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為何撤了巴頓?他不是打贏了西西里島戰役?問蒙哥馬利

2020-12-25 騰訊網

美國為什麼沒有元帥軍銜?其實過去是有的,但是一直沒人獲得,直到1943年,美國給予了馬歇爾將軍元帥軍銜,如果成功,他將會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元帥。

可是這件事遭到了馬歇爾的強烈反對,為什麼呢?他的理由是馬歇爾的名字英文是Marshall,而元帥的英文是marshal,這兩者讀音居然是一樣的。

如果把馬歇爾封為元帥,那麼介紹他的時候就會說:He is marshal Marshall,實在是太彆扭了。既然馬歇爾這種功勳卓著的人,都成不了元帥,那麼艾森豪自然也只能是五星上將了。如果將他們比作三國人物,那麼馬歇爾就是諸葛亮,而艾森豪則是關雲長。

作為歐洲盟軍最高指揮官,艾森豪權威,一直都有人想要挑戰。其中比較有興趣挑戰的,當然就是英國的軍事統帥蒙哥馬利。

在邱吉爾的支持下,蒙哥馬利一直想要找艾森豪的麻煩,以此希望增強英國軍隊在盟軍中的影響力。

為了震懾艾森豪,英國首相邱吉爾甚至將蒙哥馬利的軍銜提升為元帥。這麼一來盟軍最高統帥只是個五星上將,管你幾顆星,說到底也只是個上將。而21集團軍的指揮官蒙哥馬利卻是一名元帥。

英美之間,互相合作之際,卻也在爭權奪利。

最初歐洲戰場,一直都是英國佬當家做主,可是美軍到來以後,英國人立刻意識到,自己真的落後了。

美軍不管是裝備、戰鬥素質還是吃的喝的,那都比英軍高一個檔次。這讓老牌資本主義的英國感到了極度的難受。而美國這邊投入這麼多,自然是希望充當主導地位。

這麼一來老牌的老大,和新來的老大之間,必然是有一場權力角逐的。他們雖然站在了統一戰線,可是誰該聽誰的,這顯然很重要。

西西里島戰役,不光是一場對付德國人的戰役,而且是一場競爭盟軍老大的戰役。

在這場戰役開始之前,英國和美國就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英國人希望的是,以西西里島作為跳板,從南方攻打德國。

這麼做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和蘇聯保持一定距離,能夠讓美軍跟英軍捆綁在一起,在歐洲戰場維護英國的利益。

美國人的眼光看得更遠,他們著眼於全球局勢的變化。

他們堅持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和蘇聯在東線的作戰保持步調一致。

這一場戰役到底該聽誰的,顯然就決定了將來老大的位置該由誰來做。負責指揮這場戰役的巴頓將軍,顯然沒有把英軍放在眼裡。

巴頓不光將美軍實力完全展現在英軍面前,而且以絕對的優勢嘲諷了英軍。這使得本就看不慣美軍的蒙哥馬利,怒火衝天。可是又有啥辦法呢?美軍的確很強大。

巴頓作為艾森豪的馬仔,自然是要被英國人攻擊的。

直接跟艾森豪硬扛,這顯然不是什麼明智之舉,為此邱吉爾和蒙哥馬利就瞧準了艾森豪身邊的馬仔巴頓將軍。

巴頓的資歷其實比艾森豪還要深,但是後者在二戰的時候,成為了美軍的最高統帥,也成了盟軍的最高統帥,巴頓也只能跟著艾森豪後面打轉。

巴頓故意嘲諷英軍以後,蒙哥馬利自然是要找他的麻煩,所以他策動了各地媒體,將巴頓過去的黑歷史給扒了出來。

西西里島戰役期間,巴頓發現了一名士兵害怕槍炮聲就假裝住院。巴頓這脾氣立刻就上來了,他哪裡顧得了那麼多?上去就給了這小兄弟倆耳光,並且臭罵他是膽小鬼,是集團軍的恥辱。

這件事傳回美國以後,被全美國的人所譴責。人家的兒子、丈夫、父親為了和平上了戰場,這本身已經很有勇氣了,沒想到還要被自己的隊友抽耳光。為此大眾紛紛要求美國陸軍部將巴頓撤職。

迫於輿論壓力,艾森豪只好暫時撤了巴頓的職務。為了給老朋友巴頓一點面子,艾森豪也指責英國媒體,讓他們不要太過分了。

1944年1月,巴頓再次指揮美國第三集團軍司令。可見這次撤職,只是暫時性的。也算是給了英國一個臺階下。

巴頓成為四星上將,再次被解除職務。

顯然蒙哥馬利在這件事情上,算是掙足了面子。可是後來希特勒的行動,讓邱吉爾的計劃徹底泡湯,蒙哥馬利也不得不加入到了美國制定的諾曼第登陸計劃中來。

這一年巴頓也參與到了盟軍指揮當中,他帶領美國第三集團軍緊跟盟軍參與諾曼第登陸,之後進入法國中部作戰。

在法萊斯戰役中,巴頓指揮得當,擊敗德軍。在阿登戰役中,巴頓解救了被圍困的巴斯託涅,再次擊退德軍。

1945年,巴頓帶領大軍突破德國的齊格菲防線,渡過萊茵河深入德國腹地。因為戰功卓著,巴頓被封為四星上將。

本來也算是功成名就了,可是這哥們在政見上,和艾森豪徹底產生了分歧。為此艾森豪不得不與其劃清界限,兩個好朋友,終於走到了盡頭。

總結:艾森豪更看重大局。

為什麼艾森豪後來居上,不僅成了五星上將,成了美國軍隊最高統帥,成了盟軍領袖,後來更是成了總統呢?

因為艾森豪與巴頓比起來,更加看重全局的得失。可以說這一點蒙哥馬利和邱吉爾,也比不上艾森豪。

從法國登陸,與蘇聯遙相呼應,這顯然是更靠譜的戰略思路。可邱吉爾和蒙哥馬利卻著眼於無關痛癢的義大利,還好希特勒解除了義大利

降軍

的武裝,斷絕了邱吉爾的這條路。

參考資料:《二戰史》

相關焦點

  • 蒙哥馬利登陸西西里島註定不會成功,不怨巴頓,艾森豪是關鍵
    西西里島戰役就是這樣,蒙哥馬利的傲慢、自負徹底激化了兩軍矛盾。 非洲戰場,蒙哥馬利成為英國人心目中的英雄,但同樣「愛出風頭」美軍將領巴頓,可是美國人的驕傲。要知道,被打殘的美軍第2軍在他手裡,僅用11天就恢復了戰鬥力,是美軍人人皆知的戰術家。總之,兩人成了兩軍較量的「急先鋒」。
  • 登陸西西里島,艾森豪為什麼取消部隊番號?不讓英國人出風頭
    西西里島戰役就是這樣,蒙哥馬利的傲慢、自負徹底激化了兩軍矛盾。 非洲戰場,蒙哥馬利成為英國人心目中的英雄,但同樣「愛出風頭」美軍將領巴頓,可是美國人的驕傲。要知道,被打殘的美軍第2軍在他手裡,僅用11天就恢復了戰鬥力,是美軍人人皆知的戰術家。總之,兩人成了兩軍較量的「急先鋒」。
  • 西西里島戰役,隆美爾評價中肯
    如今的西西里島,義大利人選擇放棄抵抗,只剩下德軍在支撐。 就在美軍順風順水的時候,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被死死地困在卡塔尼亞一線。但對好大喜功的巴頓來說,攻佔巴勒莫只是美軍「小試牛刀」,真正能讓英國人徹底服氣,就必須搶佔墨西拿,將奪取西西里島的光環戴在美軍頭上。
  • 西西里島戰役,盟軍為什麼不先進攻墨西拿?沒有抗衡德軍的實力
    由此可見,西西里島戰役實際上是英、美兩國政治爭論和妥協的結果。但蘇聯認為,這是一個毫無建樹的作戰行動,狡猾的邱吉爾又贏得了一次外交勝利。 讓美國人略感安慰的是,由他們制定計劃。 1943年1 月,為統一指揮,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由艾森豪,擔任北非戰區最高司令官,並負責登陸西西里島「赫斯基計劃」的制定。
  • 盟軍在地中海的反攻,撲向軸心國的哈士奇,如何奪下西西里島?
    站穩腳跟的英美部隊現在緩過氣來,開始向西西里島腹地推進。 三、哈士奇的大成功 而巴頓和蒙哥馬利疲於應付的時候,盟軍傘兵們也在西西里島上艱苦的戰鬥著。
  • 1945年,蘇聯紅軍為何獨自攻佔柏林?艾森豪是關鍵
    其實針對這個問題,主要跟盟軍總司令美國五星上將艾森豪獨特的的戰略眼光有關。 首先、柏林會戰前的各方局勢 蘇聯方面:蘇聯在1945年打到德國境內,是蘇德戰爭的結果,此時的德軍主力仍在與蘇軍戰鬥,蘇聯在蘇德戰爭最後階段越打越猛,從史達林格勒一直打到離柏林還有100多公裡的地方。
  • 他被譽為中國巴頓,抗戰時期,率領遠徵軍打出中國虎的威名
    巴頓是二戰時期美軍著名鐵血戰將,擁有戰術天才的美譽。相當於是美軍在歐洲戰場上一隻猛虎,帶領美軍橫掃歐洲戰場,為擊敗納粹德軍作出了重要貢獻。世人也把他與蒙哥馬利、朱可夫、山本五十六、古德裡安、隆美爾、艾森豪、麥克阿瑟、布萊德雷、尼米茲等人並稱二戰十大名將。
  • 馬歇爾沒怎麼上過戰場,為何卻能成為「五星上將」
    有趣的是,這位聞名遐邇的五星上將幾乎沒有上過戰場,即使一戰時跟隨美軍登陸歐洲,也不過是在後方的參謀部裡管管後勤、檢查一下裝備,連一場像樣的仗都沒有打過。二戰時,馬歇爾甚至不知道前線戰場是什麼樣子。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馬歇爾沒怎麼上過戰場,為何能成為「五星上將」?其實,人們對馬歇爾一直存在一個嚴重的誤區,認為他是一個政客。實際上,馬歇爾先是軍人,然後才是政客。
  • 艾森豪做到了,307張記過處分
    艾森豪,這個軍事歷史迷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在他的人生軌跡中可以用「傳奇」來形容。在美國歷史上,一共有過10位五星上將,他是其中之一;在所有五星上將中,他是唯一一位當上總統的五星上將。然而, 1942年艾森豪被任命為北非戰場盟軍司令時,德國在廣播裡大肆宣揚:「美國用德國人打德國」。
  • 美軍最後的五星上將,巴頓都是他的手下,戰後躋身成商業大佬
    1943年,布萊德雷被派去北非擔任艾森豪的高級謀士。同年三月,被任命為第二軍副軍長,後又前往協助巴頓擬定西西里作戰計劃。1944年初,參加諾曼第登陸,期間危機重重,最終還是安全度過順利登陸。諾曼第登陸戰役結束後,被授予四星上將。
  • 巴頓那麼強為什麼只是四星上將?其他五星上將比他強在哪?
    鐵血巴頓巴頓全名叫小喬治·史密斯·巴頓,他是美國陸軍四星上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美國軍事統帥。巴頓在1909年畢業於西點軍校。巴頓以作戰勇猛,快速進攻聞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德軍名將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被俘後曾對訊問的美軍將領說「巴頓,他是你們最好的」。
  • 英倫雄獅蒙哥馬利被母親稱之為炮灰,悲慘的童年讓他銘記一生
    蒙哥馬利與毛主席1887年11月17日,蒙哥馬利出生在英國一個普通的牧師家庭。他的父親是在34歲的時候娶到了他當時16歲的母親,組成了一個典型的老夫少妻家庭。因為年齡的巨大差距,他的父親很疼愛他的母親,導致了他的母親非常任性,說一不二,而且脾氣也不是太好。往日裡父親總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務上,沒有時間來理會家中亂七八糟的事情。於是管理家庭的重擔就落到了他的母親身上。
  • 《巴頓將軍》:戰爭需要性格
    在書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巴頓將軍鮮明、獨立的性格,是他得到「二戰中發明的快速運動戰術的最偉大的指揮家」美譽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在短短13個月的戰鬥中取得蕩平西西里、橫掃卡薩布蘭卡和突尼西亞等輝煌戰果的根本所在。雖然他的戰果和對他的爭議同樣突出,但他也因此而成為人類戰爭史上被人們記憶深刻的指揮官之一。從古到今的戰爭史上,留名留姓直至不朽的軍人,都具有獨特的個性。
  • (五)艾森豪沒上當
    艾森豪待到毛澤東釋然安然了才開始茶飯無味冥思苦想。         據說,毛澤東炮擊金門,艾森豪連續幾天睡不好覺。         8月24日, 艾森豪正在北卡羅來納山中地下深處的掩蔽指揮所裡。參加一年一度的「行動」演習。他身著作戰服。周圍都是最先進的電子儀器,森然的軍事環境強化渲染了「危機」所傳達的世界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