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吃貨指南的
《舌尖上的中國》
昨晚介紹了幾道中式糕點
顏值甚高
看了賞心悅目
一組動圖先來感受一下~
漁亭糕——酷似徽派建築上的磚雕
荷花酥——荷花在油鍋裡盛開
瓜子酥——看著像瓜子,實際是點心
面果兒——看著像水果,實際是點心
嵌字豆糖——把字嵌入點心裡
美味與顏值並存
下面咱們一個一個說
點心界的顏值擔當——荷花酥
荷花酥是杭州名吃,是古代皇帝們喜歡的一道皇家御用點心。西湖有荷,於是隨緣有了荷花酥。
這麼好看的糕點,怎麼做出來的呢?
看視頻手把手教你如何製作。
以下是製作攻略,可以收藏~~~
心裡美蘿蔔、胡蘿蔔分別榨汁和面
面片反覆摺疊,用模具切割成圓片
包裹玫瑰豆沙至球狀,頂部劃「米」字
2~3成油溫下鍋 荷花綻放
荷花盛開 好看得捨不得吃!
水果or點心傻傻分不清——面果兒
上面這張圖片的水果,像不像一盤梨?呵呵,其實是點心。
這是國宴麵點師、人稱「面點王」的王志強,帶著徒弟們研發出來了神奇點心——面果兒。
看視頻,了解一下這種神奇的點心
面果兒是用蒸煮法創作出的立體造型,從外形來看,與水果無異,肉眼很難分辨出來。
所有顏色都從天然蔬菜中提取。柿子的橙色,取自胡蘿蔔汁中的胡蘿蔔素。蘋果的綠色,來源於菠菜汁中的葉綠素。
可以說是中國傳統蒸煮技藝的極致了!
絕了!字兒是怎麼進去的?——嵌字豆糖
嵌字豆糖,這是一種被稱為「說文解字」的古徽州傳統食品。
每塊糖中,都蘊藏著一個吉祥如意的漢字,糖中有字,字裡含意,意間帶甜。
字是怎麼進去的?看視頻~
嵌字豆糖在安徽祁門的西部地區才有流傳。
將麥芽糖熬製的糖漿倒入黃豆粉和黑芝麻粉中攪拌
黃豆粉團和黑芝麻粉團加工成規則的糖條
利用黃、黑兩色糖條上下搭配,形成各種字體
黑的做字,白的做紙,必須要記得黑的有多少筆畫,在包的時候不能包反了。吃到肚子叫咬文嚼字,把文化吃進肚子。
驚豔!用面做出了「瓜子」——瓜子糖
這是什麼?是不是瓜子?沒錯,不過,這些瓜子是面做的。
這就是瓜子酥,看起來就是一粒瓜子,不僅能吃瓜子核,連「瓜子殼」都能吃,因為它是酥餅材質做的。
不過糕點師一天也就能做300顆瓜子酥。因為用心,所以精緻。
不用剝殼的瓜子!舌尖上的藝術!
人們愛吃點心,是因為它們在美味之外,還寄託著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盼。
可以說,點心伴隨人們走過一年四季的節慶日子,也見證每一個生命的成長、完善,它寄託著幸福,也承載著人們仁愛互助的精神。
美味的每一個瞬間,無不用心創造,代代傳承......
從手到口,
從口到心,
在美食中感受到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