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絕美建築無數,為何偏偏泰姬陵擁有世界七大建築奇蹟的讚譽?

2020-12-07 KK見世界

Hi,這裡是KK見世界獨家旅行分享頻道,我是KK;

攝於印度南方克拉拉邦

在印度旅行有一點關於建築的最大感觸,就是這裡仿佛是一個全世界各種風格建築的集合地,不僅風格多樣、顏色多樣、建築的表現形式也是令人傾佩,讓一直接觸單一刻板建築的KK大開眼界,整個人就像是置身於充滿天馬行空的建築海洋,猶如乾渴的海綿一樣每天都盡力的吸收著營養;

加爾各答聖保羅大教堂

在印度首都德裡旁邊的小城阿格拉,就有一座被稱為世界七大建築奇蹟之一、印度的國家標誌的建築:泰姬陵(Taj Mahal),這座建築被譽為「天啟之作」,只應天堂才有,印度詩人泰戈爾寫到:「A teardrop on the face of eternity.""That is the one and only."即稱其為「一滴落於永恆面頰上的淚珠」、「那是絕無僅有的一滴」;

為什麼這座建築會有這麼高的讚譽,而又是為什麼詩人會用那麼唯美的方式來描述它呢?

這還要從它起源說故事說起,莫臥兒帝國偉大的君王沙 賈汗是一位驍勇善戰的君王,在他還是王子的時候就喜歡上了皇宮大內總管阿薩夫汗的「掌上明珠」阿姬曼·比古姆,比古姆對王子也是一見鍾情,幾年後兩人成婚,阿姬曼·比古姆也被賜名為「蒙泰姬·馬哈爾」,意為「皇宮之冠」,簡稱泰姬;王子在隨後的政權爭奪中也取得了勝利,成為了莫臥兒王朝的第五位國王;

沙賈汗和蒙泰姬

成為國王的沙賈汗需要時常徵戰,而蒙泰姬終日相伴其左右,形影不離,也是因為這樣恩愛,在19年間陸續為沙賈汗生了14個孩子,就在1631 年4 月一個炎熱的夜晚,比古姆在生下她的第14 個孩子時,因感染產後風不治身亡,年僅38歲。

沙賈汗河蒙泰姬

蒙泰姬臨終之際,對沙賈汗留下四樁遺願:好好撫育王子,切勿過於悲傷,建一座精美的陵墓,請勿相忘不再娶親。沙賈汗含淚答應;

蒙泰姬離去後,沙賈汗終日獨坐皇宮,不語不食,只是默默地流淚,近一個月不問政事,並下令王宮禁止一切娛樂,為王后致哀兩年;最終沙賈汗振作了起來,下決心為王后建造一座全世界最美的陵墓,履行自己對王后的訣別承諾;

此後他召集20000名工匠花費了近22年的時間來修建,而修建結束後,國庫也就所剩無幾了,泰姬陵的最終建成,無疑是寄託了沙賈汗兩個人偉大的愛情,同時也依託了舉國的財力,以及當時強大的莫臥兒王朝,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陵園佔地17公頃,呈長方形,四周用紅砂巖建造的石牆圍住,33米高的波斯風格的內凹拱形大門也用紅砂巖砌建,莊嚴宏偉,反襯潔白陵堂,象徵著天堂的入口,門頂個有是一個典型的白色圓錐下他。門前是一條淺淺水道,直通中央的陵寢,泰姬陵倒映其中,虛實對稱呈經典畫面;

陵寢東西兩側各建有清真寺和答辯塔,中央圓頂高62米,四方有四座高約41米的尖塔,微微的向外傾斜,以免倒塌時傷及主陵;

進入泰姬陵也許並沒有在外面觀看有意思,因為裡面只有一個中央墓室,放著泰姬衣冠石棺和沙賈汗石棺,真棺則安放在地底下的地下室內。

整個泰姬陵充滿了各色的寶石,也花草圖案,其中王妃的寢宮上刻有《古蘭經》第36章:「無論什麼靈魂都將迎來死亡,然後在復活之日的呆各自所應得的東西。逃出劫火,被引到天國者是幸福的。今生之作為,不過是夢幻。」

置身於泰姬陵裡,你會發現無論從哪個位置看它,每一個部分都是美得無可挑剔,每一個細節都美得無話可說,泰姬陵左右上下都工整對稱,線條變化流暢和諧,充滿了平衡和韻律,是典型的波斯建築風格和印度風格的完美結合。泰姬陵的產生,也許是因為沙賈汗本身是建築迷的身份,又或許是因為深藏他內心對泰姬的愛激發的,總之,它現在不僅成為了一件完美無瑕的藝術珍品,也成為了一座象徵愛情的標誌,是全世界遊人來印度必到之地;

【提示:】

1、泰姬陵每周五是不開門的,所以不要趕在周五出發去阿格拉;

2、泰姬陵票價1300盧比,包含一瓶水,一副鞋套,一個地圖,直接去官方的窗口買票,不要聽信小販說可以帶你VIP快速入,官方的票外國人也是有專門的通道,南門開放時間為8:00-17:00;

3、進入泰姬陵是需要通過安檢的,通常三腳架,自拍杆,充電寶都是不讓帶,食物也會被沒收,所以建議輕裝出行,既可以減少負重,又可以節省在安檢過程中的時間;

4、泰姬陵還有個小型的博物館位於庭院的一角,裡面珍藏了很多莫臥兒時期珍貴的畫像和兩個人的用品,很值得參觀,參觀完泰姬陵出門前,一定不要錯過這個博物館;

5、泰姬陵的魅力是一天中不同的時間顯示出不同顏色,同時泰姬陵正對的水池倒影也是其特色,喜歡攝影的可以抓緊清晨剛開門的時間以及黃昏落日前關門前的時間來拍,人少,景美;泰姬陵的背面,也就是朱木納河畔也是拍泰姬陵的好地方,可以出來後步行繞道泰姬陵的後面,或是打tutu車繞到河對岸來拍,都很出片;

黃昏朱木納河岸邊的泰姬陵背面

歡迎點擊「關注」,KK見世界,用親身的旅行,做認真的分享,我們一起看遍大千世界!圖文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相關焦點

  • 印度最著名的建築,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被譽為「完美建築」
    提起印度最著名的建築,當屬「泰姬陵」,泰姬陵是印度的標誌,印度歷史上最傑出的建築之一。與我國的長城一樣,不僅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有「完美建築」、「印度明珠」的美譽。即便你沒有去過印度,但在電視或網絡上也會經常看到泰姬陵的照片。
  • 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建築奇蹟之一,很多遊客慕它的盛名而來
    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建築奇蹟之一,很多遊客慕它的盛名而來。坐落於印度古都阿格的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這座世界七大建築奇蹟背後其實有一段哀怨纏綿的歷史,了解它的歷史的背景。確能增加觀賞泰姬陵的趣味。
  • 印度文明的瑰寶,「世界新七大奇蹟」泰姬陵!
    作為印度最知名的瑰寶,泰姬陵一直印度人民心目中的聖地,泰姬陵始建于于1631年,是當時的印度莫臥兒皇帝沙賈汗為自己的妃子建造的,這個建築具有濃重的穆斯林氣氛,除了造型別致外,皇帝和妃子的愛情也為這個建築增加不平凡的象徵!
  • 印度泰姬陵,世界七大建築奇蹟之一,大理石的夢境
    印度泰姬陵,世界七大建築奇蹟之一,大理石的夢境從數不清的照片中,使人非常熟悉的泰姬陵外形被作為各種標誌:飯店的標誌、酸辣醬和調味品的商標,事實上它被用在隨便什麼地方,人們看到它立刻就想到是印度的地方。它的和諧與對稱、花園和水中倒影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令古往今來無數參觀者驚嘆不已的奇蹟。如此龐大完美的工程估計有2萬名工匠參與了建造,歷時22年才完成。據說一位法國人與一位威尼斯人參與了工程的部分工作。但至今沒有一位建築師被記錄肯定參與了陵墓的建造——這對這個建築物是很適宜的,因為建造它的本意在於只讓人們記住在陵墓裡的人。
  • 世界上最完美的建築,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被譽為「印度明珠」
    印度最著名的建築是泰姬陵,它是印度的象徵,也是印度歷史上最傑出的建築之一。它和中國的長城一樣,既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它有「完美建築」和「印度明珠」的美譽。即使你沒有去過印度,你也會經常在電視或網絡上看到泰姬陵的照片。
  • 泰姬陵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蹟之一,世界文化遺產,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位於今印度距新德裡200多公裡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城內,亞穆納河右側。由殿堂、鐘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用玻璃、瑪瑙鑲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可以說是世界知名!
  • 直擊印度知名度最高的世界文化遺產泰姬陵
    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蹟之一,世界文化遺產,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蹟。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臥兒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他心愛的妃子於1631年至1653年在阿格拉而建的。位於今印度距新德裡200多公裡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
  • 究竟是誰設計了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泰姬陵」?
    泰姬陵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建築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它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與中國的長城和約旦的佩特拉齊名。泰姬陵,於1632年進入新世界奇蹟名單。因此,很少有人知道泰姬陵的真正設計者。時間設計泰姬陵結合了印度、波斯與伊斯蘭的影響,使其成為當今莫臥兒建築最獨特和傑出的典範。莫臥兒王朝聲稱因成吉思汗和帖木兒的降臨,建立了一個極其多樣化,宗教寬容的社會,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印度的最後一個黃金時代。泰姬陵是帝國本身身份的關鍵轉折點。
  • 印度最偉大的建築,因愛情而生,被列入「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說到印度,恐怕很多人都會在第一時間想到泰姬陵。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蹟,甚至可以說沒有「之一」,乃是印度穆斯林藝術最完美的瑰寶,享有「印度明珠」的美譽,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蹟」。鐘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在建築上集中亞、阿拉伯的伊斯蘭風格和印度本土風格於一體,既展現了高超的建築設計水平,又體現了最佳的建築藝術和風格。
  • 「泰姬陵」究竟算「純正」的印度文化,還是外來「穆斯林」建築?
    沒有系統了解印度文化的人,都覺得印度是一個很奇怪的國家。實際上,印度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有其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說現代的印度,軟體產業在世界上處於遙遙領先的位置,美國矽谷很多高管都是印度裔;古代的印度,當然少不了「世界新七大奇蹟」的泰姬陵。泰姬陵除了它美輪美奐的外表外,還有很多關於它的傳說。
  • 誰才是「世界七大建築奇蹟」之一——泰姬陵的建造者呢?
    泰姬陵位於印度北方邦阿格拉市的市郊,距離首都新德裡以南大約210公裡。它是印度莫沃爾王朝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為他的愛妃泰姬所修建的陵墓。英國牛津學派的印度史專家史密斯教授就堅持這一觀點,他認為泰姬陵是歐洲和亞洲天才結合的產物,歐洲文化復興時期的一些建築大師,像義大利的吉哀洛米莫維洛內奧、法國的奧斯汀德伯爾等人,都曾參加陵墓的設計和建造。因此在建築風格上,泰姬陵也因此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
  • 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葩,印度泰姬陵
    印度的泰姬陵是世界聞名的景點,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到這裡,希望可以看到這一座建築的奇葩之處,一起看看吧。大多數來印度旅遊的遊客,都是衝著印度泰姬陵來的,畢竟這座建築如此美麗,同時也是世界上七大奇蹟之一,遠近聞名。
  • 世界十大建築奇蹟
    作為一名遊客,見識到世界十大奇蹟不僅給人留下難忘的體驗,還有機會享受和學習不同的國家的文化,世界十大奇蹟之列,是那個時代人民的技能和手工的傑作,在遙遠的時代,沒有任何現代技術和機器,如何建造如此偉大的建築,一起來看看吧。
  • 自由行遊客如何參觀七大建築奇蹟之一的泰姬陵
    位於印度中心位置的阿格拉,有一處世界聞名的景點——「泰姬陵」。這座美麗的建築每天都不斷地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觀光。泰姬陵分為東,南,西三處大門,每一處大門都設有售票處,現今南門已不再對遊客開放,要觀光泰姬陵就只能走東門和西門進出,因為東西兩道門都是設在正對泰姬陵的兩邊,所以從到達泰姬陵外後,再要到這兩處大門還得走上一段距離,到達東西兩道大門後,在大門邊上就是售票處,自由行遊客排隊購票後,賣票的工作人員會一道遞與一雙鞋套和一瓶礦泉水,帶上這些便可依次進入大門。
  • 印度最壯觀的建築,象徵著愛情奇蹟的泰姬陵背後的故事
    泰姬陵建造於1632年,花了約22年時間才建成,到現在已經建成了三百多年了,是印度最知名的古建築之一,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藝術價值極高。這座建築因愛情而產生,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地說一說泰姬陵背後的故事。說起泰姬陵的建造來源,還要從下面這個女人身上說起。
  • 泰姬陵—印度世界級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泰姬陵全稱為「泰姬·瑪哈爾陵」,位於印度北方邦阿格拉(Agra)的城東南,亞穆納河南側,距印度首都新德裡200多公裡。泰姬陵是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陵墓,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蹟之一。泰姬陵被譽為「完美建築」,又稱為「印度的珍珠」。它和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萬裡長城、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羅馬的大鬥獸場、亞歷山大墓和索菲亞大教堂被稱為世界七大建築奇蹟。它由殿堂、鐘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用玻璃、瑪瑙鑲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泰姬陵被廣泛認為是「印度穆斯林藝術的珍寶和世界遺產中被廣泛讚美的傑作之一」。
  • 它們和泰姬陵一起,被稱作印度七大奇蹟
    對於整個世界來說,有「世界七大奇蹟」、「中古世界七大奇蹟」、「世界新七大奇蹟」,而在印度也有本土的七大奇蹟,它們是古代印度藝術和建築的典範,如今也都成了印度知名的觀光旅遊景點。下面就是印度七大奇蹟,來看看你都去過哪些:1,阿姆利則金廟金廟位於印度旁遮普邦的阿姆利則,是錫克教的聖地。這裡的男人裹頭巾、蓄大鬍子、手戴鋼鐲、腰佩短劍,看起來比印度其他地方的人高大威猛。錫克族是一個尚武的民族。夜晚的金廟看上去金碧輝煌,非常耀眼,金廟內部也允許任何人參觀。
  • 帶你走進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泰姬陵
    泰姬陵,這是所有到印度的人必去的一個地方。 泰姬陵是有故事的。這故事跟愛情有關,跟帝王有關。其實也就是一個有點悽惻但絕對豪華的帝王愛情故事。這裡的主人公是胡馬庸的重孫亦即莫臥爾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他需要的是比那座墓更偉大漂亮的建築。他放棄了用印度本土的赤砂巖,而選用了他最喜歡的全白的大理石。整個陵墓都用這白得透亮的大理石修建。沙賈汗所在的皇城阿格拉附近沒有這樣的石材,於是全部石材都從中亞甚至更遠的地方運來。在沒有火車的時代,是成群結隊的大象背著那些沉重的大理石走進工地——那場面何其壯觀。
  • 屬於印度的驕傲:泰戈爾說,泰姬陵是「永恆面頰上的一滴眼淚」
    在印度也有這種讓人感動的愛情故事,並且留下了一個獨屬於印度人的驕傲——泰姬陵。泰姬陵是莫臥兒皇帝沙賈汗於1631年至1653年在阿格拉修建而成的,為紀念他心愛的妃子,這棟建築耗時整整22年。有人說,泰姬陵絕美的外觀下,有無數修建它的平民留下了血淚甚至付出了生命,但是不得不說,泰姬陵現在已經成為了所有印度人引以為傲的建築,甚至被稱為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蹟和世界文化遺產,還一度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蹟」。泰姬陵是為愛情而生,同時也給後世人留下了難以用數據和文字表述的寶貴遺產。印度著名的文學泰鬥——泰戈爾說過:泰姬陵是「永恆面頰上的一滴眼淚」。
  • 印度最有名的建築,是世界奇蹟之一,被稱為完美建築
    在不少國人的心裡,對印度的印象都不是很好。因為每當提起這個國家的時候,想到的都是一些奇葩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其實這個國家是有著非常悠久歷史的一個國家,與我們國家是一樣的,當地是有很多有名的建築的。在印度最有代表性的也是他們國家的標誌性建築物就是泰姬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