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過去兩年,全國遷居至柔佛州新山的民眾以吉隆坡的5萬5000人最多,其次為霹靂州的約5萬人及砂拉越的約2萬8000人。
據《東方日報》報導,統計局數據也顯示,2015年至2016年從外州遷移至柔佛州的馬國人,比2014至2015年增長32.4%。
新山是馬來半島南方門戶,近10年因馬來西亞依斯幹達特區的「加持」而吸引大量外資並發展迅猛。新山也擁有毗鄰新加坡的地理優勢,加上令吉與新元近年來相差甚遠的兌換率,這些因素吸引許多外州民眾隻身或舉家搬來新山。當中,許多人到新加坡謀生,而單身者最終也在新山成家立業,定居下來。
柔州士姑來中華總商會會長王惠銀表示,他是在1998年從霹靂州實兆遠移居新山。他說,同鄉大部分都聚集在士姑來皇后花園,當中有六七成都選擇到新加坡工作。
來自東馬砂拉越州的民眾則集中在巴西古當一帶,他們多年來在當地已形成大多數,甚至所有居民都是東馬人的社區。
柔佛砂州社區協會主席約翰阿當喬治說,柔州目前約有3萬名砂拉越人,巴西古當是他們最主要的聚集地。他說,這些砂拉越人約五成選擇到新加坡工作,也有一些留在巴西古當工業區。
他說:「砂拉越人選擇移居柔佛,是因在砂拉越的收入並不高,工作機會也少。到柔佛的砂拉越人不只是伊班或是比達友族,也有馬來人和華人。」
他表示,1997年至1999年是砂拉越人移居柔州的高峰期,因為當時申請新加坡工作準證的條例沒現在那麼嚴格,因此吸引砂拉越人蜂擁而至。
來自砂州西連的44歲原住民安娜表示,她與44歲的丈夫蔡高沈從砂州搬到新山已經14年。蔡高沈目前在新加坡擔任貨運司機。安娜表示,丈夫2003年決定到新加坡工作,一家四口才搬來新山。
安娜的家鄉也有不少人移居新山併到新加坡謀生,其中多數住在巴西古當的社區中,但也有一些回到東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