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粵古驛道重大發現——西片古驛道

2021-02-17 饒平縣博物館

西巖山的崇山峻岭之間,一條古道貫穿饒埔。參差的石板,像散落於荒莽的竹簡,古道兩旁虯枝盤曲,蜿蜒在曲徑通幽中。空山絕谷,在烽火連天的歲月,一串串鈴鐺滋潤古老的神秘與風情,一隊隊挑夫與一群堅定不忘初心的信念者,舉著火把,在逼仄的暗夜掘開一路天光,在歷史峭撥的懸崖播灑著革命火種,承載著民族的希望。土樓、郵驛、烽燧、甘泉,寺院,橫貫古今,這就是西片古道

"潮郡千載山川秀,斑駁古道待人尋」。在粵東的群山之中,掩藏著一條神秘而古老的商道,貫通閩粵贛湘,也連接沿海與內地。千百年來,村民們的生命與之息息相關。鹽、糧食的交易在其中來往穿梭,這條古道如同血脈,湧流於潮州的文化和經濟肌理之中,在古時的時空默默地發揮重要作用,成為當地人的生命線。

西片古驛道,當地的資料記載,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從西片村到梅州大埔縣楓朗鎮三溪村,全長共9公裡,西片村地界內4.5公裡,其中現存石板路約2.5公裡,盤山而建呈縱橫臺階式,亂石砌築,其中最長路段為365梯級,呈現「長、險、直、奇」而聞名,人稱「天梯」。在這條狹長的石道,沿蔥鬱青山拾級而上,深切體會到「敢登天梯百尺長,能瞰青山數裡長」。古道兩旁的寺院、亭閣、甘泉等古蹟猶存。這裡的一石、一街、一亭都有故事。

西片古驛道,始建於明,自古以來便是閩粵邊界軍事重地。它貫通閩粵贛湘,連接沿海與內地,承擔重要歷史使命。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置縣是饒平古驛道發展的一個重要裡程碑,饒平與中央王朝及州、郡的公文往來日益頻繁。公文、書信的往來不可勝數,但「地僻,不可孔道」,為了更好保障文書傳遞、物質運輸及人員往來,朝廷「創蓋鋪驛,増培訓水窟,夾道植木,跨河為梁」,造就福澤百年的「郵驛之路」

府縣告示碑, 淸代立於西片古道壩上路段, 因「文化大革命」遷移入張氏袓祠內,。其為二鄉爭地, 官府對此判決立碑, 以官路、鄉路為界, 告示鄉民自覺遵守,不得越界,目前該碑文字跡清晣。

由於地理環境複雜、水土流失情況嚴重,鬥轉星移間,古道舊跡至今無人破解奧秘。也許是挑夫們留下作為方向的標記;也許是鋪兵驛站留下的文化標識;也許是馬幫踩過留下的痕跡,目前還無法考證。

饒平背山面海,海岸線綿長,海資源豐裕富足,但農產品相對短缺。而北部山區則多產糧谷、藥材、林木等,海產品匱乏。在當時饒平盛產物資與內地正好形成互補。沿海鹽巴多經黃岡河舟載至饒平中部,挑夫翻山越嶺,到梅州、循州等地,再經梅江、汀江水路北上,北部山區的糧食、茶葉、紅糖、藥材等土特產,肩挑背馱至沿海,這條貿易路線日漸成熟完整。這是一條由挑夫「挑"出來的商貿古道,是一條名副其實的「鹽糧古道」

西片村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上饒鎮北面, 屬饒北客屬地區,處於閩粵交界,這裡群山連綿、蒼松翠竹, 西片古道橫亙在西巖山脈, 幾百年的土樓倚踞山腳,西巖寺、善福寺屹立山間,伯嶺泉的泉水清澈甘甜、蔡子角森林公園雅致幽靜。

西巖寺位於饒平縣上饒鎮西片鄉西北側的西巖山脛部,海拔1000米左右,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民國二十九年(1940)八月再修,1981年重修。1988年10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外山門提有「仙山福地」橫匾,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立。此處環境靜謐,空氣清新。入外山門,迎面是寺門「西巖寺」石匾,旁刻「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建,香林詹廣譽題」。看向大門兩側,兩隻大石獅張口銜鈴,守衛寺廟。寺內佛像及木雕石刻古色古香,正殿有石柱六支,前面兩大圓柱呈鼓狀形,各刻有蛟龍騰雲浮雕,十分壯觀。

西巖山,又名筆架山。海拔1255米,是該縣最高山峰之一,巉巖峭壁。而寺院建於石頂,儼若巨鳳展翼上飛,故雙名「沖天鳳寺」。

伯溪泉位於饒平縣上饒鎮西片古道中麓,曾作為兩省四縣經貿必經之地。古道兩旁山花簇擁,為來往人員提供駐足飲水小憩片刻之地,泉水甘甜無比源源不斷。往下為農民起義軍張璉屯兵的三十六寨遺址,往上為埔饒分水亭,地勢險要。

華封樓,明嘉靖年間由張璉和其弟張雲豐率義軍興建。名「華封」,典出《莊子·天地篇》,華封人祝帝堯長壽、富貴、多男,世稱「華封三祝」。內外兩圍,內圍共38間,前堂2層,後堂3層,直徑約60米,總建築面積約6000㎡,單間開間約2.3米,進深約18米。

這座土樓有三個特點:一是曾為無名樓。張璉起義失敗後,居住在此樓是張氏易姓為莊,樓亦隱名。二是俗稱 「速成樓」。在饒平土樓建築史上建造速度最快。在張璉的一聲令下,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三層大圍樓落地建就。三是唯一的御封土樓。清乾隆癸亥年(1743年),乾隆帝追封張璉為「飛龍王」 ,諡英烈,建廟堂,立神牌,便賜名此樓為「華封樓」。

1927年10月,朱德、周士第、陳毅等率領「八一"南昌起義軍經古道從三河壩撤至饒平經古道。在茂芝召開軍事決策會議,提出「穿山西進,直奔湘南」的重大決策,轉戰閩粵湘邊界,通過「贛南三整」,以及聲勢浩大的「湘南起義」,最終與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部隊會師。這是中國革命的重要轉折點,革命先烈留下的足跡,讓古道成為名副其實的「紅軍路」

西片古道地處客家地區,先祖從中原入饒。中原文化融合,形成了源遠流長的嶺南文化,古驛道在南北文化的交融中就像一條紐帶,將兩者交織,千百年來,留下了深厚的潮汕文化。

近年來,西片古道舉辦南粵古驛道「梅關古道-西片古道」全民健身活動,以及重走「紅軍路」系列活動,通過活動充分展示廣東美麗的古驛道、古村落,這些古村落囊括了客家和粵北古村落的風格,體現出客家文化的精華。

▲2017年12月「尋找古驛道,穿越西巖山」大型徒步活動。

▲2020年11月「南粵古驛道重大發現」評選及推介活動實地調查。

為展現近年來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成果,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共同指導,廣東省古蹟保護協會與廣東省規劃師建築師工程師志願者協會聯合主辦了「南粵古驛道重大發現評選推介活動」。活動在對各地申報材料進行審核討論後,通過不記名投票的方式推選出15個「南粵古驛道重大發現」,其中饒平縣西片古驛道成功上榜!

參考資料丨《饒平古驛道保護規劃》

                  《南粵古驛道網》

相關焦點

  • 南粵古驛道15處重大發現「出爐」,西片古驛道入選!
    近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了15項「南粵古驛道重大發現」。潮州市饒平縣西片古驛道(明代)入選。2018年度「南粵古驛道重大發現」評選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為梳理近兩年來的重要發現及研究成果,並進一步鼓勵社會各界對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的關注和投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廣東省城鄉和住房建設廳共同指導,廣東省古蹟保護協會與廣東省規劃師建築師工程師志願者協會再次聯合主辦「南粵古驛道重大發現」評選推介活動。
  • 連州騎田嶺古道(七裡塝段)入選南粵古驛道重大發現
    ,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共同指導,廣東省古蹟保護協會與廣東省規劃師建築師工程師志願者協會聯合主辦了「南粵古驛道重大發現評選推介活動」。1月14日,在指導單位的支持下,兩協會組織專家學者舉行評審會,對各地申報材料進行審核討論,通過不記名投票的方式推選出15個「南粵古驛道重大發現」,現將名單公布如下(排名不分先後),歡迎社會各界關注。1. 韶關市樂昌市國立中山大學天文臺遺址2.
  • 廣東發布南粵古驛道重大發現 大洲灣遺址等入選
    大洲灣明代外銷瓷遺址 索有為 攝中新網江門12月27日電 (記者 索有為)廣東省文物局27日在江門市臺山市發布南粵古驛道15處重大發現,其中,臺山市大洲灣遺址、和平縣上正村古遺址群、肇慶古城驛道遺址、乳源縣萊山古墓葬群、廣州蓮花書院遺址等5處重大發現屬於埋藏於地下的遺蹟或遺物且是依法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發掘的
  • 【南粵古驛道】潮梅穿越紅色徒步活動舉行
    來自全國各地3000多名戶外運動愛好者參與了本次徒步活動,身體力行用腳步丈量和感受茂芝會議的歷史和南粵古驛道的文化韻味。 據廣東省戶外運動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德平介紹,徒步活動全程約20公裡,起點為潮州市饒平縣上饒鎮紅色茂芝會議紀念館,途經西片古驛道、善福寺、第一山大小天梯、埔饒分水亭、梅州市大埔縣楓朗鎮三溪雲崬茶園紅旗亭、鷹子凍、海豚樹、大木凹、埔坪,終點再回到茂芝會議紀念館。
  • 「南粵古驛道+」的新創舉——2017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總決賽廣州收官
    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大背景下,黃埔古港是廣州的「海上絲綢之路」也是南粵古驛道的水上驛道,「闊闊真公主號」讓千年的絲路精神在南粵古驛道活化行動中得到了延續。當天,中國南粵古驛道首屆文創大賽總決賽也在黃埔古港舉行,許瑞生副省長、黃寧生副省長等領導現場為優秀作品頒發獎項並展出大量作品。
  • 上百件古驛道文創產品亮相廣東旅博會,為南粵古驛道賦能
    來源:南粵古驛道文創大賽組委會  穿過古樸厚重的「南粵雄關」關門,走進旅博會「南粵古驛道」專題展區,穿越至梅關、西京、岐澳等古道,感受廣東千年文化的活力源頭。9月11日至13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的2020廣東文旅產業發展暨文旅推介大會(以下簡稱「旅博會」)在廣州廣交會展館A區舉行。
  • 南粵古驛道成廣東鄉村振興新引擎
    當前,南粵古驛道已為春節經濟提供全新的打開方式。在珠三角城市,凡是打上古道標籤進行節假營銷的景區、酒店、民宿、農業公園和農產品,都有著非同一般的火爆人氣。以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為中心的西京古道,始建於東漢年間,曾屬嶺南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像這類有著幾百上千年歷史的古驛道,廣東已發現231條,串聯歷史遺存達906處。
  • 赴古驛道文化之旅,覽盡南粵大地歷史遺產
    活化利用好南粵古驛道,在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徵程上,意義非凡。近日,歷經八個月的推進和創意落實,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教育廳、文化廳、體育局、旅遊局舉辦,「三師」志願者委員會、省設計院具體承辦的中國南粵古驛道首屆文化創意大賽順利落幕。
  • 2020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總決賽汕頭南澳島舉行
    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組委會供圖   中新網汕頭11月22日電 (記者 唐貴江)11月21-22日,2020年南粵古驛道「Hello5G杯」定向大賽總決賽(汕頭·南澳島站)暨大美南澳活力海島「旅遊+」啟動儀式在汕頭市南澳縣南澳島成功舉辦,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辦賽5周年圓滿收官。
  • 南粵古驛道定向賽平遠啟動 粵贛聯手重走紅色路線
    「天翼4K高清杯」定向大賽首站啟動 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梅州4月21日電 (記者 唐貴江)2019年4月20至21日,2019南粵古驛道「天翼4K高清杯」定向大賽首站——梅州平遠站正式啟動。
  • 走,和我們一起走進南粵古驛道之珠海香山古驛道
    相信南粵古驛道,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長南逕古驛道一覽圖飽經滄桑的南粵古驛道,見證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讓我們一起,關注南粵古驛道,感受非遺文化,體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的魅力,它,有你,不同!
  • 十一黃金周假期 南粵古驛道多元化旅遊新模式走俏
    南粵古驛道:一座開放式的博物館南粵古驛道是先輩們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廣東省重要的旅遊資源,一條古驛道,既是嶺南與中原在人員、信息、物資、文化等方面交流的通道,也是五嶺以南、百越之地進一步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見證,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 互動展帶你認識最「潮」南粵古驛道
    黃永光 攝於廣州大橋之上花城文藝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黃岸) 昨日至11月15日,由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文化和旅遊廳共同主辦的「南粵古驛道」——大型沉浸式互動展和「驛道潮粵」——南粵古驛道主題系列展覽在廣州CBD陸續登場。主辦方表示,展覽旨在通過沉浸式互動體驗展覽,讓大眾走進南粵古驛道、認識南粵古驛道,讓遊客通過南粵古驛道進一步認識廣東。
  • 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梅州大埔站起跑
    10月29日,2017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暨中國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梅州大埔站)在梅州百侯鎮侯南村舉行。包括奧運冠軍羅玉通等5位著名運動員出席開幕式並組隊體驗定向越野賽事,成賽事最大亮點。當天參加古驛道賽事活動的運動員、體驗者、村民逾萬人。
  • 六所孔子學院(課堂)舉辦南粵古驛道活動
    10月17日至30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孔子學院辦公室、南粵古驛道藝術文化研究中心以及六所孔子學院(課堂)聯合舉辦了「南粵古驛道」嶺南文化專題活動及學習講座。此次「南粵古驛道」專題教學活動為該校六所孔子學院(課堂)首次聯合舉辦的品牌活動。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展開。
  • 品牌化與普及化雙豐收,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五周年顯崢嶸
    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五周年圓滿收官,品牌化與普及化成效顯著本站賽事是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開辦5年來的第65站比賽,也是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五周年的收官之戰。五年來,賽事取得了一系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南粵古驛道大玩國潮新風尚,開啟「驛道文化」探索之旅
    主辦方表示,展覽旨在通過沉浸式互動體驗展覽,充分展現南粵古驛道上保護、活化、利用中的各項工作和成果;讓大眾走進南粵古驛道、認識南粵古驛道、了解南粵古驛道;讓遊客通過南粵古驛道認識廣東、了解廣東、愛上廣東。
  • 南粵古驛道定向賽再進陽春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周婉琪) 8月22日-23日,由中國無線電和定向運動協會、廣東省體育局等單位聯合主辦的2020年南粵古驛道「Hello 5G杯」定向大賽第二站在陽春市春灣鎮高村舉行,廣東體育彩票中心給予賽事大力支持。
  • 「南粵古驛道」大型沉浸式體驗展亮相廣州北京路步行街
    當日,「南粵古驛道」大型沉浸式體驗展亮相廣州北京路步行街,該展覽旨在展現南粵古驛道保護、活化、利用工作和成果。2016年以來,廣東率先開展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通過將散落在南粵大地的古驛道挖掘出來,系統整理具有廣東傳統文化內涵和地理風貌特徵的驛道文化。
  • 南粵古驛道·2018茂名電白生態徒步大會圓滿舉行
    由茂名市電白區人民政府主辦,茂名市電白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茂名市電白區旅遊局、茂名市電白區羅坑鎮人民政府承辦,以「一路好心品香觀海」為主題的南粵古驛道·2018茂名電白生態徒步大會在這裡盛大舉行,來自粵港澳及周邊地區近5000人參加活動,一路領略南粵古驛道魅力,感受電白青山秀水的生態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