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8月23日訊(靖州站通訊員 黃旭庭 李清)每一個人,都會以色彩繽紛的夢編織成絢麗的人生。而李昀樺,作為湖南省懷化靖州縣義工聯盟的創建者,以自己的愛心編織著人生的公益路。
乘車2小時,再步行3公裡山路,8月20日,李昀樺和義工們來到平茶鎮棉花地村三組小秋明家,這也是李昀樺和義工們第三次來到小秋明家,不同於以往的拘謹,再次看到李昀樺的到來,小秋明的眼裡充滿著喜悅。「這是阿姨上次答應給你帶的圖書,還有社會愛心人士給你資助的助學金,一定要用功讀書哦。」接過李昀樺手中的助學物資,內向的小秋明沒有太多的言語,只是用手緊緊地拽著李昀樺的衣擺捨不得鬆開。
今年10歲的小秋明和奶奶相依為命,父親在兩年前因敗血症去世,某天母親以出門辦事為由離開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在得知秋明的處境後,李昀樺立刻組織義工帶著米、油、棉被等生活物資來到小秋明的家中。在詳細記錄了秋明和奶奶的生活狀況後,組織發起愛心救助活動,號召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幫助小秋明度過難關,完成學業。
「奶奶,鎮政府的工作人員以及我們義工都會定期來看望你們,您一定不要擔心,要讓孩子好好讀書,這是他最好的出路。」李昀樺握著秋明奶奶的手叮囑道。
在李昀樺的微信朋友圈有這樣一條記錄:陸路轉水路,翻山又渡河,哪怕路途遙遠,烈日炎炎,只為把希望帶給大山裡的孩子,把機會送給最需要的人。這是李昀樺公益之路的一個小小的縮影。12年的公益之路,點點滴滴,歷歷在目。李昀樺依然記得2007年自己將第一筆500元助學金交到貧困學子手中的情況。「那時候就是想用自己的能力幫助一個貧困孩子讀書,但是接觸過後才發現,還有很多孩子需要幫助。」
這讓李昀樺意識到解決了一個人的問題是微小的,「一人難挑千金擔,眾人能移萬座山」,只有匯聚各界力量才能幫助到更多的貧困孩子。於是在2013年她在民政局註冊,成立了靖州縣快樂愛心公益協會,2015年更名為靖州義工聯盟。「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去做公益,其實要表現的多麼無私的奉獻精神,做義工真的沒有這麼偉大,只是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可以為社會、他人儘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做義工的這些年中,李昀樺嘗到了公益的酸甜苦辣,許多艱辛、許多汗水和淚水無法與人述說。旁人的不理解、白眼,甚至遭受擠壓、排斥等等,都有過。很委屈、很艱難的時候,都想要放棄。但是,李昀樺表示自己很幸運,義工聯盟的家人們,許多資助人幾年來一如既往陪伴在自己身邊,有了他們的支持和理解,就有勇氣繼續前進。「作為一名老義工,我覺得義工本身除了倡導了一種積極的公德行為,還有淨化社會風氣的功能,同時也弘揚了互助的精神,也是雷鋒精神,能夠感召更多的愛心和弘揚社會更多的正能量。」
多年的義工生涯,也讓李昀樺結識了不同行業的朋友,接觸到了一些以前沒有見識的事物,提高了自己的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同時也收穫了快樂!到今天看來,不僅幫助了幾百名貧困學生,而且已經影響了身邊許許多多的朋友加入到公益隊伍中來,他們也正在影響他們的朋友。作為擁有5年公益經驗的義工志願者,易子明的感受最為深刻。「在李昀樺身上有種特別的吸引力,一種純粹的善良感染者我,讓我毫不猶豫的投身到公益事業中,從自己做起,讓這個社會更加美好。」
靖州義工聯盟自成立以來,已有486名義工、235名公益小天使、115名學生義工。協會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義工精神,已開展公益活動556次,參加活動義工11000餘人,志願服務時長48060小時,籌集善款350餘萬元,資助貧困學生3800人次,在社會上影響深遠。該協會開展「一對一助學」活動助力貧困學生開啟新的人生旅程,關愛殘障兒童為孩子們撐起希望的藍天,開啟愛心送考為高考學子提供綠色通道,關愛留守兒童為留守單親、特困、殘疾兒童和孤兒拾起自信和陽光,公益小天使活動讓小天使們從小在優良的中華傳統美德中得到薰陶,大型活動義工服務提升社會文明;走進社區關愛老人傳承孝道,緊急救災與災民共渡難關重建家園,一幕幕溫暖的善舉,感動著民心,服務著社會,傳遞著文明。「義工聯盟每年大大小小有一百多場公益活動,每次活動都凝聚了我們義工的愛心,會長李昀樺就是這條愛心船上的掌舵人,她用愛心、善良、包容把我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讓愛心形成共振,感染更多的人。」義工陶永書自豪地說。
李昀樺也在2011年被評為懷化市優秀志願者,2012年被評為「樂助會」優秀志願者,2013年被評為靖州縣「首屆道德模範」、湖南省道德模範提名獎,懷化市學雷鋒優秀志願者。2016年在湖南省「身邊的雷鋒」群眾推選活動中,被湖南省文明委、湖南省志工委評為:「湖南省雷鋒式巾幗志願者」。同時,靖州義工聯盟被湖南省文明委、湖南省志工委評為湖南省學雷鋒志願者服務百強社團獎。
「我會把公益一直做下去,也希望靖州能湧現更多的公益組織,讓靖州人民越來越文明、越來越善良。」對於明天,李昀樺充滿希望。
如今,靖州「義工」正不斷豐富著靖州的城市內涵,不斷凝聚著社會向上向善的力量,靖州義工,從創立之初「關愛一個人」,發展到「溫暖一座城」;從初期的「個體素描」,匯聚成一卷徐徐展開的愛心畫卷。
(報導中貧困學生所用名字為化名。)
來源:紅網
作者:黃旭庭 李清
編輯:康曉喬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8/23/5829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