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負輸贏 在選舉落幕後才開始
的確,正如柯文哲和蔡正元所說,25%不是很難達到的門檻。6月6日,罷韓案過關,臺選務機構將於6月12日前正式公告。韓國瑜6日當天離開高雄市政府後隨即在臉書(facebook)發表長文,質疑「誰會是贏家?」並稱「真正的勝負輸贏在選舉落幕之後才開始」。
「
這次民進黨贏了罷免,但高雄贏了嗎?
當然我希望,高雄市民是最後的贏家。
一日高雄人,終生高雄心。
」
韓國瑜表示,未來無論他有沒有工作,或者在任何職務上,只要能力所及能為高雄盡一分心力,他一定會為高雄鄉親出力。
韓國瑜遭罷免,讓他的支持者難過流淚,他們痛批高雄人無情,大喊:「謝謝韓市長為高雄鋪了600條道路」;
另一邊,罷韓支持者卻在狂歡,他們瘋狂吶喊:「我高雄,我驕傲」,看到電視現場轉播高雄市政府記者會時還繼續揶揄嘲笑韓國瑜:「下臺,可憐吶!」
2018年11月24日,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中,韓國瑜以逾89萬票、53.87%的得票率獲選為第三屆高雄市市長,並於當年12月25日就職。
韓國瑜就職典禮那天,支持者在高雄愛河畔大喊「市長好」,距離他的罷免案通過不過530天。臺灣《聯合報》對此評論,當年,高雄人嘉年華式地送韓國瑜上臺,如今也嘉年華式地送他下臺,城市迎接一次次的對立與撕裂。
島內資深媒體人黃暐瀚談到,韓國瑜的副市長李四川重鋪了將近6百條路,登革熱疫情也控制了,今年高雄連一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都沒有,但這些政績沒有被臺灣媒體過多報導。島內輿論評論說,罷韓案將開啟臺灣政治史的惡性循環,也再次凸顯了臺灣的所謂「民主政治」早已淪落為只問顏色不問對錯的「顏色政治、私心政治、騙術政治」。
尊重 譴責警惕?臺政治人物紛紛發聲
雖然曾有傳聞被「婉拒」,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昨天還是特別「南下」高雄相挺韓國瑜並共同承擔結果。對投票結果,江啟臣表示尊重,但同時譴責民進黨用行政力量,明目張胆操縱罷免案。
「
接下來幾天,國民黨中央將儘速與韓國瑜及高雄市黨部磋商,討論如何面對補選挑戰,尋覓適切人才,贏回高雄市民的信任。
」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6日通過辦公室表示,尊重高雄市民的決定,對於高雄市政府團隊一年半來的努力,不論是治水、修路、防疫、雙語教育等各方面都比民進黨執政時明顯進步,卻沒有機會再繼續為高雄市民服務,感到十分遺憾。除了對韓國瑜表達慰問之意,馬英九還表示,未來將全力支持國民黨在高雄的布局補選,爭取勝選。
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針對「罷韓案」直接表示,這是一個非常醜陋邪惡的偽裝劇,罷韓程序及過程完全違反了「民主」的基本原則,民進黨當局連最基本的行政中立都未遵守、甚至發動綠媒圍剿,製造仇恨對立,已然在臺灣埋下不公、不義、不安的種子,成為全民皆輸,是臺灣之恥!
此前就對罷免門檻過低表達過憂慮的臺北市長柯文哲表示,這個結果值得所有從政者警惕,面對選民付託,要永遠心存感謝,更要戒慎恐懼,在民意之前須謙卑。
「
罷免通過後,勢必又是一波震蕩的開始,希望未來有意投入高雄市長補選的人心繫選民,全心全意為高雄,才能不負人民期待。
」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6日晚間也在臉書上發文稱,罷韓過關的結果,是給所有政治人物最大的警惕,「人民可以賦予我們權力,當然也能夠收回」。
「
投票已經結束,希望各方都能沉澱心情,不要再彼此攻擊。
」
拉下韓國瑜 「新秀」「老秀」都很秀
雖然臺灣輿論憂慮罷韓成功,對高雄、對臺灣來說都不是好事,沒有贏家,但罷韓團體成員陳冠榮、尹立、張博洋、李佾潔4人昨天以「贏家」姿態召開記者會,面對媒體詢問未來是否從政,表態「一切隨緣」,全不似此前所強調「罷韓沒有私利」被臺媒質疑拉下韓國瑜是有為從政鋪路之意。
陳其邁恐怕是這場罷免鬧劇的另一個「贏家」。臺媒分析,如無意外,陳其邁這次將因補選,如願入主高雄市政府。
為了高雄市長的位子,陳其邁「上下求索」好多年。2005年,陳其邁被指派為高雄市代理市長,規劃在第二年挑戰高雄市長選舉,未料到出現「高捷外勞暴動」事件,只好黯然下臺;2018年,陳其邁好不容易從激烈的民進黨內初選脫穎而出,未料被韓國瑜挫敗;但「意外」高升為臺行政機構副職負責人。此番高雄市長補選,還有「意外」嗎?
依照臺灣選罷條例程序,臺選務機構將在6月12日以前公告罷免案通過,韓國瑜將在公告當日解除職務,高雄市政府3位副市長、局處長、秘書長等13職等以上人事均隨韓國瑜一同解職。臺行政機構將立刻派代理市長,至於這位代理市長人選,臺媒分析,民進黨要考慮高雄市民觀感,由陳其邁本人邊代理邊參選的可能性不高。
在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後短短3個月,罷韓團體就開始進行一連串的超前部署。2019年12月,他們正式啟動罷韓程序。韓國瑜認為罷免聯署宣傳活動在其市長任職未滿1年時即開始進行,違反選罷條例規定,向法院申請停止執行罷免投票,後被法院裁定駁回。
未來韓國瑜陣營是否會對罷免投票結果提起訴訟呢?如果不提出,高雄市長補選將於3個月內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