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自駕遊
自2017年退休後,每年都會安排一次長途自駕遊。期間結識了幾位自駕遊愛好者。
2017年完成了西藏自駕環遊,從天津出發,青藏線進藏,到達珠峰大本營,從318國道川藏線返回;
珠峰大本營
2018年完成了新疆環遊,從河西走廊進疆,走獨庫公路跨越天山到南疆,翻越塔克拉瑪幹沙漠,再向西沿邊境線到達北疆,更是穿越了600公裡的羅布泊無人區。
獨庫公路雪山
兩次長途旅行,每次都超過一個月時間,感悟良多,不虛此行。
兩次長途旅行,已在微信公眾平臺和美篇平臺匯集成數十集旅行觀光遊記,閒暇時隨手點開,能回憶起旅途的很多有趣的細節,重燃旅行的衝動。
2019年去哪裡呢?
我們策劃了此次貴州環遊路線。
貴州是雲貴高原的一部分,是著名的山區,由於大山的阻隔,產生了很多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少數民族,全省有40多個少數民族,例如:苗族、布依族、土家族、侗族、彝族等。除了山水風光,少數民族村寨也是貴州旅遊的特色。多彩的服飾,獨特的飲食,充滿風情的歌舞,還有高低錯落的吊腳樓,吸引了很多內地人來貴州旅遊。
為了吸引更多的外省人來貴州旅遊,這幾年貴州省政府每年都出臺很多優惠措施,例如今年對外省人來貴州的政策是:高速費減半,年滿60歲,景區免門票;優惠的力度很大,是旅遊的好時機。
黔之旅已經完成,9月20日安全返津。
本次旅行主題是:欣賞貴州高原山水,體驗少數民族風情。途徑河南、湖北、重慶,8月26日出發,9月20日返回,往返7400公裡,歷時25天。
貴州環遊圖
旅行的路上車輪滾滾,高山峽谷,憑海臨風,長江天塹,滄海桑田。
每一次旅行就是一次人與自然的親密交互,親近自然,聆聽天地之聲;旅行者永遠在路上。
回到家休息了幾天,趁著旅行中的記憶尚未淡忘,還是坐下來碼點字吧。
碼字是我退休生活的一部分。
退休後,除了陪伴家人,照看老人,總要有些愛好來填充每日的空餘時間;在現代社會,如何填充空餘時間可能是衡量退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網絡時代的社會生活如此豐富多彩,但是一個愈發明顯的趨勢是人們變得在更大程度上處於被動接收信息的位置,信息爆炸,淺閱讀盛行,無效社交泛濫;而坐下來寫點文字則是一種主動的信息介入,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活動。
退休後,已經寫了不少遊記類型的文字,其實這些文字主要作用是作為個人回憶之用,即通過閱讀自己的文字能隨時喚醒旅遊過程的彼情彼景,除此之外,對自駕遊愛好者也有參考作用。
分享和連結是網絡社會的核心精神所在。
2019年8月26日
本次旅行僅我們一輛車。
是否有車輛拋錨的風險呢?我覺得在內地旅行,全程跑高速,即便出現什麼故障,救援措施很多,謹慎駕駛,料也無妨。
前一晚已將行李裝車,早上6點鐘從天津出發。
按照計劃,第一站是河南省許昌市,全程大約700多公裡。作為自駕遊來說,一天跑600-700公裡強度稍微大一點,但還可以接受。
已經是處暑節氣,夏季的燥熱進入尾聲,已隱約聽到秋天的腳步聲。天津的天氣有點陰沉,天空一片黃白色,沒有陽光照射,是一個適合旅行的天氣。
上午11點多,進入河南境內,在高速休息區吃了午飯,稍事休息,繼續前進。下午2點鐘跨過黃河大橋。
河南境內的黃河大橋
進入河南境內後,雖然仍然是陰天,但是明顯感到悶熱。河南是中國的中原地區,最近十多年來,常常出現奇熱天氣,像是鄭州,新鄉已成為北方的火爐。
下午16點,進入許昌市,距離天黑還有3個多小時,我們先到許昌的幾個景點看看。
許昌
許昌是一座歷史相當悠久的城市,也可以說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在三國時期,許昌曾是曹魏的都城,在《三國演義》中常常以許都的名字出現。
三國故裡許昌市
此前,已經做了些功課,列出了許昌的幾個有名的景點,比如:曹魏古城,丞相府,春秋樓,青梅煮酒,關羽挑袍辭曹處等等,可以看出,這些景點都與三國這段歷史有關。
由於三國演義太深入人心了,其中很多著名情節,國人都能耳熟能詳。
稍微策劃了一下線路,逐個景點走一遍,食宿問題完全無憂。
許州府衙
許州府衙就是過去的縣衙門,其實這並非是三國時期的縣衙,根據《許州志》記載,自唐代開始,許州的名稱即相對穩定,明朝為許州,清朝為許州府,後又稱直隸州。民國年間,許州府衙為許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縣府官衙。
許州府衙遺址
曹丞相府
據史料記載,曹操於建安年間挾漢獻帝於許昌,自立丞相,此後挾天子以令天下諸侯,自封魏王。曹丞相府是曹操處理軍國大事的地方,奠定曹魏霸業的屯田令和求賢令都在這裡誕生。
曹丞相府
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對曹操的評價可謂多種多樣,我覺得《三國志》中引用的一句對曹操的評價還是比較客觀和深刻:「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時勢造英雄!無疑,曹操是那個時代的英雄之一。
曹操雕塑
春秋樓
小說《三國演義》之所以如此流行,婦孺皆知,原因之一是由於其中刻畫了眾多的歷史人物形象,這些歷史人物每一個都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其中,關羽就是忠義的化身,成語「身在曹營心在漢」是表現關羽忠義的最核心情節,小說問世數百年來,關羽的形象深入人心,為眾人推崇,就是因為他的忠義。
關羽春秋樓
春秋樓是做什麼用的?
《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一節中,關羽被困屯土山,為保護劉備兩個夫人而暫時歸順曹操。
書中寫到:
關公收拾車仗,請二嫂上車,親自護車而行。於路安歇館驛,操欲亂其君臣之禮,使關公與二嫂共處一室。關公乃秉燭立於戶外,自夜達旦,毫無倦色。操見公如此,愈加敬服。既到許昌,操撥一府與關公居住。關公分一宅為兩院,內門撥老軍十人把守,關公自居外宅。
春秋樓就是曹操在許昌為關羽安排的住處。
關羽將此駐地分割成兩個宅子,劉備兩個夫人住內宅,由軍士把守,自己住外宅。
站在這個大院子裡,仿佛能想像出一千多年前,赤面長髯的關羽,秉燭夜讀春秋的樣子。《三國演義》對關羽的形象做了深度刻畫。
1993年版電視劇《三國演義》把關羽的形象徹底定型。
雖然後面又出現了幾個《三國演義》電視劇版本,我認為,後面任何一個版本對原著來說都是化玉為石,不忍猝視。
灞陵橋
這個景點名為「關公辭曹處」,也就是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最終歸宿。
關羽屯土山約三事暫歸曹操後,曹操欣賞關羽的忠勇,百般款待關羽,欲收買其心,即所謂:上馬金,下馬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但是關羽仍不為所動,執意尋找劉備歸去。
關羽挑袍辭曹處
霸陵橋
這座橋 就是關羽最終辭別曹操投奔劉備的分手處。
傳說曹操極力挽留關羽,關羽態度堅決絕不動搖,無奈,曹操再做出一個高姿態,贈送錦袍一領,命人呈上,關羽不下馬,而是用青龍刀尖挑袍接受,然後跨過霸陵橋,作揖稱謝縱馬而去。
《三國演義》對這個情節的描述及其生動,摘錄兩句:
操笑曰:「雲長天下義士,恨吾福薄,不得相留。錦袍一領,略表寸心。」令一將下馬,雙手捧袍過來。雲長恐有他變,不敢下馬,用青龍刀尖挑錦袍披於身上,勒馬回頭稱謝曰:「蒙丞相賜袍,異日更得相會。」遂下橋望北而去。
關羽霸陵橋辭曹雕塑
我想,凡是喜歡三國故事的人,來到此地,看到此情此景,一方面會欽佩關羽的忠義精神,另一方面也會為曹操的胸懷所折服。
為了挽留一個人才,曹操可以說是從情感到物質盡了最大努力,最後還是忍痛割愛,仁至義盡,任由他去。
數十年前開始讀三國,逐漸地,我感到三國故事的一個特別精彩之處就是故事情節前後呼應,有因有果,幾乎嚴絲合縫。
關羽辭曹之後,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會遇張飛,最後找到劉備;劉備三顧茅廬,孔明出山,曹操橫槊賦詩,慨當以慷,渡江欲滅東吳;諸葛亮聯吳抗曹,借東風,火燒赤壁,曹操丟盔棄甲,逃至華容道與奉諸葛亮之命等候的關羽狹路相逢;無奈之下,曹操歷數對關羽的種種好處,關羽則一件件回復已經報答,此地不敢以私廢公。最後曹操說:「過關斬將之時,還能記否?」關羽默然,他知道自己欠了曹操的這個人情,遂轉過身,曹操奪路而逃。
後人有詩曰:
「曹瞞兵敗走華容,正與關公狹路逢。只為當初恩義重,放開金鎖走蛟龍。」
關羽是個義重如山之人,想起當日曹操許多恩義,再想到灞陵橋挑袍及隨後的過關斬將之事,如何能不動心?
同樣,曹操是惜才的人,凡事看得長遠,不為自己的付出立馬求得回報,所以才有這樣絕路脫險的事。前因後果都在情理之中。
曹操和關羽的故事,始終在影響著中國人。
煮酒論英雄
三國故事中膾炙人口的典故實在太多了,幾乎可以信手拈來。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曹操與劉備在青梅亭中煮酒,縱論天下英雄,曹操問劉備誰是當今的英雄,劉備列舉天下群雄,但是曹操均搖頭,最後指著劉備和自己說,我倆才是當今的英雄;劉備聞聽大驚失色,筷子落地,正巧雷聲響起,劉備趁機說自己被雷聲嚇了一跳,此即所謂的「聞雷失箸」的典故。
後人有詩讚曰:「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煞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這裡就是1800年前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地方。
青梅煮酒論英雄
曹操,劉備縱論天下英雄
這個故事說明真正想做大事的人,並不想早早讓別人知道自己的野心,特別是條件尚不具備做大事的時候,當時劉備雖有恢復漢室的雄心,但居無定所,手下僅有關張二將,不想被曹操看出自己的野心,故而驚慌。
劉備的這一舉動,有個成語稱之為「韜晦之計」。
此時,我想到在改革開放初期,也就是九十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了韜光養晦的策略,而且要求把它作為我們的一項基本國策。當時,蘇聯和東歐各國逐一解體,作為第三世界的中國,要想保全自己,就得先避免強硬外交,低調行事,減少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戒心,然後全力以赴發展國民經濟。
在當時那個國際形勢之下,鄧小平提出「韜光養晦」,是很有戰略眼光和遠見的。
「韜光養晦」就是把自己的鋒芒掩飾起來,讓敵人摸不清自己的實力與底細,這樣一來,對方就容易產生輕敵之心,從而放鬆警惕,然後發展自己,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置敵於死地。
目前,中國已經強大了,已成為別人的眼中釘,但是,現在再意圖打壓中國,為時已晚。
虎牢關
許昌幾乎成為一座三國城,建造了不少三國典故遺址,例如下面的這座人造景觀城,名為虎牢關。三國時期著名的「三英戰呂布」就發生在虎牢關,但是,虎牢關這個地方是在河南省的滎陽市,而不是在許昌,所以,這是一個人造景點。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關帝廟
許昌有那麼厚重的三國文化古蹟,關羽是三國時期著名的人物,是忠義的化身,因此關帝廟必不可少,這些景點相互毗連,步行可及,我們到此一遊。
關帝廟
許昌博物館
目前,中國正在興起建博物館的熱潮,不光是省會城市,二三線城市,或者三四線城市也在建博物館。
我覺得,這不僅僅是趕時髦,而是一種文化自信。中國有五千年不曾中斷的悠久歷史,改革開放初期,歷史文化一度被輕視,一切向錢看。現在中國有錢了,開始重新重視歷史和文化,回歸正軌,也很正常。
博物館成為旅遊的景點之一,有些城市的博物館建的確實不錯,文字、圖片、實物都非常詳實,設計非常專業。例如,在新疆的哈密,吐魯番,古樓蘭所在地若羌,伊犁等地,我們在新疆旅遊都參觀了這些地方高規格的博物館,留下深刻印象。
除了博物館,還有些大型城市開始建設大劇院;大劇院是西方文化的產物,也是現代化的標誌。
什麼是文化自信?就是不拒絕外來文化,採用一種兼容並包的態度,吸收多種文化的精髓,也不斷摒棄自己文化中的糟粕。
許昌的這個博物館關門太早了,下午5點鐘就關門了。
曹魏古城
作為三國名城,許昌打造了一個仿古的曹魏古城。我們就在古城附近訂下快捷酒店,安頓好行李,步行到古城看看。
目前,中國的仿古之風很盛行。如何把自己城市的悠久歷史展現給旅遊者呢?僅僅有文字或者圖片介紹還不夠,打造一個規模巨大的城中城,仿古的建築,仿古的青石板路,仿古的店鋪,仿古的商業招牌,仿古的服裝,用一股強烈的復古之風吸引遊客的眼球,滿足遊客的獵奇感,以此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逛古城或古鎮已成為旅遊的一項必選內容。
許昌的曹魏古城商業街
中國城市的夜生活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流行,用燈光將古城裝飾起來,夜晚來臨,打開燈光,仿古的建築燦若煙花,古城裡商戶雲集,遊客滿城,商品琳琅,一派繁榮。
網上查詢,說在古城內有一家名為「遇見長安」的餐館,引進西安的菜品,很地道,我們慕名前往,果不其然,顧客盈門,要排隊等座。我們放棄了。
做生意需要精明的頭腦,需要創新;產品、服務和價格必須合乎消費者的需求。像下面這個用曹操名字做商號的店鋪,不知道做什麼生意,名字很另類,但是缺乏生意味道。
近兩年,中美貿易戰,中國經濟有點下行,中央建議各地發展夜晚消費經濟,為此,很多城市都建了夜市,不光是年輕人光顧夜市,不少中老年人也到夜市走走,吃點小吃,挺不錯。
許昌城區很小,走馬觀花參觀了主要景點,都與三國有關。那是一個群雄爭霸的年代,時勢造英雄,一個個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留下了多少流傳千古的成語典故,那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數不清的英雄人物輪番登場和謝幕,如今「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作為旅行者來說,「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明早出發,下一個目的地是湖北神農架景區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