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推進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產旅融合,構建全域推進、多產融合的旅遊新格局
●堅持「景城一體+產城融合」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公園城市
鄧小平故裡旅遊區入選全國紅色旅遊發展典型案例、華鎣山森林康養基地榮獲「2020四川森林康養榜樣基地」稱號……連日來,我市文旅「成績單」上再添新的榮譽。
文化是最好的旅遊資源。近年來,我市以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為抓手,擦亮偉人故裡、濱江之城、川東門戶、紅色旅遊勝地「四張名片」,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做強全域旅遊,促進優勢文旅資源高水平開發、優質文旅產品高標準打造,推動文旅融合發展,讓美麗廣安成為聞者嚮往、來者依戀、居者自豪之地,譜寫了文化旅遊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擦亮「紅色旅遊勝地」名片
日前,鄧小平故裡旅遊區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來自西華師範大學的「一帶一路」國家10名留學生走進旅遊區,感受紅色文化。
去年以來,鄧小平故裡旅遊區大力實施提質工程,對環境綠化、旅遊線路、講解服務、場館改造等方面進行一系列升級,啟動建設新遊客中心、升級求是廣場等19處節點,旅遊區內環境更美、遊客感官更優,也讓廣安「紅色旅遊勝地」這張名片越擦越亮。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省委書記彭清華來廣安調研時強調的「深挖用好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資源」重要指示精神,將紅色旅遊發展納入市委「1234」工作思路,加快建設紅色旅遊勝地步伐。
紅色旅遊的鏈條正不斷延長。我市以鄧小平故裡旅遊區周邊區域和環鄧小平故裡景區周邊鄉鎮為重點,推進協興園區全域旅遊發展,高水平打造翰林院子、北山小學堂等鄧小平青少年活動遺蹟系列景點,展現小平同志青少年時代生活場景及成長足跡。
這既是歷史故事的延續,也是革命傳統的傳承。紅色文化還要影響更多受眾,代代相傳,如何走出一條「紅色引領+研學實踐」的新路子?
我市給出的答案是,不斷豐富紅色教育研學產品,發揮鄧小平故裡、華鎣山、楊益言舊居三大教育基地功能,實施小平幹部學院改擴建工程,全面完成老校區提檔升級,圍繞鄧小平同志生平事跡、思想理論、精神品格等主題,開發現場教學點30餘個。2019年,小平幹部學院被中央組織部納入全國幹部黨性教育基地備案目錄,年培訓人次達3萬人。
在紅色旅遊區域合作方面,我市發揮小平故裡的獨特優勢,不斷合縱連橫。與井岡山、延安、臨沂等17市成立「全國紅色旅遊創新發展城市聯盟」,推動線路互通、遊客互送、資源共享。聯合重慶、成都、川東北五市發布紅色文化區域精品路線,「鄧小平故裡—華鎣山—重慶」等3條紅色旅遊線路納入全省16條「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紅色旅遊精品線路。
城市提質賦能文旅融合
「這裡夜景迷人,吃住耍樣樣都有,帶孩子來玩再合適不過了。」11月8日晚上7點,在廣安樂活城景區,已是燈光璀璨,人聲鼎沸,不少市民帶著孩子在這裡遊玩。
去年11月,廣安文旅集團啟動樂活城景區升級改造工程,建成萬春橋劇場、研學基地、婚慶基地、文創體驗館等場館設施,採用「二次消費」取代「門票經濟」、免費與收費相結合的運營模式進行經營。
如今的樂活城,已成為廣安市民及遊客打卡的網紅景點。而這,正是我市以「濱江之城·夜遊廣安」為主題,發展魅力夜遊項目的縮影。
「城中有園,綠蔭環繞,推門見綠、出門見花、四處是景」,是來廣遊客對旅居生活的嚮往和憧憬。近年來,我市堅持「景城一體+產城融合」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公園城市,努力將這一憧憬變為現實。
我市通過實施城市鑄魂工程,提檔升級思源廣場,融合老城記憶打造渠江印象休閒旅遊區,修建了600米長的仿古城牆、2300米長的景觀工程及渠江之畔的休閒步道……如今,這些地方已成為市民和遊客觀賞江景、休閒旅遊的好地方。
留住歷史建築就是留住鄉愁。我市對白塔、文廟、奎閣等重點文物進行保護修復,對有城市記憶的望江樓、渠江書院等建築擇址重建,重現廣安「十六景」秀美景色,延續城市歷史文脈。
由「城市中的公園」變為「公園中的城市」,我市以公園城市理念為指導,大力實施城市提質工程,把生態、人文、產業貫穿城市規劃全過程。
提質,讓城市靚起來、美起來。一年多來,廣安10條景觀大道建設加快推進,局部地區通過「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專項行動,打造了「花街、花道、花園、花海」,通過開展中心城區城市管理突出問題整治百日攻堅行動,讓城市更暢通、更美麗、更有序。
「精彩絕倫,形、聲、光、電配合更緊密,比以前更有看頭。」今年5月,改造後的思源廣場噴泉在市民和遊客的期待中亮相,引起轟動,大家紛紛用手機或相機記錄下精彩瞬間。
今年以來,廣安主城區還按照「一園一特色」的思路新規劃建設公園近20個,改造後的思源廣場水景噴泉、新建的玉兔公園,都成為熱門遊覽地。厚重與新潮,古老與時尚,靜謐與動感,在廣安這片土地上交相輝映,融為一體。
全域旅遊推進形成多產融合新格局
「春深農家耕未足,源頭叱叱兩黃犢……」南宋詩人陸遊在800多年前寫下的詩歌《嶽池農家》,如今成為嶽池農家生態文化旅遊園區的「點金之筆」。
該園區探索將陸遊詩中「花、酒、絲、姑」四大元素進行實物場景還原,打造稻田酒店、星空露營地等景點,再現《嶽池農家》中的農家山水。2019年,該園區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如何通過旅遊講好廣安故事?近年來,我市不斷推進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產旅融合,構建全域推進、多產融合的旅遊新格局。
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出臺了《中共廣安市委廣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經濟加快建設文化旅遊強市的實施意見》,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歷史機遇,全面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和產業融合發展戰略,加快優質旅遊資源高水平開發,培育新興文旅業態,豐富產品供給,全面增強發展新動能。
堅持項目帶動,「走出去」「引進來」。日前,雲南實力控股集團副總裁高成一行到前鋒區洽談四方山康養旅遊區合作事宜,雙方達成合作協議,確定合作事項,將共同打造好四方山康養旅遊區。
今年以來,來廣安考察、尋求合作的企業,還有中國旅遊集團、中青旅集團、中鐵建集團、華強集團……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公布了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武勝縣飛龍鎮高洞村榜上有名,這正是廣安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協同推進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我市結合鄉村振興工程,實施鄉村旅遊提升行動,引導農戶通過土地流轉、租賃、住房轉讓、參與合作社等方式發展農家樂、民宿客棧等,通過旅遊帶動農戶致富。
綠色發展,生態先行。推進「生態康養+旅遊」,也成為廣安旅遊發展方式之一。華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程,將文旅產業有機融入,打造礦工影院、花海小火車等景點,同時打造高頂山礦山公園,昔日礦區變景區,成為生態治理修復發展旅遊的典型,使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文化是城市的底色,旅遊則是文化的載體。廣安有悠久的歷史積澱,厚重的文化滋養,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奮力開拓,形成了以紅色旅遊引領、文旅深度融合、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的可喜局面。接下來,我市將把「紅色旅遊勝地」名片擦得更亮,讓全域旅遊更增動力、更接地氣、更有活力,向世界講好廣安故事,為廣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文旅力量。(廣安日報全媒體記者 龍俊帆)
編輯:盧泠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