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便利店進京 三大日系便利店巨頭齊聚北京

2020-12-21 聯商網linkshop

  三大日系便利店巨頭終於將齊聚京城。

  2013年,羅森進入北京市場。

 

  日前,記者從知情人士處得到消息,全家便利店已經進京,如果屬實,三大便利店巨頭——

7-11

、羅森、全家則將在新的戰場廝殺。但問題是,北京的便利店市場能給他們多大的機會?

  「猶抱琵琶半遮面」

 

  籌備了一年多的時間,今年春天,北京便利店市場迎來了便利店另一巨頭——全家。

 

  對此,記者致電全家上海總部,供職於開發部的李建鵬向記者證實了此事,不過他表示,目前北京全家還處於籌備階段,第一家店的選址、計劃開店數、是否放開加盟等並沒有向記者透露。

 

  「但是肯定在今年開出。」李建鵬表示,全家屬意於北京市場多時,去年就已經派小組先行考察,全家在北京市場做了很多準備工作,未來北京門店一定會充滿了「京味兒」。

 

  此前,李建鵬在採訪中也告訴記者,全家如果要進入北京市場,會做一個詳細的調查,市場調查結束之後,然後進行資金上的統籌,再做進入或者不進入的打算。

 

  照此節奏,全家顯然已經在資金統籌上做好打算。這或許與其去年關閉華東地區上百家非盈利門店後或將達到盈利有關。

 

  據記者了解,全家通過關閉業績低迷的店鋪和增加加盟店所佔比重,將此前30%的加盟店比重提高至約60%,削減了總部的經費,預計2014年全年將實現盈利。所以這為進軍北京減少了資金方面的後顧之憂。

 

  但是在北京市場,最終以何種形式入場,李建鵬並未透露,他表示,並不排除收購小店的方式加快開店節奏。因為,全家2014年計劃在中國開設340家店鋪,增至2013年計劃的2.4倍。

 

   北京市場火熱

 

  全家在北京店還未開出,北京的便利店企業似乎早已嗅到了濃濃的火藥味兒。很多企業已經提前知道了全家即將到來的消息。

 

  其實在去年,對於羅森進入北京市場的動作,在北京「打拼」了十多年的

好鄰居

便利副總經理畢震就告訴記者,日系便利的全家、羅森、7-11都非常看好中國市場,都希望能提前卡位,哪怕現在虧損著。「因為可能過一兩年再來,也許市場已經被其他企業佔領了。」

 

  位置即便佔到了,全家、羅森面臨的壓力並不會小。

 

  早於全家、羅森佔領北京市場的7-11,目前在北京雖然只有100多家門店,但其獨有的「快餐島」為其帶來了50%以上的營業額,再加上現在7-11已經放開加盟,這不管對於目前的對手好鄰居,還是新對手羅森、全家等,都是看得見的威脅。

 

  除了外資便利,本土的便利店企業也看到了北京便利店市場的藍海。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許多7-11旁邊,多了一個陌生又清新的身影——全時便利。

 

  據記者觀察,從門店裝修、商品結構、鮮食品類到貨架陳列、客群定位等與7-11都非常相似,從百度地圖上查看,全時便利店分布較多的區域位於北京朝陽區,尤其是國貿等地,可見其選址也基本以商務區居多。

 

  更令記者吃驚的是,全時便利是北京一家新企業,成立僅3年多,據其一位店員透露,全時便利店在北京已經有三四十家門店,在今年年底,其門店數會達到100家。

 

  此外,華潤Vango也已經進入北京市場,布點首都機場。不過,新進入北京市場的企業,適應期總免不了。

 

  事實正如此,羅森便利店自從去年入京以來,到目前為止,也只開了5家門店,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羅森今年也並不放開擴張的腳步,計劃新開10多家新店。這與其此前在重慶、上海等地聲稱將開百家門店的高姿態並不符。

 

  挑戰仍有很多

 

  至於全家,能開多少家,誰也不好說。因為在北京,外資便利店的步伐可能會走得更慢。

 

  「北京的消費水平早已達到開便利店的水平,只是網點開發還需要更精準。」李建鵬告訴記者,許多人並不看好北京市場,主要是因為北京的商圈、住宅區分得比較明顯,在網點選擇上難度很大,需要非常謹慎,才能達到一石二鳥的效果。

 

  另外,在北京開便利店還有一難度就是商業環境。

 

  在申請各項執照方面,北京比其他地方要嚴格,耗時長,成功率也很低。以此前全家在成都開店的經驗,只要按照流程走,基本上都可以申請得到。

 

  「其實很多銀行都想把代收業務拿掉,放到便利店。雖然這些服務實際上在營業額中的佔比非常少,但是能帶來很大的客流。」李建鵬表示,這在大部分便利店已經是標配業務。

 

  但是到了北京,由於代收代付業務等便民服務需要和地方的企事業單位去談,想在便利店賣報刊也絕非普通便利店可以做到的。據某諮詢公司調查,獲得銷售報紙權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註冊資本達500萬元;獲得銷售避孕產品權則需要申請16份證書。複雜的申請過程阻礙了北京便利店的產品擴充,削弱了該業態的市場競爭力。

 

  而且,本土企業比外資更有優勢。拿全時便利店舉例來說,在其四惠門店,記者看到收銀臺附近有一個香菸陳列的貨架,收銀員告訴記者,這是旁邊7-11所沒有的優勢,也正如此,全時的客流會比7-11的大一些。

 

  從政策上來講,香菸向來只能由本土商業企業販賣,外資零售企業只好從其他方面找優勢。

 

  除了以上原因,畢震告訴記者,從商業氛圍來講,北京作為政治中心,遠沒有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濃厚,再加上像政府大院、科研院所、軍隊大院以及高校市場,這些地方的商業一般都是內部消化,普通連鎖商業很少觸及到。

 

  所以,全家如何打通北京市場,可能還得費不少功夫。

   (中華合作時報·超市周刊 記者 趙曉娟)

相關焦點

  • 北京首家全家便利店下月開業 兩年門店或突破兩位數
    日前,記者獲悉全家便利店北京首家店鋪將於下月開業。屆時,7-11、羅森和全家三大日資便利店巨頭將齊聚京城。在7-11、好鄰居、快客、物美等便利店已深耕多年的背景下,全家為何揮師進京,其能在北京市場佔領一席之地嗎?據了解,全家便利店在中國由頂新國際集團運營。
  • 全家便利店將進京 與7-11、羅森短期難現抗衡局面
    原標題:便利店大鱷全家下月進京  北京「集齊」全球三大便利店品牌的時刻越來越近。近日頂新集團董事長魏應行透露,全家便利店在北京的首家門店將於下月開業。這意味著7-11、羅森和全家三大便利店巨頭將在京城展開激烈的爭奪。不過能否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還有待考驗。
  • 梳理羅森、全家、7-11便利店中國門店布局
    隨著眾多創新便利店的離場,向來穩紮穩打的外資便利店的發展再次受到了關注。7-11、全家、羅森在中國市場有不同的區域發展側重,在速度和門店數量上有的具有先發優勢,有的後發先至。北京商報記者梳理三家日資便利店在京津地區、華東地區、川渝地區和珠三角地區的最新門店數量後發現,雖然它們在各自優勢區域內的品牌影響力明顯,但競爭者的腳步正在悄悄逼近。
  • 主題:梳理羅森、全家、7-11便利店中國門店布局
    梳理羅森、全家、7-11便利店中國門店布局隨著眾多創新便利店的離場,向來穩紮穩打的外資便利店的發展再次受到了關注。7-11、全家、羅森在中國市場有不同的區域發展側重,在速度和門店數量上有的具有先發優勢,有的後發先至。
  • 杭州便利店三大巨頭到齊 全國便利店近10萬規模1300億
    7-11、全家等外資便利店企業通過區域加盟合作,加快擴張;家樂福、麥德龍等主力為大賣場零售商進行業態拓展,進入或發力便利店;京東、天貓等電商企業進入線下零售,重點拓展便利店業態……面對這樣的態勢,報告開出了「良方」。呂晃解釋,從人文的角度,活力銀髮、單身一族是高成長人群;從情感需求出發,健康家庭、探索嘗新,這都是有潛力發的維度。
  • 全家進京 北京便利店競爭加劇
    日本三大便利店品牌之一的全家便利店(Family Mart)已經在北京首都機場選好了4個店鋪,它們即將在十一假期前營業。全家顯然希望它在北京的登場顯出一些氣勢來。北京便利店總數大約是上海的1/5,因此這裡看起來還存在巨大空間。
  • 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收購!疫情對日本便利店的衝擊有多大?
    最近,日本全家被伊藤忠商事收購、成為其旗下全資子公司的新聞,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看到了。據日媒報導,日本大型貿易公司伊藤忠商事從7月9日開始對全家便利店的股份進行全資公開收購,預計到8月24日將完成。作為日本著名的貿易巨頭、世界500強企業之一,伊藤忠商事此前就已持有日本全家50.1%的股份,等此次收購結束持有率會提高到100%,完全掌握全家。全家是日本三大便利店之一,店面遍布全國各地,平均單店日銷售額能達到53萬日元!但近年來,日本零售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又遇到用工緊張、成本增加等問題,還有電商、配送物流等行業崛起,大大壓縮了便利店的生存空間。
  • 談起便利店只想到7-ELEVEn和全家?這可能是個誤會
    1992年,便利店之王7-ELEVEn首次進入中國,拉開了外資便利店進駐中國的序幕;4年後,「羅森LAWSON」在上海的長寧區古北路開出了中國的第一家店;2003年,第一家全家便利店也落戶上海……幾乎與此同時,中國的便利店品牌也開始生根發芽。
  • 杭州首家7-11便利店今天試營業 3大巨頭齊聚浙江
    杭州首家7-11便利店今天試營業 3大巨頭齊聚浙江來源:聯商網2017-06-13 18:08聯商網消息:6月13日,《聯商網》獲悉,杭州首家7-11便利店今天開始試營業,該門店位於杭州錢江新城的錢江國際時代廣場。
  • 兩家老牌連鎖零售巨頭分手:無印良品撤出日本全家便利店
    看上去很登對的兩大連鎖巨頭無印良品全家的合作關係走到了盡頭。 據聯商網報導,近期無印良品旗下的商品正在從日本全家便利店撤出。對此全家方面的解釋是,業績不佳。 1972年成立的全家便利店,和1983年誕生的無印良品淵源頗深,它們都曾經屬於日本實業家堤清二所率領的Saison集團。而且全家一直是唯一一家銷售無印良品商品的便利店。
  • 便利店將迎來終局?還早
    1992年,便利店之王7-ELEVEn首次進入中國,拉開了外資便利店進駐中國的序幕;4年後,「羅森LAWSON」在上海的長寧區古北路開出了中國的第一家店;2003年,第一家全家便利店也落戶上海……幾乎與此同時,中國的便利店品牌也開始生根發芽。
  • 梳理羅森、全家、7-11便利店中國門店布局
    隨著眾多創新便利店的離場,向來穩紮穩打的外資便利店的發展再次受到了關注。7-11、全家、羅森在中國市場有不同的區域發展側重,在速度和門店數量上有的具有先發優勢,有的後發先至。北京商報記者梳理三家日資便利店在京津地區、華東地區、川渝地區和珠三角地區的最新門店數量後發現,雖然它們在各自優勢區域內的品牌影響力明顯,但競爭者的腳步正在悄悄逼近。
  • 全家、7-11、羅森三大便利店巨頭入駐京東到家
    聯商網消息:京東到家近日宣布,與全家便利店達成合作,後者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的212家核心地段門店已經入駐京東到家。而在與全家便利店合作前,7-11、羅森等國際便利店巨頭的近1000家核心地段門店已經入駐京東到家,同時,整個京東到家平臺上目前入駐的便利店總數則接近4000家。
  • 為什麼北京是便利店荒漠?
    這是除全時以外,北京地區數量最多的便利店品牌。然而全時這個北京「巨頭」便利店,最近傳來在北京關店的傳聞。這種感覺就像是母胎單身28年終於收到告白,對方卻是尼古拉斯·趙四。紅白相間的店頭格外樸素,慘白又暗淡的光把它照得像一家菸酒小賣部。這裡沒有店員小哥哥或小姐姐明亮的笑容,只有大媽大爺從眼鏡片上向你射來的犀利目光……但,已經足夠讓人慰藉。
  • 誰說「中國沒有真正的便利店」?
    不過,不是所有人都相信這轟轟烈烈的「小店之春」。作者將天津便利店不發達的原因歸結於天津是個工業城市,是產業結構導致。可是筆者了解到的情況是,近年從天津市內的物流園發貨結構就可以看到,天津市的快消品發貨佔比造就超過了50%(一說已接近80%),所謂工業導致天津商貿不發達,是看的哪一年的黃曆?再舉一個例子,作者提到北京,說是因為職住分離,導致北京便利店不發達。北京的城市結構俗稱是攤大餅,一環一環就是比薩餅的外延,典型的單中心結構。
  • 主題:梳理羅森、全家、7-11便利店中國門店布局
    梳理羅森、全家、7-11便利店中國門店布局隨著眾多創新便利店的離場,向來穩紮穩打的外資便利店的發展再次受到了關注。7-11、全家、羅森在中國市場有不同的區域發展側重,在速度和門店數量上有的具有先發優勢,有的後發先至。
  • 中國便利店百強榜單發布,易捷、美宜佳、崑崙好客居前三
    新京報訊(記者 張曉榮)7月27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2020年中國便利店TOP100」榜單,從門店數量來看,前十名由高到低分別為中石化易捷、美宜佳、中石油崑崙好客、天福、全家、羅森、浙江人本超市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十足、之上)、7-ELEVEN、蘇寧小店、見福。
  • 嘉興便利店遍地開花 全家、羅森為何也瞄準嘉興市場
    10月30日,便利店知名品牌全家進駐嘉興的第一家門店在市區頤高廣場開始營業。自此,世界便利店三大巨頭中有兩家已經正式落子嘉興。放眼街頭,羅森、全家、可的、好德、快客、十足、喜士多、易捷等眾多便利店品牌在禾城遍地開花,大有「星火燎原」之勢。放眼國內,線下新型連鎖超市、便利店可謂巨頭密集布局。
  • 杭州便利店三大巨頭到齊 全國便利店近10萬規模1300億
    7-11、全家等外資便利店企業通過區域加盟合作,加快擴張;家樂福、麥德龍等主力為大賣場零售商進行業態拓展,進入或發力便利店;京東、天貓等電商企業進入線下零售,重點拓展便利店業態……面對這樣的態勢,報告開出了「良方」。呂晃解釋,從人文的角度,活力銀髮、單身一族是高成長人群;從情感需求出發,健康家庭、探索嘗新,這都是有潛力發的維度。
  • 羅森、7-11等齊聚杭州便利店江湖 誰是「攪局者」?
    外資「巨頭」在杭跑馬圈地,全家、羅森、7-Eleven齊聚杭州錢江時代廣場的7-Eleven便利店,是7-Eleven進入杭州的第一家便利店。目前,該品牌在杭州已擴張至9家。當時就有網友表示:「羅森、全家都來了,現在就坐等7-Eleven便利店了。」相對於羅森和全家,7-Eleven的商品略高端,進口零食、熟食便當,甚至還有化妝品和洋酒。目前,7-Eleven在中國有近2500家門店。7-Eleven入駐杭州,也就意味著便利店「三大巨頭」齊聚杭州了。2004年,全家和羅森幾乎同時進入中國市場。2012年,二者也幾乎是同步進入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