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火車站:滄桑百年曆經風雨

2020-12-16 深圳晚報

陳建平 文/圖

9月26日,廣深和諧號動車在平湖火車站停靠,站臺內外重現熙熙攘攘的人流,沉寂多年的老站煥發了新的生機。如果說100多年前廣九鐵路通車平湖設立火車站,使平湖得以領風氣之先、初具現代市鎮雛形,奠定了平湖作為寶莞惠三地交會處的交通樞紐和商貿集散中心地位,那麼在地鐵10號線開建、深莞惠城際軌道交通建設正謀劃推進的背景下,這次鐵路客運的恢復以及隨之而來平湖城際樞紐的規劃建設,將進一步助推平湖的產業升級和城區提質。無論是從這裡走出去的平湖人,抑或走進來的外地人,平湖火車站都承載著太多的記憶和夢想。

奠定平湖交通樞紐地位

平湖火車站因廣九鐵路而生。民國初期,平湖籍香港富商、著名社會活動家、慈善家劉鑄伯向廣東省政府要員和港督力爭,使廣九鐵路得以在其家鄉設立了平湖火車站,成為廣九鐵路從廣州方向進入深圳的第一個車站,平湖躋身深圳段五個車站之一(其餘有李朗、布吉、深圳墟、深圳站)。海外留學歸來的平湖紅朱嶺人劉乾昌擔任了平湖火車站的第一任站長。

廣九鐵路是香港與內地聯繫的唯一鐵路線。起點在廣州越秀區,從廣州大沙頭火車站向東南引出,經黃埔、東莞石龍、樟木頭、新安平湖、布吉到深圳墟,過羅湖橋經香港大埔、沙田至九龍,全長179公裡(其中華段142.77公裡,現稱廣深鐵路;英段全長35.78公裡),在平湖境域的路段長十多公裡。

廣九鐵路寄託著中國人實業強國、興路富民的夢想,也凝聚著近代一段滄桑的歷史。中日甲午戰爭以後,英國以怡和洋行和滙豐銀行組成中英銀公司,同清政府籤訂「九廣鐵路的草約合同」。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外務部侍郎唐紹儀與中英銀公司正式在北京籤訂《廣九鐵路借款合同》。1907年,清政府借款修築廣州—深圳段,英國修築九龍—深圳段。1910年10月1日,廣九鐵路尖沙咀至羅湖(英段)通車;同年12月5日,廣州大沙頭至仙村通車;1911年8月17日,華段全段通車;1911年10月4日,開行了廣州來往於香港九龍兩地的直通列車。①開通初期,每天上午9點各有一趟「慢車」分別從廣州和九龍對開,下午4時許到達,全程需7個多小時,被老百姓戲稱為「火龍船」。

俗話說路通財通,轟隆隆的火車聲為平湖帶來了工商業的一時繁榮。廣九鐵路的最初設計偏離平湖,熱愛家鄉的劉鑄伯利用自身的影響力,以願意獨資修建平湖火車站為條件,說服粵港政府和有關當局修改了線路,同意在平湖設站。從1910年起,劉鑄伯親自參與並委託香港著名的設計師規劃設計,還出資在平湖火車站附近開始了雄心勃勃的新城鎮建設。劉鑄伯規劃興建的平湖新墟有上下六條街,成田字形布局,街道寬闊,可通卡車。更加值得稱道的是,劉鑄伯還出資建造了紀劬勞學校、念婦賢醫院,為平湖的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事業打下了基礎。

見證革命烽火與戰爭硝煙

作為廣九鐵路線上的重要車站之一,平湖火車站經歷了革命與戰爭的雙重洗禮。1925年2月12日,周恩來曾率黃埔軍校政治部部分人員參加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徵路過於此,與先期到達平湖的何應欽教導第一團、蘇聯顧問加倫會合,向群眾發表講話,闡述討伐軍閥陳炯明的意義。黃埔學生軍臨時駐紮在火車站和平湖墟,對百姓秋毫無犯,不籌餉,不拉夫,不強佔民房,深受平湖人民愛戴。1931年12月農曆冬至,為解救被國民黨特務抓捕的共產黨員劉伯剛、劉仲德,火車站和平湖墟還發生了震動惠東寶三地的「打偵緝事件」②。

抗日戰爭初期,日軍對華南地區進行了瘋狂轟炸,在交通方面具有一定戰略地位的平湖火車站也難以倖免。據時任寶安縣縣長梁寶仁致廣東省民政廳的一份呈文和一份抗敵戰事調查表中記載:1938年5月12日下午,一架日機在平湖火車站上空投下4枚炸彈,炸毀車站工人宿舍2間,炸死3名婦女1名男孩,另有4人受傷,財物損失約值2000元國幣。③1943年冬日軍對東寶地區「大掃蕩」失敗後,為確保廣九鐵路暢通,派重兵駐守沿線據點,平湖火車站、平湖墟駐有日軍藤本末夫中佐的大隊部和兩個中隊,以及1個偽警中隊,還有馬隊、醫務所、慰安所,紀劬勞學校、念婦賢醫院和益民公司都被日偽佔作營房。

當時侵華南日軍的目的是打通廣九鐵路並企圖連接粵漢、平漢、北寧線,構成「大陸交通線」,形成戰略大動脈。1944年東縱獨立第三中隊(代號飛鷹隊)奉命挺進廣九鐵路以東,發動群眾建立路東根據地,與路西部隊配合破襲鐵路,緊緊地卡住了廣九線。山廈的共產黨員組織建立了30多人的抗日武裝常備隊,山廈青年鄔見成在一次挖斷廣九鐵路、堵截日軍運輸線的戰鬥中受了重傷,雖經搶救轉危為安,但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劉寶英、劉敏領導的中共平湖地下黨組織設立了情報站,劉華勝以小販、雜工身份進出駐平湖的日偽軍營區,積極向部隊提供廣九鐵路沿線及平湖火車站敵軍的情報。何通任隊長的飛鷹隊曾組織過鳳凰山、清溪突襲戰鬥,給日寇藤本部以重創。在東江縱隊發起的多次破路戰役的打擊下,廣九鐵路始終不能正常通車。日軍驚呼:廣九鐵路及沿線地區是「治安之癌」!

值得一提的是1944年「7.21」襲擊戰。1944年7月,在平湖地下黨的支持下,何通、黃克等人決定夜襲平湖,端掉藤本的爪牙,殲滅偽警狗子。21日晚,東縱飛鷹隊集中150名兵力,自東莞黃洞出發,攻打離平湖車站日軍碉堡僅800米的偽警中隊。戰鬥只用了20多分鐘,就俘虜偽警中隊長蒙德普等40餘人,繳槍70多支,打了一個漂亮的襲擊戰。

抗戰勝利後,東江縱隊奉命北撤山東,平湖火車站附近有國民黨部隊進駐。當時平湖駐有國民黨一個排的兵力,彈藥庫安在了鯉魚嶺(現鐵路職工宿舍附近),排長帶一個班駐紮在益民公司碉樓裡。1949年春夏之交的一個夜晚,劉堅帶領武工隊和民兵,組織了70多人攻打國民黨頑軍。可任憑地雷轟、子彈打,堅固的碉樓卻紋絲不動。這時從火車站方向有國民黨部隊趕來增援,為避免造成大的傷亡,武工隊果斷撤出了戰鬥。

新中國成立初期曾遭敵機轟炸與特務破壞

1950年,國民黨派軍機對缺乏防空力量的深圳和寶安縣城鄉進行大轟炸,平湖火車站也成為其攻擊的一個目標。據平湖街道退休人員劉添福回憶,有一天國民黨一架飛機低空飛至平湖茶元坑(現鐵路煤氣站附近),對著停在此處的一列火車投下了一枚炸彈,但不知何故未能炸響。敵機又對準火車頭打機槍,火車著火,很快就火光沖天。待敵機飛走後,公安人員將炸彈拆去引線和火藥,彈殼拿去平湖火車站,掛在大榕樹上當鐘敲。④

新中國成立初期,廣深線上還上演過香港特務偷渡炸路與寶安縣公安邊防戰士反特防特驚心動魄的一幕。1956年4月26日,外號「飛魚」的國民黨特務劉立福接受臺灣方面的指令,從香港越過邊境線潛回深圳,選擇在五一勞動節深夜時分,於平湖至布吉之間的鐵路線上實施爆破,結果鐵軌被烈性炸藥炸翻了十多米,致使廣深線火車停開。此案影響極其惡劣,驚動了北京。在時任公安部長羅瑞卿和中南軍區公安軍司令部的督辦下,廣東省和寶安縣公安機關組織力量全力偵破,一個月後,當不可一世、帶著電臺的劉立福再次從羅芳村地段越境潛回深圳時,剛鑽過稻田就被公安人員生擒,後被最高人民法院以「反革命特務罪」判處死刑。同年7月29日,劉立福被執行槍決。⑤劉立福是平湖白坭坑村人,其因叔父被共產黨鎮壓而產生反共思想,於1950年偷渡去香港,加入了國民黨特務組織。至於劉立福炸鐵軌的地點,有說是靠近清水河那邊的,也有平湖的老人說是在今新木社區新圍仔鐵路橋地段。

鬥轉星移,和平安全還是主旋律。新中國成立後的廣深鐵路在活躍流通連接城鄉、支援特區建設、保障香港農產品供應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平湖火車站作為一個重要的節點和樞紐默默造福於廣深港人民。2003年抗「非典」期間,深圳市在平湖火車站設立聯合檢查留驗站,對所有進出深圳經濟特區的列車進行查驗消毒,排查堵截非典和疑似非典病人,實現了「不讓一個病例從平湖進入特區,不讓一個病例從平湖流出深圳」的目標,為深圳取得抗擊非典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資料:

①廣九列車開通時間,見鄭寶鴻《幾許風雨——香港早期社會影像1911-1950》P176,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14年9月版;

②南方日報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的《話說平湖》一書,對「打偵緝」事件有詳細記載;

③《寶安縣縣長梁寶仁致廣東省民政廳呈文及抗敵戰事調查表》,廣東省檔案館3-3-143;

④《話說平湖》P65;

⑤陳秉安《大逃港》(廣東人民出版社)第一章第三節「深港特工秘密戰」。

相關焦點

  • 平湖火車站26日新貌迎客
    百年老站改造後迎來新生 平湖火車站位於平湖舊墟,始建於1911年,是廣九鐵路(現名「廣深鐵路」)的一個站點。1984年以前,該站是一個只有3條線路的會讓站。1984年起,平湖站有了兩趟慢車。隨著廣深鐵路的開通,平湖站開始辦理快運客車、長途客車業務,共有20多趟旅客列車,日均客流量超過2000人次。後來,隨著廣深鐵路多次提速,停靠平湖站的旅客列車數量越來越少。
  • 百年老站重啟 平湖搭上快車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徐興東 邸繼勇 通訊員 陳俊超 深圳百年老站—平湖火車站於昨日重啟客運業務,市民可以直接從平湖乘坐「和諧號」動車組,前往深圳羅湖以及東莞、廣州等地區。未來,平湖站將被打造為集國鐵、城鐵以及公交、出租等多種交通方式於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
  • 這裡是深圳平湖!
    歷史悠久的平湖,文化底蘊深厚,從公元1522年興建平湖墟至今,497年的時間裡面,平湖歷經多次巨變,與此同時也湧現出以劉鑄伯為代表的歷史名人......直到今天,有些過往的記憶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人遺忘,而有些過往的記憶依舊有跡可循。
  • 平湖火車站重開 有動車可坐啦
    今日,靜靜等待了10年的平湖火車站終於迎來了新生,龍崗人也可在家門口乘坐動車去往廣州、東莞了。其實,隨著東進戰略的不斷推進,龍崗人的交通福利大禮包還不止這些——家門口可乘高鐵通達全國、開車30分鐘可抵達市中心區、多條地鐵出行更加快捷方便……這些設想正一步步勾勒成現實。深圳東進的步伐走得踏實,龍崗交通的建設不斷提速。
  • 平湖火車站下周一啟用
    【深圳商報訊】(記者 肖晗)記者昨日從廣鐵集團獲悉,深圳平湖火車站將於9月26日開辦客運業務。市民可以從平湖直接乘坐「和諧號」動車組,前往羅湖深圳站以及東莞、廣州等地區。根據12306網站公布的信息,平湖至深圳、廣州二等座票價分別為25元和70元。
  • 長沙最後的城中村,歷經百年滄桑,卻被稱為「長沙大雜院」
    它就是吉祥巷,時光的放映機好似在此按下了暫停,周圍的高樓拔地而起,城市的面貌日新月異,這裡卻是百年如一日搬的模樣,老舊的街道,斑駁的牆壁,牆壁上的老式信箱,昏黃的老樹,與村外好似兩個時代;這時代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吉祥巷至今還保留著老長沙的氣息,第一家西式大旅館在此,第一座電影院也在此,歷經滄桑的吉祥巷雖已漸漸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 邯鄲百年火車站新站正式啟用
    邯鄲火車站新站房。武萌攝  長城網邯鄲訊(記者霍文龍 武萌)7月10日20時,承載了無數邯鄲人記憶的百年火車站將以全新的面貌迎接過往旅客。  正式啟用的邯鄲火車站新站緊鄰老站南側,總建築面積16000平方米。其中候車室4100平方米,最大候車能力3150人,候車廳分上下2層與售票廳連通,旅客只需經過一次安檢便可購票進站。  邯鄲火車站又稱「老火車站」、邯鄲西站,始建於1903年,年輸送能力貨運1.5億噸,每日發送客車百對以上。歷經數十年的風霜雪雨後,邯鄲火車站逐漸變得滄桑斑駁,1986年曾被翻修。
  • 歷經500餘年風雨滄桑保存完好,這裡是電視劇《紅高粱》的拍攝地
    歷經500年風雨滄桑,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明代建築風貌的古村落。位於山東青州市區西南15公裡處。道路基本通暢。井塘村本不在我們此次旅行的行程內,看完了青州古城,因為範公亭公園在整修,李清照祠不能參觀,就發現井塘古村,結果還真是帶來了驚喜。
  • 9月26日起可在平湖火車站乘坐廣深和諧號!
    百年老站迎新生!
  • 邳州火車站見證百年滄桑,這些老照片值得一看!
    6月3日邳州銀杏甲天下微信公眾號推送的【再見,邳州老火車站拆除ing!】一文引發網友熱議大家紛紛留言表達不舍和對高鐵站的期待那麼,你對邳州火車站的歷史了解多少?下面通過邳州銀杏甲天下特約記者的一篇文章了解下從1921年建設運河站,到1954年改為邳縣站,2005年3月更名為邳州站,到2020年底邳州東站投入使用,邳州火車站,見證邳州百年變遷。
  • 百年牡丹古樹:歷經滄桑猶花香
    百年牡丹古樹:歷經滄桑猶花香花木君 牡丹屬於我國十大名花之一,花朵碩大,香氣撲鼻,國色天香,雍容華貴,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歷來受到花卉愛好者的青睞,曾在清朝末年被慈禧以懿旨形式定為國花因此,大型牡丹樹樁極為罕見,百年以上的更是稀少。百年古樹牡丹,多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甘肅、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地,這些牡丹古樹,由於長期生長在私人院落,少有人關顧打擾,一年四季氣候周期環境恆定,再加上特定的土質氣候,因此得以倖存至今。
  • 澳門發現第一代「賭王」遺址,歷經百年滄桑,現為世界遺產
    澳門發現第一代「賭王」遺址,歷經百年滄桑,現為世界遺產盧家大屋自光緒年間建立好後,歷經百年的滄桑,在當時已經是當地著名的豪宅哦,現在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已經作為旅遊地來讓人遊玩參觀
  • 久違了,浦口火車站
    站在售票大樓前,還是可以從這座大樓的外觀看出它往日的繁華,只是現在門窗油漆已經斑駁脫落,牆面也已經被風雨侵蝕縱橫交錯的鐵軌散發著濃烈的時代滄桑,鏽跡斑斑的路燈、旁邊貼滿的小廣告,都在無聲訴說著它年代的久遠。
  • 平湖這所學校迎來百年校慶
    浙江省平湖師範學校的前身是1917年創辦於嘉興的浙江省立第二師範學校,歷經省立二師、浙西一師、嘉興師範、平湖師範等辦學階段,至今已有100年辦學歷史,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辦學經驗,在省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
  • 中國這座老火車站,歷經100年,至今仍是特等大站
    旅行隨筆:嗨,大家好,這裡是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每天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本期,我們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將給介紹中國境內的一座老火車站。話說這座火車站,可不一般,它歷經100年風雨滄桑,至今仍然是國內的特等大站,日均發送旅客近5萬人,這究竟是哪座火車站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廣深線平湖火車站今天開門迎客
    央廣網深圳9月26日消息(記者李強)今天,廣深線平湖火車站辦理客運業務開門迎客,深圳東北部地區人們出行多了一種選擇,今後不用再折返到羅湖區即可就近搭乘廣深城際列車往返東莞、廣州等地。從平湖火車站乘坐廣深和諧號列車到深圳站(羅湖)僅需11分鐘,到廣州東站最快僅需62分鐘。  平湖位於深圳市龍崗區,東鄰橫崗,南靠布吉、坂田、南灣,西北與寶安區接壤,同時也是深圳市和東莞市的交接點。轄區總面積40.77平方公裡,總人口約50多萬,下轄12個社區。
  • 百年滄桑的黃河中山鐵橋,見證了蘭州古往今來的歷史變遷
    百年以來,中山橋,經歷了無數次冰凌衝擊、洪水衝刷、地震搖撼、風雨剝蝕、車船碰撞,以及兩次大規模戰爭的洗禮。歷經滄桑之後,他依然如一名堅強的戰士,用自己鋼鐵的脊梁,擔負起通達黃河兩岸的重任。其中,以1981年黃河洪水最為嚴峻。一百多年的風雨剝蝕,使中山橋已略顯蒼老。
  • 百年中東鐵路-碾子山火車站
    碾子山火車站於1901年4月開站。碾子山區濱洲鐵路自345.5千米處入境,在375千米處出境,客貨運行線路29.5千米,設碾子山和吉新河兩個站,與俄羅斯相通。1901年10月2日,西部線哈爾濱第一松花江大橋落成通車。1902年西部線嫩江大橋竣工。1902年11月2日,興安嶺隧道由東西兩端開鑿貫通。
  • 歷經千年的風雨巍然矗立 毀建滄桑天寧寺
    走近古塔高聳偉岸的身軀,你會從它身上讀出一份歷史的滄桑,領略古塔巧奪天工構造的感嘆之餘,不由的使你敬佩古代工匠們智慧的高尚、技藝的神工。天寧寺山門古寺神韻天寧寺座北朝南。只可惜,歷經時代風雨的侵蝕,這些浮雕大都殘損嚴重,但它仍不失為我國佛塔雕塑藝術中的經典之作。塔身之上,為十三層密簷,塔簷緊密層層疊疊,不設門窗,幾乎看不出塔層的高度。每層塔簷自下而上逐層遞收,遞收率逐層向上加大,塔的外輪廓呈現豐滿柔和的收分,使塔身格外壯麗,莊嚴挺拔。
  • 中國最美麗的小城,歷經滄桑翹簷如翼的吊腳樓,緩緩流淌的沱江
    相信很多人對鳳凰古城的嚮往都是通過沈從文先生筆下那個充滿浪漫情懷的小城開始的:那被歲月打磨得油亮亮的青石板,歷經滄桑翹簷如翼的吊腳樓,背著竹簍的耄耋老人,江邊拿著木棒盥洗衣裳的土家族姑娘,站在苗寨裡對著門外狂吠的大黃狗……「一切永遠那麼靜寂,每個日子皆在這種不可形容的單純寂寞裡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