

  會後,張君然被指定為隨進駐部隊登島人員。這樣,他便開始了三下南沙、四上西沙的歷程。到1995年時,在進駐南海諸島人員中,海峽兩岸只有張君然一人是全程親歷者。

  這是一件事關國家、民族利益的大事。張君然伸出一根手指頭,在我面前點了幾下才開口:

  「大事要辦好,要完成好收復進駐任務。由於運輸補給太困難,這就要求我們在能完成任務的情況下,儘量緊縮人員編制。我們決定,先進駐兩個主島再說,南沙為太平島,西沙為伍德島,就是現在的永興島。每島設電臺一部,直接受海軍總司令部指揮,另有海軍陸戰隊一個排,電臺臺長為上尉軍銜,是島上駐軍的最高指揮官。」

  說這話時,張君然語氣緊驟、有力。

  「還要注重小事。」張君然對著我笑。「比如說補給不上,斷糧了怎麼辦?我們就準備了魚網、魚鉤、菜種,每個島還帶上去近20頭活牛啦。沒有火種怎麼辦?除了帶防風火柴以外,還帶有古老的火石、火鐮。這個時候就要婆婆媽媽一點了。」

  說到這,張老舉起兩根手指來來回回地擰:「還有,我們決定駐島官兵的薪水按平時的3倍領取,半年一補給,一年一輪換。」

  林則徐侄孫掛帥

  計劃要付諸實施了,軍艦又是一個大問題。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遠航,既要準備打,又要著手建。

  正在這時,海軍上校、民族英雄林則徐侄孫林遵從美國帶回了8條艦艇。於是,從中抽出2條護航驅逐艦「永興」、「太平」和2條登陸艦「中建」「中業」組成進駐西沙群島、南沙群島艦隊,執行收復任務。林遵為艦隊指揮官,姚汝玉為副指揮官,張君然為參謀,可以「算第三號指揮官吧」。

  姚汝玉與張君然率「永興」「中建」2艦進駐西沙,林遵率「太平」「中業」2艦進駐南沙。

  艦隊一組建,鑼鼓就敲響了。1946年10月23日,內政部電告廣東省政府,海軍艦隊啟航赴粵,協助接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同時請廣東方面加緊刻制署有各島正式島名的碑碣,供收復時豎立,以昭示主權歸屬——「這裡就是我們的地盤,你看清嘍!」說話間,張君然的指頭敲響了桌子。

  秘密起航

  桌子敲過之後,張君然的聲音壓低了,惹得我也不得不低過頭伸過去仔細地聽他的悄悄話——「我們是秘密起航的。」他說。

  為了防止外國人在中國艦隊到來前搶佔各島,這次在勝利的旗幟下進行的榮耀的行動,卻是在秘密狀態下進行。1946年10月25日,各路收復及考查人員進駐上海,張君然最後一次到徐家匯氣象臺查閱了近期海況,決定了啟航日期。

  10月29日,指揮部命令各艦要「若無其事」地分別出港,22時在長江口匯合,爾後編隊南下。至於航線,採取的是「近路不走走遠路」的策略,經臺灣外海並繞過香港,到廣東虎門拋錨。

  「到了虎門,我就有想法了。」張君然拿出一疊稿紙,從中抽出一張給我看:「我在駕駛臺上眺望虎門群山,遙想1840年這裡硝煙瀰漫,英國殖民主義者的炮艦,經過我國南海諸島來到虎門,用大炮轟開了清王朝的大門,使我國人民陷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困境達一百年之久。今天,我們艦隊來到虎門,即將去收復南海諸島,保衛南疆,斬斷帝國主義侵略的魔爪。撫今追昔,不禁思緒萬千……這時,一艘快艇向我艦駛來……」

  快艇將艦隊的指揮官等接到廣州,與廣東省政府的官員共商了進駐事宜,增補了進駐計劃,並帶上廣東方面的人員、物資等,當然,還有那些石碑,爾後返回登艦,向三亞的榆林軍港進發。

  「我們於11月8日抵達榆林,僱用了40名熟悉各島情況的漁民,艦隊一邊休整,一邊等待天氣好轉。」張君然說。

  「看到西沙,我就掉淚了」

  「那時我們都年輕,膽大,敢幹。」張君然竟小夥子般地揮起了大手。

  11月份正是南中國海東北季風最強勁的時節,海上風力一般都在7級左右,海面上有3米左右的巨浪。為了搶時間,「太平」「中業」兩艦兩次出海赴西沙,都因海情惡劣,艦員確實「受不了」而中途折返。

  11月23日,氣象好轉,天藍得使那空中的白雲「像畫的」一樣,「永興」「中建」搶先出航,高速開赴西沙。

  「這一夜沒睡覺……」航途中,張君然憶起自己「複雜」的身世。他的祖籍是安徽壽縣,清朝末年遷到東北墾荒,1917年3月,他在「大家笑你」的謎底城市齊齊哈爾出生,後進交通中學學習。1931年,「9·18事變」爆發,日本兵來了,書沒法讀了,過了兩年,就流亡進關。後來,他進青島海軍學校第5期將校班學習,畢業後到重慶,在交通部造船處做「不穿軍裝」的技術員,抗戰勝利後,徵調海軍人員服役,他便參軍到海軍總司令部海事處工作。

  24日凌晨,到達永興島海域。張君然回憶:「那邊天亮得早,我站在駕駛臺上,看到遠處的水天相接處,有一線白光環捧著一堆青翠碧玉,這就是西沙。看到西沙,我就掉淚了,也不知為什麼,那淚水呀,嗨……」

  復島立碑,衛我南疆

  軍艦減速航行,突然間傳來「呀」地一聲驚叫,張君然「趕緊」跑下去,俯著艦舷往下一看,不得了,水下的珊瑚象一柄柄五光十色的劍,直插船底,海參和各種貝類、魚類,在珊瑚叢中遊來遊去,跟《動物世界》「一模一樣」,軍艦就象拖拉機一樣直要壓上去,但還是沒有觸礁。測水深一看,船體離水底還有20多米呢。為什麼呢?這裡的海水太清晰了,沒有任何汙染。離島約1公裡時,軍艦不敢再開了,拋錨待機,放下小艇。

  「這時就該我上了。按預定計劃,我率一個戰鬥小組登上小艇,環島巡視,島上有殘破不堪的建築四五間,島邊有一道長約200米的棧橋,但未見有人。轉了一圈後,我即命令登島,我第一個衝上了島,讓小艇回去報告,我率戰鬥小組成戰鬥隊形散開,搜索前進。」張君然清晰地記得這一幕。

  在搞清島上確實無人後,編隊組織人員登陸,搶運物資,搭建營房,構築工事,架設電臺,修建炮位,5晝夜後,這些工作大體完成。11月29日上午,艦隊派出儀仗隊,全體官兵舉行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揭幕儀式。紀念碑為水泥製作,正面精刻「南海屏藩」4個大字,背面刻著「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和「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立」的字樣。

  至此,進駐西沙群島的任務初步告成,艦隊返航。

  1946年12月12日,林遵率「太平」「中業」兩艦登上南沙太平島。上島後,發現在島的西南方向有一座日本兵修建的紀念碑,上方繪著日本國旗,下方寫有「大日本帝國」5個字。我國進駐人員當即將其摧毀,並在原址上豎起我國的紀念碑。此碑為六錐體,四面刻字,正面刻著「太平島」,背面刻著「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左面為「太平艦到此」,右面為「中業艦到此」。

  這樣,我國派兵進駐西沙、南沙群島的工作便宣告完成。

  這輩子最大的心病

  第二天再次見面時,張君然繼續給我講述洶湧澎湃的南海往事……

  1947年1月16日,就在我國軍隊進駐永興島後不久,法國一架戰鬥機飛臨永興島上空偵察。18日上午,法國軍艦「東京人」號駛抵西沙,他們派人上島,竟要求我駐守人員撤離。

  西沙電臺臺長請示正在廣州的張君然怎麼辦,張君然告訴他:「堅決抵抗。」次日,法軍撤走,開到珊瑚島登陸,並派人駐守。

  中國政府向法國提出抗議,並著手組建部隊,進駐珊瑚島。1947年4月,永興島的補給日期到了,張君然受命帶「永興」「中建」兩艦和從廣東「借」來的海軍陸戰隊一個加強排隨艦出海,進駐珊瑚島。

  當艦隊駛抵珊瑚島附近海面時,艦上的士兵就叫起來:「掛白旗了,他們投降了。」張君然頓時有一種「兵不血刃」的勝利感。再近些一看,方知是「搞錯了」,原來,這面法國國旗太破舊了,原來紅白藍的三色國旗上,紅色部分已完全破碎,藍色已褪為白色,掛在空中就像是一面白旗。

  張君然一面命令「準備打」,準備強行登陸,一面向南京海軍總司令部請示,哪知南京回電竟是:暫停進駐,撤回。張君然只得無奈地看了看綠綠蔥蔥的珊瑚島,率艦返航。

  這樣,法國人便一直佔據著我珊瑚島,1955年從越南撤出時,又交給南越集團。直到1974年1月19日,我人民海軍進行西沙自衛反擊作戰時,才收復此島。

  張君然說:「嗨,我真後悔那時沒有在我的手上把珊瑚島收復,那時要是不請示就好了,打完了再說。哎,南京政府不爭氣。」

  張君然告訴我,這件事是他這輩子最大的心病,1986年,為紀念收復南海諸島40周年,海南軍區邀請他重訪西沙,在海口,當他聽說在「1·19海戰」中我19名官兵英勇犧牲時,心情「更是沉重」,當即帶上一個花圈,翻山渡海帶到珊瑚島,敬獻在我國國土最南端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前。

  立收復西沙群島紀事碑

  1947年6月,張君然被任命為海軍西沙群島第一任管理處主任,行使西沙群島的軍政領導權力,晉升為海軍少校軍銜。

  1948年3月,張君然隨赴南沙太平島的補給船,登上西沙永興島上任。

  在距永興島約10海裡銀礫灘,張君然和士兵們白天黑夜都可看到那灘上果真「銀光閃爍」,派人前去一看,是一架日軍戰鬥機殘骸,估計是1944年美日蘇祿海空戰時被美國人擊落的。

  「廢物利用嘛,我就琢磨著能用它幹點什麼。想著想著,我就想起了立碑。」張老告訴我,他剛上島的時候,法國人居然也在島上立了碑,像「墓碑」一樣大小。他要為西沙立碑,讓後人記住這段歷史。

  他派8名士兵,劃著小艇登上銀礫灘,把飛機的碎片撿了回來,爾後用鐵鍋旺火熔化,鑄成100釐米見方、厚約2釐米的鋁塊,並打磨平整,做成鋁質碑狀。

  「他們在幹的時候,我就在閉門寫作。想來想去,最後定為,碑的正面寫上『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事碑』,背面寫了一千多字的紀念文章,敘述收復和進駐經過,並列有參加這項工作及駐島人員的題名錄。」張老還記得,電信員汪潤興寫得一手好字,文稿擬寫好後,由汪潤興用工整的小楷在鋁碑上寫了碑文,再由電機軍士長司克森「壓制」。把字刻進去很不雅觀,也不便長久保存,司克林便想著要把字擠壓進去,保持碑體的完整、和諧。這是一項非常精細、艱難的工作,為此,他先根據字體,做了一套鋼質筆劃,再一點一點地敲出字形來。

  改「孤魂廟」為「忠魂廟」

  鋁碑終於做好了,碑身通體銀光,閃閃生輝,碑文字體娟秀,布局美觀,張君然說:「那可真是一件上好的藝術品吶。」但要把此碑立在何處,張君然卻為難了。

  「再去找地方唄。」張君然站到了一座小廟前。這是永興島上唯一的一座小廟,是過往中國漁民你一磚我一瓦搭建起來的,主要用來紀念那些客死他鄉的親人,取名「孤魂廟」。

  「我一看這地方,確實挺好,在島的最高處,可眺望大海,環視全島,但這個『孤魂廟』的名字起得不好,幾千年來,我們的先民為開發南中國海前赴後繼,那可都是有功之臣呀。我當場就給他改名,其實就改了一個字,把『孤』改『忠』,叫『忠魂廟』。這名字可以吧?」

  名字既改,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張君然指揮士兵把小廟整治一新,油漆一遍,親筆提寫了「廟名」,並寫了幾幅長卷楹聯,其內容主要是「抒發」人們開發和守衛海疆的愛國之情,「可惜這些文字現在都不記得了。」張群然遺憾地告訴我。

  在「忠魂廟」的右前方,「世界上少有的」鋁質紀念碑鑲嵌在水泥底座上。

  這座碑立好了,但張君然的「想法」依舊未了。他想起了他的大東北,他想起了「狗日的小日本」,他想起了他的身世,總之,該想起的都想起了,不該想起的也想起了。想多了就想寫,想寫又怕寫不完寫不清,越想寫就越是想寫,到頭來還是想寫,乾脆,就寫一種壯志吧——他想到了碑!

  於是,在一天早晨,一起床他就高聲招呼他的兵,用水泥澆鑄了一座高約70釐米、寬約50釐米的碑身,以「備用」。水泥水未乾,他提著一把匕首,前來啟用「備用」品。他把匕首交與一位字寫得好的士兵,現場口授碑文,由士兵用匕首勾勒,完成「張君然立」的「南海屏藩」一碑……

  「既然是1948年立的,那為什麼碑上卻寫的是1946年呢?」我提出了疑問。

  張君然說:「我現在告訴你呀。不錯,我是將年代提前了兩年,主要是要與收復西沙的年份相吻合,再說,我自始至終參與了整個收復工作,我有資格署上這一日期呀。」

  此碑立在「忠魂廟」的左前方。

  1949年6月,張君然從西沙換防下島。同年8月,即在香港秘密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並作為華東軍區海軍一員,返回廣州作策反國民黨海軍起義、投誠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張君然回上海華東軍區海軍工作,1953年轉業到上海船廠工作,1982年離休。

  以昭後人

  張君然的西沙情始終未了。

  「我這裡有五萬分之一的《西沙群島地圖》,很少有的,看看?」說話間,他進裡屋搬出一打地圖冊,在《西沙群島地圖》旁邊的空白地方,他將西沙永興島至三亞、至海口、至廣州、至高雄、至馬尼拉等地的海上距離都計算、標識出來。

  他告訴我,那塊鋁質的碑,在1955年南越軍隊侵佔我永興島時毀掉了,同時被毀的還有進駐時立下的碑,但以他個人名義立下的那塊碑卻完好無損。

  我告訴他,在那尊「南海屏藩」碑的左前方,有一棵一人多粗的野枇杷樹,通身呈白色,許多樹根裸露在外,吸取著大氣中的水分。在主幹一米多高的地方,還分出兩叉,但兩邊都枝繁葉茂,遮天蔽日。樹下,積有一層厚約10釐米的樹葉。我告訴他,每年,海軍新戰士上島,都要到這裡進行一次愛國主義教育課,官兵們每年都要給碑文上上紅漆。

  我還告訴他,人民海軍於1991年4月又在西沙軍港立了一尊高有20餘米的大理石碑,朝海方向是澆鑄的一幅巨大的《中國南海諸島圖》,朝島方向是《中國南海諸島工程紀念碑》,並寫有碑文。其中寫道:

  南海諸島滄桑千年,炎黃子孫創業今朝,今於永興島立碑銘志,以昭千秋。

  說話間,一個約15歲的少女蹦蹦跳跳來到桌前,攙住了他的臂膀,頭靠在他的膀子上蹭來蹭去。

  「這是我外甥女,剛考完放假,高興呢。」張君然告訴我,外甥女名叫張海洋,他給起的。

(責編:實習生 趙苗苗、常紅)

相關焦點

  • 抗戰勝利後中國政府收復南海諸島紀略(一)
    二、 臺灣省派船巡視南海,國民政府決定駐守南海諸島     1945年8月26日,日軍完全退出其佔據的南海諸島。194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國民政府派要員進駐臺灣、臺灣省政府建立。對臺灣的接收,從國際法角度講,連帶完成了中國政府對其所管轄南海諸島的接收,並享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收復被侵佔領土的權利。
  • 抗戰勝利後中國海軍收復南海史記
    中國南海諸島 謝謝史友達瓦裡氏的建議。本文將依據權威史料,講述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海軍收復南海的歷史。楊秀靜編著:《海軍進駐之南海諸島》,海軍總司令政工處1948年編印 何炳材:《收復南海群島》,《中華文史資料文庫》第6冊 國民政府海軍總司令部編:《海軍大事記》下卷 歡迎轉載!
  • 95歲"永興"艦副艦長回憶收復西南沙群島情景
    >——海軍舉行中國收復西南沙群島70周年紀念活動側記■記者陳國全、特約記者李唐、通訊員侯融2016年12月8日,海軍在北京舉行中國收復西南沙群島70周年紀念活動。時任"永興"艦副艦長、95歲高齡的李景森發言。
  • 蔣介石收復南海史記
    楊秀靜編著:《海軍進駐之南海諸島》,海軍總司令政工處1948年編印 何炳材:《收復南海群島》,《中華文史資料文庫》第6冊 國民政府海軍總司令部編:《海軍大事記》下卷 歡迎轉載!
  • 細數中國南海諸島的歷史
    南海諸島指的是我國南海上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島。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是唯一合法擁有南海諸島主權的國家。南海諸島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並且地處連接印度洋與太平洋的海上要衝,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 傳奇將軍林遵與收復南海諸島始末
    就在70年前——1946年12月,中國海軍上校林遵率4艘軍艦駛抵南海,登上諸島,勘界立碑,向世界宣告中國政府從日本帝國主義手中收復南海,並恢復行使主權。 歷史豈能改寫,海濤陣陣激昂。作為新一代革命軍人,我們發出錚錚誓言:祖國的領土,一點都不能丟!
  • 史料雄辯證明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主權,這是國際法認可的歷史性權利。   ——南海諸島是中國人最早發現和命名的。   早在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時期,中國先民就發現了南海諸島,並進行命名。三國時期吳國萬震所著《南州異物志》將南海稱為「漲海」,將南海中的島礁稱為「崎頭」。
  • 中國南海諸島主權歸屬的歷史與現狀—新聞—科學網
    民國時期,我國曾二次正式公布南海諸島各島嶼的地理名稱:1935年公布南海諸島132個地名的中英文對照表;1946年中國政府從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復南沙諸島後,於1947年再度公布南海諸島159個地名的新舊中外地名的對照表,並註明其中一些地名的意義,再次標繪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屬中國版圖。從古到今,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如此系統地對南海諸島實行具有主權管轄意義的地名命名事宜。
  • 南海諸島屬於中國的歷史與法理依據
    南海諸島是中國現行地圖所標示的南海九段線內200餘個島、礁、沙、灘的總稱,分為西沙、東沙、中沙、南沙四個群島。南海諸島是中國最美的孩子之一,又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祖國的最南端。「自古以來,南海諸島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不是一句簡單的外交辭令,而是有著眾多中外歷史文獻和考古發現作為證據支撐的。
  • 1946年收復南海諸島與「九段線」的由來
    1947至1948年間,國民政府出兵收復西沙、南沙群島,劃定了南海島嶼國界,出版了南海地圖,在此基礎上確立了我們今天南海「九段線」疆界。  位於南中國海的南沙群島,歷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909年,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率領170餘人,乘坐3艘軍艦前往西沙群島巡視,每到一島即勒石命名,構建木屋,豎起桅杆,掛黃龍國旗,以示西沙群島屬於中國領土。
  • 中國擁有南海諸島主權的歷史事實無可爭辯
    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國家文物局及廣東、海南的文物部門先後組織了多次考古調查和挖掘,在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及其海域發現了中國人民生產、生活的大量遺蹟、遺物,包括不同歷史時期的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石器、錢幣、象牙、石雕等以及土地廟、墓碑、水井、茅屋、石碑、人工種植的椰樹等等,這些遺蹟遺物是我國人民在南海諸島長期生產、生活的歷史寫照,反映了我國人民航行南海並開發、利用南海海域的歷史事實
  • 菲律賓想強佔南海諸島,他率軍趕走並立下界碑,今讓國人受益匪淺
    南海海域作為連接歐亞非的要道,有著非常高的戰略地位,再加上蘊含大量的礦產資源,屢屢被列強侵佔。20世紀30年代,法國強行佔領西沙、南沙群島,1939年日本大舉南侵,在南海插上了太陽旗,並讓海軍、通信部隊、氣象情報組在南海進駐。
  • 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之一——美麗的西沙群島!
    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之一——美麗的西沙群島西沙群島,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之一,由宣德群島、永樂群島、東島、中建島、華光礁等構成,共有22個島嶼,7個沙洲,另有10多個暗礁暗灘。西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西沙群島中的珊瑚島自1956年起由南越西貢政權佔領,1974年1月17日越軍又佔領了甘泉島和金銀島。1974年1月19日,中越西沙海戰隨即爆發,中國軍隊收復了珊瑚島、甘泉島、金銀島等三島,越軍被驅逐出整個西沙群島。
  • 南海諸島研究又添新作《中國南海諸島史地研究論集》出版
    央廣網廣州9月22日消息 今年公布的《我國南海諸島部分島礁和海底地理實體標準名稱》是中國政府對南海諸島的第五次命名;「蒙全洲口述《更路簿》」應為「蒙傳稠口述《更路簿》」……華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劉南威教授新著《中國南海諸島史地研究論集》日前出版,一系列研究成果引發業界關注。
  • 中國南海最珍貴的島,44年前才完全收復,外國人至今不允許進入
    據環球網7月7日報導,美國兩艘軍艦在當天上千闖入我國的臺灣海峽,美國企圖在臺海問題上大做文章,但是他們的這項企圖註定要落空,中國海軍早已對這兩艘美國軍艦進行全程監控。臺灣島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島,被我們親切的稱為「寶島」,但是大部分國人卻不知道在我國的南海同樣有一座最珍貴的島嶼,直到44年前才完全收復,這就是我國的西沙群島。西沙群島曾經被日本和越南先後霸佔,日本在1939年派兵侵佔了我國的西沙群島,並被強行改名為「新南群島」,當時的國民政府海軍實力較弱,根本無法收復西沙群島。
  • 南海諸島研究又添新作 《中國南海諸島史地研究論集》出版
    《中國南海諸島史地研究論集》日前出版,一系列研究成果引發業界關注。第一部分包括《中國的南海諸島》《南海諸島的生產——珊瑚礁構成的南海諸島》《優越的熱帶海洋環境》《散處南海腹心的四沙群島》四篇文章。這些文章主要介紹中國南海諸島的地理位置、氣候狀況、動植物種類以及各島礁的外形及其形成過程。如劉南威先生將南海諸島描述為:「在南海『袋型斷續線』範圍內,散布著310座以上的島嶼、沙洲、暗礁、暗沙、暗灘。這些島、洲、礁、沙、灘,統稱為南海諸島。」
  • 海軍司令吳勝利祭奠西沙海戰烈士 1974年西沙海戰回顧
    自此中國軍隊拉開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在新形勢下,中國海軍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在海上方向承擔更多的職責和使命,未來也勢必如此。  吳勝利此次赴琛航島祭奠英烈的意義在其對駐西沙海軍部隊的要求中有所展示。吳勝利「要求駐島官兵堅決聽從習主席和中央軍委的指揮,聚焦備戰打仗,把部隊錘鍊成攻必克、守必固的海上勁旅,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 越南曾承認南海諸島屬於中國,為什麼要出爾反爾還非法侵佔?
    新中國剛剛成立就和北越建交了,在長達20多年的時間裡,雖然北越在為統一而戰鬥,但北越一直支持中國對南海島嶼的主張。這期間,越南也通過各種渠道表示過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屬於中國領土。可以說1974年前,無論是越南官方還是其國內的報紙以及地圖,均承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那麼既然越南曾承認南海諸島屬於中國,為什麼要出爾反爾還非法侵佔?南越建國後,開始持續佔領中國西沙群島,1973年9月南越宣布將中國南沙群島的一些島嶼劃入版圖。
  • 1947年法軍曾向中國海軍掛「白旗」?在南海搞事,法國很無恥
    根據1943年中美英三國的《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決定,寶島要回歸中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也要回歸中國版圖。1945年10月,澎臺光復,南海諸島行使主權的行動也開始被提上日程。 南京政府決定,將南海群島歸屬廣東省管轄,並加強管理。 收復南海的工作有序進行,海軍總司令部海事處上尉參謀張君然等4人負責這項工作。
  • 70年來,臺灣如何守衛南海 短史記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從日軍手裡收復南海諸島,並長期駐軍守衛太平島原稱「黃山馬」,面積0.48平方公裡,在南沙群島中既是最大的,也是唯一具有淡水資源的島嶼,地理位置極為重要。20世紀初,南沙群島、西沙群島、東沙群島先後被法國、日本佔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