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如何在水下呼吸?小鼠曾潛泳20小時的液體54年來發展如何?

2020-12-21 關注未來世界

童話故事裡的美人魚可以在水中自由的呼吸,神話故事裡的孫悟空可以去東海龍宮借金箍棒,毛主席的詩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也表達了「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理想,科幻作品《三體》和《深淵》都暢想了太空人或潛水員在特殊液體中呼吸的技術。科技,真的能幫人類實現在水下呼吸的夢想嗎?

人類和魚類在呼吸上主要有兩個區別:需氧量不同;呼吸器官不同。人類是恆溫動物,必須持續消耗氧氣產生能量來維持體溫,而魚類是變溫動物,需氧量少。人類肺部的結構主要是肺泡,呼入的氧氣自發地通過肺泡滲透到血液裡。空氣中含有21%的氧氣,而相同體積的水中僅含有1%的氧氣。水的含氧量太低,被動擴散的方式根本無法滿足人體的耗氧量。更何況,水的粘度是空氣的100倍,密度是空氣的700倍,很容易滯留在肺泡裡,造成嗆水窒息。魚的呼吸器官是鰓,它會主動舒展開來,與水流充分接觸,吸收水中的氧氣。但魚鰓在空氣中就會粘結,造成魚呼吸困難。

在常溫常壓下,絕大多數液體溶解氧氣的能力都很差,帶走二氧化碳的能力也不足。也有一些特例,比如矽油,它既可以溶解氧氣又可以溶解二氧化碳。的確有科學家研究過在矽油裡呼吸的可能性,然而卻遺憾地發現矽油對人體有害。

氟碳化合物(PFCs)是碳氫化合物中的氫原子被氟、氟氯、氟溴或氟碘取代後形成的一類惰性有機化合物,通常無色、無味、無毒。它們在常溫下溶解氧氣的能力達到35~70 mL/100 mL,是人體血液的3倍,也可以溶解二氧化碳(122~255 mL/100mL)。

1966年,《科學》雜誌首次發表了哺乳動物在氟碳化合物中呼吸的實驗結果,一隻小白鼠在富含氧氣的氟碳化合物液體中存活了整整20個小時。這種液體的密度是水的兩倍,所以當時科學家採取措施把小鼠固定在容器底部。

在這次實驗中,小鼠的肺部還是受到了傷害。原因是氟碳化合物密度高、粘度大,所以小鼠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沒有很好地排出來,引起了高碳酸血症。

從動物實驗中吸取經驗以後,1989年,氟碳化合物呼吸技術首次用於人類醫療,但是沒有成功挽救生命。現在,液體呼吸技術的一個分支「部分液體通氣」(PLV),可用於輔助部分患有嚴重肺部疾病的成年人呼吸。

總之,氟碳化合物對人體比較友好,儘管在裡面自由呼吸還不現實,但是,它們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很廣泛,既可以輔助呼吸,也可以用作藥物載體、CT造影劑,甚至人造血液。

參考資料:LC Jr Clark, F Gollan, Survival of mammals breathing organic liquids equilibrated with oxygen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Science 1966, 152(3730): 1755-1756.

相關焦點

  • 人能在液體裡呼吸嗎? 潛水員在水下呼吸的是純氧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能在液體裡呼吸嗎? 潛水員在水下呼吸的是純氧嗎? 在科幻電影,電視節目以及書本上,經常有人類在液體中呼吸的情節。例如,不慎掉入怪異的流動液體,冷靜下來之後竟發現自己可以正常呼吸。 最 的例子就是電影《深淵》,男主角潛下深淵時吸的紅色液體。
  • 科學家發現「可以呼吸的液體」或將解決水下呼吸問題,有望應用
    由於水下無法呼吸,人類對於海洋的探索僅僅為可憐的5%在地球長久以來的發展長河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生態系統。而地球上的每一個物種都遵循著這個生態系統的規律生存。有這樣一句話,叫「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科學家已經能讓人類在水下呼吸,是否意味著海底人可能存在?
    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們也將潛水探索的目光放在人類本身。雖然我們無法深入數千米的深海,因為這裡有巨大的壓強,但是如果能夠領略真正的海底風光,對我們來說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然而,科學家們也發現,即便到了現在,人類的潛水工具仍然沒有那麼先進,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為了保障潛水員的生命安全,很多方面還需要謹慎改進。
  • 人類可以呼吸液體嗎?事實上已經實現了
    在進一步解釋之前,先來了解一下我們為何不能在水和牛奶等普通液體中呼吸。原因和這些物質與空氣之間的物理差異關係不大,主要是因為這些液體中無法溶解足夠的氧氣。我們的肺部會將空氣中的氧氣提取出來,而液體中所含的氧氣太少,無法從中提取出足夠的氧氣。不過,也有一些液體能夠像海綿吸水那樣吸收大量氧氣。
  • 科學家已經能讓人類在水下呼吸,是否意味著海底人可能存在?
    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們也將潛水探索的目光放在人類本身。雖然我們無法深入數千米的深海,因為這裡有巨大的壓強,但是如果能夠領略真正的海底風光,對我們來說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然而,科學家們也發現,即便到了現在,人類的潛水工具仍然沒有那麼先進,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為了保障潛水員的生命安全,很多方面還需要謹慎改進。
  • 俄羅斯研發水下呼吸技術:特殊液體填肺,試驗狗潛水千米存活
    俄羅斯媒體近期公布了幾段「水下呼吸」實驗的視頻顯示,以含氧量高的特殊液體填入動物的肺部,可以使其達到在水下呼吸的目的。儘管有動物保護主義者批評該實驗太殘忍,但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表示,這項技術將來有可能挽救更多生命。
  • 人能在液體裡呼吸嗎?好奇妙
    在科幻電影,電視節目以及書本上,經常有人類在液體中呼吸的情節。例如,不慎掉入怪異的流動液體,冷靜下來之後竟發現自己可以正常呼吸。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電影《深淵》,主角潛下深淵時吸的紅色液體。在電影《深淵》中,主角埃德·哈裡斯,必須去位於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的底部,通過消除核彈救出隊員。
  • 人類能在液體中呼吸嗎?科學家:每個人都曾有這個能力
    看到這個標題可能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想說小編怎麼又在胡說八道了,人類怎麼可能在液體中呼吸呢?又不是魚!的確,人類的呼吸的方式是通過氧氣和肺泡還有毛細血管之間做物質交換,融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但是可能很多人都忘了,我們還在胎中時周圍都是液體,全身都覆蓋在羊水中,僅有一根臍帶相連。
  • 即使它被淹沒,也不會窒息,這是什麼樣的神奇液體?
    回到這一點,我們和魚在呼吸方面有兩個主要的差異:氧氣需求的差異和呼吸器官的差異。哺乳動物屬於溫血動物,需要持續消耗能量來保持體溫。通過鰓呼吸的動物,如魚,都是改變溫度的動物,需要的氧氣比我們少。空氣中含有大約21%的氧,而等體積水中的氧含量只有它的1/20。
  • 人可以在水裡呼吸嗎?科學家研究新技術,可在萬米深海呼吸
    在2016年,高級研究基金科學技術委員會,開展了一項名為「液體呼吸」的項目,科學家們準備開發出一套特殊的裝備,既可以用來幫助太空人和飛行員,不用受到高壓的影響,產生呼吸困難等症狀,同時,也可以幫助潛水員們,可以更好地探索水下的世界,不用擔心自己會因為缺氧而失去生命。
  • 人能否像魚一樣在液體中呼吸?
    當一些研究人員還在致力於如何讓潛水員在水底呆更長時間的時候,蘭德發明出了一種液體呼吸裝置。他宣稱,這種液體呼吸裝置不僅能讓潛水員在水下潛得更深,而且不用擔心會患上有生命危險的潛水病。蘭德表示,液體呼吸裝置不需要惰性氣體,所以也就不可能引起潛水病。其實,早在20世紀60年代,有人就提出了使用液體呼吸裝置參與深海潛水的想法。肺泡能夠從液體中置換出氧氣,但是光靠人體自身並不能將這種液體吸進呼出,以獲取足量的氧和排出二氧化碳。因此,這個想法只能暫時擱淺。
  • 科學家揭秘蜥蜴如何在水下呼吸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日報導,近日,一段拍攝於哥斯大黎加科託布魯斯的視頻捕捉到了爬行動物蜥蜴是如何利用鼻子上的氣泡在水下呼吸的。據報導,此前人們認為,這些爬行動物在潛入水中時屏住呼吸長達16分鐘。
  • 人能否像魚一樣在液體中呼吸?
    當一些研究人員還在致力於如何讓潛水員在水底呆更長時間的時候,蘭德發明出了一種液體呼吸裝置。他宣稱,這種液體呼吸裝置不僅能讓潛水員在水下潛得更深,而且不用擔心會患上有生命危險的潛水病。蘭德表示,液體呼吸裝置不需要惰性氣體,所以也就不可能引起潛水病。其實,早在20世紀60年代,有人就提出了使用液體呼吸裝置參與深海潛水的想法。肺泡能夠從液體中置換出氧氣,但是光靠人體自身並不能將這種液體吸進呼出,以獲取足量的氧和排出二氧化碳。因此,這個想法只能暫時擱淺。
  • 小鼠、牛和人類的胚胎有啥不一樣?
    Watts & Amy Ralston 我們對哺乳動物胚胎如何發育的理解主要來自於小鼠。現在,一項研究揭示了小鼠、牛和人類胚胎之間驚人的相似性和有趣的差異性。 胎盤是哺乳動物的一個決定性特徵,它的形成是哺乳動物發育的第一步。
  • 即使被它淹沒也不會窒息,這是什麼神奇液體?
    所以,聽起來無可挑剔的氟碳化合物究竟能不能讓人順利呼吸呢?先別急,在應用到人體之前,我們總得先在實驗動物身上測試。1966年,科學家克拉克和戈蘭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氟碳化合物呼吸的首個動物實驗結果。他們將小鼠浸沒在了溶有氧氣的氟碳化合物液體中。
  • 水下自由呼吸
    水下呼吸器的歷史水下探險深深吸引著人類,上千年來魅力不減。為解決水下呼吸問題,大量水下呼吸器被發明,比較原始的像海綿、充滿氣的羊皮、像呼吸管一樣的長長蘆葦。16世紀,潛水鐘的發明使水下探險有了質的飛躍。不久,又發明出來全套潛水服,它配有一條長長的管子,通過人力把空氣從水面輸送下來供潛水員呼吸。起初這套裝備最深只能潛水約18米,但後來更好的材料製造出來,使它可以承受更高水壓,潛水深度也隨之增加。
  • 日本設計師3D列印水下呼吸器 可幫助人類在水下呼吸
    1995年,美國演員凱文·科斯特納(Kevin Costner)主演了一部名為「未來水世界 」(Waterworld)的電影,無論你對這部被廣泛認為是失敗的電影的想法如何,但不可否認的是該電影是一個有趣的概念。在未來,由於極地冰蓋融化,地球幾乎完全被淹沒,人們生活在船上。
  • 液體呼吸突破500米,上月入海如履平地?
    文/夕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日報導,俄羅斯航天集團負責任米特裡·羅戈津報告說:「曾經參與液體介質呼吸實驗的動物,現在活得很好。」月,時任副總理的羅戈津向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贈送了俄羅斯的新技術,其中包括一個液體介質呼吸項目——在富氧液體中代替呼吸空氣。
  • 液體如何帶來死亡和毀滅,以及創造奇蹟和魅力?
    不僅如此,我還從很多安檢員(包括他們的領導)那裡聽來了一個觀點:不管是我的花生醬,還是那些我似乎常會忘記從行李箱中取出來的液體物品,從某種意義上說都是隱患。他們總是說服我去相信這個很勉強的說法。對於性能穩定的固態物體來說,液態就是它的「第二自我」。固體材料是我們人類忠實的夥伴,衣物、鞋子、手機、汽車以及機場都擁有著固定的形態。
  • 美醫生發明新型潛水服 像魚一樣呼吸液態氧(圖)
    人類藉助水肺能在水下呼吸,卻無法潛到很深的地方。由於無法克服這種局限性,目前在70米以下的深水中潛水仍很危險,只有少數專家才能做到。超深潛水具有致命危險,目前在月球表面行走的總人數,也比藉助水肺潛到240米水下的人多。找到深海潛水方法現在美國一位發明家認為他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讓人類像魚一樣呼吸液體,就能輕鬆潛入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