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兒歌童謠快要失傳了,這事你先不要犟,看沽酒客怎麼說?

2020-12-09 江陽沽酒客

關於童謠也可以說是兒歌,全國各地都有,多數來自民間編撰,口耳相傳,根據各地的民風民俗,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之一。

其實早在周朝尹吉甫時代,他開始編撰《詩經》開始就已經在採集民間詩歌了,其實這裡也有很多童謠。

古代童謠跟今天比起來有很多相似性,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性,就是古人有時候會把這個當初改朝換代的由頭,用來做政治籌碼,用小兒的口來造輿論,就是這個比較討厭。但是大多數時候,是最天真無邪的表現。

沽酒客的家鄉瀘州,地方童謠一直以來豐富多少,都是隔代傳,但是代代不散,為什麼隔代傳呢?因為一般瀘州人的習慣是小時候十歲之前,孩子公婆(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帶得多,今天八零後的父母基本文化水平高一些,而八零後甚至九零後的祖輩就差一點,但是並不影響他們給我們啟蒙,而最好的啟蒙就是各種兒歌童謠的普及,朗朗上口還非常有趣。

可是我發覺到了今天,童謠已經不吃香了,很多我們八零後和九零後當父母以後,反而今天的小孩子會說地方特色的童謠越來越少。

為什麼,你想我們自己對自己的民俗文化都不關注了,因為土和毫無意義,根本不重視,這些民謠,早被各種早教,什麼英語、舞蹈、各種超齡開放的東西給替代,我不評價它的好壞,不說童謠或者不會兒歌既不犯法也不影響長大和吃飯,但是總覺得根沒有了,你說家鄉記憶,你說熱愛家鄉,家鄉的概念越來越虛化,怎麼愛呢?從哪裡去愛呢?恐怕還值得我們反思。

還有童謠兒歌就真的很土,很沒有意義嗎?難道不能與時俱進嗎?我倒是不認為如此。

其實在全世界各民族和文化中,都有童謠的記錄。比如中國的《三字經》,更像是童謠集大成者,而西方的《一閃一閃小星星》等。也在他們的國度經久不衰。

2008年6月7日,北京童謠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見這種一度被認為幼稚的,哄哄孩子的玩意,原來具有如此寶貴的價值。

韋昭注的《國語·晉語》有云:「童,童子。徒歌『曰語』。」又與瀘州關係深厚的明代巴蜀大才子楊慎《丹鉛總錄》卷二五裡道:「童子歌曰童謠,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

它是地方民俗文化的見證,也是地方特色的展現,見微知著,從一個個有趣上口的童謠,你可以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甚至也是瀘州人文的一張不可多得名片,不信,今天我們就來回憶一下記憶裡的一些童謠,當然這裡主要寫八零後的,也歡迎大家補充,一起來重溫我們美好的歲月吧。

1. 點子眉堂,眉貴花堂,睛官下水,牙官推堂。

有朋友問沽酒客,這個童謠倒是記得,就是不知道什麼意思,其實好簡單啊,這就是一個對牙牙學語五官認知和祝福的兒歌,聽沽酒客給你聊一聊。

點子眉堂,就是用手抓著小孩子,基本在一兩歲的最合適,牙牙學語的那種,抓著他的小手指去感受他自己的眉毛和額頭,這個讓孩子聽兒歌的同時,感受自己的五官,點子就是點孩子的意思,眉堂,眉毛和額頭,其實很多人把眉堂以為成玫糖,眉貴花堂,以為是玫瑰花糖,並不是吃的東西,而是通過點眉毛和額頭,希望孩子的眉毛長得好看,額頭飽滿。

而睛官就是眼睛,睛官下水就是眼睛流淚的意思,小孩子好哭鬧,眼睛經常流淚未必是悲傷,不能說話的時候,表達很多訴求,比如餓了,身體不舒服,給眼睛封個官,代表它管理孩子的喜怒哀樂,但是更希望孩子一生開心快樂,讓淚水少流,而牙官退堂,就更好解釋了,孩子換牙就是退堂的意思。這就是這個簡單兒歌的豐富含義,當然也許有人不認可我的說法,不認可你來解釋你的,我也保留我的就好。

2. 螢火蟲,屁股亮,打著燈籠到江陽(瀘州),瀘州又好耍,頓頓吃嘎嘎(肉)或者亮火蟲,綠油油,打起燈籠下瀘州,瀘州又好耍,頓頓吃嘎嘎,瓢根(兒)舀湯湯,筷子捻嘎嘎

這個相信大家不陌生,以前瀘州雖然管理的地方不少,但是瀘州老城區不大,進城還是比農村好些,但是瀘州是不是當年頓頓吃嘎嘎就不知道,只曉得「江安食不足,江陽酒有餘」,怕改成頓頓喝單碗又要不得,娃兒就搞得酒麻口的樣子,不像話,瀘州也不能除了酒啥子都沒得撒,你說是不是。

3. 在一個黃昏的早晨,一個年輕的老人,拿著一把鋒利的鈍刀,殺了一個活生生的死人。

4. 這個順口溜最有意思,就是每一句話都矛盾的,但是又可以自圓其說的樣子,你們聽過沒有。

5. 雲南有個雞爪山,離天還有三尺三,瀘州有個鐘鼓樓,半截焊在天以頭。

這個老一輩的人應該不陌生,有人說是敘永的猴爪山,不知道具體,只曉得當年傳說是雲南人跟瀘州人相互吹牛,吹自己家鄉有好不得了,雲南人說家鄉的山高得很,結果瀘州人說鐘鼓樓的高度,直接把雲南人整懵逼了,導致今天一些人來瀘州發覺鐘鼓樓也不高,大失所望哈哈。

6. 唐僧騎馬當那個當,後面跟著個孫悟空,孫悟空跑得快,後面跟了個豬八戒。豬八戒,鼻子長,後面跟了個沙和尚。沙和尚,挑著籮,後面跟了個老妖婆。

這個兒歌好像全國好多地方都有,不算瀘州獨有。

7. 么舅么舅,打屁乓臭,聽到碗響,屁股接扭(要讀六)這個兒歌導致么舅被黑了很多年。

8. 大拇婆(大拇指),二指拇(食指),中三娘(中指),菜小姐(無名指),么姨娘(小指),中坑壙(手心),牽牛洞(手腕),轉牛彎(手臂彎),青蛙眼(手臂肌),挑擔子(耳朵),聽聲音(耳),看四方(眼),聞香氣(鼻),吃糖糖(嘴)。

這是教認身體的方式,也用各種詼諧有趣的比喻,雖然都沒有提到具體的學名,但是這種方式,在唱的時候就刻意指到說的部位,還是做了形象的比喻和功能說明,讓孩子覺得更加有趣,也更容易記憶和領悟。

9. 《望著老師哭一場》:花臉唄,花臉堂,(指小孩子之間貪玩弄髒了臉),背起書包上學堂,書包擱(柯,放)在桌子上,望著老師哭一場,老師問我哭啥子,我要吃砣花生糖。

10. 《看到看到要過年》:紅蘿蔔,咪咪兒甜,看到看到要過年,過年倒好耍,蘿蔔煮嘎嘎(肉),敲鑼鼓,吹花號,又耍龍燈,又放炮。描繪了舊時候川南瀘州過年的場景,短短幾句話,一副民俗風景被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來。

以上十個只是瀘州童謠兒歌的鳳毛麟角,其實還有很多,也沒有人專門總結收納,可惜啊,之所以說它快失傳了,是我們不重視傳承了,而且不是刻意而是自然傳承那種,不知道你還有哪些記憶深刻的兒歌呢?一起來補充吧。

相關焦點

  • 世界兒歌日 我們話童謠
    在上個世紀50~70年代,青島人出差到外地,只要你說是青島來的,他們一定會說你們青島有兩寶:一是啤酒:二是劉饒民。 」這是侯修圃老師在一篇紀念已故作家劉饒民的文章中寫下的第一句話。    劉饒民(1922年-1985年),生於山東萊西一個貧農家庭,高小畢業的他於1945年參加教育工作,從事小學教師。他熱愛孩子,喜歡與孩子打成一片,了解孩子的心理。
  • 童謠:蕩鞦韆的兒歌
    >童謠:蕩鞦韆的兒歌2014-10-17 09:22:55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雪花  五九六九,陽坡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無凌絲。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蜘蛛,拉銀絲,  來來回回把網織。  織網幹什麼?  專吃蒼蠅和蚊子。  小小子,坐門墩兒,  哭哭涕涕要媳婦兒。  要媳婦兒幹什麼呀?
  • 兒歌童謠裡 瀰漫著老成都風情 - 寬窄巷 -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或者捏捏孩子的小手,一邊握,一邊唱兒歌:捏饃饃,捏得圓,饃饃香,饃饃甜,吃了饃饃好過年。等孩子大些,還會一扳孩子的小手指,一邊編「大指拇哥,二指拇弟,中三娘,四夥計,小身小(lang)巴,不爭氣。」小朋友之間,還會互相玩猜中指的遊戲,這也有童謠「猜中指,辣辣皮,見家打你二十一。胡豆花,豌豆花,灶神老爺偷鍋巴。偷不到,挖挖挖!」
  • 聽江陽沽酒客給你聊聊
    今天沽酒客不在市區跟大家聊了,我們去一個瀘州最大的縣,這個地方山多縣城並不大,但是面積卻不小,它在古代叫落鴻和藺州,今天叫古藺。最出名的是郎酒出自這地方,可以跟瀘州老窖比美,一濃一醬相得益彰。既然有美酒,這個地方美食肯定少不了。
  • 兒歌和童謠最適合0—6個月的寶寶
    0—6個月的寶寶,語言能力處於初步發展階段,這個時期的寶寶還不會說話,家長可以經常給孩子輕輕地唱一些兒歌或者搖籃曲。搖籃曲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的雙手輕輕搖著你,搖籃搖你,快快安睡。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的雙手輕輕搖著你,搖籃搖你,快快安睡,夜已安靜,被裡多溫暖。這首《搖籃曲》,曾經伴隨了很多孩子的童年。
  • 新年好兒歌:新年童謠(二)
    >新年好兒歌:新年童謠(二)2015-02-14 11:06:1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年初六發個大塊頭超過你。  年初八。麥生日,農戶家家祈豐年。世間一日沒了麥。將有何物柬充飢。一粒麥,種下田,待到秋成九秋天,不知費了氣力幾多許,才得摔摜稻吃新米。  年初九,天生日。世間人人都靠天。做事先求弗欺天。婆婆拜佛好修行。新華無事都念經,修得百年無毛病;交好運,退災星,好行方便發善心。  年初十,地生日。有天還有地。
  • 廣西上萬人次投入「新童謠 新兒歌」創作表演大賽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膾炙人口的童謠、兒歌總能在不經意間就喚起人們對於童年的美好回憶。童謠、兒歌的歷史源遠流長,每一個時代都有標識於自己的童謠、兒歌,一首又一首經典的童謠、兒歌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兒童快樂、健康成長。
  • [廣西] 「新童謠、新兒歌」創作表演大賽結果揭曉
    ,組委會把它們彙編成冊發放給全區各中小學,在少年兒童中掀起了一股自排自演「新童謠、新兒歌」的熱潮。歷時9個月,共徵集到近千首原創童謠、兒歌作品,眾多作者中有退休多年的詞作家,也有在校讀書的小學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充分體現了全區各地對本次大賽的關心和支持。
  • 方言童謠餘韻悠長耐人尋味
    「拍大髀,唱山歌,人人話你無老婆。有錢攞個嬌嬌女,無錢攞個豆皮婆......」8月22日上午,極具年代感的童謠聲在中山紀念圖書館報告廳響起,一場別開生面的名家講座正在進行。主講人鄭集思、林鳳群、舒飯三人通過陳述和分析一首首香山童謠,將隱藏在童謠背後的香山各地區民風民俗娓娓道來,重構了香山舊時社會生活圖景,激發青少年熱愛家鄉、保護地區民俗文化的熱情。
  • 廣西:「童心向黨」童謠兒歌在桂林市校園傳唱
    童謠唱給太陽聽,我跟太陽親又親,歌海浪花就是我,燦爛陽關歡我心……伴著一首簡潔輕快的新童謠《童謠唱給太陽聽》,5月20日下午,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婦聯、團市委和七星區共同主辦的我市「童心向黨——中華優秀童謠兒歌推廣傳唱校園行
  • 20首兒歌童謠,老祖宗的幽默,孩子的寶貝,家長要收藏!
    賞析:原是流傳於北方的童謠,後經周翔做了部分改編,成為現在的模樣。這首童謠有童話色彩,想像奇特,風趣幽默。02.從前有座山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鍋,鍋裡有個盆兒,盆裡有個碗兒,碗裡有個碟兒,碟裡有個勺兒,勺裡有個豆兒,我吃了,你饞了,我的故事講完了。
  • 新年好兒歌:代代傳的童謠
    >新年好兒歌:代代傳的童謠2015-02-06 11:58:5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逗…放過了鞭炮之後,子夜時分吃過了餃子,就要給長輩磕頭拜年了,童謠裡說道: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輩兒的磕頭,老輩兒的給錢。  要錢沒有,扭臉兒就走。  這時候,孩子們都變得很乖,一個挨一個地給老人們磕頭。老人們則笑容滿面地看著自己的孫子、孫女,每個要發給一個小紅包,以求孩子們平安吉祥,這紅包裡裝的便是壓歲錢。
  • 六一兒童節 ,這些童謠和兒歌讀給孩子聽
    六一兒童節 ,這些童謠和兒歌讀給孩子聽 2020-06-02 0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知道清張問陶,《瀘州》詩裡「給客橙」,正確讀音和來歷嗎?
    說到這裡,沽酒客想先給各位道個歉,之前曾經學著做自己不擅長的視頻,想通過多種渠道把我們瀘州的文化呈現給大家,於是特意錄了張問陶先生《瀘州》詩第一首,也就是「城下人家水上城」的詩句,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這也側面證明了,具備文化內涵的東西,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時代的變更,而無人問津,只是我們沒有去傳播,自然沒有太多人知道。
  • 童謠:經典兒歌——小紅帽
    >童謠:經典兒歌——小紅帽2014-11-04 11:30:21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我獨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
  • 關於瀘州你不能錯過的六首歌曲,最後一首我聽哭了
    當然文末有彩蛋,是江陽沽酒客自己寫的一首《瀘州》歌詞,沒有配曲,寫的一般,但是也是自己對家鄉的愛吧,希望大家喜歡。按語:抱歉由於版權問題就不插入音樂了,自行曲搜索來聽,一定不要錯過哦。當然,之前我也不太熟悉這位歌手,後來看了一下他的資料,廣東省首屆徵歌暨演唱大會獲得優秀獎;2010年激情唱響四川賽區十強,四川衛視春晚特別節目表演大賽冠軍;2015年推出原創歌曲《雲溪美》《秀美納溪》《請到瀘州來》《行者無疆》等。這首歌,不但詞朗朗上口,還是專門加入了瀘州話的說唱段落,非常具備瀘州特色,聽起來很有趣味。
  • 新年好兒歌:舊北京春節童謠(二)
    >新年好兒歌:舊北京春節童謠(二)2015-02-09 09:59:17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6、舊北京春節童謠4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輩兒的磕頭, 老輩兒的給錢。  8、長大一歲了  新年到,新年到, 敲鑼打鼓真熱鬧, 我給布娃娃穿上花花衣, 戴上小紅帽,  娃娃眯眯笑, 伸手要我抱, 哎呀呀,不抱不報, 咱們長大一歲了, 你呀知道不知道?  9、紅燈籠孕育博客  紅燈籠,高高掛, 眨著眼睛要說話, 它想告訴小朋友, 很快就要過年啦!
  • 瀘州古藺不僅有郎酒,還有讓你口水長流的麻辣雞,一試難忘
    以前說過豬兒粑、白糕、黃粑,也說過瀘州的河鮮和瀘州味的菜系,甚至說過瀘州的火鍋和那些各種味道的早點。 今天沽酒客不在市區跟大家聊了,我們去一個瀘州最大的縣,這個地方山多縣城並不大,但是面積卻不小,它在古代叫落鴻和藺州,今天叫古藺。最出名的是郎酒出自這地方,可以跟瀘州老窖比美,一濃一醬相得益彰。
  • 2020生肖系列兒歌之奮進鼠新童謠徵稿活動在奉啟動
    2020生肖系列兒歌之奮進鼠新童謠徵稿活動在奉啟動 2020-07-02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瀘州老丈人和丈母娘不要彩禮,還倒貼,網友說:這才是大智若愚
    但是江陽沽酒客卻從來沒有加入過。倒不是不感興趣,主要是沒有這方面的體驗。因為不知道為什麼,瀘州這塊好像沒有這樣的風俗。但是作為民俗文化研究愛好者,江陽沽酒客倒是對這個蠻感興趣的。今天就來給大家聊一聊,關於彩禮的話題。我想告訴各位的是,在瀘州,老丈人和丈母娘不要彩禮,還倒貼,可能對於一些地區的朋友感覺很驚訝。瀘州人那麼發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