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飛腿制服瘋狂行兇者的「飛腿哥」引起廣泛關注。(圖為網絡截圖)
同學們給「飛腿哥」獻花。(資料圖片)
三分鐘九人義舉 昭顯一座城市的精神力量
前言:
今年7月2日中午12時35分,貴州師大校園內發生一起突發性事件:一名手持利刀、精神癲狂的男子,踢翻大學校門口的禁停牌後,衝進校園準備行兇。
關鍵時刻,9名不同身份的市民赤手空拳、挺身而出,僅用三分鐘就制服了持刀瘋狂砍殺的男子,並將傷者及時送往醫院救治,維護了校園安全,避免了更大的惡性事件發生。其中,三名保安人員因此倒在血泊中,兩人永久閉上了雙眼……
這三分鐘,可以看做一次隨機考量築城道德文明水準的時間;這三分鐘,也是時間老人繪就築城見義勇為「群英譜」的速度。9名築城市民,在毫無答題準備的情況下,用群體性義舉圓滿交出新一輪道德考卷的答案,將滿分化為永遠的紀念。
10餘天過去,貴州師大校園內早已恢復了往日的靜謐與和諧,夾著書本的學子們,依舊平靜地行走在綠樹成蔭的校園小道上。而英雄曾經倒下的道路一旁,寄託哀思的白菊花芬芳未散,高大的香樟樹的葉子在風中「譁譁」作響,如一曲久久未絕的輓歌。
不該忘卻的,註定不會被忘卻。在網上、在坊間,發生在貴州師大校園內的群體性義舉,引發了各種緬懷聲以及有關正義與良知的討論聲,這聲音逐漸沉澱為一個共識:不同身份的市民,為維護陌生人的安全,在生命攸關的緊急時刻,不約而同選擇見義勇為,這壯烈的場景,如火山噴發般壯觀,是貴陽這座城市涵養已久、深藏不露的精神力量在一瞬間的噴薄而出。
7月7日,公安部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公安部治安局、中國保安協會、貴州省公安廳共同慰問並嘉獎了因公殉職的貴州師大保安倪兵、韓一民的家屬,以及另外7名見義勇為者;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省見義勇為基金會授予9人「見義勇為先進群體」光榮稱號。
近日,記者走訪了這一群普通而不平凡的英雄——貴州師大保衛處校衛隊5名保安、2名大學師生以及2名後勤部駕駛員,勾勒出這一組「群英譜」。
「7·2」事件見義勇為「群英譜」之倪兵:精神境界很富有
倪兵,是貴州師大7·2事件中,挺身而出與行兇者英勇搏鬥而犧牲的保安之一。在與行兇者搏鬥過程中,赤手空拳卻毫不退縮的他,用生命和鮮血詮釋了「最盡職」三個字的全部含義。 2006年進入貴州師大保衛處校衛隊工作的倪兵,家境並不寬裕。父母年事已高需要照顧,妻子也沒有穩定的工作,兒子正在一所重點大學就讀。依靠微薄的工資收入,倪兵供養著一家5口人。拮据的生活,並沒有變成愁苦寫在他的臉上,一般人只知道,性格內向的他在生活中非常儉樸。<詳細點擊>
助人為樂的韓一民:校園裡那個最熟悉的陌生人
性格隨和的韓一民,因為平素樂於助人,在同事和大學師生中有口皆碑,「他從來不計較得失。平時只要是看到有背著行李或提著重物的學生娃兒走進校園,他都會主動上前搭一把力,甚至把孩子送到宿舍門口。那些連他姓名都不知道的大學生,在生活中出現困難時也會找他幫忙解決」。救火、追小偷、路見不平見義勇為……提起韓一民平時做過的好事,校衛隊幹部王強稱「他做過的那些好事,數都數不完,各種性質的都有」。<詳細點擊>
保安孫凱:身負重傷後,他又站起來撲向行兇者
訪躺在病床上的孫凱時,他仍然十分虛弱。雖然經醫生的全力搶救,他的傷勢在漸漸好轉,但是一想到在搏鬥中犧牲的戰友們,孫凱心中仍有說不出的痛,這種痛仿佛已超過身體的傷痛,這讓他顯得十分憂鬱。一旁照顧他的姐姐告訴記者,孫凱平時性格開朗,但此事發生後,他變得沉默很多,「他懷念與他並肩工作過的同事,並反覆說『我要是動作再狠一點,一板將他打倒,他們兩個就不會死了』」。<詳細點擊>
「80後」保安石磊:關鍵時刻發出呼叫警告
「他是第一個發現持刀者的保安,若不是他及時呼叫,阻止了行兇者衝進學生食堂,後果將不堪設想。」保衛處綜合管理科鄭長欽這樣告訴記者。出生於1983年的石磊,是家裡的獨生子,也是校衛隊保安裡年紀最小的一個。採訪石磊時,剛剛從門崗上下來的他,因曝曬而汗水淋淋,英俊的外形,因著保安服而更顯得神採奕奕。<詳細點擊>
保安張至鋼: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我還要挺身而出
這些天來,張至鋼常常夢見已經犧牲的同事,好像自己還在和他們一起合力擒兇,沒有一個人退縮。 張至鋼與倪兵、韓一民、孫凱幾乎同時進校衛隊,之前都是下崗工,幹過很多工作。因為經歷相仿、年齡相同、有共同的話題,4人關係非常好,也共同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保安崗位。「韓一民和倪兵是為了掩護我才被刺倒的,當韓一民倒下時,我跑過去抱住他的頭,喊他,第一次體會到又悲又憤的心情。」<詳細點擊>
「90後」大學生張槐乾:凌空一腿解危機,網友稱他「飛腿哥」
「我相信,這個社會上很多人遇到那樣的時刻,可能比我做得更好,我只是在一個恰當的時機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罷了。」貴州師大2009級化材系學生張槐乾,在危難時機用凌空一腳將行兇者踢翻在地,為徹底制服行兇者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張槐乾告訴記者,一位老師曾這樣教育他:「成績好壞不足以判斷一個學生的優劣,關鍵看他是否具備正義感,是否是一個正直的人。」<詳細點擊>
大學女教師吳珺婷:及時救助傷者,弱女子心懷厚重責任心
吳珺婷,是貴州師大文學院的一名團委幹部,也是此次受表彰的9名見義勇為者中惟一的女性。在7·2事件中,她用手機拍下了「飛腳哥」張槐乾凌空一腳踢倒兇犯以及眾人制服兇犯的全過程,這一段視頻後被網絡和電視節目熱播。不僅如此,當行兇者刺倒三名保安後,她又及時用車將受傷的保安孫凱送往省醫救治,因送治及時,孫凱得以保住性命。<詳細點擊>
駕駛員廖國剛和盧吉榮:見義勇為責無旁貸
「那天,我們正好出車回來停車,人還沒下車,就看到有一個保安從車旁跑過,順手還拿走路旁的一個路障錐。我們知道出事了,趕忙下車。等我們跑到現場時,已有一名保安被刺倒,接著又一名保安倒下,當那個大學生飛起一腳將行兇者踢倒後,我們倆就立即衝過去,將他按倒在地,後來有人將皮帶解下來,捆住了行兇者。」<詳細點擊>
編後
這一個群體的故事聽了很多遍看了好多回了,但是這一次,在編輯這組群像譜時,還是一次次地忍不住為這一個個活生生的我們身邊的英雄流淚,感謝他們,觸動了我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他們是香樟樹下的輓歌,他們是最普通的身邊人,他們有著最平凡的職業,他們有著最感人的壯舉,他們,用三分鐘的義舉,為我們見證了一個城市的精神。
本報記者 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