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美顧問提出」立農、興農、富農「以人為本,以農民為核心的新三農思維,作為農村旅遊開發的根本,其以改善農村生活,引導農民創業環境,大興科技農業,保護古村、古樹、古蹟和農村宗祠文化,保護當地人文自然生態,應該成為鄉村旅遊的立項之本,萬萬不可破山河而立新城。
近日,因工作關係,對廣西崇左一旅遊項目進行了走訪,這個具有桂林山水的氣質卻一直被人知曉的只有代名詞只有「德天瀑布」和"糖都",作為廣西邊陲縣域的旅遊開發計劃,邊境遊一直被當地政府推崇,廣西是喀斯特地貌大省,遊客如不親臨崇左大新,根本不知道這裡還有與桂林山水幾乎同質的美景,在國內鮮見宣傳,讚嘆之餘有些啞然。
一、略述大新鄉村山水遊缺失,路在何方?
Ø 缺突破
相比廣西山水遊、濱海遊、邊境遊三大資源型旅遊產品,巴馬的長壽鄉熱度幾近消沉,百色世界級天坑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被旅遊線路邊沿化,崇左的大新與周邊區域擁有一樣的土壤、一樣的植被、一樣的環境……同質化,缺乏壟斷性、唯一性資源;與桂林陽朔傳統的」桂林山水「相比,雖同屬喀斯特地貌,大新山水號召力有限,缺乏知名度。近年來當地主推的邊境遊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從大新縣城起沿河而下,新規劃的旅遊產品也與國內大多數景區概念雷同,難以突破藩籬。而作為大新拳頭產品的「德天景區」,更是十年如一日地保持在「觀光遊」的初始發展階段,加上缺乏有足夠吸引力和獨特魅力的體驗產品,當地旅遊管理的系統性、規範性缺失, 均無法讓遊客停留時間延長、消費增多、並產生重遊的衝動。總體而言,大新境內乃至崇左,其旅遊發展都還是簡單的利用自然山水,一流的資源無法產生一流的效益。
Ø 疏引導
作為"鄉村到景區"、"農村到社區"的升級過程,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國內地產開發商、政府、農民之間長期存在著主要來自土地和資源流轉的利益衝突,讓農民」洗腳上田「,建設聚居式的新農村家園,農民沒有了耕作,僅靠賠償生活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等等問題,導致農民流轉不合作、擅自破壞性開發甚至成為某些人眼中的」刁民「,此情景令人心痛。就鄉村旅遊項目的開發而言,我們認為,應積極響應國家農業部倡導的新農村建設模式——"不離土,不離鄉",即儘可能保留農民帶有情感的居所,用旅遊的手法予以升級改造,打造鄉村休閒遊,使之成為城市人體驗和感受"美麗鄉愁"之地。而對於土地流轉,則儘可能多的給予農民分享田地收穫的利益,並給予村民成為開發企業員工或者旅遊從業者的優先權利,這種模式可以較好地體現政府、企業、農民三者的利益,中國人的」家、園「觀念根深蒂固,有家無園農民心裡沒底,所以這一次的新土改也提出:」要關注農民意願「作為農村土地流轉的基本條件之一。
Ø 欠謀劃
目前,大新縣域內的旅遊主要集中在築河為道形成的自然風光,且各鄉村自圈資源,違規經營等較為嚴重,產品大都為燒烤、傳統農 家樂等,河道不時可見遊客帶來的垃圾和漂浮物,鄉村遊停留在初級階段。我們認為,旅遊項目開發不同於常規建設項目,必須把握節奏,整體謀劃,不可操之過急。且,旅遊項目不是以建成為目的,而是建成後能否持續發展,是否具有持久的 生命力為目標。我們本著切實有效地穩步推進本項目,以實用性、落 地性、操作性和可持續性為原則,建議項目前期做好充分地調察分析和策略研究,制訂詳細的實施計劃和實施步驟,分期建設,穩步推進。需要有新穎的策劃和規劃理念、宏大的發展目標、獨特的發展思路和 構思巧妙的項目集群,必須要出新、出彩。
二、「新鄉村山水遊」能做什麼?如何做?
筆者所到之處,大新恩城河套生態環境保護完好,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田園風光,秀色可餐;壯鄉村落,錯落祥和;民風民俗,自然淳樸;文化深厚,多姿多彩;人傑地靈,歷史悠久;物產豐富,綠色健康……在小區域內, 如此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具備打造生態觀光、鄉村度假、休閒娛樂、康體養生、文化體驗、休閒農業等功能複合的綜 合性旅遊項目的基礎和條件。但是:如何將優勢資源轉化成優勢產品?並產生優勢價值? 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獨樹一幟?做什麼?才能使本項目具有市場,具有經濟上的適度回報? 做什麼?才能使本區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讓遊客蜂擁而至? 做什麼?才能滿足人們心中對壯鄉田園的那份嚮往? 做什麼?才能造福一方,興農富農,起到示範性,在區內外具有廣泛的傳播效應,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這些,都是值得旅遊規劃者、政府及開發商重點思考、重點解決的問題。
那麼,到底做什麼?如何做?? 經過筆者初步考察和研究,我們認為鄉村山水遊的發展要把握以下幾個要點:一是要明確主題,找準發展方向。首先,本項目的開發需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如何確定項目的核心主題,明確總體定位與市場定位,從 戰略到操作的各個層面進行全面策劃,既要滿足政府對項目開發的戰略把控,也要滿足開發商投資、建設、運營、回報的需求。我們初步 認為,本區域適合以農業為基礎,以生態為背景,以旅遊、休閒、度假為主要功能,打造成為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的精彩區域。
其次,在主題明確並立足於核心資源的同時,對於其他輔助性的資源,也要充分的挖掘其價值並產品化,與主體項目共同組成多元的、 豐富多彩的、系列的吸引物,滿足遊客的多重需求。
其三,圍繞土司人文主題,在風貌、氛圍、風情上做足文章,旅遊化、科技化、藝術化、園林小品化、自然景觀利用系統展現,通過風情的塑造和氛圍的營造,增添神韻與魅力,將整個區域融為一體,用旅遊營造氛圍,用文 化提升品質,打造一個理念超前、產品吸引、底蘊深厚、配套完善、 環境怡人的區域旅遊新地標。
其四,用"旅遊潤色農業、景觀改造鄉村、經營保障村民"。農業不僅有生產功能,也有休閒的功能。未來的農業將是一種依託農業的"寄生"產業,因而,不是毀"農"造景,而是以農為景;不是拋棄了農業原有的"生產價值",追求生態、社會和文化價值,而是在農業原有的"生產價值"基礎上,再增加生活性農業和生態性農業的 功能和價值,開發新的項目,為遊客提供更多農家、農事、農彥、漁牧體驗等休閒產品,以滿足遊客體驗農耕、品嘗美味、欣賞田園、修身養性的休閒生活需要。因此,一方面,必須要讓村民增收、得益,這是所有原則的前提;另一方面,必須保護好現有村落和環境資源,這是規劃建設的依據和基礎。
第五,做足、做活水的文章。大新旅遊有山有水有人文,而山水是中國人的世界觀,中國人的世界觀就是山水觀,中國人講究順應自然,好水是美好生活質量的基礎。因此, 做足、做活水的文章,在大新的旅遊開發中濱水景觀,水上活動、水岸風情、親水度假等等項目都是"水文章"的重要支撐體系,而靠水作為依託的旅遊開發,我們認為無不慎重汙染水源的風險,如何策劃、規劃、設計做好排汙及水處理以也將是本項目的重點之一。
三、鄉村山水遊如何創新產品、構建體系?
旅遊項目的成功開發,除了具備良好的基礎條件,更重要的是要構建系統完善的旅遊體系。要明確項目開發的市場定位、開發主題、形象定位、風格定位、規模定位,以及總體布局與項目構想,提出投資策略及運作建議,對項目進行投資效益分析等等。旅遊產品的創新是旅遊項目持續的核心吸引力。因此,必須在項目策劃、規劃上做足功夫,明確開發方向和思路,構建完善的旅遊產品體系。尤其,要在主題明確的基礎上,圍繞主題在項目系 統支撐體系上,保留地方文化遺產,人文風俗,不要一味附加新的元素、人造景觀,要做好農村基礎設施配套,打造」農業產品新設計「、」農村民俗新體驗「、」鄉村田園四季景「、」土壤梳理科學種植「等方面做足文章,創造亮點,注入更加鮮活的文化內涵與現代時尚的生態理念和科技手段,使整個項目可感知、可體味、可觀賞、可傳誦。中國是傳統農業大國,農耕社會有幾千年歷史,可以說大多數中國傳統文化均來源與農耕文化:時令節氣,圩集市貿,社火廟會,宗祠禮儀等等都是我們應該傳承的,億萬年形成的山川河曲是值得我們去呵護的,人定勝天的理念不應用於開發思維。希望我們共同的努力,讓鄉村旅遊開發更具鄉村味道,寥解大多數城市人的」鄉愁「。
最後,給廣西鄉村旅遊規劃與開發的一點建議
目前,國內旅遊開發一般是遵循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利用外來資金合作開發的基本模式,經驗告訴我們,但靠環評專家是不夠的,環保部門對於鄉村旅遊開發這個複雜環境下的跨部門管轄又顯得有心無力,泰美顧問認為,應由政府部門建立對農村自然人文、生態環境的綜合保護機構。遵循環境保護與旅遊同步發展的"深生態"理念,樹立各地不同人文生態下的發展戰略而非千村一景的」樣板戲「模式;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張揚地方獨特民俗;豐富旅遊產品,引入優秀的旅遊管理公司提高運營管理水平;通過策劃配置全時空旅遊產品,打破廣西山水旅遊的季節性影響,大力打造」鄉土旅居「,」生態興農「,」以遊興商「,多學習國外成功經驗,構建中國特色的新農村環境、經濟生態鏈。商業生態與旅遊生態良性循環方能成為可持續發展的農村旅遊經濟新模式。
筆者所到的鄉村,當地以傳統農耕為主,旅遊只是作為村民的副業在做,且剛剛起步,百業待興,需加以引導避免破壞性利用,對現有水系造成破壞將無法彌補,應加以重視。
以上,是我在旅遊投資考察期間的一些感悟,尚未深度研究,膚淺之處請看官諒解,僅供參考。
作者簡介:曾文凱,廣東梅州市蕉嶺人,泰美酒店顧問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廣州贏商住科技有限公司酒店風控系統顧問,曾在香港聯邦國際酒店管理公司項目發展總經理、河源龍源溫泉度假城常務總經理、深圳新都酒店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發展總監、深圳多彩旅遊地產策劃顧問有限公司策劃總監,市場管理專業,有二十年酒店、景區運營、酒店投資戰略與開發的實戰經驗。
參與過的項目包括:河源龍源溫泉度假村運營管理、山西晉煤集團五星級酒店、振業鄉墅會所、湖北黃岡英山桃花衝4A 景區及旅遊地產策劃、江西廬山醉石溫泉策劃與籌建、陝西西安市湯峪溫泉度假城策劃、新疆伊泰集團總部大廈及酒店策劃、雲南綏江湖心島童話城策劃、廣西北部灣一號會所策劃、杭州華庭雲棲度假酒店策劃、四川雷波縣樂水湖旅遊地產總體策劃、廣東陽江海陵島戴斯酒店策劃、籌建,雲南建水小桂湖商業旅遊地產策劃等近百個項目。
(作者:曾文凱,大客家網小威整理髮布,僅供參考學習)
歡迎全球各地客家鄉親投稿,投稿請註明聯繫方式,本期編輯員微信號「jiadekeji」「zzw75227」
大客家網—全球客家人的心靈家園。
了解更多請關注公眾號【大客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