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小白讀財經
貶值3.3%!這是今年一季度人民幣交上的答卷。由於受疫情影響,美元指數大幅波動,除美元外的其他貨幣均受到了較大的衝擊。一季度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為1:6.979,其中多次突破7關口。
美元是如何影響人民幣的?
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有著緊密的聯繫,而美元又與美元指數高度相關,美元指數也是反映美國經濟基本面的重要指標之一。
因此,當美元指數上漲時,美元往往趨於強勢,其他貨幣相對於美元則趨於貶值(人民幣匯改後)。比如2018年1月份美元指數下跌了3.45%,同期美元則貶值了3.43%,即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了3.43%。
也就是說,當美元指數上升時,人民幣則有更多的貶值壓力。那麼好,搞清楚這個邏輯後,咱們再來討論最近經常破7的人民幣匯率到底有沒有被低估。
人民幣被低估了嗎?
自我國疫情全面爆發至今,美元指數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1、中日疫情爆發期間。人民幣和日元相對美元總體走弱,從而推升美元升值。此外,當時中國的疫情使得中國對歐元區的訂單減少,影響歐元區經濟,歐元也相對美元走弱。美元指數在這一時期總體上升。
2、海外和美國疫情爆發初期。此時受疫情恐慌情緒影響,美股開始下跌,美債收益率走低,同時美元流動性開始緊縮,美元指數也相應回落。
3、全球疫情大爆發時期。由於前期美元流動性緊縮,再加上美元是傳統的避險貨幣,在疫情大爆發後,除了美元以外,其他資產均在下跌,甚至包括傳統避險貨幣日元、瑞郎以及黃金。美元在非美貨幣遭到大量拋售而貶值的情況下,被動開始升值。
所以就當前趨勢來看,美元指數如果短期高位震蕩,甚至繼續衝高,人民幣將面臨著持續的貶值壓力。
但是就國內基本面來看,經濟上咱們已經全面加快復工復產,金融上咱們並未完全跟隨美國降息,政策空間相對更足;由於美國降息,中美利差加大,也增加了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
至少從一季度來看,人民幣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而且央行在關鍵時刻也會出手,未來人民幣總體還是會趨于震蕩走勢。
人民幣匯率多少才算合理?
匯率是錢的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現代匯率體系是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各國之間的匯率由固定制改為浮動制而形成的。既然是浮動,那麼其影響因素就是多方面的,有升值也有貶值。
不過,人民幣的升貶值都有一定的「舒適」區間,超過了,對咱們就不利:
假如人民幣貶值過多,則會使得資金快速流出,外匯儲備會有持續下降的風險;相反,如果人民幣快速升值(匯率達到1:5),則會大大提高國內的進口成本,這對於我國這樣的進出口貿易大國是致命的打擊。
長期來看,我國的經濟基本面正在回血,人民幣國際化也在持續,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也將會明顯得到提升。