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困龍之地的邢臺沙丘,為何讓眾多帝王繞道而行?

2020-12-25 心安歷史說

河北邢臺自古名將輩出,被稱為「燕趙第一城」,邢臺先後做過5個朝代的國都,所以也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的美稱。歷史上,邢臺曾經出過郭威、柴榮、孟知祥、孟昶四位君主。按道理說,這樣人傑地靈的地方應該會被歷代王朝嚮往,但邢臺有個地方卻被稱為「困龍之地」,在現在大平臺村,位於邢臺市廣宗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古沙丘宮平臺遺址。

很多衝著「沙丘」之名的旅客來到沙丘,就是想要見識一下這個古老而詭異的地方。現在這裡看不到沙丘,而是一片肥沃的平原,讓人懷疑是不是來錯了地方,處處莊稼喜人,百姓安樂,讓人懷疑是不是來錯了地方。它的名頭非常響亮,但實際上只是一個長150米,寬70米的平臺。沙丘這個地名最先出現在商朝的文字資料之中,距今已經有了3000多年的歷史,我們在350萬分之一的河北省地圖上面都看不到它的身影。

沙丘最先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商紂王的「酒池肉林」。《殷本紀》記載,紂王在沙丘之地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男男女女在其中玩樂荒淫,日夜飲酒。這位亡國的昏君在此地鑄造了遺臭萬年的鬧劇,這是商紂王身死國滅的重要原因之一,從這時候開始,沙丘就和亡國的不祥牽扯在一起,也與昏君商紂王的慘死聯繫在一起。

後一位死在沙丘的帝王就是趙武靈王。趙武靈王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因為「胡服騎射」的果斷改革,才讓趙國逐漸強大起來,成為足以和秦國抗衡的國家。趙武靈王一生之中唯一的敗筆就是識人不清,將皇位傳給了尚且年幼的兒子趙惠文王,自己則以「主父」的身份繼續率兵北上徵戰。而趙惠文王並沒有繼承父親的英武,他為奸臣所利用,在沙丘發動了宮變,將一代明君趙武靈王囚禁在沙丘宮中,活活餓死。

沙丘不僅僅結束了趙武靈王的性命,也完全改變了趙國的走向,讓趙國在快速上升過程之中戛然而止,諸多趙武靈王麾下的能臣遠走他國。「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名於此休。月來月去春寂寞,故宮雀鼠尚含羞。」連司馬遷也不得不感嘆:「猶豫未決,故亂起,以至父子俱死,為天下笑,豈不痛乎!」

趙武靈王之死和商紂王之死相隔七百多年,如果這還算是巧合,那麼秦始皇之死,就徹底奠定了沙丘「困龍之地」的名字。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千古一帝。他一統天下之後,曾經五次巡遊,秦始皇五次巡遊都是為了尋求長生不死藥,在諸多方士的蠱惑之下,他多次巡遊,並且在海濱停留比較長的時間,就是想要遇到蓬萊仙島仙者,得到仙藥,致死都沉浸在這個夢想之中。

而在第五次巡遊的過程之中,秦始皇在平原津患上了重病。秦始皇感覺到自己可能時日不多,於是就寫了一道旨意給公子扶蘇:「與喪會鹹陽而葬。」可惜這道旨意始終沒有傳達到繼承者公子扶蘇的手上,當秦始皇行至沙丘之時,他突然在此處暴斃了。秦始皇駕崩之後,趙高篡改遺詔,輔佐胡亥即位,不久之後公子扶蘇被害致死。

秦始皇第五次巡遊所涉足的範圍非常廣泛,他的巡遊隊從荊楚之地到達雲夢,而後經過丹陽(安徽),度過錢塘江(浙江),又登上了會稽山(浙江),後又從吳(江蘇)路過,到達了琅琊山,在平原津(山東)患病,最終死在了沙丘平臺。

秦始皇為何一路走來卻偏偏在此處暴斃?也許這真的是一組巧合,但是古代帝王都是迷信的,就算他們敢走,也會有無數諫臣以死阻攔,他們相信這片被詛咒的地方就是和真龍天子們不對盤,所以歷代帝王都是躲著這片地方的。

一處小小的平臺,竟然牽扯出三位皇帝的傳奇故事,現在我們已經完全看不出當年的兵荒馬亂,也看不見帝王的驕縱奢靡,只有零星的菜地和跳躍奔跑的家犬。這是一片君王提到都會恐慌的地方,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就沒那麼多忌諱了,從秦漢之後,沙丘就成了一處名勝古蹟,許多文人騷客路過此地一定會前來瞻仰感慨一番,一個小小的沙丘平臺,留下了不少詩文。

相關焦點

  • 被稱為困龍之地的邢臺沙丘,為何會讓秦始皇之後的帝王繞道而行?
    沙丘這個地方,對於帝王來說就是一個劫!當然了也可能是一種巧合,有點封建迷信的意味。總之,這個地方對於帝王這樣的大人物來說,是一個不祥之地。我們知道的歷史上,最為偉大的兩帝王,都是在這裡死去的。有一天趙武靈王帶著趙章和趙何去沙丘遊玩,在這裡趙章要殺趙何。但是,最終被跟隨趙何的宰相給識破了。趙章不但沒有殺掉趙何,反倒是讓自己陷入到了危難之中,在重兵的圍追堵截當中,趙章就跑進到了父親趙武靈王的屋子裡。
  • 沙丘為何被稱為「困龍之地」?
    沙丘位於河北省邢臺市,它和樓蘭古國一樣,充滿著神秘的氣息,它就是所謂的「困龍之地」。歷史上,在沙丘這片土地上,發生了許多令人詫異的怪事。商紂王在這裡建立了「酒林肉池」,留下了一世罵名;一代帝王秦始皇死在這裡,發臭黴爛;倡導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也被自己的親身兒子困在這裡,活活餓死,留下一世笑柄。從此以後,中國歷代帝王出行,都會刻意繞過這裡,這就使得沙丘更加神秘。
  • 河北廣宗沙丘平臺為何成為有名的「困龍之地」?
    沙丘,古地名,在今天的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這裡不是什麼風水寶地,甚至稱得上是一個「邪地」,歷史上在這裡發生了許多大事,它見證了三位帝王的隕落,兩個國家的興亡。1,商紂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在最後的牧野之戰中,紂王被滅。
  • 困龍之地、克父詛咒?古代沙丘,一座斷夢之城
    探訪沙丘(現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傳說中的古代屠龍之地,克父之城 「一座大平臺三代帝王事」,沙丘已經成為古代帝王避之唯恐不及的「困龍之地」。
  • 沙丘發生了哪些邪門的事,其為何被稱為「困龍之所」?
    沙丘有著「困龍之所」之稱,要說邪門還真有點邪門,且聽我娓娓道來。沙丘指的是古代地名,現在河北省邢臺市,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不是戰略要塞,也不是兵家必爭之地。這樣一個平凡到塵埃中的地名,卻由於幾個人的出現,使得沙丘有了「困龍之所」的稱號。
  • 一個小小的沙丘卻是著名的「困龍之地」三位帝王兩個王朝在此落幕
    沙丘,古地名,在今天的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這裡不是什麼風水寶地,甚至稱得上是一個「邪地」,歷史上在這裡發生了許多大事,它見證了三位帝王的隕落,兩個國家的興亡。
  • 沙丘:此地為何應該稱為「滅龍鄉」,歷代帝王都繞道走
    今天講一個地方,在今天河北邢臺的廣宗縣,有個大平臺村,在村南方向可以看到一塊地碑,上面標註此地為「沙丘平臺遺址」。《廣宗縣誌》有記載:這塊區域因為地勢平坦,土壤多為沙質,土丘又隨處可見,所以就叫「沙丘」了。雖然這塊地方普普通通並沒有特別之處。
  • 河北一村莊,竟是傳說中的「困龍之地」,兩帝王一諸侯均在此殞命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位於河北邢臺廣宗縣的,一個名為「大平臺村」的小村莊,這個小村莊在外表上看平平無奇,與邢臺其他村莊似乎沒有什麼區別,但是這個小村莊卻是大有來歷,在這村莊南面有一塊一萬餘平方米的沙丘,雖然現在看起來不過是一片荒地,但是這個地方卻發生了兩次兵變,三位帝王在此身死。大平臺村沙丘遺址這塊沙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
  • 河北一個縣,號稱「困龍之地」,秦始皇死於此地
    公元前295年,已退位的趙武靈王即主父趙雍與兒子趙惠文王,離開都城邯鄲去沙丘宮遊覽,公子章帶兵作亂失敗後逃入主父趙雍居住的沙丘宮,領兵平亂的權臣率兵包圍了沙丘宮,將公子章殺死,主父趙雍被困在沙丘宮中長達三個月,最後活活餓死,戰國中期強勢崛起的趙國從此走向了衰落。
  • 古代皇帝都怕的「困龍之地」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中國古代,龍往往象徵著皇權,龍的圖案只有皇帝配使用。皇帝們也往往自稱為「真龍天子」。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卻有著一個成為「困龍之地」的地方,皇帝們都避之不及。「困龍之地」到底有多邪乎呢?連「真龍天子」都要怕這裡。我們一起來揭開「困龍之地」的神秘面紗。「困龍之地」這個地方叫做沙丘。
  • 秦始皇和武靈王,都死在河北這個小村莊裡,地名太兇古稱困龍之地
    河北的歷史十分悠久,但河北這個名字也才剛使用不到百年時間而已,古代河北是趙國和燕國的國土,故此河北也被稱作燕趙之地,同時翼州也是河北的古地名,在歷史上河北出了很多的有名人物,像劉備、扁鵲、祖衝之、張之洞等等名人都是河北人,而河北自然也是人才輩出的風水寶地,但是唯獨有塊小地方卻被古人稱作不祥之地
  • 河北省廣宗縣,地名因避諱兩次更改,沙丘臺號稱「困龍之地」
    有「中國梅花拳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稱號。一、縣名由來 「廣宗」一名始於西漢,《漢書·諸侯王表》》載:元始二年,封代孝王玄孫劉如意為廣宗王,蓋取「推廣宗子之意」為名(《威縣誌》),數年後國除,置為廣宗縣(至五代後唐時已更名宗城),然而此廣宗縣城不在今縣地,而在今威縣境內。
  • 邢臺,中國最早的古都之一,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稱。
    根據當地歷史資料,邢臺是擁有3500餘年建城史的一座古城,歷史上曾四次建國、五次定都,是中國最早的古都之一,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稱。從黃帝這說起,黃帝曾躬耕於邢臺幹言崗,其部落與蚩尤部落曾九戰於邢臺大陸澤,邢臺成為華夏族融合的重要地域。堯帝晚年建都邢臺柏城,並於大麓禪位於舜帝,此為中國禪讓制的根源。大禹治水於邢臺大陸澤。夏代《禹貢》定九州,邢屬冀州,冀字下部的「共」字原為古邢字,代表邢地。
  • 民族文化:中國人為何被稱為「龍的傳人」?從神話、圖騰、皇權看
    古代,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皇宮中使用的器物也多以龍為裝飾,皇帝穿的是龍袍、坐的是龍椅。龍是古代的圖騰,並且有著許多神話傳說,封建帝王利用龍在民間的強大影響力以及對龍的習慣性崇拜來加強自己「天授皇權」的神秘色彩,以此來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
  • 四川多地受「快遞繞道」之困,一些市州探索自建分撥中心
    快遞繞道,非常普遍。我省快遞業大型分撥中心,目前呈成都、南充、自貢「三足鼎立」之勢。這意味著,其他市州快遞到貨或出貨,大多經由三地「繞圈圈」。早在去年11月23日,本報曾報導《50公裡變近500公裡達州快遞為何要繞道走》。
  • 邢臺廣宗縣是這麼來的,你知道嗎?好玩的好多
    1993年,邢臺地市合併,廣宗縣仍屬邢臺市。廣宗即《史記》所說的"丈夫相聚遊戲,悲歌慷慨"之地,也就是後來廣為流傳的"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旅遊資源豐富。代表事跡有沙丘之謀、黃巾起義、義和團運動、銅馬軍起義、冀南暴動等、巨鹿大戰、界橋之戰、洺水之戰、巨鹿賈莊之戰等。更兼有商紂王荒淫於沙丘,秦始皇病逝於此,趙武靈王餓死於此、衛靈公卜葬於此而成為聞名華夏。
  • 濃縮了一個城市數千年歷史的公園——邢台歷史文化公園
    大概是3月底的時候,我獨自坐火車去邢臺遊玩,當時去邢臺大開元寺之前,去的第一站其實是一座公園,它的面積不是很大,但歷史文化價值甚重,它就是位於邢臺古城東南角的邢台歷史文化公園。公園大門邢台歷史文化公園大門位於邢臺古城牆南側,兩者交相輝映,相得益彰。邢臺被稱為「邢襄古都」,這一構造風格恰恰顯示了其濃重的歷史文化。遠遠望去,讓人深深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
  • 邢臺每縣一首詩,看看你的家鄉是哪首
    橋東區是邢臺市的老城區,有3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擁有大量歷史文化資源,是邢台歷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承載地。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這裡就成了後趙的國都所在。而今,橋東經濟在全市名列前茅,卻苦於難以復興古時榮耀。這首詩便是詩人出使金國路過邢臺時,暫住在離清風樓不遠的邢臺驛,眼望著古邢臺黯然消散的帝王之氣悵然賦詩。
  • 「天一府」杯邢臺十大新地標推選|南北長街講述邢臺前世今生
    街道不會言語,但它卻用這種市井的「口吻」,講述著自己的前世今生……「南長街北長街,南北長街通南北」,這是老邢臺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這條長達兩公裡的街道曾是達官顯貴、豪商巨賈的聚居地。1901年當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籤訂後,曾一路西竄的慈禧和光緒終於得以還京。在途經邢臺時,慈禧夜宿府衙行宮,隨行的王公貴戚各宿南北長街的翟家、張家、劉家和楊家等豪紳富家。
  • 南下列車為何北行 繞道遠行只為部門利益
    南下列車為何北行 繞道遠行只為部門利益2001年06月15日10:02:21 中華工商時報 李富勇  最近,記者偶然發現了這樣一樁怪事先後經隨州、安陸、武漢、嶽陽、長沙等地,到達廣州時,整整用了24個小時,行程1647公裡。  實際上,列車自宜昌開出進入焦枝線後,南下經石門、長沙等地,可直接跨入京廣線南下。這樣行程可縮短將近500公裡,運行時間也可壓縮7-9小時,運行時段完全可以按「夕發朝至」安排,旅客在臥鋪車上睡一晚即可到達,比走一天一夜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